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高中生物实验

高中英语作文 时间:2010-02-13

【www.jinghuajt.com--高中英语作文】

一:[高中生物实验]高中生物实验知识要点总结


  学习高中生物的时候,除了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外,我们也经常会学习很多实验原理,并且动手做实验。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重要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
  一、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
  ①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 ②观察线粒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③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④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5、注意事项:
  (1)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2)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归纳
  一、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6 →CO2 + 12H2O +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1)洋葱根尖的培养 (2)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 :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三、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讨论:
  (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
  高中生物必备知识
  1、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不是种子。
  2、种子的形成和萌发:
  ①种子是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的。
  ②胚的发育: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一行细胞形成胚柄,同时产生一团细胞形成球状胚体。球状胚体顶端两侧的细胞分裂较快形成两个突起,发育成两片子叶;两子叶之间的部分细胞发育成胚芽;胚体基部的部分细胞发育成胚根;胚芽与胚根之间的细胞发育成胚轴。
  ③胚乳的发育: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的。首先,受精极核分裂成许多细胞核,叫胚乳核;然后,围绕每个胚乳核产生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许多胚乳细胞。这些胚乳细胞内贮存营养物质,其整体就是胚乳。
  3、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顶细胞和基细胞(近珠孔端),顶细胞(多次分裂)形成球状胚体(分裂、分化)形成胚。子叶、胚芽、胚轴、胚根四部分构成胚;基细胞几次分裂形成胚柄,吸收养料供胚发育。受精极核多次分裂形成胚乳细胞,从而构成胚乳。珠被形成种皮。胚、胚乳、种皮构成种子。子房壁形成果皮,种子和果皮构成果实。
  4、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子叶或胚乳提供的,而种子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胚柄细胞提供的。
  5、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包括两个阶段:
  (1)营养生长阶段:此阶段植株只有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通过生长不断长高长大。
  (2)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植株长出花,开花后雌蕊的子房发育形成果实,里面有种子。这时就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许多植物进入生殖生长后营养生长中止。
  6、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7、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受精卵和受精极核的发育是不同步的,受精极核先发育,受精卵后发育,因为受精卵要经过一个休眠阶段。
  8、以体细胞中含有2n条为例,则精子、卵细胞和每个极核中含有n条染色体。受精极核由2个极核和1个精子融合形成,所以受精极核以及由受精极核发育成的胚乳细胞应为3n条;由于在形成胚乳的过程中,胚乳细胞将解体,其中的染色体也会消失,所以胚乳细胞的3n不会影响到新个体的性状遗传。其他种类的细胞都属于体细胞,都应为2n条。

二:[高中生物实验]实验分析的方法高中生物实验

  1.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四步分析法”
  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并就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归纳成了“四步分析法”,即从取材、药品与试剂、步骤及操作、显微镜的使用四个方面对实验进行分析的方法。
  1.1第一步:取材分析
  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简称“实验一”)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正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以下简称“实验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实验三“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以下简称“实验三”)中,剪取的是有活性的根,如果是死根、烂根,则观察不到预期的结果。实验四“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提取和分离”(以下简称“实验四”)中,选取的时片要肥厚、色浓,而老叶、发黄的叶子则不能选龋
  1.2第二步: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2.1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实验四中,丙酮、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1.2.2关天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复原。亚甲基蓝溶液在配制时,要求更高,浓度高一点点,就会影响根的活性。
