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会计恒等式是什么

写作方法 时间:2010-07-15

【www.jinghuajt.com--写作方法】

会计恒等式是什么篇(一):关于什么是会计恒等式


  会计恒等式是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会计恒等式概述,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恒等式概述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
  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矗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会计等式(二)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
  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
  会计等式(三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
  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
  会计恒等式的原则
  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 会计是有会计的游戏规则的。会计有如下前提需要考虑。
  主体明确
  前提之一就是主体要明确,就是说到底给谁记帐。公司是公司,个人是个人,经济责任一定要划分清楚,公司的钱不能装进自己的腰包里,个人也不能花公司的钱办自己的事,只有等到公司分了红,钱算自己的时候才可以的。
  比如,有两人合开的公司是卖显示器公司,共购进了两百台显示器,每台一千元,也就是说资产有二十万,但假如公司破产,就没有核算的必要了。
  持续经营
  会计还有一个假设前提,就是会计主体是持续经营的,这样,投出的钱赚回来,债务才能还清,最后才能有钱赚。
  会计分期
  会计的第三个前提就是会计分期。企业为了编制报表,并定期给使用者提供信息,就把连续的经营划分为好多段。一般分为年、季、月。比如说,你想投资长青公司,不可能等它经营到最后,看它是亏是盈才做决定,而是看它上一期是盈是亏,有没有前景,然后做决定。所以对于和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会计分期及定期编制报表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会计分期只是一种人为的划分,与业务周期是不同的。有的业务周期不足一个会计期,而有的又持续在几个时间段里。
  货币计量
  最后一个前提是货币计量。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计量单位,电脑论‘台’、服装论‘件’,所以我们需要统一的计量单位。货币计量可以明确的说明它花了多少钱,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了,在计量上我们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历史成本即资产等买入时所用的资金,如去年买的电脑用了8千元,今年只值5千元,但在帐面上还是记8千元。另外还要假设币值稳定,外币均要折算过来。
  同时,会计需要考虑如下原则。
  权责发生制
  会计的原则中最重要的就是权责发生制,就是说本月我们卖出的产品,虽然对方下个月才付款,但我们仍要把它确认为本月收入。同理,对于费用,不论是否有现金支付,都要按其影响各个会计期的情况,确认其归属。也就是说,只要经济业务发生在本期,就要记入本期,故权责发生制又叫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需要以权责发生制作为基础,把一项业务的收入与费用轧差,就可以看出赚了多少钱。所谓轧差就是两项数字做差。
  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即资产的买入价。
  支出的两个划分
  支出的两个划分即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比方说你买了一台电脑,这个电脑不会在本会计期就报废,而是会用较长的时间,这个支出是为了本期和以后而花的,就叫做资本性支出。在比方说,公司原材料不够了,买进原材料,这项支出是为了取得本期收入而花的钱就叫做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应计入资产负债表,记做资产。而收益性支出直接记到损益表里,以反映当期的经营成果。
  会计恒等式的类别
  会计恒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由于这一公式在数量上是恒等的,所以又称为会计平衡公式、会计等式或会计方程式。
  人类社会的生产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形态也在不断地发展,作为生产活动管理职能之一的会计,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这就促使会计的重要理论基础——会计恒等式也在不断地变革。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其会计恒等式为:
  资产债资本或资产=负债 业主权益
  当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日益发展,便促使商品经济日益繁荣,进而促使社会的生产关系日益发展。于是,股份有限公司便应运而生。在股份制企业里,业主权益就变为股东权益。会计恒等式变革为:
  资产-负债 股东权益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其会计恒等式为:
  资金占用-资金来源
  在新中国创立以前,中国的会计沿袭西方会计制度,其会计恒等式为:
  资产-负债资本
  或,资产-负债为主权益
  或,资产-负债 股东权益
  自新中国创立以来,引进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其会计恒等式为:
  资金占用=资金来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对会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中国会计改革的过程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相吻合的。”最根本的标志是确立了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的平衡等式和相应的会计报表体系,为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创造了条件。

会计恒等式是什么篇(二):全国通用会计证考试中企业会计等式知识点讲解

  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不算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最终都是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和从债权人借入的资金以及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效益,即分别来源和归属于所有者或投资人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负债(即债权人权益)。资产表明的是资源在企业存在、分布的形态(资金占用),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则表明了资源取得和形式的渠道(资金来源)。
  资产与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或(称会计平衡公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化,可归纳为以下4种(教材为9种,即细分,理解)
  (1)某个要素内部一增一减;
  (2)等式左右同增;
  (3)等式左右同减;
  (4)等式右边一增一减。
  (二)收入-费用=利润
  此处所指收入、费用均为广义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营业外收入),费用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营业外支出),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即考虑利得和损失,才等于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与(收入-费用=利润)的关系,即两张基础报表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表
  2008年3月31日 单位:万元
  ?
资 产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货币资金
13
10
负债合计
0
0
?
?
?
所有者权益
?
?
?
?
?
实收资本
10
10
?
?
?
未分配利润
3
0
资产合计
13
10
权益合计
13
10
  利润表 2008年3月 单位:万元
项 目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收 入
4
7
费 用
2
4
利 润
2
3
  财务状况表现企业一定日期资产的来源与占用情况,反映一定日期的资产的存量情况。经营成果则表现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增加(或减少)情况,反映一定期间的增量(或减量),即变量。企业的经营成果最终要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实现利润,将使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企业发生亏损,将使企业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考试大: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会计恒等式是什么篇(三):关于什么是会计要素的解释


