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预防新冠病毒的手抄报内容范文(精选四篇)

手抄报 时间:2024-01-04

【www.jinghuajt.com--手抄报】

手抄报,是指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纸为载体、以手抄形式发布新闻信息的报纸,是报纸的原形,又称手抄新闻。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预防新冠病毒的手抄报内容范文(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预防新冠病毒的手抄报内容1

一、怎样选择口罩?

新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口罩主要有医用防护口罩(如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普通级别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此外,市场上还有棉布口罩、海绵口罩等。我们日常防护选择医用外科口罩就好。N95口罩的防病效果更好,但是透气性差,呼吸阻力大,不适合长时间佩戴。

二、怎样正确佩戴口罩?

戴口罩时,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戴口罩前应当洗手,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面,以降低口罩被污染的可能。要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为内侧,内侧应当贴着口鼻,深色侧朝外;有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口罩要定期更换,不可内外侧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

三、在人流不密集的地方可以不带口罩吗?

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因为人多、不通风,可能有病原在你周围,那戴口罩是必要的。但是人口不密集的地方,如果是开放的环境,病原体被稀释,不足以感染人,可以不戴口罩。但是如果自身有咳嗽、发烧等症状,为了防止传染别人,需要戴口罩。

 四、口罩短缺,能否重复戴?能否煮沸后重复使用?

医用外科口罩不能重复使用。原则上来说,N95防护口罩也是如此。但实际情况特殊,对于普通人来说,现在口罩普遍稀缺。如果无发热或卡他症状(流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可以重复使用,重复次数不得超过5次。但还是要强调,重复使用有危险。口罩煮沸后防护作用减弱,不建议这样重复使用。

 五、出来戴口罩,我们日常还应该注意那些细节?

除了戴口罩,我们更强调勤洗手。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手接触之后,再去摸鼻子、嘴巴等黏膜从而进入体内,通过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超过20秒以上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起到防护作用。

 六、家中如何做好消毒工作?

1.酒精:酒精可以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凝固。消毒皮肤可使用75%医用酒精。

2.蒸笼:从沸腾开始2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适用于消毒餐具、衣物和包扎伤口的纱布。

3.煮沸:100℃也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需要消毒杀菌的物品需要全部浸过水面。适用于餐具、某些玩具,被褥等。

4.空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常通风换气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秋冬天气,别因为寒冷忽视了通风。

5.高锰酸钾溶液:使用5‰高锰酸钾可消毒餐具、蔬菜和水果,浸泡1分钟之后用干净饮用水再冲洗一遍即可。

6.漂白粉:漂白粉能使细菌的酶失去活性导致死亡,是非常有效的消毒杀菌法。在桌椅、床、地板、墙面等使用1~3%漂白水(漂白水加清水),用抹布擦拭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7.消毒液:含氯消毒液能有效消毒杀菌,直接稀释之后装在塑料壶即可进行消毒杀菌,但需要注意避开食物和餐具。适用于桌椅、床、墙、地板等。

 七、如何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采取以下措施:

1.避免去疫情高发区,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外出记得佩戴口罩。

2.加强开窗通风。居家或办公每天都要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加强空气流通,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或者免洗洗手液洗手。打喷嚏或咳嗽的时候注意用纸巾或胳膊肘捂住口鼻,不要直接用双手捂住口鼻。

4.及时观察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尤其是高热不退)、咳嗽、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

 八、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早睡早起,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口;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场所,如必须去请佩戴口罩;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或家畜家禽;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2.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每星期至少彻底清洁家具环境一次。当物品表面或地面被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时,应当先用吸水力强的即弃抹布清除可见的污垢,然后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消毒受污染处及其附近地方。

九、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冠状病毒以飞沫传播为主,正确佩戴外科口罩;打喷嚏或者咳嗽时不要用手直接遮挡;正确、及时洗手;提高免疫力,尽量少去人多且封闭的场所。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重要手段。

十、近期去过疫情高发区,回到居住地后要注意什么?

如果近期去过疫情高发区,如武汉等地,回到居住地后要特别留意自己及周围人的身体状况,并尽量避免前往公共场所及人群密集处。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肌肉酸痛、气促等症状,应正确佩戴口罩并立即就医,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武汉旅行史和接触史,不要隐瞒自己的病情和经历。

十一、怎样洗手才有效?

