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创业故事

成语故事 时间:2010-02-02

【www.jinghuajt.com--成语故事】

一:[创业故事]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很多成功创业人士,他们在开始时也是白手起家,从零做起,一次次失败中吸取经验,最终取得成功。下面就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一)
  年轻:懵懂 放弃了家产
  1995年,李春梅的母亲辞世,留下位于下江北的一家生意不错的药房。18岁的李春梅接手这家药房。按照套路,如果李春梅坚持用心经营药房,生活小康应该不成问题。然而,生活很难按计划进行。
  如今的李春梅如此评价18岁的自己:太贪玩。呼朋引伴出玩,麻将桌上度日,在18岁的李春梅眼中,生活应该是绚烂、丰富或者跌宕起伏的,但绝不是浑身熏着中药味、守着药房过平淡日子。由于疏于管理及其他原因,1998年初,这家药房易主。
  “这家药房到现在也营业着。其实我之前也做过一些努力,比如考了执业证,可当时觉得药房生意不是我喜欢的、不懂坚持,放弃时也没那么纠结。”李春梅说。
  近三年的药房经营,赚的钱不少,但李春梅输出去的更多。21岁的李春梅结束了自己不感兴趣的药房生意,带着手头剩下不多的本金,开启第二次创业旅程——在城区租下一间铺子开服装店。
  开服装店的日子依然没维持多久。一段时间后,李春梅关了店铺,直接把店还给了的房东,随后这家店铺被人租下做起了鱼缸生意。有朋友说,你怎么这么傻呀,商家把店铺转出去都会收取转让费,你分文不收就把店铺还回去,那之前整理、装修的费用岂不打水漂了?
  李春梅决定去“讨”转让费。
  机会:500元得到的工作
  “其实,自己当时挺心虚的。严格说来,我已把店铺还给了房东,这笔生意就算结束,我再向鱼缸店店主收转让费的做法多少有些说不通。可当时的自己太心疼损失的钱,想去试试,看能不能收回一些损失。人年轻的时候总会做一些不成熟的事,可正是因为这些事情,才让我不断改进。”李春梅说。
  李春梅壮着胆子去“讨”转让费,她向鱼缸店老板一条条地陈述自己拿回转让费的理由,并一再说明自己的想法——“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损失”。末了,鱼缸店老板问李春梅,“小妹妹,那你认为转让费多少合适呢?”李春梅衡量了一下,说,“500元。”话音落,鱼缸店老板愣了,继而失笑。
  李春梅拿到了自己苦心“讨回”的500元转让费,准备离开,鱼缸店老板叫住了她,问道,“小妹妹,你上班没有。如果没有,可以考虑到我的店里工作。”——如今,这位老板已在宜宾的多类行业中拥有多家连锁店铺,并把生意做到了成都。
  “老板说,是我那句‘把损失降低’打动了他。我在那里一直工作到26岁,其间升至了水族馆的部门经理。”李春梅说。
  26岁,李春梅已经是一位年轻的母亲,但性格中不服输的特点依然明显,这样的性格在工作中难免遇到摩擦。2003年,李春梅决定辞职。
  “老板找我谈话,希望我留下来。他告诉我,我可以在他旗下的项目中选择一个,或跟随他去成都发展。老板说,你跟着我学几年后今后也能自己做生意了。可我拒绝了。现在想起来,是自己的眼光还不够长远,错过了一个机会。”李春梅说。
  随后的日子依然平淡,李春梅一度待业在家,家庭收入由丈夫支撑。2008年初,嫁至河北唐山的表姐问李春梅,愿不愿意到唐山帮她经营川菜馆。李春梅便和丈夫到了唐山。
  收获: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去唐山之前,李春梅专门拜师学做火锅底料,她惊觉,自己对做各式美食非常感兴趣。
  “很多唐山人对麻辣味道的菜很感兴趣,到现在都有唐山的朋友要我将炒好的火锅底料给他快递过去。”李春梅说。然而仅在半年后,汶川地震发生,李春梅和丈夫担心在四川的女儿,决定回到宜宾。
  李春梅继续在家待业,但开店的心思并没有熄灭。
  “我告诉自己,不能再在家闲着了。女人还是应该要有自己的事业,不然容易与社会脱节,并且我也要给女儿做个榜样,告诉她,她妈妈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李春梅说。
  结合在唐山的见闻,李春梅瞄准了宜宾港式甜品市场的空白。在到广州学习了近半年后,2010年初,李春梅和堂姐租下了城区仁和街的一间小门面,开起了宜宾最早的港式甜品店——鲜果捞。
  “我们的理念是在宜宾做最正宗的港式甜品,选料一定要严格、精细。比如甜品的用糖也有讲究,糖也分为几等,最佳为黄冰糖,我们常见的机制冰糖最好只用于腌制食品。在我们的甜品里,放的都是黄冰糖。”李春梅说。
  新颖的食品、精细的制作让李春梅的甜品店赢得了不少忠实顾客。2010年底,李春梅盘下了小店附近一间二层楼的店铺,扩大经营。
  “我的第一桶金是在开甜品店的时候赚到的。”李春梅说。在创业路上的多年奔跑,李春梅终于尝到了创业的甜头。
  2012年底,因种种原因,李春梅退出了甜品店的经营。
  复出:冒菜+甜品的混搭
  2013年8月,李春梅下定决心要复出——开冒菜店。
  “这得益于去唐山之前学的炒火锅底料技术。人总是活到老学到老,以前学会的东西,即便暂时没机会用,今后总也用得上。我对自己做冒菜有信心,我喜欢做餐饮,也擅长做这些。”李春梅说。
  仅仅三天时间,选址、看店、拍板定下,李春梅租下了位于南岸莱茵河畔西湖湾的一间63平米的店铺。随后装修、招聘、前期调查……
  忙碌了一个多月,2013年9月,李春梅的梅记冒菜店开业。开业头两个月,李春梅每天早上六点过起床,炒底料、采购、切菜、跑堂……大多要忙到晚上12点才能休息。
  “这家店做得比较顺利,开业之后生意一直不错。”李春梅说。
  2014年4月,李春梅在城区林家巷开起了梅记冒菜的分店,相较于上一家店,这家店做了创新:自创混搭模式——冒菜+港式甜品。