  会计要素就是会计专业中的术语。很多人不太清楚会计要素的定义。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会计要素的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要素的解释
  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由资金投入、资金运用、资金退出三部分构成,在三者的循环运动过程中形成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个基本会计要素。企业的各项资产经过一定时期的生产加工为产品,产品销售后获得货币收入,收支相抵后确认为当期的收益(或损失),形成收入、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的分类
  我们所讲的会计要素是特指的大类,会计报表所列示的具体事项,则称为项目。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具体分类,则是会计科目。六项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量要素,反映在一定日期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是直接关系到财务状况计量的因素,它们与资产负债表有密切关系,是资产负债表的重要项目,因此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增量要素,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和盈利状况,是直接关系到利润计量的要素,它们与利润表有密切联系,是利润表的重要项目,也称为利润表要素。
  会计要素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应以经济发展和变化的观念去认识会计对象要素及其确立问题。会计目标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会计系统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联结点,体现着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客观要求和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内在需要。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特点,会影响到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盈利组织与非盈利组织经济活动的目标和特征等均有较大差别,因而其会计对象要素的设立也不相同。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深受会计目标的影响,由于会计目标的内涵与外延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与深化,故会计对象要素的划分以及不同要素的重要程度等,均非一成不变。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其他新型交易的迅速发展,使得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拓展。相应地,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也在发生显著变化。
  2.在会计要素划分方面,仍然保留会计六要素,但需要重新界定收入、费用要素。损益类会计科目的中的收入类科目的既有日常活动中的收入,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也有偶发性的利得,如营业外收入,同样,损益类会计科目中费用类科目既包括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如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等,也包括了损失,如营业外支出。这显然都是广义的涵义。因此,会计要素中的收入和费用采用广义的概念界定,有利于我们下一步对会计科目的类别进行重新的划分,而且,“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就能解释得通了,不用再考虑增加“利得”和“损失”这两个会计要素。
  3.合理设置会计科目。首先,在大类上设置与会计要素分类一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七大类会计科目;其次,科学划分每一大类会计科目下面的具体科目。把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成本类和共同类会计科目按照其经济实质划归到资产类科目中,把损益类会计科目划分为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四类会计科目。通过如此划分,将复杂的交易或事项划分为七大类经济性质相同的经济业务,然后据此设置账户进行会计处理,使得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前后一致,使会计处理按类进行,简便易行。这样一来会计科目和会计要素之间就建立了一一的对应关系,非常方便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
  4.完善会计等式。(1)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特定主体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2)动态会计等式。(收入+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利润,反映特定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基础。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增加额,反映了特定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情况,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理论基础。(3)综合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这一等式综合了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现金净增加额=(期末负债-期初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非现金资产-期初非现金资产),这一等式综合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的关系。
  5.科学界定收益和费用。在收益和费用的定义和划分上,坚持延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划分标准,采用广义的概念,按照与经营活动的相关性,将收益划分为收入和利得。收入是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利得是在非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并在具体准则中明确规定收入和利得的具体规范。同时按照与经营活动的相关性,将费用划分为支出和损失。支出是指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损失是指在非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并在具体准则中明确规定支出和损失的具体规范。
  6.妥善处理直利得和损失单列要素后续问题。不管是把利得和损失合并入收入和费用还是单列要素,都会存在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新会计准则把“利得”和“损失”按照能否直接影响所有者权益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表现为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利得和损失,这一类既然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则应该属于所有者权益要素;而另一类以“营业外收支”的方式计入当期损益,这应该归属“损益类”要素。新会计准则正式引入“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却把它们划分到两个不同的要素范畴,使得科学地给“利得”和“损失”定性工作很难进行。笔者建议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增设新的概念使得其与利得和损失概念明确区分,建议在所有者权益要素下单设子要素“所有者权益利得”和“所有者权益损失”,直接作为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并逐步去除利得和损失两大分类的概念,使利得和损失仅变现为“非日常活动”资金运动的“动态会计要素”,这样就使得我国的会计要素各归其位,各司其职。
  总之,会计要素概念的演变过程同时也是财务会计体系在实践中从萌芽到不断发展完善的进化过程,正因为如此,我们应不断加强会计思想和观念的深化,对会计要素的相关问题进行不断完善,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2252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