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学方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作文 时间:2019-05-21

【www.jinghuajt.com--高中英语作文】

  摘 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出了新要求。本文认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实现由“重视知识灌输”向“重视学习引导”转变;由“以教材为纲”向“注重开发课程资源”转变;由“注重传授知识”向“注重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并重”转变;由“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的教学研究者”转变。 中国论文网 https://www.xzbu.com/9/view-10143708.htm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 教师 转变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6-075-02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目标是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这必然对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出新的要求。
  笔者认为,新课改条件下,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关系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仍然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但是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见,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同于传统的“教师主宰一切”教学模式,它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广大战斗在一线的教师被赋予了更大的使命。因此,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每一个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方式必须实现以下转变:
  
  一、由“重视知识灌输”向“重视学习引导”转变
  
  传统的应试课堂基本上是全面的知识灌输,课本知识被分割成一个个知识点,教师按部就班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识记、理解等,这往往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改则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质就是要求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参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新课改条件下,课本知识点的掌握仍然是必要的,也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思想政治教学如果还是只注重灌输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学生的参与,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亲身体验,忽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以及“怎样学”,“学了有什么意义”等问题,这样就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新课改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就必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重视知识灌输”向“重视学习引导”转变。笔者认为,作为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要以适应学生心理状态,引起学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认知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求知欲为基准。
  2、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新课改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可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就是一个舞台,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而学生则应是舞台上的主角。“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对课堂撒手不管,相反,教师是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职责。另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师生应互教互学,教学相长。教师应该淡化讲台的威严色彩,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道共同讨论问题,也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充当老师,把原来静止的、单向的视听教学变为运动的、多向道的、全方位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克服对教师的敬畏感,产生平等的感觉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向老师提问的良好心理效应。
  3、要积极导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新教材不但在整体架构上充分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而且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充分做到了“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活题材之中,通过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例来展示观点。因此,新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来统筹课堂教学内容,这也是新课改的显著亮点之一,也折射出《新课标》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此外,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导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还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要把这一点当作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方法来对待。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由“以教材为纲”向“注重开发课程资源”转变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都是既定的,教师必须按照教材的纲纲条条和大纲的要求来授课,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但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从以教材为纲转变为注重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资源,做开发新课程资源的有心人。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思想政治课教材、教学参考、时事政策、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都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就必须注重开发更多的资源,如各种图片资料、影音资料、历史文献、网络资源、专家讲座,乃至校内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基地等,都可以为我所用,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及其新教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既要以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为基本依托,更要积极主动地不断地开发和整合其他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教师只有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有效地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由“注重传授知识”向“注重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并重”转变
  
  《新课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及“课程的目标”中,均多次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 引导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其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等。很明显,《新课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目标的定位都明确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坚定政治方向和崇高思想道德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其他课程虽也有类似规定,但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占特殊而重要地位。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更关注传授课本知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在多大程度上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关心不多,而学生也将政治课本知识当作必修课、考试课来对待。这样的教育只会造成学生知与行的背离,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大打折扣,高中思想教育与大学思想教育的脱节等问题。因此,面对新课改,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将德育教育目标纳入其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挖掘德育资源,有意识的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升华教学主题,旗帜鲜明地注重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再如在讲到《依法纳税》这一框我联系了税务机关利用周末进行一次税法宣传活动,学生在印发有关税收知识传单,教育人们自觉纳税的同时也深受教育,不仅增强了“纳税人”意识,而且也使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受到一次生动的公民意识教育。
  
  四、由“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的教学研究者”转变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研究活动大都是分离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教学大纲去搞好教学,至于研究工作很多是为评职称、搞课题而做的。大多数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怎样搞好课堂教学工作上,对于为什么要教,怎样教得更好等问题没有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不少老师成了辛辛苦苦的教书匠,靠经验和热情吃饭。而新课程、新教材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事物,它不仅是简单的教材的变更,更涉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指标在内的复杂、系统的教学改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研究性学习方式,自己就要先一步,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结合教学活动,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带动教学,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学者型的教学研究者。思想政治课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不断积累,逐步把经验升华为理论,取百家之长,就会形成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这虽然是一个较高的要求,但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因为其要求高而却步,反而必须迎难而上,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论“生活世界“的教育――兼论教育中的生活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5):8-13.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4):3-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43708.htm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yingyuzuowen/52230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