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在新课程改革中_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及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究

考场英语作文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考场英语作文】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英语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性差异,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新课改中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鉴于此,我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论述。
  
  一、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注重素质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好指导作用,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语言活动,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开口、多表演。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他们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建立一个可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二、教师应该成为新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特别是要推进信息、科技在教学中的运用,让教学与时代同步发展。教学过程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及需要,适时适当地穿插介绍世界各国的军事、商务、电子信息、航天技术、经济发展状况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吸引学生兴趣,创设自由讨论的氛围,相信学生能力,顺着学生自我发展意识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尽兴探究、创新、实践。特别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实物、图片、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和幻灯片、录音机、录像、电脑等各种电化设备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
  
  三、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要经常转变
  
  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角色是授业育人的导师,教师由教变为导,由教学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位学生,集中一切教育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用尽一切合理手段,想尽一切可行办法,创造出最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其具体职能为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导。
  
  四、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行为,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的付出,才能有所收获。遗憾的是,现实中有少数教师怕付出而懒得去做,由于旧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方式单一,一些教师担心付出得不到回报,于是选择不如不做,旧的教学行为的惯性,致使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成为“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角色。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师备课要“活”,要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做到胸中有数,目中有人,认真钻研教材而不拘泥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导课要“巧”,要能导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始终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克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还自由于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以“标准答案”禁锢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怀疑“经典”“权威”,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切实加快教学行为的转变,就一定能在新课改中有所建树,培育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五、新课改要致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消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却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便成了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把学生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及时引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比如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捕捉这些令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力。如Book 2 Lesson39”John’s Day”课文提出一个问题:Why doesn’t she use the Lift for the last three floors?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回答:Because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lift.有的回答:He wants to take some exercise.有的回答:His parents live on the twelfth floor,he wants to see them.这样既可以调动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六、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结果的评价与教学常规检查的关系
  
  教学结果评价与教学常规检查是督促与指导教学的杠杆和手段,它直接影响教学的方向。单一地通过期末质量检测的笔试成绩来评价教学,已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桎梏,就英语而言,运用口试、听力与笔试三者有机结合的评价测试手段势在必行。同时要注意评价的多维性,既要注重评价结果,更要注重评价的过程,对学生成绩好坏的评价不惟分数,不惟书本知识,而以发现问题、提问题,以及运用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标准。再者,评价要重鼓励,少打击。这样的评价方法,不但较过去的评价方法客观,而且符合教改的主旨,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有利于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英语周报.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yingyuzuowen/53003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