  “我想,既然之前我有做甜品的经验,为何不利用一下呢?并且冒菜辛辣,吃完冒菜再来份甜品,再适合不过。”李春梅说,她的想法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从五月至今,已经有数名同行向她表达了加盟的意愿,但李春梅拒绝了。
  “如果放在20年前,我也许会毫不犹疑地答应,毕竟同意做加盟店能很快地回笼资金。但是,我的目标是将梅记冒菜不断做大,今后开到外地去。现在宜宾市内也有不少冒菜店、竞争激烈,我想积累一两年,不断调整,让冒菜+甜品的模式在竞争中先站稳脚跟。”李春梅说。
  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二)
  白手起家:只有专注才能成功
  1973年6月,李声平出生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在家排行老二,这也是“李二”品牌的来由。从小生活在河边,父母忙农活时,李声平就和哥哥捉鱼戏耍。父亲见李声平生性爱鱼,便教他鱼的烹饪方法,只教了一次,他就学会了,后来他做的豆瓣鲫鱼不仅父母爱吃,邻居们也喜欢,夸他将来一定能做个大厨师。
  16岁时,李声平跟着哥哥李声和一起到一家餐馆当学徒,老板见李声平太小不肯收,经过他再三恳求,并提出不要工资,老板才勉强答应。李声平每天凌晨5点半就要起床做准备,早餐的燃料是散碎的煤,需要黄土搅拌才能用,兄弟俩每天早上去山上挖土,扛下山后再骑着三轮车拉回餐馆。学厨艺,练基本功是最艰苦的,李声平却说在案板上剁肉馅的声音听起来像在演奏万马奔腾,这是他在长达16小时的枯燥工作中找到的乐趣。后来,他又到十堰市车城大酒店打工。
  在十堰市车城大酒店,李声平的技艺逐渐提高,从配菜师傅一直做到大厨。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活,李声平想到了创业。
  1999年10月6日,李声平用5000元启动资金在十堰市车城路火车桥头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鲜鱼馆。头脑灵活的李声平想出了“活鱼现点即杀”的新点子,很快打响了招牌。随着天气转冷,他趁势主打鱼火锅,吸引了一大拨回头客。
  虽然只有4张桌子,营业面积不足50平方米,餐馆环境也非常简陋,但凭着价格便宜,口味独特,坚持活鲜的原则,鲜鱼馆的生意还是蒸蒸日上。随着客人越来越多,李声平逐步租下隔壁左右的门面,最后发展成一条小街全是他的鲜鱼馆了。
  有了钱之后,李声平遇到多次投资其他领域的机会,其中也包括红火一时的房地产,他想了想,都选择了放弃,他告诉自己,只有专注才能成功。
  打造品牌:不收加盟费吸引合伙人
  有容乃壮大,让利谋发展,有舍自有得。
  2004年,李声平开始想到把“李二”鲜鱼馆作为一个品牌来打造,他开始主动寻找加盟商,为了能把连锁店规模做起来,他开出的条件是不收任何加盟费。
  一天,一个叫胡国忠的顾客来到鲜鱼馆吃饭,见到店内生意很好,他就和恰巧在店的李声平聊起来。胡国忠正想投资创业,而李声平想寻找合作伙伴,两人几乎一拍即合。
  胡国忠的第一家加盟店开起来之后,生意不错,很多想投资的朋友也通过胡国忠找到了李声平,加盟店的事情也逐步有了规模。
  2007年5月,在“李二鲜鱼村”打工的小伙儿乔本福78岁的母亲被当地医院诊断得了肾病综合症,没钱治疗,李声平从其他员工那儿听说了这个消息,二话不说,拿出了3万元钱给乔本福,还把他的工资从每月400多块涨到了800块,并提出让乔本福去医院照顾母亲,单位给他工资照发。其间,李声平还自己多次带着营养品去医院看望乔母。这件事让乔本福非常感动,表示要长期为之打工报答恩情。李声平则说:“既然有缘同在一个屋檐下做事,你有那么大困难,我有能力自然应该帮你,不需要你报答。”后来乔本福主动要求以扣除自己每月工资的一半分期偿还3万元,也被李声平拒绝。
  这件事在公司传为佳话,李声平的为人也得到很多员工和合伙人的认可,“李二”鲜鱼发展十多年至今,不少员工跟着李声平从最初走到现在。
  在对顾客的承诺上,李声平坚持多年的便是“绝不卖死鱼”,一经发现便可投诉赔偿,对于客人来说,这不失为一种有诚意的保证。
  在赚钱这件事上,李声平常常给人说自己的心得——你不冲着赚钱去做,而是冲着把事做好去做,钱自然会来找你。
  1+1>2:南北火锅会师加速扩张
  “21世纪是资源整合的时代,没有哪一个品牌可以单打独斗地占领全部市场。同行从来都不是冤家,1和1的对立可能两败俱伤,而1+1却能实现大于2的结果。”全国连锁牛肉火锅品牌“刘一锅”创始人魏成江在挥师南下开拓武汉市场的时候,这样对火锅餐饮业同行李声平说。“刘一锅”起源于黑龙江密山市,后将总部迁往辽宁沈阳,当时在全国已拥有800多家加盟连锁店。遇到李声平之前,魏成江“刘一锅”品牌的主要版图都在北方,而那里的市场接近饱和,随着牛肉食材的价格上涨,人均消费也在攀升,他们正在寻机南下开拓。
  图:李二鲜鱼村连锁火锅餐饮
  对于李声平来说,“李二鲜鱼”从十堰起家,发展到200多家门店,主要集中在湖北、河南及山西等周边省市,人均消费只有35-40元。随着连锁加盟店的规模扩大,公司在管理上遇到瓶颈:如何才能有效管理全国的加盟商,如何才能将这个在三线城市红火的品牌推向一线大都市?这是他正要解决的问题。
  在魏成江看来,“李二鲜鱼”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与“刘一锅”在2008年的处境相似,或者能够给予经验借鉴。
  两家企业一北一南,一个想要以更亲民的姿态向南方市场发展,一个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愿景憧憬着冲刺北方一线城市,两家一凸一凹正好实现互补。因同业活动结识的两个人因此走到一起。
  2014年3月,两家正式合并,成立武汉恒成世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李二鲜鱼”寄望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刘一锅当年花了几年时间摸索出的标准化管理。
