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职业学校学生个人总结_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多元化评价

考场英语作文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考场英语作文】

  [摘要]职业学校在对学生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普通教育中以学业成绩为主的评价模式,而必须建立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本文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实施的手段进行了探讨,并对促进多元化评价的实现,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 多元化评价
  
  在关于学生的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以往过多地探讨的是普通中学学生的评价标准,而忽视了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评价标准。职业学校尽管办学多年, 但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从方式、方法到手段上大都是承袭或照搬普通教育的评价体系,未能跳出传统观念的束缚, 致使职业学校学生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受到质疑和影响。照搬普通教育评价模式,只会使职业教育没有自己的特色,越办越死。
  目前,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检查与评价的依据主要停留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静态的文本上,可操作性不强,标准不够规范、科学;其评价主要是以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为主, 即以行政评价为主, 缺乏自我评价、自我修正的激励机制, 使被评价者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通常造成为评价而评价,从而也不能使评价起到应有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重视学生理论学习效果的评价, 忽视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一个好学生的标志主要是学习成绩好,表现老实听话,而不管他的实践能力如何。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主要是以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评价结果来衡量。学生评价的激励作用又反过来促使学生片面的追求理论知识的学习, 忽视对实践教学的钻研。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造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学风, 导致许多学生高分低能, 在就业中没有竞争优势。一言以蔽之,缺乏一个有职业学校特色的、较为准确的、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
  
  一、对学生实施多元化评价的原则
  
  从较为普遍的想法出发,构建学生评价标准的目的有二:一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阶段性或总结性的评价。这是以学生个体为对象的微观教育评价, 也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检验, 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基本的、经常性的工作;二是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掘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为此,在构建职业学校学生评价体系时应实施多元化评价,并注重以下原则:
  
  (一)德育优先的原则。
  由于受传统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家长由于对职业学校的理解较为缺乏,对职业学校的认同度也比较低,使得许多家长宁愿将自己初中毕业的子女花钱买着进普通高中,也不愿意让其进职业学校,学一技之长,选择职业学校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进而导致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比较低,许多新生不仅文化是文化基础知识较差,行为习惯较差,甚至是道德品质也不够好。这直接影响了职业学校的声誉,也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
  作为职业学校而言,其最终的产品�D�D毕业生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为企业培养实用技术工人或技术员的。而许多企业在选才和用人的过程中,大都确立了以德为先的企业用人准则。例如,蒙牛乳业公司的用人原则为:“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因此,一所职业学校要想办出名气,要想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势必依据德育为先的原则,对学校的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
  
  (二)满足学生兴趣,加大学习动力的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一个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能够与他的兴趣爱好相符合,那么就容易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甚至为此而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他也会自觉地接受相关训练,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即使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也会有较多的勇气与毅力来面对问题,突破难关。在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学习习惯不好这个既成事实的基础上,如果职业学校又在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上仍然采用老办法,不去满足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动力,哪壶不响提哪壶,势必使学生不能从基础与习惯不够好的泥坑中自拔,缺乏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锻炼的信心。
  
  (三) 发掘学生优势智能的原则。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爱华德・加德纳在对正常儿童各项技能开发过程与脑受伤病人某些技能丧失状况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及对超常儿童、白痴学者、患孤独症儿童、学习障碍儿童等特殊人群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把人的智能分成下列八个领域: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言语-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由功能不同、相对独立的不同智能组成;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种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个体的差异在于所拥有某种智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相应的环境中,运用自己的强势智能,做出显著成绩,取得成功。
  长期以来,人们把智力当作智力测验所测量的数学逻辑和语言逻辑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人们指向有目的地适应、选择、塑造与人生活有关的现实世界环境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这种理论和思想认为只有掌握书本知识好的学生才是优秀的人才,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是选拔学生的唯一标准。职业学校的学生被认为是考不上高中的末流学生。
  虽然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现行的学习能力倾向测验中不是成功者,但他们必然具有其他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具有与社会职业有密切关系的其他智能方面的优势,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职业教育应该创设出一种环境,帮助“学习失败”的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智能层面的强项和弱项,使每个学生先天或后天所具有的智能强项能够充分地显现,明确自己未来最适合担任的职业角色,并为此不断完善自我,使他们在学校学习以及毕业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走向成功。
  
