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化学选修4

高中英语作文 时间:2010-02-08

【www.jinghuajt.com--高中英语作文】

化学选修4篇(一):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怎样学好高中化学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学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学习必修课本的时候,也要重视选修课本的学习。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选修4重要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
  化学守恒
  守恒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会存在多种守恒关系,如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
  1.电荷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电解质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用离子浓度代替电荷浓度可列等式。常用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或计算某离子的浓度等,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Na+)+c(H+)=c(OH-)+2c(CO32-)+c(HCO3-);
  ②在(NH4)2SO4溶液中:c(NH4+)+c(H+)=c(OH-)+c(SO42—)。
  2.物料守恒关系:
  物料守恒也就是元素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可从加入电解质的化学式角度分析,各元素的原子存在守恒关系,要同时考虑盐本身的电离、盐的水解及离子配比关系。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Na+)=c(CO32-)+c(HCO3-)+c(H2CO3);
  ②在NH4Cl溶液中:c(Cl-)=c(NH4+)+c(NH3·H2O)。
  3.质子守恒关系:
  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含广义酸)失去质子(H+)的总数等于碱(或广义碱)得到的质子(H+)总数,这种得失质子(H+)数相等的关系就称为质子守恒。
  在盐溶液中,溶剂水也发生电离:H2OH++OH-,从水分子角度分析:H2O电离出来的H+总数与H2O电离出来的OH—总数相等(这里包括已被其它离子结合的部分),可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推导,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OH-)=c(H+)+c(CO32-)+c(H2CO3);
  ②在NH4Cl溶液中:c(H+)=c(OH-)+c(NH3·H2O)。
  综上所述,化学守恒的观念是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关系的重要观念,也是解决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问题的重要依据。
  高中化学选修4必背知识
  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
  (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
  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Cu2++2e-→Cu
  高中化学常考知识点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就是从溶液中离子相互作用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明确化学反应的机理。
  1.离子反应的实质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指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从本质上说,如果反应物的某些离子间能反应生成新物质而使溶液中的这些离子浓度减小,就会发生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研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实质上就是研究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使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减小。总起来讲,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就可以使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降低。
  ①生成难溶的物质:
  生成难溶的物质可以使某些离子浓度减小,因此离子反应能够发生。例如:向NaCl溶液中滴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发生下列反应:Ag++Cl-===AgCl↓(可溶→难溶,使Cl—浓度降低)。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更弱的酸、更弱的碱或生成水等)可以降低某些离子的浓度,故能发生离子反应。例如:盐酸和烧碱中和反应:H++OH-==H2O生成难电离的水。
  ③生成挥发性的物质:
  若离子间能结合而生成气体,则可以降低某些离子的浓度,离子反应也就能够发生。一般来说判断依据是生成不稳定的酸(H2CO3、H2SO3等)、生成不稳定的碱(如NH3·H2O)和生成挥发性的酸(如H2S)等。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来说强氧化性的物质与强还原性的物质,在合适的酸碱性溶液中,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O3—、H+与Fe2+等。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些物质的某一具体反应,而且还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物质间的某一类反应,并且更能反映这类反应的本质,更具有典型代表性和概括性。例如:离子方程式H++OH—===H2O不仅表示盐酸与烧碱溶液的中和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所有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一类反应。

化学选修4篇(二):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理科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也要重视选修四的化学学习,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选修四化学基础知识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
  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 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选修四化学知识重点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 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 影响因素:
  ①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2.
  注意:
  (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一)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硫及其化合物
  1、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得到2个电子呈-2价或者与其他非金属元素结合成呈+4价、+6价化合物。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如火山口中的硫就以单质存在)
  2、硫单质:
  ①物质性质: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熔点低。
  ②化学性质:S+O2 ===点燃 SO2(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纯氧中蓝紫色)
  3、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2)SO2的制备:S+O2 ===点燃 SO2或Na2SO3+H2SO4=Na2SO4+SO2↑+H2O
  (3)化学性质:①SO2能与水反应SO2+H2OH2SO3(亚硫酸,中强酸)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正逆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关键词:相同条件下)
  ②SO2为酸性氧化物,是亚硫酸(H2SO3)的酸酐,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与NaOH溶液反应:
  SO2(少量)+2NaOH=Na2SO3+H2O (SO2+2OH-=SO32-+H2O)
  SO2(过量)+NaOH=NaHSO3(SO2+OH-=HSO3-)
  b、与Ca(OH)2溶液反应:
  SO2(少量)+Ca(OH)2=CaSO3↓(白色)+H2O
  2SO2(过量)+Ca(OH)2=Ca(HSO3) 2 (可溶)
  对比CO2与碱反应:
  CO2(少量)+Ca(OH)2=CaCO3↓(白色)+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 2 (可溶)
  将S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所以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O2和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说法是对的,因为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SO2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气、氧气等)反应。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新制氯水褪色,显示了SO2的强还原性(不是SO2的漂白性)。
  (催化剂:粉尘、五氧化二钒)
  SO2+Cl2+2H2O=H2SO4+2HCl(将SO2气体和Cl2气体混合后作用于有色溶液,漂白效果将大大减弱。)
  ④SO2的弱氧化性:如2H2S+SO2=3S↓+2H2O(有黄色沉淀生成)
  ⑤SO2的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会恢复原来的颜色。用此可以检验SO2的存在。
 
SO2
Cl2
漂白的物质
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使湿润有色物质褪色
原理
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与水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
加热
能恢复原色(无色物质分解)
不能复原
  ⑥SO2的用途:漂白剂、杀菌消毒、生产硫酸等。

化学选修4篇(三):高二化学选修4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化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对于理科的学生来说,选修课本的知识点也要求必须要掌握,想知道选修四的化学知识有哪些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选修四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选修四化学知识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
  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 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高二化学知识重点
  1、金属键的强弱和金属晶体熔沸点的变化规律: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熔点:NaNa>K>Rb>Cs。金属键的强弱可以用金属的原子
  2、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
概念
表示
条件
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给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的共价键。
 A:电子对给予体           
B:电子对接受体               
其中一个原子必须提供孤对电子,另一原子必须能接受孤对电子的轨道。
  (1)配位键: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成键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
  (2)①配合物: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
  ②形成条件:
  a.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存在空轨道
  b.配位体具有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
  ③配合物的组成
  ④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
  3、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静电作用,比化学键弱得多,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范德华力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而氢键则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4、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典型的有冰、干冰。
  5、分子间作用力强弱和分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高,但存在氢键时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往往反常地高。
  6、NH3、H2O、HF中由于存在氢键,使得它们的沸点比同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反常地高。
  影响物质的性质方面:增大溶沸点,增大溶解性
  表示方法:X—H……Y(N O F) 一般都是氢化物中存在。
  7、几种比较:
  (1)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比较
化学键类型
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概念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
成键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成键性质
静电作用
共用电子对
电性作用
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金属内部
实例
NaCl、MgO
HCl、H2SO4
Fe、Mg
  (2)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比较
 
非极性键
极性键
概念
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原子吸引电子能力
相同
不同
共用电子对
不偏向任何一方
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
成键原子电性
电中性
显电性
形成条件
由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3)物质溶沸点的比较
  ①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②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a.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b.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c.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③常温常压下状态
  a.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
  b.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选修四化学考点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 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 影响因素:
  ①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2.注意:
  (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一)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yingyuzuowen/95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