  目前,李声平正从包括“数据化管控手册”、“厨政手册”、“新店筹备手册”等11大手册入手,对李二鲜鱼进行全新升级,较之以往风格更有文化气息和品牌辨识度。此外,李二鲜鱼还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3种加盟模式并行等多种管理改革措施,加速规模扩张。
  李二鲜鱼与刘一锅合并之后,将直营店开进了沈阳,从今年4月份开张以来,就出现了顾客排队等台的现象。对于李声平来说,北方市场样板店的首战告捷,对李二鲜鱼的未来是个极大的鼓舞。
  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三)
  进大城市创业,从怀揣90元钱起步
  每天,刘新材要把90桶饮用水送给散落在全城的客户
  早上不到7点,这座位于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的小院子就热闹起来了:几辆送水车先后驶进小院,停车、卸货、码放……半个小时工夫,小院里就摆满了90桶饮用水。
  这是一家水站,正在卸货的人叫刘新材,是水站的主人。每天,刘新材要把这90桶饮用水送给散落在全城的客户,这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
  吃过早饭,刘新材就开始为送水忙碌起来:打电话、记地址、约时间、装水、送货……他和侄子走街串巷,一直忙到中午。在马路边,他俩匆忙地扒几口午饭,来不及喘口气,就赶紧接着送货。
  到了晚上,刘新材也不得闲:白天主要给公司单位送水,晚上上班的人回家了,是家庭用水的高峰。送完水,差不多已经七八点了。晚饭后,刘新材还要盘点库存、打扫门店、码好空水桶、准备明天的活儿……忙完这些,已经晚上10点多了。
  刘新材今年33岁。4年前,他怀揣90元钱,从老家河北衡水只身来北京闯荡。
  之前,刘新材在老家开了一间小饭馆,一开始生意做得不错。有点钱后,刘新材滋生了“野心”,想开间大酒店,就找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大酒店成本高,客源不稳定,最后酒店没做下去,钱也都赔进去了。
  初到北京,他先是做了几个月的家政,后来到了一家送水公司,替人家送水,一个月1400多元的工资让刘新材高兴不已。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这点微薄的收入实在难以维持“北漂”生活。他萌生了自己开一家送水站的念头:“别人在北京都可以干出点名堂,我为什么不行呢!”
  当送水工的那些日子,刘新材很勤快,也很用心,一有机会就和客户交流,时间长了,人脉很广。刘新材想,既然我现在有了不少客户,能不能自己也开一家送水站?
  水站选址是有讲究的,最好选在居民区的小街边、巷子口,来往居民看得见。此时,有朋友向他推荐了月坛公园附近一处有院子的小屋,地方虽然小,但是够用,周围的居民小区挺多,一个月1200元的租金也在刘新材的承受范围之内。刘新材看了一眼就决定,自己的水站就开在这里。
  2011年6月1日,刘新材的水站开业了。
  只要客户选择了自己,苦一点也愿意
  不管客户住多远,刘新材从不拒绝,有时候送一趟水要跑十几里地
  开店不是一拍脑袋就可以做成的事情。由于有前车之鉴,刘新材决定,做生意不再借亲戚朋友的钱;水站店面不大,无法抵押,根本不可能从银行贷到款。还好,刘新材平时省吃俭用,攒了1万元,这就成了开水站的启动资金。
  水站一头连着供应商,一头连着居民,如何找到理想的供应商,刘新材动了不少脑筋:“供应商要找那种信誉好的、比较大的品牌,这样质量有保障。如果贪图小便宜,经营‘地下水’,那是自毁招牌。”
  起步阶段,刘新材只跟一家供应商签了合同。后来他发现,单一的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要:“每个客户群的需求都不一样,茶馆倾向于品质好的纯净水,这样能更好地保持茶本身的味道;公司单位愿意买矿物质水,营养元素丰富;家庭用户口味各不相同,有的喜欢喝纯净水,有的喜欢喝矿泉水。”为了解决客户们的需求,他经常和附近的居民聊天,收集相关信息。现在,刘新材与4家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代理了5种品牌的水。
  有一次,刘新材和一家茶馆谈生意,这家茶馆想要的水,刘新材却没有货源。为了抓住客户,刘新材跑了不少地方寻找适合的供应商,最后时间来不及,就借同行的水,先送给茶馆。一来二去,刘新材和茶馆老板“混”熟了,最终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
  做生意,靠的是诚信。刘新材还记得,水站开业没多久,有一个客户觉得其他水站的水比较便宜,就取消了与刘新材的合作。可是一个月后,这个客户又回来要求继续合作。原来,虽然生意没了,但刘新材一直和对方保持联络,“对方觉得我做事厚道,有诚意,信誉好,所以又回过头来跟我合作。”
  刘新材说,干了这几年,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懂得感恩,“有时候,可能一个微笑,就能争取一个客户。好人缘也是很重要的。”
  不管客户住多远,刘新材从不拒绝,有时候送一趟水要跑十几里地,他也会上门服务。
  刘新材有一个客户是装修队,开业之初就开始合作。装修队经常换地方,施工的地方环境也比较脏乱。但无论施工的地方有多远,只要一个电话,刘新材都会不辞辛苦地送过去。一次装修队在六楼施工,没有电梯,他们要了25桶水,刘新材就一个人一桶桶搬上去。刘新材说,只要客户选择了自己,苦一点也愿意。到现在,他和这个施工队已经合作整两年了。
  勤劳是本,诚信是金。刘新材说:“现在大概有200多个客户,一个月能挣1万元呢!”