  1.2.3关于纯度问题。有的实验如实验三对试剂的纯度有蒋高的要求,如果所用蒸馏水中混入杂质阳离子,或用自来水代替,则漂洗时,不仅洗去了浮在根细胞表面的亚甲基蓝阳离子,而且也会把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亚甲基蓝阳离了交换下来;在对比实验中,含杂质阳离子的蒸馏水也会变蓝。
  1.3第三步:步骤及操作分析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3.1漏做某个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不能少,如实验一中,根尖用10%盐酸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则染色效果极差,因为根尖上附着的盐酸将和碱性染料起中和反应,从而影响着色;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开碎,这一步也易漏掉。实验三中根经亚甲基蓝染色后,若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在后面的对比实验中,蒸馏水也将变蓝。
  1.3.2操作方法错误。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会影响实验结果。如临时装片制作时,有的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实验二中,应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而不少学生是用刀片削或挖,以至取出的表皮较厚,这样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
  1.3.3操作不严格。如解离、染色时间不够,漂洗的时间或次数不足。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未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平展开来;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滴入清水的次数少,滤液细线划得不细不齐都会对实验果有一定的影响。
  1.4第四步:显微镜的使用分析
  需用显微镜的实验,有时会因为显微镜的操作,镜头污染等问题,而影响观察,看不到已经出现的现象或结果。显微镜的操作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如对光程序、高倍镜观察程序等。有的学生不按程序操作,结果既耽误了时间,又观察不到相应的结果,而且易损坏显微镜。例如常有学生在用高倍镜观察时,把盖玻片压碎了,弄脏了镜头,就是由于这些学生在下降镜筒时,眼睛看的是目镜而不是物镜,这样,镜筒下降到什么位置就不知道了。正确的程序应该眼睛看着物镜,同时下降镜筒,让物镜接近装片,然后眼看目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观察到清晰物像。此外,目镜或物镜头被严重污染、焦距没有调好、放大倍数不够、视野较暗、标本不在通光孔的中心位置等诸多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观察。
  以上介绍的“四步分析法”紧扣教材,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掌握,而且经过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高中生物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
  2“四步分析法”的应用
  “四步分析法”可以在实验课上讲授,也可以在实验(理论)专题复习课中讲授。在具体的实验分析或解题过程中,既可顺次运用,亦可综合运用,具体问题,灵活分析。
  例1.实验一中,在显微镜视野里,几乎看不到分裂相细胞,试分析其原因。
  分析:①从取材角度看,可能是没有取准生长点部位导致的;②从步骤及操作角度看,可能是没有压片过程导致标本太厚,看不到单层细胞;③从显微镜使用角度看,可能是没有移动寻找。
  例2.实验二中,质壁分离后进行复原时发现复原效果较差,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分析:①蔗糖溶液在配制时,浓度过大,质壁分离强烈,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②质壁分离时间长了,未及时复原,细胞死亡;③滴入清水次数少或只滴入一次。
  例3.实验三中,在做对比实验时,蒸馏水也变蓝了,分析其原因。
  分析:①是没有漂洗或漂洗次数少;②是蒸馏水中混入了杂质阳离子。
  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收放。
  (1)低倍镜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且标本应透明)
  (2)高倍镜使用:
  先使用低倍镜确定目标→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较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
  2、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
  (2)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镱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
  (3)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4)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野亮。
  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暗。
  (5)物镜和目镜的判断: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
  (6)放大倍数的判断方法:
  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
  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倍数小。
  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
  (7)显微镜的有关性能参数。最重要的性能参数是分辨率,而不是放大倍数。
  1.高倍镜的使用时注意
  (1)低倍镜使用过程中,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侧视镜筒,防止镜头撞到玻片。
  (2)低倍镜找到物像后,换上高倍镜时,观察过程中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提高生物解题能力的方法
  要解答好,只是记住或理解了教材中的点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有相当多的难题。这些难就难在其中存在着障碍,障碍将会随着解题步骤的展开而呈现出来。中有障碍,就应该有相应的排障,即解题。因此,要解答好试题提高表达的准确率,还得熟悉一般的解题程序,学会并运用一般的解题。