在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垃圾、抚摸动物后,记得洗手。洗手时注意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为了方便记忆,揉搓步骤简单归纳为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内:掌心对掌心,相互揉搓。

外:掌心对手背,两手交叉揉搓。

夹:掌心对掌心,十指交叉揉搓。

弓:是指弯曲紧扣,转动揉搓。

大:拇指握在掌心,转动揉搓。

立:指尖在掌心揉搓。

腕:清洁手腕。

如果双手没有明显变脏时,可以使用含有酒精的手部消毒液,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十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什么?

日常饮食建议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食物搭配,应注意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保障均衡营养。注意食物的多样性,粗细搭配、荤素适当,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与纤维素,多饮水。不要听信偏方和食疗可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说法。如发现可疑症状,应做好防护,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十三、出门在外应该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首先要确保自己的身体是健康的,如近期有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症状,应暂缓出行,前往医院就诊。其次出行应当尽量避免疫情高发区,如武汉等地。若前往其他地区,也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如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注意用纸巾或屈肘掩住口鼻,避免手在接触公共物品或设施后直接接触面部或眼睛,有条件时要用流水和肥皂洗手,或用免洗消毒液清洁双手。

 十四、老年人、儿童等体弱人群有哪些防护措施?

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在疫情流行期间,应该做到不要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出行应该佩戴口罩、勤洗手,加强居家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儿童病例虽然不多,但仍然是需要保护的重点人群,在勤洗手、少出行、戴口罩、多通风的同时,还应该叮嘱亲戚朋友避免对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近距离接触,比如亲吻、逗乐等。

十五、去人群聚集场所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如必须前往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以降低接触病原体的风险,前提是选择正确的口罩并正确的佩戴。同时应尽量避免去疾病流行地区以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新冠病毒的手抄报内容2

随着冠状病毒的传播和恐惧的不断增长,人们采取了大量的预防措施来防止感染它。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可信的谣言,世卫组织就此进行了辟谣!

1.低温和冰不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没有理由认为寒冷天气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或其他疾病。不管外部气温或天气如何,正常体温保持在36.5和37左右。勤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或肥皂和清水洗手是保护自己避免感染2019冠状病毒病的最有效手段。

2.洗热水澡并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病

洗热水澡不能预防COVID-19。不管您洗澡或淋浴温度如何,您的正常体温仍会保持在36.5℃至37℃之间。事实上,洗热水澡时,如果水温过热是有害的,可能会烫伤您。勤洗手是防范COVID-19的最好方法,可以清除手上的病毒,避免因手触碰眼睛、嘴巴和鼻子而可能发生感染。

3.新型冠状病毒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信息或证据表明蚊子可能传播2019冠状病毒病。新型冠状病毒是呼吸道病毒,它主要通过接触已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或通过接触其唾液或鼻涕而传播。为保护自己,勤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或肥皂和清水洗手,并避免与咳嗽或打喷嚏者密切接触。

4.全身喷洒酒精或氯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吗?

不能。全身喷洒酒精或氯不会杀死已经进入体内的病毒。喷洒此类物质可能对衣服或粘膜(即眼睛、口腔)有害。请注意,酒精和氯可能对消毒各种表面有用,但是使用时须遵循适当的建议。

5.定期用生理盐水清洗鼻子是否有助于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没有证据表明,经常用生理盐水冲洗鼻子可以防止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有一些有限的证据表明,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鼻子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从普通感冒中恢复过来。然而,经常清洗鼻子并不能预防呼吸道感染。

6.吃大蒜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大蒜是一种健康食品,可能有一些抗菌特性。然而,从目前的疫情来看,没有证据表明食用大蒜可以保护人们免受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预防新冠病毒的手抄报内容3

1、勤洗手和消毒

定期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洗手、或用肥皂和水洗手。手接触受污染的物品表面或病人后再触摸面部是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因此清洁双手可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定期用消毒剂清洁物品表面,例如厨房桌椅和办公桌等。