  一个人在外地生活,越发觉得亲情重要
  “我想再多赚点钱,在老家买一套楼房,给母亲、女儿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如今,刘新材给自家的水站置办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样干活儿就能轻松一些。水站小有规模后,一个人忙不过来了,他就把侄子叫来帮忙。
  为什么不多雇几个人一起干呢?
  刘新材说:“人工太贵,要发工资还要管吃住,经营压力太大。现在,我还年轻,有的是劲儿,自己多干点儿,省下的钱寄回老家,给老人和孩子补贴生活!”每个月,刘新材都把收入的一半寄到家里。
  闲下来时,最让刘新材牵挂的是7岁的女儿。
  女儿在老家跟奶奶住。去年,刘新材把女儿带到北京上学,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但因为是单亲爸爸,一个人又照看孩子又要工作,有点力不从心。今年初,他又把女儿送回了老家。
  刘新材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来女儿考上北京的大学,来城里生活:“大城市文化环境好,人的素质高,看病、上学有保障,希望女儿将来也能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独自来到北京打拼,干完活后,刘新材有时候也觉得茫然、孤独,“主要是精神上很寂寞。”
  刘新材说,送水是个体力活,平时最怕生病。一般发烧感冒这种小病,他也会硬撑着送;如果病得严重,只能托朋友帮忙,“不能因为生病耽误了客户的需求。”因为跨省医疗报销还没有彻底解决,刘新材没有参加老家的新农合。他买了一份医疗保险,一年能报销5000元,基本上能够满足现在的看病花费。
  刘新材是家里的顶梁柱,刚到北京的时候,刘新材每20天回家一次,现在基本上一个月回一次家。
  今年初,母亲生病的时候,他回家的次数比较勤,少挣了不少钱,但刘新材觉得值。一个人在外地生活,他越发感觉到亲情的重要。如今,母亲的身体好了,刘新材干劲更足,“我想再多赚点钱,在老家买一套楼房,给母亲、女儿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他说,将来有了钱,他还想开一家足疗店:“城里人工作忙,很多都是亚健康状态,开个足疗店既能让别人健康,又能让自己快乐。”刘新材说,今年水站能够赚到15万元,他距离下一个梦想已经不远了。

二:[创业故事]成功创业经典故事


  创业在如今的社会经济结构中越来越重要,随着创业领域的不断扩大发展,也不断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成功创业经典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功创业经典故事(一)
  2004年,他考入沈阳大学,刚上大学时,陈立权就像在高中时那样认真学习,每学期都会获得一等奖学金,大二时就以出色的表现被选为学生会主席。
  任学生会主席期间,很多搞出国培训的就来他的学校办讲座,所以借场地的问题就找到了他,久而久之,他和做出国培训的这些人便有了密切的联系。正是这个契机,他走上了做各种代理的道路,心中自主创业的种子也开始发芽。
  起初,他做本学校某英语报纸的代理,做到了沈阳乃至大连地区所有高校的代理。因为他做英语报的成功,某国产电子小品牌也让他做学校的代理,随着他做校园代理的成功,越来越多的商家陆续找到了他。
  两年间,他积累了金钱和经验,这为他创业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虽然大学后两年他一直忙于生意,但他并没有因此把耽误学业,毕业后顺利地考入本校的研究生。
  因自我膨胀
  人生滑到谷底
  2008年大学毕业后,同学们都纷纷找工作,可是陈立权觉得一个月赚两三千块钱没意思,所以他拿着他大学期间攒下来的10万元钱,在北行开了一家一站式童装店,这种新颖的商业模式给他带来了不少的利润。
  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商场里开起了服装店,他的服装店一年半内,迅猛地由1家扩张到了13家。事业的成功让他有点自我膨胀,他说:“我想的不是能赚钱,而是能赚更多的钱。”急于求成的他想把店面急速扩张,这样他就需要投放更多的资金。
  后果是,他的资金开始周转不开,事业面临崩盘。那段时间他经历了人生的最低谷,生意失败,女友也弃他而去。然而,在重重打击下,他并没有一蹶不振,陈立权说:“不是不能死,是死不起,一个人倒下了,一个家庭就完了,事业也就彻底完了”。
  还完债后
  创建水果购物平台
  生意失败后,他得到了家里人安慰。家里本来就不太富裕,还给他筹措了50余万元还债。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他痛定思痛,决定重起炉灶。起初去朋友的一家公司打工,做服装生意。为了尽快还债,他每天晚上7点到11点都会去麦当劳当小时工。
  2014年3月,他还完债以后,在亲友的帮助下,创办了沈阳集好果贸易有限公司。6月,组建了辽宁地区第一家精品水果购物平台-集果网。如今,陈立权的集果网已成为沈城著名的精品水果网上购物平台。不过陈立权并没有满足,他说做这个网站的初衷是取消农产品的中间环节,真正做到优质平价,让顾客能吃到新鲜、健康、平价的新鲜水果。“3年之内,我们要把公司做成上市企业!”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这位80后大男孩很有雄心和壮志。
  成功创业经典故事(二)
  怀揣700元走上创业路
  2007年是中国电子商务飞跃发展的一年,“看到马云做电子商务如此成功,心里痒痒的,也想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 陈果累告诉记者,还是大四学生的他集结了一批师弟师妹,办起了“网上便利超市”,为大学生中的“宅男”“宅女”网上提供日用品、零食,也包括洗衣服、送餐等服务。
  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由于利润过低,“网上便利超市”的经营举步维艰,地震后,陈果累把库存物品捐赠以后,解散了团队。
  2008年毕业以后,陈果累在成都一家美国软件企业找到一份稳定工作。但是心中的那个“创业梦”一直未灭。陈果累说:“在公司工作跟自己的期待还是差了一大截,也希望自己的生活更有激情。”
  “2009年,创业条件相当好,政府很鼓励大学生创业,成都市有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我觉得这是一个机遇。”陈果累兴奋地说起自己的第二次创业路。在第二次创业启动之初陈果累本打算寻求“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合作,最终因为申请手续过于繁琐而搁浅。
  在犹豫中,陈果累听说当时成都高新区提供了特别好的优惠政策,煤气、水电、网费等一律免费。于是陈果累带着自己的项目直奔面试地点,没想到第二天就接到了入驻大学生创业园的通知。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还答应为陈果累的公司提供4个工作位的办公场地,2台免费的电脑以及各种办公设施。
  办公场地、办公用品等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启动资金应该怎么筹集呢?
