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夏日绝句李清照|夏日绝句 李清照

国学译文 时间:2019-05-21

【www.jinghuajt.com--国学译文】

  引导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下面是相关的内容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夏日绝句 李清照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⑴,死亦为鬼雄⑵。

  至今思项羽⑶,不肯过江东⑷。

  注释

  ⑴人杰:人中的豪杰。《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运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⑵亦:也。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⑶项羽:即楚霸王。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的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⑷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史记·项羽本纪》记:项羽接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 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

  背景

  据载,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公元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

  鉴赏

  《夏日绝句》是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的诗作。此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屈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

  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作者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故事三则

  一、在南京,传说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俩在下天,常穿着大红披,踏、赏梅、吟诗。一天,在城脚遇到一卖剑的老人,赵明诚问他:“剑卖多少钱?”老人说:“不要钱,要以剑换书。”

  赵问:“换什么书?”老人说出了书名。恰巧这本书是赵明诚收藏的。但是,赵不想以这本书换剑,又很想收藏这把剑。就问老人:“这本书是不是你的?”老人说:“正是我家传家之书。我的父母说,我家什么都可以丢,就是这本书不可丢。”

  赵明诚很感为难,就和李清照商量。李清照说,容我们考虑。

  李清照“考虑”了七天,老人去见李清照、赵明诚夫妇。李清照拿了两本书,一本是老人要的原书,一本是李清照依原书抄的“手抄本”。老人被感动了,他说你们想要的是原书,我拿去也是收藏起来,既然你们能认真地收藏,我就把原书和宝剑都赠给你们吧。说完,就拿了李清照的“手抄本”,留下原书和剑就走了。

  二、在嵊县,传说李清照对有些家乡文物的复制品,摆在地摊上卖,她也照样喜欢,有时去买。

  嵊县的田野边,有些小吃摊,摆些小桌子,卖些兰花豆、豆腐干和酒。经常看到李清照背一个布袋,在这些摊上喝酒、看书。她那个布袋中,装的是书,不是敬神的香烛。

  三、在金华,传说李清照在金华续写《金石录》时,她已经六十多岁。民间已在流传她的诗词,有的妇女在纺纱时吟唱,有的小孩会唱,有的人家写对联也用她的诗词。

  传说陆游的二夫人——王夫人曾师从李清照读书。王夫人的母亲劝王夫人不要从李清照读书,因李清照是寡妇,命太苦。这事,对李清照刺激很深。

  每年枣子熟了,就看见李清照出现在枣园,想她何时北返中原。传说,现在流行的一种蜜枣雕花,就是李清照创制的。

  在金华传说李清照不顾朝廷的禁令,夜祭岳飞。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52599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