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加强企业环境建设促进油田和谐发展4篇

经验交流 时间:2021-10-24

【www.jinghuajt.com--经验交流】

发展是汉语单词,拼音是fāzhǎn。它意味着一个从出生开始的进步和变化的过程,是事物不断更新的过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强企业环境建设促进油田和谐发展的文章4篇 ,欢迎品鉴!

【篇1】加强企业环境建设促进油田和谐发展

  为使机关党建在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基层上发挥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作用,区直机关工委严格按照×的要求,以营造机关作风扎实、工作踏实、服务务实的和谐氛围为目标,有效将党建与业务紧密结合,机关党组织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党员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

  一、主要做法

  (一)开展党员先锋行动。区直机关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自×年成立以来,已有党员志愿者×余名,旨在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开展了助残、助学、助老、法律援助、就业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并在做好经常性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在春节、学习雷锋月、×文化节等期间,走上街头巷尾、走进街道社区、走入景点车站,积极投身于服务之中,充分展现了区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风采。

  (二)开展岗位示范行动。一是亮身份,示范带头。在窗口单位开展以戴党徽亮身份、挂胸牌亮职责、放桌牌亮承诺为内容的“三亮”活动,同时在广泛进行承诺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活动。二是强技能,提升服务本领。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我为党旗添光彩”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五带头”作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三是强党建,提升特色亮点。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党员示范岗、先锋模范岗等。

  (三)开展服务民生行动。开展了“三深入、三主动”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群众,主动了解群众的需求,主动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动为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2020年,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人,建立结对帮扶数×对,机关广大党员走进基层,服务社区,结合业务特点,开展了党员法官进社区,“送书下社区”,邀请医护人员进行义诊、端午节送粽子等,真正做到了力所能及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搞服务。

  二、取得的成效

  (一)服务更优质。机关广大党员倡导诚信、奉献服务理念,大力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精心培育和打造了体现部门职能、服务特色和精神风貌的服务载体,上半年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人,建立结对帮扶数×对,开展志愿活动数×次,充分展示了机关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最佳形象。

  (二)作风更优良。机关各党组织树立起了“权力就是责任、机关工作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意识,把基层和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执行力,注重塑造“窗口”形象,充分发挥了机关党员干部表率作用。

  (三)队伍更优秀。通过品牌创建,机关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机关各部门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真正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机关党员队伍。

  三、探索与启示

  紧密结合机关工作实际,开展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强化“服务”理念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问题。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调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要着力引导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强化服务理念,使服务意识、发展是第一要务意识、服务也是生产力意识以及廉洁从政意识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定位,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创造性的履行好职责,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把认清“服务”内容作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前提条件。服务型党组织要服务什么?目前有相当部分党员干部认为服务型党组织搞好服务无非是要递杯茶、问声好,对服务对象多点笑脸这么简单,以至在很长时间里导致机关服务脸好看、门好进就是事难办,要着力通过引导教育,建章立制,使广大党员干部清楚,在服务群众工作上要更多地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努力,认真解决群众办事难,为群众排忧解难。

  (三)把提升“服务”能力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工作。服务的能力大小、水平高低,都取决于党员干部的素质。因此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是基础。要着力通过抓班子带队伍,从抓班子、干部、党员三个层面,对基层组织进行壮骨、强筋、活血,要注重党员干部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党员干部由服从型向服从服务型、知识型向知识能力型、规范型向规范创新型转变。要持之以恒地加强作风建设,集中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作风上树立亲民爱民的执政风格,树立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四)把创新“服务”方式作为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永恒话题。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必须以创新为动力,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活动载体,靠活动增活力,靠创新求发展。一是建立制度规范,从接一个电话、说一句问候语、让一把椅子、递一杯热茶等一个个细节做起来体现党组织的服务意识,一步一步推进。二是积极创建“服务品牌”活动。机关党组织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具有特色的服务活动,形成服务品牌活动。三是健全和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和相应的责任机制、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来保证党组织服务系统的高效运转。

