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现代祭文范文精品】现代祭文范文大全

小升初写作指导 时间:2018-05-31

【www.jinghuajt.com--小升初写作指导】

现代祭文范文大全 篇一
竹溪一中一九九四届学生、竹溪县交警大队秩序中队指导员李荣,于2017年元月26日21时许,在处理交通事故的现场,遭罹恶性车祸,终而救治无效,于2017年元月29日22时30分,不幸殉职,英年早逝!
前几日,初闻你于车祸后被送院救治,看到相关微信中你在病床上头部缠满纱布、重度昏迷不醒的样子,悲从中来,揪心难寐。但还抱一线希望,希望你能苏醒过来,我要把“好好活着”的赠言,托同学转告你。没想到,今日一早,收到的信息,竟然是你已长眠不醒!
我们的老家老屋,都在画屏山的脚下,隔一条小小的左溪河,站河岸,隔河可望彼此。我上小学、中学时,经常从你们家门前路过,常能看到你慈爱、勤劳的父母。也因此看着你长大成人,到县城读书、省城求学,直到成为一名优秀的交警。这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孩子,不平凡的成长,对你及你的父母,都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你在县一中读高中时,我初为人师方数年,教了你们这一届两年的历史。我们是师生,又是近距离老乡,故常常一路同行“上学”,我与你的交往也因此比一般学生多。你读书时勤勉有礼、友悌认真的样子,帅气而总是那么谦和友善的面容,这两天,不时浮现在老师的眼前。每一次想到,都令我难抑悲心,潸然落泪……这些年,多次回乡聚会,你驾车护送,周到细致,我都还没有来得及致谢……
锥心之痛,痛何以堪!呜呼无言,唯悲恸中默念你的名字,以一个竹溪一中老师、蒋家堰老乡和多年朋友的名义,为你燃香数支,在异乡默默悼念……
泪眼看不清你一路远去的身影……愿天堂静穆祥和,没有恶车恶司机,你不用再奔忙于危途;愿你善良可怜的父母妻儿节哀顺变,好人好报……
现代祭文范文大全 篇二
我和父亲的生日都临近端午节,父亲的生日是农历五月初一我是五月初三。近年来每次给父亲过生日时父亲总是说:“我的生日到了,也该到你的生日了,我们俩只差两天。”
今年4月7日,父亲在北京多年不遇的“倒春寒”中因肺部感染导致的心梗突然去世,享年79岁。这,离他80岁的大寿只差仅仅47天!而2013年5月24日也永远成为了父亲不能出席的、最后的一个生日了。
无独有偶的是,就在父亲去世不久的4月2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同志在北京去世。而父亲生前多次跟我提到他曾有幸两次见过倪志福同志,并亲耳聆听过倪主席的教诲的故事。父亲17岁来北京学徒钳工,所以生前他对也是钳工出身的倪志福非常敬佩,他曾多次向我叙述六十年代“倪志福钻头”风靡中国大江南北的趣闻。后来倪志福当上了国家领导人,父亲总是习惯地从报纸和广播中关注有关倪主席的每一条消息、每一张照片。同是钳工出身,同年同月出生,同年同月离世,一个是国家领导人,一个是草根工人;相同的寿数让我不胜唏嘘!
我小的时候,大约是六十年代记忆最深的是端午节和包粽子。每逢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父亲总会到单位附近的苇塘去采苇叶,就是我们俗称的“粽子叶”。那时候我记得父亲“擗”的粽子叶又宽又绿,每当看到父亲风尘仆仆提着一大包苇叶归来的时候,全家总是一片欢腾:“要吃粽子了!”父亲回家后先把“粽子叶”浸在水中,于是母亲就开始带着我包粽子了:放江米,填蜜枣;用马莲捆扎好--直到把包好的粽子上锅蒸煮,随即满院就飘起了粽子那股诱人般的清香……..