  (四) 与毕业目标相吻合的原则。
  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期望(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除外)不是定位于升入一所理想的高校深造,而是希望能够有一个环境较为舒适的、待遇较为丰厚的、心理上较为认同的工作岗位。但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的结果怎么样?这个结论不是由职业学校说了算,也不是由职业学校的教师说了算。最有发言权的是用人单位,也就是企业和社会说了算。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价值和利润的增长,必然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最适合自己或者说自己最需要的相关人才。如果学校的标准不能与社会的需要最大限度的相衔接,而是想当然地或者是仅仅根据相关的教育理论,按部就班地组织和实施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然与社会的需要脱节,也必然为社会所拒绝。学生不能很好地实现就业,实际上也是对职业学校现行教育状况的否定,对职业学校现行学生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的否定。
  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两个问题: 一是实践能力差, 基本功不扎实,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按时达到和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二是适应性差, 在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少, 实际动手能力差, 难以适应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作为中等职业学校, 要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中得以生存, 就必须面向市场、服务经济,构建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学生评价体系来促进深化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以高素质的毕业生迎接市场的挑战。
  
  (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智能的多元性和学生专业的复杂性,决定了职业学校关于学生职业能力内容的丰富性。在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基本的标准不行,但单一的标准又不能准确地形成评价,有些内容的评价如专业理论知识等可以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 但对于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素质等内容,并不能被定量评价完全替代。因此,在职业能力的评价中将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分析方法有机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两种方法综合运用,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对学生实施多元化评价的方法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学校或学校教师(班主任),教师的评价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但也因为具有单向性而容易出现评价的片面性甚至错误。职业教育过程中虽然不否定教师在学生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但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评价主体也应有学生本人。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等方面的优缺点、成绩和缺陷作出一个客观的评析是十分重要的,这有利于使学生张扬自己的成绩,发现自己的不足,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同时,职业教育所进行的教育是为直接面向社会、直接立足为企业服务,要得到企业(顾客)的满意,因而必须让企业根据自身的用人标准和要求,直接参与质量的评价,通过信息反馈,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1. 对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评价。
  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没有文化基础课程的职业教育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而只能说是培训教育。但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教育,其评价方式也不能盲目地以做得多少题目,记得多少内容为评价依据,更不能完全依据笔试来判定文化基础课程掌握的好坏程度。并且,不同的文化基础课程科目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总体而言,应该体现以下几点:
  (1)对该文化基础课程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基本理论知识的支撑,这是与传统的评价相一致的地方,也可更多地采用笔试的方法来进行。但此类知识在整个科目中所占的比例不应太重,应该把握在20-30%即可。
  (2)将该文化基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需求、与学生将来毕业后要实现的目标相衔接。这是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的特色和实际教学中的难点。在评价中应该占到的比例也是最重的。其评价方式不能拘泥于笔试,而应该是根据具体情况和具体知识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实现。
  2. 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评价。
  对学生的专业知识通过运用纸、笔对答问题,根据对问题回答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分数,依据分数的高低对学生做出评价的方式固然有必要,但这种评价只能说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的情况,而难以判断在未来职业活动中的成败。从目前情况来看,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毕业生实际状况的矛盾较突出,用人单位普遍感觉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较差,缺乏实践活动能力和创新精神,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有较大的差距。这种状况的改变也牵动着对现行的评价方式的改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和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学校对于学生评价方式除运用传统方式外,应更加注重在更接近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情况”条件下进行,即在情境中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对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最终表现做出较好的预测,学生的智能技巧也是在具体情境中开发和培养出来的。实施情境评价的具体途径有专题作业、作品制作、课题研究等,如幼师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幼儿园的相关活动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活动设计制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及时得到评价的反馈,这种评价不只是来自教师,更重要的是随时都能得到同学和自己的评价反馈,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通过对作品的研究、思考和制作,能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境中的评价不是一门课程结束或任务完成后才进行的评价,而是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是在个体参与学习过程中轻松进行的,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自然进行的,这种评价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识别他们的强项和弱项领域,提出应该继续学习有关领域的建议或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提出有用的建议。同时,在整个过程评价中,应随时记录评价信息,为学生建立档案并及时反馈评价信息。
  3. 对学生社会能力的评价。
  所谓社会能力,是指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即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它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主要包括交往与合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反省能力、组织执行任务的能力、竞争能力等。
  社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必须培养的、与专业能力并重甚至超过专业能力的一项必备的能力。在实际的职业生涯过程中,职业学校的学生将来不仅要与物(机器)打交道,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一个不善于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可能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显得犹为重要。社会能力的培养不能完全指望课堂教学所获取,也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方式对其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对于社会能力来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透过日常观察或其他渠道实施过程性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映学生的能力。
  