  下一步,机关工委将继续通过开展“三亮三比”、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三深入三主动”、党员示范岗、在职党员下社区等丰富多彩的载体活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以服务大局为根本,以党员干部为主体,以健全制度为保障,以创新载体为抓手,扎实开展党建品牌建设,使机关党建工作定位在“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主责上,实现了组织强与服务优“双推双促”,为中心工作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篇2】加强企业环境建设促进油田和谐发展

  摘要:

  本文就如何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促进油田企业和谐发展展开论述,着重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稳定和文明建设、创新驱动、工团组织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油田企业良好的组织环境、思想环境、文化环境、人文环境、创新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构想,通过六个方面环境建设,推进油田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关键词:企业;环境建设;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是企业之魂,一个成熟的企业必须在和谐状态中才能良好持续发展。石油企业肩负着为国家生产油气能源的使命担当,伴随着当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给石油行业带来的冲击,油田企业的改革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局面和诸多困难。

  新常态、低油价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从严管理的配套政策措施越来越具体,推进力度持续加大,这些都对下属各油田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油田各企业要清醒看到,油田目前面临的风险因素和困难挑战,迫切要求自身要适应环境形势发展变化,从思想、理念、机制、体制等方面加快转变,构建生产经营管理新模式,努力提质增效,力争最大效益。同时,也迫切要求进一步构建凝聚向上、安定和谐的良好企业发展环境,为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如何构建油田企业与地方、企业与内部员工、员工与员工等方面和谐发展格局,作为油田基层单元的各级单位,应着重从加强组织环境、思想环境、文化环境、人文环境、创新环境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自身内部建设入手,为推动油田的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动力。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和谐向上的组织环境

  ***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对于油田企业来说,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是建设和谐民主政治环境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保证。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能力为切入点,从抓思想建设和政治素质入手,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对集团公司和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决策部署的学习领会,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贯彻执行能力。强化领导班子的责任担当,在生产经营、安全、质量、稳定、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中,必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特别是在推进改革发展进程中,要科学研判形势,准确把握大势,着力解决好体制机制调整、精细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力求发展有新举措、改革有新突破、队伍有新气象。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领导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进现场、到岗位,了解情况、查摆问题、帮促整改,用积极的行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自己的勤奋作为提升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强化组织力提升。加大“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力度,以“三个全面”为努力方向,深化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建设,在打牢基础、补齐短板上下功夫,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组织体系严密、党员队伍过硬、基本制度健全的坚强战斗堡垒。要积极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改革调整同步深化、同步推进,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大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深化“两学一做”教育,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遵循,以党章为总规矩、总标尺,引导广大党员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体现到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上来。继续深化“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创建、“五星党员”评树等活动,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弘扬精细严谨的作风,形成认真履责的工作格局。加强“管理、技术、操作”三支队伍建设和年轻后备干部培养,建立依事择人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完善人尽其用的人才发展机制、构建价值引领的考核评价机制、打造精准高效的培训培养机制,注重德才兼备,严格选用程序,把讲政治、守规矩的正派人选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各类人才有干劲、有奔头,为单位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谐共进的思想环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心齐方能泰山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稳定的思想环境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思想基础。当前,伴随着油田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员工群众思想趋于多元化,群体间不平衡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诉求,将对企业稳定环境带来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油田改革、稳定与发展的新形势,认真探索新机制、新手段,以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多样性文化和物质需求的新方式。各级干部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维护企业稳定的重要意义,围绕油田党委决策部署和改革发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纵深推进“**,深化三转三创”主题活动,引导单位上下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要善于总结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力选树宣传各类典型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发挥榜样激励、示范效应,汇聚磅礴力量,多为员工群众排忧解难,多给员工群众办实事、谋福利,有效扎实地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效益结合起来,找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结合点,尊重员工首创精神,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向完成效益目标聚焦,向拥护支持改革聚焦,向安全环保稳定聚焦,为企业创造最佳效益,实现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的互惠双赢。要发挥好意识形态主阵地作用,运用好“互联网+”平台,设立“书记信箱”,建好“厂务公开”页面,运用好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进一步畅通多种渠道,把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迅速宣传贯彻到员工群众中去,把员工群众的意愿和思想反应表达出来,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做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设和谐统一的文化环境