所以,我的少年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记忆最深的是伴着粽叶的清香和欢乐的时光闪现出父亲的音容笑貌。父亲走后,他生前平凡、质朴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慢慢放大,象电影特写一般更加清晰而变得伟岸起来。
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反右、三反五反及大跃进、文革和改革开放每一个不同历史阶段,可以说父亲这代人“生在旧社会,迈向新中国,长在磨难中。”是见证了中国60年发展的亲历者和创造者。对于他79岁的人生,我觉得对父亲这辈人来说,他们是可歌可泣的一代人,是值得骄傲的一代人……..有时候,我也觉得他们风风雨雨走过的这60年不也正是中国翻天地覆变化的浓缩吗?他们这辈子,真是太不容易了……
父亲属鸡,生于1933年农历五月初一。祖籍河北易县,大名孙刚。爷爷早先即在北平前门外“清华池”工作,后来当了“职业经理人”襄理。父亲1950年来北京,在一个叔伯亲戚的私人工厂学徒。那时北平刚解放,百废待兴;父亲三年学徒没有工资。每月只有三块钱的“生活费”,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公私合营后父亲在宣武区龙泉寺玻璃厂当钳工,后来供职于当时北京规模最大的北京玻璃二厂。北京玻璃二厂地处北京东郊垡头,是当时技术设备最先进的大厂,人员都是从北京玻璃系统挑选的精兵强将组成的。它的第一任书记、厂长肖秧曾官至四川省省长。文革期间父亲曾作为“工宣队”(工人阶级革命宣传队)的成员进驻首都医科大学的前身北京第二医学院(文革期间改名称为“北京白求恩医科大学”)并认识了当时被打倒的校长吴阶平先生。父亲曾亲口告诉我,吴老当时沉默寡言,情绪低落。面对这样一位“国宝”级的医学专家当时的环境下他只能在他的职务范围内偷偷地关照他一下,比如:为他多打一点饭,让他少干一点体力活儿,对他不进行人身侮辱等等。后来,吴阶平恢复职务后父亲还曾去学校看望过他。2011年3月吴阶平先生逝世后,父亲叹息后连说了三个“可惜、可惜、可惜呀!”
我母亲1951年来到北京,与父亲租住在北京城南一间只有八平米的平房内。我出生的时候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母亲生下我时我只有四磅重,当时天大的问题就是:能吃饱,最多的记忆就是“饥饿”。那时我们吃过野菜团子,槐树花窝窝头;赶上过年买两毛钱的肥猪肉包顿饺子就是最美的事情了。至今记忆犹新的是父亲偶尔把他舍不得吃的“高温补助”半饭盒炖猪肉带回家留给我“独闷儿”了,我能高兴一个礼拜。
文革后期,父亲评上了七级钳工,家里的生活也渐渐改善;我记忆中父亲的第一块手表:上海牌,花银90大毛;第一辆自行车是天津飞鸽。后来家里又添了缝纫机、收音机即当时最时髦的“三转一响”。
父亲的“抠儿”也是有名的。父亲爱玩儿,但是非常抠门;比如他早年喜欢钓鱼,除了鱼钩、鱼线是花钱买的,其他鱼竿儿、鱼鳔儿,其他什么铅陀、鱼兜、抄子、马扎全是他自己做的。父亲手巧,其他不花钱的事儿就多了去了:风斗、纸烟卷烟机是他自己做的,家里的锅盖,炒勺自己做的;我小时候的木床、椅子他自己打的;就连如修车拿龙,皮鞋钉掌儿他也都是“亲力亲为”。他总是说:“铺张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后来他退休后老街坊都和他开玩笑:“老孙,你攒钱不花,留着干吗呀?”,父亲总是笑呵呵的说:“我攒钱买前门楼子”。
父亲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东郊垡头上班时期,他雷打不动地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五点多出发,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赶到单位;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工作中他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那时候他每年都被评为技术标兵或者先进工作者。他总是对我说,不管在哪都要好好干活,认真学手艺;常言说艺不压身,有了本事什么时候都能心里有底儿……..我的儿子在上大学期间有一段时间曾沉迷于网络游戏,父亲从来不以“爷爷”的身份教训孩子,他总是对他推心置腹地说:“玩儿游戏,要适可而止,玩它玩不出事业!玩不出票子,也玩不出名堂………”