2、自学新冠病毒知识

自学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相关知识,但要确保信息来自地方或国家公共卫生机构、世卫组织网站、地方卫生专业人员等可靠来源。对大多数人来说,感染新冠病毒后一开始的症状是发烧和干咳,而不是流鼻涕。大多数感染者为轻症,无须任何特殊照顾即可好转。

3、有基础疾病的人要加强防护

60岁以上或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重症的风险可能更高。这类人群应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比如避免前往人多的场所或可能与病人有互动的场所。

4、减少外出

建议疾病流行期间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5、发热应及时就医

若有接触过发热、咳嗽的人后出现相关的呼吸道症状,不要胡乱买药、吃药,应该戴上一次性医用口罩及时到医院就诊。

6、增加免疫力

在家可以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适当运动,会让负面情绪得到释放,而且对人体免疫力的提高一定是有帮助。

预防新冠病毒的手抄报内容4

一、关于新冠肺炎相关问答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此次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2.新冠肺炎由什么引起?

由SARS-Cov-2冠状病毒引起,WHO将SARS-Cov-2感染导致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其中多数感染可以导致肺炎,就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

3.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是什么?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由于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

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4.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是什么?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5.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6.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是什么?

人群普遍易感。

7.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黏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8.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黏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9.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10.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11.新冠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至14天,多为3至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

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12.在临床上怎样识别观察新冠肺炎病例?

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具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13.新冠肺炎的临床分型有哪些?

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14.新冠肺炎如何鉴别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新冠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15.新冠肺炎有哪些防控措施?

(1)标准预防措施;

(2)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3)接触和飞沫预防措施:勤洗手,出门戴口罩;

(4)房间通风换气;

(5)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热水浸泡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二、防护小常识

1.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有什么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2.七步洗手法的口诀和要领

(1)内:手掌相对揉搓;

(2)外:手心揉搓手背;

(3)夹: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揉搓;

(4)弓:弓起手指,双手互握,揉搓骨头突出部位;

(5)大: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转动揉搓;

(6)立:五指并拢,将指尖立于另一掌心处,旋转揉搓;

(7)腕: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并旋转揉搓。

3.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1)传递文件前后;

(2)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4)吃饭前;

(5)上厕所后;

(6)手脏时;

(7)在接触他人后;

(8)接触过动物之后;

(9)外出回来后。

4.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5.如何正确使用口罩?

(1)不管是一次性口罩,还是医用口罩,都是有正反面的。就拿一次性口罩来说,大部分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具体请阅读口罩包装上的说明书;

(2)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3)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6.口罩使用注意事项

(1)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非医疗高风险的一般工作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并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时间,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2)口罩被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

(3)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4)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7.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三、面对特殊情况的处置

1.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时应如何处理?

当出现如下情况时,需及时消毒处理:

(1)皮肤若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蘸取0.5%碘伏消毒液或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

(2)黏膜若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3)衣物若被污染物污染时:按患者衣物处理,若无肉眼可见污染物的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按常规清洗,贵重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2.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发热人群应如何管理?

(1)不符合本次流行病学史,仅有发热,体温低于37.3℃,建议严格居家隔离,多喝温开水,检测体温1至2天,无好转,到门诊、急诊就诊,外出时戴口罩;

(2)不符合本次流行病学史,发热高于37.3℃,有咽痛咳嗽,应到门诊、急诊就诊,听从医生安排;

(3)符合本次流行病学史的发热病人,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在路上和医院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到发热门诊挂号就诊,听从医生安排。

3.疫情来临时,面对恐慌,我们如何应对?

(1)保持生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

(2)接纳并觉察。生活中总会有很多力所不及的事情,接纳自己,停止对自己的责备。

(3)给自己列出一个愉悦反应事件清单,写下那些会让自己快乐的事,比如:和好朋友通个电话、泡个热水澡、做有氧运动、和家人一起游戏、完成搁置已久的计划……

(4)放下手机、停止对疫情的过度关注,去做愉悦反应清单里的事情。

(5)当出现应激反应时(如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好集中、身体没有力气、精力不佳,或者看到网络上介绍的新冠肺炎的症状,由于心理暗示,也会感到咽干咽痛、胸闷、头昏等),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寻求专业评估及干预。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zuowensucai/65501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