  油田企业文化是油田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宝贵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油田企业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油田企业在油田文化总体设计的指导下,需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围绕经营理念、经营战略、准则及员工的精神状态进行合理整合,通过文化有效地聚集企业自身力量,充分展现企业良好形象和员工队伍精神风貌。要充分结合油田行业特点,以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为根本,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建设指导,把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方式引导到企业发展轨道上来,真正转化到油田整体文化所倡导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上来。要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继承和弘扬石油行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进一步修订完善文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方案,规范使用企业文化标识,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单位发展的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企业文化的宣贯工作力度,通过媒体宣传、开展活动、社会传播等形式,深入、持久地宣传贯彻本单位文化理念,形成广泛影响、全面覆盖的工作格局,提高油田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使企业文化理念植入人心,不仅让员工做到耳熟能详,更让企业文化转化成为指导员工的行为准则。加强企业制度行为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努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制度创新等内容的有机融合,下大气力解决文化执行落地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制度,修正行为,以典型案例引导员工思维和行为,真正使本单位的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为干部员工的自觉行动,用企业文化拴心留人,促进发展。

  四、加强稳定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安定的人文环境

  和谐安定的人文环境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保障。稳定是保证企业平稳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稳定的基础,改革发展质量将是空中楼阁。在当前形势下,做好稳定工作,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要以全体油田员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处理油田企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搞好发展中员工个人利益、企业集体利益和油田整体利益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妥善处理和解决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问题,为构建稳定和谐环境奠定基础。要积极推进“平安企业”建设,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从建立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入手,健全完善群众内部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机制、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机制和稳定工作责任落实机制,以强有力的措施保证单位和员工有一个和谐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新风、扬正气,增强员工群众和谐底蕴。要在典型引领上聚焦用力,在各个层面精心选树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典型,用先进典型教育员工、激励员工、带动员工,让员工在思想观念上对齐、行为方式上对准、工作作风上对标,使立足岗位、创新进取成为最响亮的主旋律。同时,要努力搭建党群、干群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榜样行为宣传员工群众、引导员工群众,用事实说话,用实践服人,营造党员干部与员工群众之间相互理解、彼此支持、团结协作、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沿着和谐发展的道路前行。

  五、加强创新驱动,建设更为和谐成熟的创新环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企业的战略支撑。构建和谐发展企业需要有一个成熟的、可持续的创新环境为依托。要持续加强观念创新,油田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要加强对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主动借鉴和吸收其他石油企业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增强知识储备,成为创新驱动先导者和引领者。要按照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和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凡事从实际出发,对工作实践进行深入地总结和升华,在充分吸收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理论创新,用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在创新发展实践中形成一批具有一定深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成果,更好的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要加强科技创新,以经济为导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方法为手段,围绕石油企业特性,充分发挥石油专业技术人员优势,在科研技术、生产流程、自控管理等领域加大科技攻关投入,在提高油气生产效率和极大减轻石油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实现企业安全科学高效发展。要立足企业战略定位,更加重视管理创新,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员工行为受到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制约,从而使有限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持续创新中培育企业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进而打造形成企业一流的标准、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品牌。

  六、加强工团组织工作,建设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

  工团组织是党组织联系员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企业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工团组织工作开展得好,直接影响着员工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推进企业发展、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切实尊重员工群众的民主权利,