  审题的方法与技巧
  一、避免定式
  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是出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平时已做过的试题、接触过的某些提法稍作更动后列出的,目的在于检验是否具有善于发现问题的。对于这类试题,如果在审题时,粗心大意,凭经验办事,势必犯思维定势的错误。
  例:在番茄中,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将紫茎马铃薯叶和绿茎缺刻叶植株杂交,F1都表现为紫茎缺刻叶,在F2的重组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的比例为( )
  A、1/8       B、1/3       C、1/5       D、1/16
  有很多同学选择了B(1/3)项作为答案。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在审题时由于思维定势,原封不动地套用了生物教材中,在亲代用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这一典型的遗传实验的内容,而确定出的答案。如果在审题时能认真一些,不凭经验办事,就可以弄清题干中列出的"F2的重组性状(相对于亲代的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应该是紫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这两种重组表现型。答案为:C。
  二、避免概念混淆
  有些试题的题干或供选择中由于设置了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为障碍,如果没有试题中会存在易混淆的概念的这种意识,或者审题不仔细,就会导致无法得出答案。因此要避免概念混淆,一是要建立试题中可能存在易混淆概念的意识,二是审题时要仔细,注意发现易混淆的概念。
  例:人的一个受精卵中的DNA分子数为( )
  A、23个       B、23-26个     C、大于46个     D、46个
  有很多同学选错了D项作为答案。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将DNA等同于了染色体。实际上,DNA除了染色体上含有以外,线粒体中也有。答案为C。
  三、排除迷惑条件
  有的试题中列出的条件不采用则罢,用了反而容易使解题误入歧途,得出不正确的答案。这类条件就叫做迷惑条件。"排除迷惑条件"就是指在审题时,认真仔细地将题干中的迷惑条件找到,并予以舍弃的一种审题方法。
  例: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光照,胚芽鞘将( )
  A、向左侧弯曲    B、不弯曲     C、向右侧弯曲     D、无规律弯曲
  这道试题题干中的"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光照"这一短语就是一则迷惑条件。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答案为:B。
  例:利用稻种出芽长成秧苗来繁殖水稻的生殖方式属于( )
  A、出芽生殖     B、营养生殖     C、卵式生殖     D、孢子生殖
  这道试题有些同学错选了A,原因是被题干中的"出芽"这一条件给迷惑了,如果扣住了题干中的"稻种"这一条件,进而弄清了水稻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就不会被迷惑了。答案为:C。
  四、找出隐藏条件
  "找出隐藏条件"是指在解答有些试题时,既要注意发现题干中列出的显而无用的迷惑条件,予以排除;又要善于发掘出藏于题干之中未显露出来的必要条件的一种审题方法。需要用"找出隐藏条件"审题的试题与需要用"排除迷惑条件"审题的试题的区别。
  例:人类的一个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人的一个红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条?
  该试题题干中"人类的一个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是显而无用的迷惑条件,用这一条件来推算人的一个红细胞中所含有的染色体数,只能得出错误答案。"人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是教材中的特殊知识点,是在审题时应该发掘出来的藏而不露的条件。答案为:0条。
  例:西瓜含水量多,营养丰富,是解暑的佳果。一株生长旺盛正在结果的西瓜植株,由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果实的生长发育  C、蒸腾作用     D、植物生长
  这道试题题干中的"含水量多""正在结果的西瓜植株"有迷惑作用,有些同学将其当成了必要条件,而错选了(D)或(B)。在解答这道试题时,要用到的一项隐藏条件是:植物在生长发育的任何阶段,吸收的水分都主要用于蒸腾作用。找到了这一隐藏条件,迷惑条件也就排除了。答案为:C。
  五、找到简捷条件
  "找到简捷条件"是指在阅读题干时,要注意搜寻到有利于使解题的过程变得简单而快捷的条件,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一种审题方法。
  例:在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某细胞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之间的比是1∶1∶0,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间期和前期    B、前期和中期    C、中期和后期    D、后期和末期
  解答这道试题时,如果扣住了题干中的"染色单体"为"0"这一条件,会很快找到答案。
  例:一条信使RNA链中,(A+C)/(G+U)=0.8,则转录它的那个DNA分子中,(T+G)/(A+C)为( )
  A、0.125      B、0.8        C、1         D、无法确定
  题干中的"信使RNA链中,(A+C)/)G+U)=0.8"是使解题变得繁琐的条件,解答这道试题时,只需发掘出另外一个藏而未露的条件一"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模板DNA分子中的碱基T=A,G=C;即(T+G)/(A+C)应该等于1。答案为:C。
  六、简化已知条件
  有些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表述已知条件的试题,或因篇幅较长,或因条件繁杂,在审题时,特别是在审题时,由于紧张或急切,往往阅读到题干的后面就忘记了前面的内容。对此此类试题,如果不解决审题的方法问题,是很难审明题意的。当遇到这类试题时,在审题时如果能对已知条件作必要的简化。
  例:17世纪荷兰科学家Helmont在一个花盆中放入90公斤的干土壤,浇入雨水,并在其中栽上一盆重25公斤的柳树苗,用一个穿孔的铁板盖在花盆上,只允许气体和水进入。五年以后将树移出称量,增加了75公斤,将土壤干燥后发现仅少了60 克。⑴这株树从土壤中得到了什么而使土壤干重减少?⑵为什么树增加的重量大大超过土壤减少的重量?