  “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资金非常重要。”陈果累告诉记者,“当初接到入驻通知时,我跟师弟身上的钱凑在一起就700元。好在高新区要给每一个新进企业一万到五万不等的创业资金。而且成都市还有‘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助’5000元,所有成都创业的学生都能享受到。”陈果累立即申请了这两笔资金,申请很快通过,拿着这些钱,陈果累的公司终于办起来了。
  开办公司只是开始
  开办公司只是创业的开始,如何管理、运营才是关键。陈果累说:“作为国家级创业园区,每年入驻园区的企业都在200到300家左右,但是能存活3年的不算多,3年就是一个坎,能迈过去就是一个新台阶,我们公司从2009年到现在,也遇到过很多的问题。”
  陈果累所学专业是软件,但是他并没有学习过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企业运行中,这些又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最开始还是很难的,除了专业知识和大学累积的一点经验,啥都不懂。”陈果累告诉记者,“不过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这方面做得很好,只要企业能用到的知识,他们都定期举行讲座,我们受益很大”。
  除了办讲座以外,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还提供包括创业服务、技术平台、国际合作平台、创业文化、投融资服务、中介服务、创业导师等众多服务项目。
  其中,创业服务中心提供的创业导师都是本行业相对成功的企业家或者是学校的专家学者,“他们不定期来做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也为我们这种刚刚创业的大学生带来了更高平台的人脉资源。”在谈到企业导师时陈果累说,“我们有啥问题也可以去找导师,他们都会耐心解答”。
  做一个企业会牵涉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工商管理、税收、融资、财务、法律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创业服务中心也为企业考虑到了,他们长期与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定期开展这些知识的专业培训。陈果累说:“这种培训我们只要有时间都会去听,确实从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陈果累的公司已经度过了两年的创业初期,公司现在已经从企业孵化园搬离。谈到公司现状时,陈果累说:“资金已经不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了,高新区有很多的专项资金可以申请,这些资金的申请一般不会超过半年就能得到结果,我们公司刚引进了一个‘海归’,就因为他的加盟,我们 2012年10月申请了‘高层次人才创业补贴’,12月6日这笔30万的专项补贴就已经到账了。现在我们公司要解决的是人才问题。”
  “政策为我们全程护航”
  人才是一个公司的立足之本,但是小公司如何跟大公司争夺人才资源呢?
  “招人不难,招人才难”,这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陈果累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现在还想招5个人,准备招聘两个应届大学生,两个有3年工作经验的人,一个5年工作经验的人。高新区虽然每年会提供很多免费招聘会的机会,让企业免费设立招聘展台,也会举办专场招聘会,努力为企业搭建招聘人才的平台。但是巨大的优秀人才缺口还是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渴求。
  谈起如何吸引优秀人才这个问题时,陈果累说:“每个公司都在出奇招来吸引优秀人才,我们公司不是大公司,竞争力不够,现在只能提高公司软实力,提供舒适、自然的办公环境,打造良好的办公室氛围,而且我们公司不排除利用股权来吸引顶级人才。”
  在采访最后,陈果累告诉记者:“成都的软件行业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上海,虽然某些方面有待提高,比如希望企业发展环境更开放、技术人才引进力度更强、市场循环更良性、企业间的交流更多,但是总体来说,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很‘给力’,企业无论发展到任何阶段都可以享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有政策为我们全程护航,我对未来很有信心。”
  成功创业经典故事(三)
  在有志者来看,人生的天职在于创造,生命的存在在于奋斗,潘英娟同志就是其中一位女强人。潘英娟同志家住武进区邹区镇新屋村大沟坝村民小组,初中文化,今年43岁。1997年在常州国棉纺织二厂下岗回家务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潘英娟同志在电视上看到种植芦荟可用于药用、食用、美容和净化空气,特别是可发家致富的信息后,在1997年10月投资一万元从租赁2分田开始种植芦荟起家到现在已是全部钢架大棚的250亩,初具规模的特种蔬菜种植园,近10年的特种蔬菜种植使她尝到了许多甜酸苦辣的滋味,饱受许多风风雨雨的创伤,但也锻炼了她不断奋斗的人生。创出不可磨灭的业绩。
  一、经营不善和灾害,种植亏本受挫。
  第一次是1997年开始种植芦荟时由于没有种植经验,更没有市场,信息,购买的芦荟原种实际只需要3—4元一棵,而被骗成120元一棵,种植3个月亏本5000元;第二次2000年在青龙群丰园艺场租地7亩投资2万元,由于高价时芦荟未卖,最后没有市场销售机会亏本一万元:第三次总结教训,叶落归根。2001年在本镇琵琶村投资100万元租田100亩签订了协议再种并套种,种植的仙人掌又亏本25万元,这一年连本亏损了120万元;第四次是2003-2004年,与苏州赛思生物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在回收鲜叶中又亏本4万元;第五次是2005年,种植形势刚有好转,众所周知的二次台风袭击将大棚刮倒,损失10万元,这五次打击共亏损135.5万元。但在这种情况下她从来不欠工人工资和租田费。
  二、坚强不屈、摆脱困境。
  沉重的经济包袱和连年的亏本经营,怎么办?几乎走上绝路的她,经过深思熟虑的慎重思考,她并没有被暂时的困境所吓倒,她并没有在奋进的道路上后退,明智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是理智地、勇敢地面对现实,调整思路,知难而进,古人有句谚语:“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一次次失败清醒了她的头脑;一次次教训总结了自己过去的不足;一次次亏本没有改变自己逆境而行的决心。她以坚强不屈的毅力,负重奋进的斗志,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丈夫全力支持下,以政策扶持为导向、以深刻教训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指导、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借鉴,抓住机遇学习先进经验,沟通市场信息,熟悉掌握一整套栽培技术,努力转变经营管理的方式和作风,从去年开始,形势大为好转,特别是芦荟的销售供不应求。通过努力,一年来基本扭转了亏损的局面并有盈余。