  加强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在生产建设、经营决策、选人用人和出台涉及员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措施等工作中,切实保证和落实好员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引导员工参与民主管理,推进科学决策。要重视员工生产工作环境改善,加大安全保护措施的投资,采取完备的保护措施,降低油气有毒有害物质对员工身体的损害,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严格规范基层员工衣食住行的卫生标准,在最大限度保证员工身体安全的同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将企业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要围绕企业阶段性重点工作,积极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创新创效活动,激发职工群众的创造活力,把员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到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工作实践中。要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帮助员工舒缓排解压力,塑造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积极开展员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愉悦员工身心,使员工真正感受到在快乐中干好工作、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工团组织和职能部门要依政策、建机制、兜底线、可持续,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努力做好群众工作。要坚持联系基层制度,开展好“走基层、访万家”活动,深入了解员工群众的所思、所盼,密切关注员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涉及员工群众利益的相关政策要加强研究,尽最大努力落实好、解决好,最大限度地为员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大力实施扶贫济困工程,多渠道努力,多方面推进,坚持用好困难帮扶、阳光救助、幸福工作站等关爱机制,把各级党政组织的关心传递到每名员工群众,让员工群众有切身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结合发展形势,不断改进基层团组织工作管理方式,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积极构筑青年典型示范群体,完善青年服务体系,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青年人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为企业不断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总之,油田企业应立足油田发展实际,进一步加强自身环境建设,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利润目标营造一个有利的内部条件与内部氛围,为推动油田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篇3】加强企业环境建设促进油田和谐发展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原则。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持统筹兼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三)改革目标。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

  1.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

  2.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对省级政府主要考核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等情况,既评估最终结果,也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各地根据国家层面确立的评价内容和指标,结合实际进行细化,作为对下一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依据。

  3.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二)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5.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国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将各类幼儿园纳入质量评估范畴,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6.改进中小学校评价。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国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国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

  7.健全职业学校评价。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下同)队伍建设等情况,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深化职普融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学位授予标准和评价机制。加大职业培训、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评价权重,将承担职业培训情况作为核定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重要依据,推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8.改进高等学校评价。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改进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引导高校争创世界一流。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改进高校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引导高校加大对教育教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改进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评价,促进提升校际交流、来华留学、合作办学、海外人才引进等工作质量。探索开展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9.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10.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幼儿园教师评价突出保教实践,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纳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幼儿教师职后培训重要内容。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落实教授上课制度,高校应明确教授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确保教学质量,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支持建设高质量教学研究类学术期刊,鼓励高校学报向教学研究倾斜。完善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每四年评选一次,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按规定进行表彰奖励。完善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制度,优化获奖种类和入选名额分配。

  11.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要把上思政课、联系学生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完善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高校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

  12.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探索国防科技等特殊领域教师科研专门评价办法。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

  13.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切实精简人才“帽子”,优化整合涉教育领域各类人才计划。不得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有关申报书不得设置填写人才称号栏目。依据实际贡献合理确定人才薪酬,不得将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长江学者”等人才称号入选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四)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4.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15.完善德育评价。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16.强化体育评价。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加强大学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

  17.改进美育评价。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推动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

  18.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实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19.严格学业标准。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要求,严把出口关。对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学校须合理安排中高考结束后至暑假前的教育活动。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探索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抽检试点工作,完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习(实训)。

  20.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各级各类学校不得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违规争抢生源。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推动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实现不同类型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校内与校外教育之间互通衔接,畅通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渠道。

  (五)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21.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

  22.促进人岗相适。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要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确定学历层次,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用人单位要科学合理确定岗位职责,坚持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

  三、组织实施

  (一)落实改革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明确落实举措。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宣传引导和督促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及时制定配套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狠抓落实,切实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学校和单位进行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教育督导要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予以督促纠正,依规依法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处理。

  (二)加强专业化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各地要创新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指导方式,严格控制以考试方式抽检评测学校和学生。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完善评价结果运用,综合发挥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加强教师教育评价能力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教育评价、教育测量等相关学科专业,培养教育评价专门人才。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教育评价国际合作,参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目标实施监测评估,彰显中国理念,贡献中国方案。

  (三)营造良好氛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理念和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合理引导预期,增进社会共识。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各地要及时总结、宣传、推广教育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扩大辐射面,提高影响力。

【篇4】加强企业环境建设促进油田和谐发展

  摘要:

  本文就如何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促进油田企业和谐发展展开论述,着重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稳定和文明建设、创新驱动、工团组织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油田企业良好的组织环境、思想环境、文化环境、人文环境、创新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构想,通过六个方面环境建设,推进油田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关键词:企业;环境建设;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是企业之魂,一个成熟的企业必须在和谐状态中才能良好持续发展。石油企业肩负着为国家生产油气能源的使命担当,伴随着当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给石油行业带来的冲击,油田企业的改革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局面和诸多困难。