  这道试题的冗长的已知条件是出自教材以外的。采用"简化已知条件"这种方法审题,可以明确已知条件是在表明,这株植物增加的重量远远大于它从土壤中吸收的物质的重量。
  七、图示已知条件
  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中,涉及的要素或环节较多,且这些要素或环节之间的关系繁杂,难以全面准确地把握,但是,如果将其转化成图解,就可以将已知条件中涉及的各种要素或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展示得一目了然。
  例:某牛中,基因型为AA个体的体色为红褐色;aa的个体为红色;Aa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一头红褐色的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红色小牛的性别应该是_______性别的。
  有很多同学在解答这道试题时,理不清头绪,而无从着手。如果能首先将已知条件转化成图解,再根据图解就好解答这道试题了。已知条件可以转化所示的两幅图解:
  图解1   基因型:     AA       Aa       aa
  ↓       ↓        ↓
  表现型:    红褐色    红褐色 红色     红色
  性 别:    雄或雌     雄   雌     雄或雌
  图解2    P      红褐色母牛 × 雄牛
  ↓
  F1         红色小牛
  八、找到关键词、词组
  有些试题的题干或供选项中的词(非生物专用词或生物专用词)、词组或短语,本身的内涵并不深刻,但是,如果审题不认真,忽视了它们,就会难以得出正确答案。"找到关键词、词组"是指在阅读题干和选项时,要注意寻找试题的题干或供选项中与顺利解答好试题有关的词。
  例: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
  A、葡萄糖的分解   B、脂肪的分解   C、肌糖元的分解   D、ATP的水解
  九、全面发现表达形式
  已知条件的表达形式有多种,最常见的是文字叙述这种形式;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是单独用图来表达的;还有一些是用图结合图注来表达的;另外还有一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既有文字叙述的内容,又有图和图注。对于已知条件同时含有多种表达形式的试题,有的同学在审题时,或因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或因急躁,对多种表达形式丢三漏四,而不能全面弄清已知条件,使解题出现障碍。
  例: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合成DNA的原料,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半小时后洗去游离的3H-胸苷。连续48小时检测小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结果如下图(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
  请回答:
  ⑴处理后开始的几小时,发现只有a处能检测到放射性,这说明什么?
  ⑵处理后24小时左右,在b处可以检测到放射性,48小时左右,在c处检测到放射性,为什么?
  ⑶如果继续跟踪检测,小肠黏膜层上的放射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⑷上述实验假如选用含有3H-尿嘧啶核糖核苷的营养液,请推测几小时内小肠黏膜层上放射性出现的情况将会怎样?为什么?
  答案:(1)小肠黏膜层只有a处的细胞能进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2)a处的细胞连续分裂把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推向b处,直至c处。(3)小肠黏膜细胞上的放射性将会因为细胞的衰老、死亡、脱落而消失。(4)在小肠黏膜层的各处都可以检测到放射性,因为小肠黏膜层上的细胞不断进行mRNA的合成。
  十、把握新颖材料
  在平时的训练和各种考试中,往往含有数量不等的材料源于教材以外的试题,这类试题一般叫做新材料试题。新材料试题有利于检验解题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地解答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由于材料取自教材以外,给人以未曾谋面的新感觉,致使部分解题者,接触到这类试题便会感到棘手。
  可以采用前文所介绍的"简化已知条件"、"找关键词、词组"等方法;答案一般在教材中;也有可能出自教材以外,必须由自己组织。
  例:红色酵母与毛霉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生长因子及合成并释放的物质如下表所示。
  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一起,他们之间构成的关系是一种_______关系。
  生物
  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
  被合成并释放的物质
  红色酵母
  嘧啶
  噻唑
  毛霉
  噻唑
  嘧啶
  这道试题中列出的"红色酵母"、"毛霉"、"噻唑"均是在所学的教材中没有接触过的新名词,如果在审题时能对试题进行耐心细致地通读,同时对列出的条件作必要的梳理,就能把握住这样一些问题:"红色酵母"和"毛霉"是两种微生物;"噻唑"既是红色酵母的代谢产物,也是毛霉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这道试题是在要求我们,根据表中列出的红色酵母或毛霉所需的营养成分和代谢产物互为对方的代谢产物和营养成分,进而推断出这两种微生物间的生态关系。
  谈谈学好高中生物课的方法
  1、学会收集处理信息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高中化学,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报纸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和敏感具体的问题,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让课外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生物信息。这不仅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收集、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的主人,不断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和培养勇于实践、创新的意识。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国内外新的生物技术等热点,让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例如,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水果为什么很甜?肥胖是因为脂肪吃得太多吗?还可以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周围生物的影响等。学生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梳理:
  1、界与非界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
  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盐,高一,糖类,有机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
  颜色变化: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 )
  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
  颜色变化:变蓝
  高二生物复习方法
  转变科的观念
  对于而言,生物科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仍属于"启蒙",因为本届在时学习的生物既不属于会考学科,更不属于学科,许多校的生物课基本属于走过场,往往是在期末考前划出一定的范围或指定几套练习让死记硬背.所以在学习生物时,要求学生首先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生物无论从的深度还是广度上来说,都与生物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教材里章节之间并不完全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我们刚开始学习时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这时一定不能有畏难情绪.
  想要学好物,我认为就应该抓好,,,作业四个环节.
  动笔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高二生物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涉及较多的有机知识,而此时学生尚未学过有机.因此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做好预习尤为重要,以免从一开始就落于人后.预习时要动笔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提醒自己明天上课要特别注意内容,使听课更有目的性.