  三、信心百倍,做大做强。
  如今的常州金英王特种蔬菜种植园面貌焕然一新,拥有250亩的种植园全部都是钢架大棚。其中种植芦笋12亩,芦荟38亩,每亩年收入5000元;反季西瓜50亩,杭椒20亩,每亩每季收入1000元,最高可达每季每亩2500元;日本小南瓜每亩每季收益1000元;其余80亩为冬季蔬菜种植,每亩每季收益2000元。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潘英娟同志表示,今后有决心、有信心还要把种植园发展下去,做大做强。明年还要增加有效投入120万元,在销售、经营管理、产业信息和科学技术上下功夫,她信心百倍地说:“一靠党的政策,二靠自己的勤劳致富”,明年的形势将会更好。
  潘英娟坎坷的人生不愧为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女强人。

三:[创业故事]创业故事


  创业的道路是无比艰难的,要想收获成功,就要在创业中打败一切困难,坚持努力到最后一刻。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创业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创业故事(一)
  90后大学生创业者柳威:奔走在路上
  可能对于一个学生来讲,创业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冒险行为,是一个神经不正常的学生才会做的事情。但是,对于我来讲,"创业"的概念不仅仅是开一家公司或经营一家企业,在我的概念中,所有从无到有的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创业"。
  我既然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创业者柳威
  柳威,现就读于河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是一名大二学生,同时还是祥文教育的创办人之一。2012年4月正式挂牌营业的祥文教育是一家集教育、咨询、培训、就业为一体的正规教育服务机构,同时还为大学生提供兼职、票务、二手交易、餐饮购物等生活消费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运营半年之久。
  高考结束 开启创业之路
  2011年柳威高考结束,在家无事,就想出去闯闯,带着借朋友的200元,来到周口,住着20元一夜的小旅馆,吃着2元一碗的浆面条。考虑到这样下去不行,和几个朋友商讨后,瞄准了贩卖桃子。
  第二天,朋友开着自家的农用三轮车,跑到周口市川汇区农艺园,以八毛一斤的进价买来,以3.5元一斤的市场价卖掉。柳威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想着桃子质优价廉会很好销售,可情况却不是这样的。
  你要进入市场,就得交"保护费"和"市场管理费"。期间,不仅被交警抓住,说没有驾驶牌照,还差点被送进车管所。经过一番好说,交警才放过,然后就以1.5元一斤的价格把桃子处理掉了。
  这就是柳威第一次的创业经历。
  接着,又认识了几个做教育的朋友,开始代理周口二十多个学校的招生工作,虽然很累很忙,但大家都乐此不疲。7月底,通过介绍,又代理了一个中学在整个商水县的招生工作,并得到了颍河中学校长(江苏启英教育集团副董事长,新加坡英苗园校长)周善于先生的支持,招生工作顺利进行,这为进入大学开始创业积累了不少人脉和经验。
  创办祥文 正式走上创业路
  "要想干一番事业,不需要做惊天动地的事情,只需要做自己喜欢、能让生活充实和快乐的事情就行了。"柳威如是阐述创办祥文。
  对于启动资金,柳威笑着说,"资金不是问题,前期一定要瞄准投资小、产入大的项目,以短期盈利项目来支撑长期基本业务。"去年年前,柳威做代理赚了将近5万元,再加上学校给予大学生创业园的支持和鼓励,学校不仅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同时水电费和办公设备也全免,但是运营期间,没有老师们的指导和扶持,这还要全靠柳威和另一合伙人。
  祥文教育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学历证书,主要针对社会上的工作人员,为其提供学历晋升服务;一类是职业资格证书,主要针对学校的学生,为就业提供敲门砖。这两类市场化需求比较高。同时,他们还意识到了网络营销的重要性,目前已经购买了两台服务器,筹划准备了11个网站,目前已经上线7个。
  目前员工有全职的社会人员的和兼职的在校学生,对于招聘的员工,一定会亲自面试,找那些志同道合,把工作作为事业的人。公司目前有20%的股份是悬空的,柳威坦言会把这部分留给表现优秀的那些人。
  对于企业管理,柳威提出"两本",即诚信为本和以人为本,同时要有铁的纪律,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平时,他比较喜欢看能把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国际标准完美结合的书籍,比如,近期看的有张晓刚先生的《历史是个商学院》等。
  期间,曾有过创办纯净水公司的想法,基于学校电压的限制,饮水机不能安装。客观因素无法克服,放弃了这个想法。由于父母比较开明,只要不干坏事,都会尊重和支持柳威决定,除了后顾之忧。
  学习是快乐的 生活是充实的
  "对于祥文,前期也是一窍不通,通过后来的学习才慢慢懂得。"柳威说,"中共提出了建立学习型政党,企业更要建立学习型企业"。
  学习是自由和快乐的,学习知识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不该是苦作舟,而是乐作舟。同时人要敢于拒绝不想要的东西,自由就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关于学习上课,他说,不感兴趣的,挂科也没有关系(当然,这点小编不崇尚)。当然,他绝不是什么任何课程都不上,而是有选择性的学习。
  学习期间,他会通过查找资料、翻阅书籍,辅修了本校并没有的《农业作物学》。通过朋友引荐,去河南大学拜访了王立群教授和戴炳中教授,还在网上发表了三万字的《笑看三国说刘备》,点击率颇高,很受网友喜欢,目前正在商讨出版中。
  柳威很是喜欢交朋友,他有两个原则,一是态度好的,即思想规整,二是爱学习的。不能接受三类人:一是顽固不化的,二是争强好胜的,三是思想消极的。不断地拓宽人脉,不断结交新的朋友,但前提是心一定要放宽。平时会他还会通过网上留言、微博、微信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上大学前就认识了现在的合作伙伴。