  新常态、低油价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从严管理的配套政策措施越来越具体,推进力度持续加大,这些都对下属各油田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油田各企业要清醒看到,油田目前面临的风险因素和困难挑战,迫切要求自身要适应环境形势发展变化,从思想、理念、机制、体制等方面加快转变,构建生产经营管理新模式,努力提质增效,力争最大效益。同时,也迫切要求进一步构建凝聚向上、安定和谐的良好企业发展环境,为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如何构建油田企业与地方、企业与内部员工、员工与员工等方面和谐发展格局,作为油田基层单元的各级单位,应着重从加强组织环境、思想环境、文化环境、人文环境、创新环境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自身内部建设入手,为推动油田的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动力。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和谐向上的组织环境

  ***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对于油田企业来说,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是建设和谐民主政治环境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保证。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能力为切入点,从抓思想建设和政治素质入手,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对集团公司和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决策部署的学习领会,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贯彻执行能力。强化领导班子的责任担当,在生产经营、安全、质量、稳定、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中,必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特别是在推进改革发展进程中,要科学研判形势,准确把握大势,着力解决好体制机制调整、精细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力求发展有新举措、改革有新突破、队伍有新气象。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领导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进现场、到岗位,了解情况、查摆问题、帮促整改,用积极的行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自己的勤奋作为提升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强化组织力提升。加大“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力度,以“三个全面”为努力方向,深化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建设,在打牢基础、补齐短板上下功夫,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组织体系严密、党员队伍过硬、基本制度健全的坚强战斗堡垒。要积极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改革调整同步深化、同步推进,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大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深化“两学一做”教育,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遵循,以党章为总规矩、总标尺,引导广大党员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体现到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上来。继续深化“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创建、“五星党员”评树等活动,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弘扬精细严谨的作风,形成认真履责的工作格局。加强“管理、技术、操作”三支队伍建设和年轻后备干部培养,建立依事择人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完善人尽其用的人才发展机制、构建价值引领的考核评价机制、打造精准高效的培训培养机制,注重德才兼备,严格选用程序,把讲政治、守规矩的正派人选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各类人才有干劲、有奔头,为单位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谐共进的思想环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心齐方能泰山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稳定的思想环境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思想基础。当前,伴随着油田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员工群众思想趋于多元化,群体间不平衡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诉求,将对企业稳定环境带来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油田改革、稳定与发展的新形势,认真探索新机制、新手段,以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多样性文化和物质需求的新方式。各级干部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维护企业稳定的重要意义,围绕油田党委决策部署和改革发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纵深推进“**,深化三转三创”主题活动,引导单位上下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要善于总结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力选树宣传各类典型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发挥榜样激励、示范效应,汇聚磅礴力量,多为员工群众排忧解难,多给员工群众办实事、谋福利,有效扎实地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效益结合起来,找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结合点,尊重员工首创精神,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向完成效益目标聚焦,向拥护支持改革聚焦,向安全环保稳定聚焦,为企业创造最佳效益,实现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的互惠双赢。要发挥好意识形态主阵地作用,运用好“互联网+”平台,设立“书记信箱”,建好“厂务公开”页面,运用好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进一步畅通多种渠道,把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迅速宣传贯彻到员工群众中去,把员工群众的意愿和思想反应表达出来,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做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设和谐统一的文化环境

  油田企业文化是油田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宝贵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油田企业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油田企业在油田文化总体设计的指导下,需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围绕经营理念、经营战略、准则及员工的精神状态进行合理整合,通过文化有效地聚集企业自身力量,充分展现企业良好形象和员工队伍精神风貌。要充分结合油田行业特点,以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为根本,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建设指导,把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方式引导到企业发展轨道上来,真正转化到油田整体文化所倡导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上来。要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继承和弘扬石油行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进一步修订完善文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方案,规范使用企业文化标识,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单位发展的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企业文化的宣贯工作力度,通过媒体宣传、开展活动、社会传播等形式,深入、持久地宣传贯彻本单位文化理念,形成广泛影响、全面覆盖的工作格局,提高油田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使企业文化理念植入人心,不仅让员工做到耳熟能详,更让企业文化转化成为指导员工的行为准则。加强企业制度行为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努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制度创新等内容的有机融合,下大气力解决文化执行落地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制度,修正行为,以典型案例引导员工思维和行为,真正使本单位的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为干部员工的自觉行动,用企业文化拴心留人,促进发展。