  三种结合进行
  不断回顾,温故知新.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识会在前后不同的章节中出现,如关于DNA的知识,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遗传和变异等部分学习到;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又多在新陈代谢部分有具体的描述.这些内容在学习后面的知识时应注意不断回顾,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做到温故而知新 高中地理.
  利用图表,善于归纳.教材中有大量的图表,这些图表在课后复习时应很好地利用.如学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后,可利用"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对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复习.另外许多知识点我们在复习时也可以自己通过列表进行比较,如线粒体与叶绿体的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等.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复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近年来理科综合生物部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占的比重也逐年增大.
  2016年高考生物重点复习:基因的分离规律
  【编者按】2012届的高三学生已经迈入的紧张的复习之中,为了帮助广大的考生同学们更好的复习生物,特别整理了生物考试重点。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
  基因的分离规律
  名词: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17、显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所以叫显性遗传病。
  语句: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  一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F1—杂种第一代  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②解释: 3∶1的结果: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
  4、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5、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①育种方面:a、目的:获得某一优良性状的纯种。B、显性性状类型,需连续自交选择,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选隐性性状类型,杂合体自交可选得。②预防人类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③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人类的ABO血型是由三个基因控制的,它们是IA、IB、i ,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只可能有两个基因,其中IA、IB都对i为显性,而 IA和IB之间无显性关系。所以说人类的血型是遗传的,而且遵循分离规律。
  6、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7、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编辑推荐:
  更多内容进入:

三:[高中生物实验]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试剂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中用到的试剂很多,很容易记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中生物实验试剂以及作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试剂
  1.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用于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2%的新配置的淀粉酶溶液、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用于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3.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20%的肝脏研磨液:用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4.Na2HPO4/KH2PO4:酸碱缓冲对,用于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5.层析液: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6.碘液:遇淀粉变蓝,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
  7.二氧化硅: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8.斐林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9.卡诺氏液:用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能迅速穿透细胞,将其固定并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还能够增强染色体的嗜碱性,达到优良染色效果。
  10.龙胆紫溶液: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液着色,龙胆紫溶液将染色体染成深蓝色。
  11.氯化钙:增强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可用于基因工程。
  12.氯化钠溶液: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3.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
  14.石蕊试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用于判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快慢的关系。
  15.双缩脲试剂: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16.苏丹Ⅲ染液:苏丹Ⅲ易溶于脂肪和酒精,从而使脂肪呈现橘黄色,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17.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8.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19.盐酸溶液:5%的盐酸用于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8%的盐酸,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5%的盐酸用于配置解离液。
  20.吲哚乙酸(或2,4-D或α-萘乙酸):吲哚乙酸及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2,4-D或α-萘乙酸则为生长素类似物,用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1.重铬酸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中酒精的产生情况。
  2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为了达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取用试剂时应遵守以下规则,以保证试剂不受污染和不变质:
  (1)试剂不能与手接触。
  (2)要用洁净的药勺,量筒或滴管取用试剂,绝对不准用同一种工具同时连续取用多种试剂。取完一种试剂后,应将工具洗净(药勺要擦干)后,方可取用另一种试剂。
  (3)试剂取用后一定要将瓶塞盖紧,不可放错瓶盖和滴管,绝不允许张冠李戴,用完后将瓶放回原处。
  (4)已取出的试剂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内。
  另外取用试剂时应本着节约精神,尽可能少用,这样既便于操作和仔细观察现象,又能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
  高中生物实验酒精的作用
  脱色剂
  “探究叶绿体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实验”中,将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使叶片褪色(破坏和溶解叶片中所含的色素).这样就可在滴加碘液后,避免对观察叶片颜色变化的干扰.