  他会试着转换角色,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还是普通的一名学生,在员工面前,有老板的样子,在家人眼里,还是父母的孩子。在时间上,他也有自己独特的分配法,60%的经历投入详文教育,40%的用来旅行,2012年独自一人旅行了13个省。他保持着一颗童心,喜欢充实的生活、喜欢接近大自然,这能够放松自己,释放自己。
  鼓励创业 但并非人人皆可创业
  "由于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国家势必会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因此,创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柳威认真的说。
  创业并非是冲动的,一定要有判断力。迟疑不决,说明判断力有问题。创业有三大因素不可缺少,第一是人,即所谓的团队,第二是事,即所谓的项目,第三是资金,三者缺一不可。"团队是骨骼,项目是心脏,是五脏六腑,具有造血功能,资金则是血液。"柳威这样诠释创业。
  创业不要畏惧很多风险,打工才是最大的风险。同时告诫大学生,要因人而异,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成为创业者。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做适合自己的事情。判断一个人是否自私,只要考察一点就行了,那就是看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一致。
  创业故事(二)
  80后美女放弃万元月薪 自主创业年赚40万
  郑媛,性格开朗,外表甜美,打扮时尚,这是郑媛给别人的第一印象。这位80后创业的美女是长春宜品堂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她曾经放弃月薪万元的收入,自主创业,现在年赚40万元左右。
  吉林大学毕业
  到深圳进世界500强企业
  2004年,郑媛从吉林大学外语系毕业。和众多大学毕业生一样,她四处找工作、投简历,不停地经历笔试、面试,最终进入了在深圳的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收到了聘用书,她背起行囊,从长春来到深圳,开始了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
  “当时毕业就想找一个赚钱多的工作,这是我一直的梦想。”郑媛笑着说,其实自己还算比较顺利的,进入500强企业后,她开始接触房地产行业,而工资也相对满足了她的要求,平均每个月下来薪金在8000元-10000元。
  “工资其实真不少,但那时钱也没攒下来,因为每周都控制不住去香港买东西的小思想。”她说。就这样,郑媛在深圳一呆就是三年,但由于从小在长春长大,身处异地的郑媛始终没有找到一种归属感,她非常想家。
  与剑桥大学硕士朋友一起创业
  公司年收入140万
  产生了回家的念头,郑媛开始策划着回到家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在休年假时我回到了长春,当时有几个好朋友也都从国外留学回来,在大家聚会时突然有人提议趁着年轻应该一起做点事业。”郑媛说到这里显得很兴奋。
  “朋友们一直聊一直聊,最后聊到汽车座椅上。”她说,大家都认为长时间驾车会产生疲惫,就想研究一款按摩机器,于是大家一拍即合,开始做创业的前期准备。
  “我当时就直接把深圳的工作辞了。”郑媛说,和自己一起创业的两个年轻人也都是80后,其中一个是剑桥大学的硕士,一个是剑桥和哈佛大学的双硕士,而他们学的都是和一些电子技术有关的专业,因此在商定了公司发展方向后,大家一起凑了300万元,在2010年8月开起了公司。
  “在创业中,由于我们没有先进的经验,走了不少弯路,花了很多冤枉钱。”郑媛说,创业并不简单,需要前期详细的调研、不断的研发,通过各种渠道找市场,那段日子可以说自己成长了太多太多。
  “我之前很喜欢买衣服,但在创业的头一年,我机会没有给自己添过新衣服,而且平时玩的时间我都用来做了市场调研。”她说。
  最终,在郑媛和朋友的不断努力下,如今他们的公司已经获得了1项国家专利,年收入已达到140万元左右。
  下厨、唱歌、逛街、跳舞
  生活上也丰富多彩
  工作中,郑媛是职场女强人,但性格开朗的她很热爱生活,也是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的80后女生。
  “我喜欢做菜,基本上只要饭店吃过的菜我回家都能做得出来,这可不是吹啊。”郑媛笑着说,如果要是有时间,周末她总会把朋友们叫到家中,亲自下厨房掌勺伙食,给大家做一顿丰盛的宴席。
  除了爱好做菜,唱歌、逛街、跳舞也都是郑媛业余生活的一部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生活中的她可以用丰富多彩这个词语来形容。
  从创业初期到现在的收获,很多人会关心郑媛的成功是否源于家庭经济条件好。但郑媛给予了否定。
  “我家条件不能说很好,但还不错,我能很正常地面对这样的问题。”她说,在创业初期,父母也很为她考虑,怕资金上有问题,父亲还把银行卡拿了出来。
  “但我没有取过一分钱,因为父母挣钱也不容易。我们都是靠大家的关系和自己攒的钱来筹备的资金,有抵押房子的,也有借钱的,但不得不否认,能有今天和家庭在背后精神上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郑媛说。
  提及感情生活,郑媛说,她已经有男朋友了,“不过,不好意思,不能向你透露他的情况。”
  创业故事(三)
  名牌大学生卖山货年入百万 父亲不让回家过年
  在一个三居室的各个角落里码放了成箱成箱的木耳和银耳,俯身细嗅,清香扑鼻。“这就是山的味道。”来自山区的马永生,对山货有着非一般特殊的情感。
  马永生2012年大学毕业,年底他就开了家卖山货的淘宝店。大学生创业,马永生认为自己并不是一时的冲动。“我的性格不适合做中规中矩的上班族,我有我自己的路。”
  现在,他的网店年销售额已经近百万元。
  因为辞职开网店 父亲不让回家过年
  通江县位于四川的北部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马永生则来自这个贫困县最穷的村——胜利乡方城山村。在村里,高中生已算是“文化人”,大学生更是好几年才出那么一个。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全村人都会来道贺,沾沾“才气”。
  当年马永生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的时候,可谓是轰动全村。村里人都说“马家出了举人”,认定他在北京读完名牌大学后,将来非富即贵。马永生的父亲也坚信,儿子不久就会跳出“农门”,成为端着“金饭碗”的国家干部。
  然而让全家人意想不到的是,马永生竟决定辞职开网店卖山货。“卖山货跟当农民有啥区别?枉费我辛辛苦苦的供你上大学!”父亲的这句狠话,让马永生久久不能忘怀。
  但是马永生心意已决。那时的他,毕业刚数月,却已尝试过好几份工作,编辑、文案、记者……频繁跳槽,月薪微薄。后来,有一位曾是白领、现在年入50多万元的卖菜大姐,给了马永生卖山货的灵感和启发。“靠山吃山,我就开网店卖土特产!”