  四、加强稳定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安定的人文环境

  和谐安定的人文环境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保障。稳定是保证企业平稳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稳定的基础,改革发展质量将是空中楼阁。在当前形势下,做好稳定工作,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要以全体油田员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处理油田企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搞好发展中员工个人利益、企业集体利益和油田整体利益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妥善处理和解决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问题,为构建稳定和谐环境奠定基础。要积极推进“平安企业”建设,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从建立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入手,健全完善群众内部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机制、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机制和稳定工作责任落实机制,以强有力的措施保证单位和员工有一个和谐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新风、扬正气,增强员工群众和谐底蕴。要在典型引领上聚焦用力,在各个层面精心选树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典型,用先进典型教育员工、激励员工、带动员工,让员工在思想观念上对齐、行为方式上对准、工作作风上对标,使立足岗位、创新进取成为最响亮的主旋律。同时,要努力搭建党群、干群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榜样行为宣传员工群众、引导员工群众,用事实说话,用实践服人,营造党员干部与员工群众之间相互理解、彼此支持、团结协作、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沿着和谐发展的道路前行。

  五、加强创新驱动,建设更为和谐成熟的创新环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企业的战略支撑。构建和谐发展企业需要有一个成熟的、可持续的创新环境为依托。要持续加强观念创新,油田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要加强对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主动借鉴和吸收其他石油企业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增强知识储备,成为创新驱动先导者和引领者。要按照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和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凡事从实际出发,对工作实践进行深入地总结和升华,在充分吸收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理论创新,用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在创新发展实践中形成一批具有一定深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成果,更好的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要加强科技创新,以经济为导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方法为手段,围绕石油企业特性,充分发挥石油专业技术人员优势,在科研技术、生产流程、自控管理等领域加大科技攻关投入,在提高油气生产效率和极大减轻石油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实现企业安全科学高效发展。要立足企业战略定位,更加重视管理创新,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员工行为受到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制约,从而使有限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持续创新中培育企业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进而打造形成企业一流的标准、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品牌。

  六、加强工团组织工作,建设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

  工团组织是党组织联系员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企业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工团组织工作开展得好,直接影响着员工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推进企业发展、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切实尊重员工群众的民主权利,

  加强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在生产建设、经营决策、选人用人和出台涉及员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措施等工作中,切实保证和落实好员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引导员工参与民主管理,推进科学决策。要重视员工生产工作环境改善,加大安全保护措施的投资,采取完备的保护措施,降低油气有毒有害物质对员工身体的损害,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严格规范基层员工衣食住行的卫生标准,在最大限度保证员工身体安全的同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将企业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要围绕企业阶段性重点工作,积极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创新创效活动,激发职工群众的创造活力,把员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到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工作实践中。要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帮助员工舒缓排解压力,塑造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积极开展员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愉悦员工身心,使员工真正感受到在快乐中干好工作、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工团组织和职能部门要依政策、建机制、兜底线、可持续,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努力做好群众工作。要坚持联系基层制度,开展好“走基层、访万家”活动,深入了解员工群众的所思、所盼,密切关注员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涉及员工群众利益的相关政策要加强研究,尽最大努力落实好、解决好,最大限度地为员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大力实施扶贫济困工程,多渠道努力,多方面推进,坚持用好困难帮扶、阳光救助、幸福工作站等关爱机制,把各级党政组织的关心传递到每名员工群众,让员工群众有切身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结合发展形势,不断改进基层团组织工作管理方式,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积极构筑青年典型示范群体,完善青年服务体系,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青年人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为企业不断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总之,油田企业应立足油田发展实际,进一步加强自身环境建设,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利润目标营造一个有利的内部条件与内部氛围,为推动油田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55367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