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原文翻译及阅读题答案

高考写作指导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高考写作指导】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

  ①志:志趣、心意。

  ②峨峨:高耸的样子。

  ③洋洋:宽广的样子。

  ④卒:通“猝”,突然。

  ⑤操:琴曲。

  【试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参考答案】

  1.(1)擅长 (2)好

  2.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意思对即可)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意思对即可)

  【意译】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

  俞伯牙游览泰山遇到暴雨,只好暂停行露。被坏天气搞得心绪很恶劣的俞伯牙,以抚琴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琴声最初表现久久不停的雨声,后来描述由于大雨造成山崩地裂的巨响,每次钟子期都准确无误地指出琴声所传达的演奏者的心声,令俞伯牙感叹万分。

  【说明】

  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高山流水”、“伯牙绝弦”等成语,都出自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hù)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

  在《吕氏春秋》中,也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53094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