  说干就干。马永生辞去工作,开始托老家的朋友收购通江县的山货。但是启动资金却难住了他:进货、运费、网店设计,少说也得要上万元。他无奈下向父亲“求援”,父亲是又急又气。但马父也担心儿子愁坏了自己的身体,还是东拼西凑,给儿子凑了1万元。
  马父总觉得儿子卖山货难免会被邻里乡亲笑话,打电话“建议”儿子不要回家过年。就这样,2013年2月,马永生毕业后的第一个春节,他独自在成都城郊不到20平方米的出租屋中度过,心情低落到了冰点。
  曾经造假刷人气 交易记录惨遭清零
  由于缺乏资金,马永生只能自己设计网店。他不分昼夜地忙碌,屋内逐渐堆满了成箱的货物。“除了床就是货,插只脚都很难。”窄小的出租屋里,就是马永生梦想启程的地方。2013年3月,他的网店正式开张了。
  但经营网店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轻松。开张好几天,网店都一直无人问津。如何才能吸引人气?他想到了同学们,便开始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发布网店的信息。很快,马永生接到了来自同学的订单。“同学来我这里都是帮忙捧人气,收了货马上就给好评。”
  可是,老做熟人的生意,并非长久之计。马永生在电脑旁“望穿秋水”,总算等来了第一个真正的自然顾客。马永生热情洋溢地向顾客介绍产品,终于卖出了几包木耳和银耳。
  “有一就有二,从那以后顾客就越来越多了。”很快,马永生的生意步上了正轨,销售额从一开始的每月千把块,上升到了两三千元。但在同类的网店中,马永生店铺销售额的排名还是很靠后。2013年12月,一家“淘宝刷钻”公司找到他,声称可以通过增加账面交易额的方式,帮他“刷钻攒人气”。
  尽管明知是弄虚作假,但马永生却没能抵住诱惑。他花了近千元,让自己成为了有高交易额、高信誉的卖家。然而没过多久,他就被淘宝监管员给揪了出来。所有的交易记录被清了零,所有涉及虚假交易的商品被强制下架。“之前的真实交易记录也被清零了,架上的商品只剩下三款,当时差点就要放弃了。”马永生追悔莫及。
  学会细致保质量 山货照样能高大上
  交易记录被清零后,这对苦心经营大半年的马永生来说,实在是太残酷,打击太大了。“吃一堑长一智,选了这条路,跪着走都要走下去。”马永生从此也认识到:“诚信和质量是最重要的。”
  为了“严把质量关”,马永生不放过从采购到发货的所有细节。每年重阳节前后正是蜂蜜收获的季节,马永生都会挨家挨户地去收购蜂蜜,亲自检验质量。“从过滤到装桶,我都在现场盯着,还用手机录像,保证蜂蜜绝不掺假。”就这样,蜂蜜、木耳等山货成为了马永生网店的“拳头产品”。
  由于物美价廉,马永生赢得了不少回头客,他的网店重新积聚起了良好的信用和可观的交易额。“卖山货虽然‘土’,但只要质量有保障,照样卖得俏。”今年6月,网店的月销售额已达到8万多元。
  马永生在成都租下新的货仓,并聘请了一位大姐当货仓管理员。经过通江县当地政府的牵线搭桥,县里几家银耳合作社与马永生建立了合作关系。“货源不用愁,质量上更要讲究。”每次木耳、银耳到货,马永生都会一朵一朵的挑选、修剪,丁点儿都不敢马虎。
  每天数十笔交易,让马永生有点忙不过来了。今年9月,他的父母来到成都,见到儿子生意红火,主动提出留下来帮忙。此时的马父,对儿子卖山货一事仍然没有完全不能释怀。但看到儿子全身心的投入,他也不好再反对。
  销售规模的急剧扩大,让马永生喜忧参半。“以后要采购的货物量会成倍的翻番,我恐怕没时间和精力去一一细致的检查。”他决定,添置人手前,暂时限量交易,每天只做50笔单,确保质量。
  好在通江县的木耳、银耳等山货,如今已名声在外。“当地的合作社对产品质量有所把关,跟他们合作省了不少力气。”马永生打算继续开拓货源,宁夏枸杞、陕北粉条等山货,已经被列入下一步的计划。“帮高品质的山货走出大山,也是有学问的,谁说我们卖山货的不能‘高大上’?”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zuowensucai/3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