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考作文 时间:2011-09-26

【www.jinghuajt.com--高考作文】

篇一:[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2018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17年高考已经结束,文综的小伙伴们是不是想知道考什么,想知道地理必背的知识点是什么?那么,下面由小编为整理有关的2018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资料,感兴趣的朋友们来看一下吧!
  2018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2018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
  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
  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线 线上升 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2018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
  ②判断热量带,
  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º——40º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º--55º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 旱涝灾害 寒潮
  发生的时间 夏秋季节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 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 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风、雨雪、冻雨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2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篇二:[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2018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


  迎接20178年高考的考生们,第一轮总复习已经开始了!地理一轮复习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地理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地理交通问题必背知识点
  (一).交通遗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锘目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
  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京九线?一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一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
  (1)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2)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3)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二)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
  1.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点主导因索是不同的。如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对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来说,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从总体上说,点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需要考虑场所条件、交通条件、客货流集中程度等
  港口需要考虑自然条件(水域、陆域)、经济腹地、城市等
  2.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1)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海湾
  人口迁移问题必背知识点
  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⑵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 经济原因
  ⑶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⑸四川人口迁出对当地的积极影响:①缓解了本地区人地矛盾;②加强了四川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③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⑹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
  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
  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
  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8)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影响: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1)有利影响?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2)不利影响: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篇三:[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2018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复习的重点复习黄金方案,就是打好基础提高能力,掌握必背知识点,下面由小编为整理有关2018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8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⑴ 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 断块山地
  ⑹ 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 洲: ①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 洲: ①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 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 洲: ① 欧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② 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 冰川地形广布
  高考地理必背地理大题
  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新加坡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①处于物产富饶、人口众多的东南亚中心,扼守马六甲海峡东口,位置优越,港口优良,是东南亚各国相互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②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口原料,发挥本国技术力量,发展了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工业;③发挥本国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发展旅游业。
  高考地理海洋资源知识点总结
  ⑴ 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 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原因:
  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①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 海盆:深海锰结核 (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gaozhongzuowen/8295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