  漂洗剂
  酒精是良好的有机漂洗剂.“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苏丹Ⅲ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后,可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来冲洗浮色,以免干扰对细胞内脂肪颗粒的观察.
  提取剂和层析剂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以用纯酒精作为提取色素的试剂和层析剂.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采用酒精沉淀法,利用DNA不溶于酒精,而蛋白质、脂肪及磷脂等能溶解其中,可以进一步提出含杂质较少的DNA丝状物.
  固定剂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一般采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按体积比1:1混合而成的药液作为解离试剂。
  盐酸能够使洋葱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中胶层物质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
  酒精的作用是固定蛋白质,使细胞的原生质凝固,不发生变化,固定细胞的分裂相,以尽可能保持原来的结构供观察。
  酒精也可与其它试剂混合成复合固定剂,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中的卡诺固定液就是由无水酒精3份:冰醋酸1份配制而成,适用于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常用于根尖、花药压片及子房石蜡切片等。
  消毒剂
  所有的70%的酒精都是消毒剂。70%~75%浓度杀菌作用最强,此浓度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近似,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能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以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浓度低于70%,则渗透性降低,达不到灭菌消毒目的。
  燃烧剂酒精灯中的燃料
  不同体积的酒精作用也不相同,下面是不同体积下酒精的作用以及作用原理。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1)作用:洗去浮色。
  2)原理 :苏丹Ⅲ是弱酸性染料,易溶于体积分数为50%酒精。
  3)应用 :脂肪的鉴定实验。在该实验中,用苏丹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在薄片上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可以洗去被染玻片标本上的苏丹Ⅲ染液浮色。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1)作用:① 解离; ② 析出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2)原理 ① 解离原理: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能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② 析出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的原理:DNA不溶于酒精,尤其是体积分数为95%的冷冻酒精,而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解于酒精。
  3)应用 ①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②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
  1)作用:消毒杀菌。
  2)原理: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能够顺利地渗入到细菌体内,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而失去功能,以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
  高于体积分数为75%浓度的酒精与细菌接触时,就可能使得菌体表面迅速凝固,形成一层薄膜,阻止了酒精继续向菌体内部渗透,待到适当时机,薄膜内的细胞可能将薄膜冲破而重新复活。
  在此高浓度下,酒精迅速凝固蛋白质的作用往往随着其浓度升高而增强,因此,其消毒杀菌的效果也就越差。
  若酒精的浓度低于75%,也因不能顺利地渗入到细菌体内而彻底杀死细菌。如果使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既能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又不能形成薄膜,这样,酒精可继续向内部渗透,从而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的杀菌能力不是绝对很强,它对芽孢就不起作用。
  3)应用:学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在接种开始时,待用肥皂将双手洗干净后,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棉球擦拭双手,然后在进行接种操作。
  无水酒精
  1)作用:提取色素。
  2)原理: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均是有机物,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各色素在无水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大,且酒精无毒,方便操作。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工业酒精(一般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1)作用:燃烧加热。
  2)原理:酒精是富含能量的有机物,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热量。
  3)应用 :此处包括各类必须加热的实验,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自身固氮菌的分离等实验。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yingyuzuowen/158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