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社会主义本质_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思考

英语写作素材 时间:2018-12-20

【www.jinghuajt.com--英语写作素材】

  摘 要: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内容,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法治指治者和被治者秉持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同时参与社会管理。在我国推行法治具有深切的必要性,需要围绕完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律监督以及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路径展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三个倡导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的宏观概括,“法治”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以社会层面价值追求中的压轴顺序出场,加上前段时间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其重要性更加凸显,全民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法治,掀起了一片法治热。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的内涵、必要性、实现路径作一思考,投入全民的法治热潮,表达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法治的内涵探讨
  “法治”由“法”和“治”构成,所谓的法是指良法、善法,“治”是社会管理,是一种自治。[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所谓的良法是一种价值判断之后的法,这种价值判断指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合乎正义,合乎道德,合乎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原则。除此之外,良法还要做到完善、完备。有良法也就做到了有法可依,保证了法律本身的权威,这是法治的前提。但是如何做到“治”,而且是“善治”,这就强调正确认识“治”,“治”是一种对社会的管理,而非一种统治,是一种自治而非他治。所谓社会管理,强调治者和被治者双方地位平等,而非像我国古代的帝王统治臣民的居高临下,所谓“自治”是说被治者参与了治理过程,而非排斥于治理过程之外。但是这并不是说法治单纯指依照良法进行社会管理,还有双方遵循的法治中所蕴含的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由此可见法治指治者和被治者秉持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同时参与社会管理。
  二、对在我国推行法治的必要性探讨
  在我国实行法治有其深切的必要性。其一,就法治与民主的关系而言,法治为民主保驾护航,是民主的保障。一方面,只有实行法治,才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只有在法治的氛围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方能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唯有实行法治,方能使民主秩序得以维护,因为法大于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因身份不同而有差别,这就使得民主秩序井然有序,避免越法的行为产生。当然,民主是法治的前提,由于篇幅有限,不加赘述。其二,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的内在关系而言,实现包括法治在内的价值目标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主,和谐奠定了社会政治基础,也为公民个人层面价值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其三,就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而言,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健康发展需要法治为其提供前提和基础。试想,一个不讲法治,只求利益的经济体制必将混乱不堪,法治是市场经济之必须,唯有如此,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才能成为可能。其四,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言,法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一个社会要想稳定、健康、安宁、百姓安居乐业,法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有希望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对在我国实现法治的路径探讨
  关于法治的实现路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第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有良法可依。如前所述,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想真正实现法治中国,必须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虽然在2010年,我们政府宣布已经建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立法工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我国的法治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要,不能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真正为人民谋福利。因此必须坚持完善法律体系。第二,加强制度建设和执法监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包括规范、实施、监督、保障以及党内法规等五个方面在内的治理体系。其中的规范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是上一点讲的“有法可依”,实施、监督、保障体系是此点中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制度是法治的保障,执法必须受到监督。第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使法治信仰蔚然成风。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正如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中所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3]必须在全社会营造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使社会成员认同法律,产生对法律的敬重感,实践法律规则和法治精神,进而产生法律情感,产生对法律的信仰。试想,在一个人人认同法律、信仰法律的社会,我们的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也就指日可待了。(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2] 严存生,法治的观念与体制,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239页
  [3] 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三联书店,1991年,第28页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yingyuzuowen/44690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