父亲病重弥留之际,有一天我看到儿子一直陪伴在爷爷身边在默默地哭泣。我当时心头一热:孩子长大了,孩子成熟了!他理解了爷爷的抠门儿,也懂得了爷爷和长辈们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他更懂得了人的一生如何去立命、修身和持家的道理。
去父亲单位退休办办理后事,工作人员对我说,因为北京今年气候的异常,最近全集团一下就走了30多位退休老人,此时我忽然感到,父辈这茬人都已经到了垂暮之年,死神离他们渐渐地近了……..而我们这些中年人也开始步入了爷爷,奶奶的行列。常言说,一茬萝卜一茬菜。面对颠扑不破的自然规律,我们应重新考虑我们这代人后半程的生命轨迹了。
真的,人的一生艰辛也罢,幸福也罢都是在完成一场生命的轮回,在人类历史中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王侯将相今安在?我多么希望我们所有的朋友们都能真实、平凡地度过一生。不生贪念,不行杀戮;不恋富贵,幸福一生。我更祈求所有的生活福祉都能降落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头顶!福荫子孙,代代相传。
在2013年端午节来临之前,昨天,我梦到了我的老爸;他缓缓地走来,带着微笑…….父亲,您安心走吧。我和您的孙子都祝您在天堂里安好!
现代祭文范文大全 篇三
今天中午得知林嘉文去世的消息,我无法相信我听到了什么。如同晴天霹雳。
初中时,我和他一个班;高中时,我还和他在一个班。就他周遭的朋友来说,我是最了解他的人之一。他,不是一位少年成名的著名学者,只是一位愿意一心一意搞学术研究的儒士。
昨天我请了一下午病假,我17点多才回到教室。放了学,林嘉文见到我,高兴并惊讶地说:“呀,倪哥!你啥时候回来的?你没事儿吧?”我笑着说:“多谢林老师记挂,没事。”说完,他便挥了挥手,走了。今天上午,他没来上学,中午便得知了他已去世的消息。万万没有想到,昨天下午的片刻寒暄竟成了遥远的永别。
很多人不喜欢他,不喜欢他的高傲,不喜欢他的不爱打扫卫生,不喜欢他的不合群。但,上述的这些,恰恰是这个人的个性所在。他不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也会冲他发火,他就会像一个被训斥的孩子一样低着头去拿笤帚扫地。如今忆起,颇觉惭愧。
仍记起初中的时候,上课与历史老师辩论许久,颇为风度。他初一的时候“赞扬”我曰:“你们什么都不懂,只有倪天睿懂一点但那也只是皮毛。”他的话中饱含自负,但他的自负绝非刚愎自用,而是真真实实的满腹经纶。
借用林嘉文的新书《救斯文之薄》扉页上的一句话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但是,我相信,他是与这句话相悖的。“宁默而生,不鸣而死”更能概括他的一生。研究学问时,宁静守常;叶落归根时,清净安美。
记得他前两天问过我“倪哥啊,你觉得怎样的死法最不痛苦?”我答“吃安眠药。”他说“哈哈,你真傻!吃安眠药看起来不痛苦,实际上很痛苦的。因为死亡的过程很漫长。不像跳楼,上吊,一下子就死了。就疼那么一下下。你看,人生要经历那么多的痛苦,死亡前的那一下根本不算什么。”我说:“国家就应该要放开安乐死,这样就没痛苦了。”他说对,于是我们俩又开始聊安乐死的问题,骂政治,骂学校的不公与不平等,骂舆论封锁等等。对于他的死,我没有一点点预感,因为他经常要自杀,都没有实践,所以对于“死亡”,我和他畅所欲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会选择那个“最漫长的死亡方法”吃安眠药。我觉得我有罪。
他坐在西安中学的教室里,常有一种感觉,我称之曰“高处不胜寒”。他很赞同我的评价。他常环顾全班叹之曰:“你们都只会学习,但你们不会研究。”这句话听着刺耳,但必须要承认他的高度我们难以企及。
宁默而生,不鸣而死。林嘉文就这么走了,作为他的六年的同学,我将永远怀念。
既将天才生此世,世间何故杀天才?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41896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