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批注式阅读阅读教学|批注式阅读:阅读教学的真正回归

哲理故事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哲理故事】

  【摘 要】批注式阅读教学有利于让学生真正亲近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将自己阅读的点滴成果用文字展现出来。本文从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意象意境、哲理意蕴进行批注的三个角度,阐述阅读主体的批注式阅读使阅读回归本真状态的意义。 中国论文网 https://www.xzbu.com/9/view-9216813.htm  
  所谓批注,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悟、疑虑等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在文中空白处进行批评和注解。而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经历,积极地展开与文本的对话,从多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鉴赏、评点,并将这些个性化感受用批注的方法表达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以氛围为前提,问题为核心,以交流讨论为形式来逐步深入阅读,从而实现各对话主体间不断超越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批注式阅读体现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由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被动接受转为自主探究的行动。在苏教版必修一“漂泊的旅人”“恒久的烙印”两个专题中,就设置了“对话栏”,编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在空白处做批注。从语文教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批注法充分鼓励学生动手,致力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激发兴趣,营造阅读探究的氛围;注重体验,突出学生个性化解读;学会分享,构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另外批注作为一种成熟的阅读方法,始于南宋的批评家们,后来出现小说的批注,时至清代,产生了《水浒传》《西厢记》的金圣叹评本、《金瓶梅》的张竹坡评本、《三国演义》毛宗岗评本和《红楼梦》脂砚斋评本等一大批影响巨大的评本。从母语学习的角度来看,注重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的培养也是一种人文的熏陶,也是传承文化的一种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批注这一传统的方法,有利于当下阅读教学本质的真正回归。
  目前,批注式阅读常常采用随感式、联想式、质疑式、比对式、补白式等形式,这些形式都要求在阅读、品鉴过程中,快速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恰当、醒目的符号,以精炼简洁、丰富深刻的语言在空白处加以批注,从而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一、批注关键词句,仔细品味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写诗作词对炼字的重视。在节骨眼处,一字传神,不仅使全句游龙飞动,也能使全篇增光添彩。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在关键词句处留心驻足,并作出批注,就能抓住全句乃至全篇的传神之处。
  比如张三影的“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月本是相对静止的,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着一“弄”字,写出花的摇曳多姿。引导学生抓住这两字,展开入境想象,作了如下生动优美的批注: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温柔的月光洒在娇嫩的花朵上,犹如给花儿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吹来,多情地撩拨着娇羞的花儿,在月光的映照下,花儿抚弄着自己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赋予云、月、花三种景物以人格魅力,动静结合,富有生命感。
  著名学者林清玄在《阳光的味道》中写道:“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乍读此句,就觉非凡,仔细读来,原来这里“想”着“声音”,突破常规,作者恰当地运用读者陌生的体验,让人想象:在一个春末,一个南方小镇,一片美丽的田野,各种植物沐浴在充足的阳光下,尽情生长,一派生机,作者仰面天空,闭上双眼,张开双臂,尽情拥抱春日的阳光,那份陶醉怎能不让人也感受到大自然给予的幸福?如此联想批注,不仅理解了文句,也充分地把握了作者的情感,阅读必然主动、深入。
  二、批注意象意境,反复揣摩
  在文学作品中,意象的生成正是作者丰富情感的外在体现,诸多组合意象融进作者的情感达到的艺术境界就形成了意境。对意象、意境反复揣摩,有利于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发挥想象,在批注中形成个性化的理解。
  如台湾诗人夏宁的小诗《甜蜜的复仇》:“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这是个耐人寻味的奇特的比拟,它交代了“复仇”的方式,形象化地写出了“你”之于叙述者关系的非同一般。腌制、风干“影子”的过程,是记忆印刻、存储的过程。而这“盐”就是一种强烈情感的替代符号,联系标题中的“甜蜜”二字,引导学生在诗歌的留白处仔细玩味“盐”这一意象的丰富内涵,学生的批注异彩纷呈:是刻骨铭心的相思,还是炽热浓烈的单恋?是始乱终弃的哀怨,还是劳燕分飞的怅惘?是思而无果的遗恨,还是爱而不得的失落?学生在充分的想象、再现、质疑中通过对意象的揣摩完成了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当学生以诗化的语言进行批注时,就已经体验了一次批注阅读带来的创造的快感,从而实现了阅读主体性的真正回归。
  三、批注哲理意蕴,深层领会
  经典之作往往在看似朴实、平淡的文字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意蕴。批注式阅读要求在读懂字面意思基础上,引导学生领会渗透在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体悟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以及某种人生意义。
  如韩少功在《我心归去》中说道:“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的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作者用贴切的比喻,形象的语言给予了故乡富于个性的理解,是感情和哲理的融合。那么,什么是故乡?其内涵一定是丰富的,引导学生进行随想式批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也对故乡予以个性化的理解。有的学生这样批注:“我是一只高高飘扬的风筝,蓝天是我的向往;故乡是风筝上的永不断裂的线,无论我飞到哪里,一头牵着我的永远是我的家。”学生用感性的语言对故乡做了理性的理解,深入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实现了文本的自我解读。
  学生在充分的自我解读、批注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交流,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形成互动式阅读。一篇文本,经过个体批注式阅读和群体互动式阅读,必然增加了知识的容量,拓展了内容的广度。批注式阅读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完美结合,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充分张扬个性,思维品质,精神素养均得到了提高,批注式阅读既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真正回归。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6813.htm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zuowensucai/53032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