  (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由于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又都有多种表现方式,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与否、成功与否。我们无法指出爱因斯坦和迈克尔・乔丹谁更聪明、谁最成功,我们只能说他们在哪个方面聪明、在哪个方面成功。
  但对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两个方面, 以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为目标, 考察学生职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状况, 确立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的个性张扬。
  一般的评价方式,大致包括有一般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职业学校在构建学生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虽然可以沿用这些评价方式,但不能单一地使用某种评价方式,而应该是多种评相结合并具有自己的特色。
  在一般性评价中,要建立针对不同个体对象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的同时,应设立学生成长评价档案袋。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档案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意识。
  在阶段性评价中,不能完全将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期末考试作为定性。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考试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一次考试定成绩,其成绩的取得有很大的偶然性,考试的信度不高,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职业教育的终结性评价结果而言,应以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作为标志。两证结合应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的两根好的标尺。毕业证发放制定一个相应的标准即可,不宜将规格制定得过于严格。职业资格证的发放必须执行严格的统一标准,最好由政府主管。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代表、企业代表、学校教师代表组成职业技能考核的专门机构进行,标准要严格、考评要准确,把好职业准入关。
  
  三、实现对学生多元化评价的措施
  
  (一)通过课程改革来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职业学校学生的智能与普通学校相比显得更加多样化,智能既可以是教学相符的内容,也可以是与教学内容不相符合的内容,而更多地表现为与教学内容沟通的方法和手段。既然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状况,那就没有理由再坚持让所有的学生以相同的学习方法学习相同的课程。因此,为了满足发展学生不同的智能倾向,职业学校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统一课程,即必修课程外,还应为学生提供多种选修课程。职业学校应大胆地对现行教学体系、统编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力求寻找与智能相匹配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生智能组合的学科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智力潜能,发展适合其智能状况的职业能力。
  
  (二)通过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来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有利于促进学生职场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职场能手和人才。是学校实施职教课程改革,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评价的重要内容。
  在通过学分制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操行学分,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包括劳动、纪律、卫生、品行操守等)的考核,绩点学分对学业成绩优秀者进行肯定,通过设置附加奖励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积极参与与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智能相吻合的社会活动和竞赛等,对学生的理论学习、优势智能和社会能力优势进行肯定。
  同时,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施的过程中,可通过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实际需要,克服死记硬背、偏重理论学习的弊病。
  
  (三)通过社团活动或集体活动来体现学生的多元智力和评价。
  职业学校学生能力的获取不能单纯依靠课堂,实际中所获取的更使学生容易接受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相关能力。
  作为职业学校而言,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作为主人来组织一系列的社团活动或社会活动来锻炼能力,发展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去参观和调查,了解社会、企业组织岗位情况及用人的制度,参加企业的生产活动。通过这种社会实践与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自了解社会,了解组织对用人的标准要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智能,从而不断发展强项,弥补弱项;引导学生发现实践中需要研究的课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与调查,可以更全面地展示自己的智能,更深刻了解自我,也使学校全面地了解学生。又如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为学生展现自己提供舞台。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智能特长和兴趣,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学生既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孙长友.对建立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 ,(6).
  [2]杨金梅.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2).
  [3]邵力,相志利,焦仁普.关于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yingyuzuowen/53033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