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_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转化

高考写作指导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高考写作指导】

  建构主义教育倡导者认为,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不断挖掘学生潜能的过程。“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应建立在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之上,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转化,形成良好的循环,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对学生来说,自我建构固然重要,但教育更应该关注明日可达到的发展水平,而教师的指导,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互动是学生发展的强大推动剂,能够使他们超越自身感觉经验的局限,探幽揽胜,走向一个更开阔更深刻的世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1 创设情境,唤醒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布卢姆和卡罗尔的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决定学生课堂吸收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是要设计生态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心向。把需要吸收的知识如盐融入美味的汤中一般,使学生在美味和享受中“润物细无声”。如创设情境,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前5分钟,我和学生一起做了个游戏。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在纸上写一首《敕勒川》,并让两个学生蒙上眼睛从教室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然后睁开。请学生说说各自的感受。当学生看到自己在本子上写下的歪歪斜斜不成行的字,同学跌跌撞撞,找不着方向的迷茫、无奈时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对盲人有了真切的体验和同情。这时老师不失时机提示:有这样一位姑娘整天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想知道她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吗?她并不像我们那样能够用游戏的终止来结束黑暗。回到光明,那么假如能让她拥有短暂的光明,她想做些什么呢?……一种感动在教室流淌,一种阅读的心向在迅速形成。在真实的情境中,在真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全身心地融入课文,体会着盲人内心的黑暗、无助与痛苦。感受海伦的乐观、坚强。和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其次,充分利用真实可靠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和价值,从事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参与到他认为对实际生活有用的学习活动中。从而进行有效学习。新课程选修模块《语言文字应用》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学生原来就熟知了解的。如字音、字形、修辞等,如果只是在以前的知识结构上重复训练。必然枯燥乏味。所以教学设计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异读、异体字教学中,把它和街头巷尾查找不规范字“给城市洗把脸”的活动相结合:把修辞手法的辨析、运用和学生熟悉的广告词联系起来,评点、拟写商品广告词,使学习过程显得趣味盎然。另外。通过交流阅读感受、激疑质疑和生成探究的方式,在合作中碰撞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心向。
  
  2 提供适当的支架。帮助学生顺利建构。
  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要变为令人满意的现实。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实施的深度、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既不能过分降低教学实施的程度和水平,也不能过分拔高教学实施的难度和深度。叶圣陶先生有一段说得极明白的话:一篇文章。学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里哆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这里所说的“指点一下”。讲在点子上的“三言两语”就是老师为帮助学生顺利建构知识而搭建的支架。所谓“支架”,就是教师所能提供给学生的、帮助学生把现有能力提高一步的支持形式。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当前建构主义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儿童依靠成人的帮助搭建起学习的框架,这对儿童的认知与心理发展是最为重要的。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它作为儿童发展的指导。教师运用一些中介帮助学生完成一些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使学习水平获得提高和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引导学生达到可能发展的水平。例如,在高中新课程必修一的《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中,我用诗歌《望并州》和一首深情的思乡曲为背景来创设情景。把学生带人深沉而沧桑的故乡情结中,与文本建立了线索和联系。披情人文,使学生对文中一些抽象深刻饱含哲理的句子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教师利用学生原有发展水平――对童年的记忆。家乡留下的美好往事的搜寻,来体味作者的深情。接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就现代城市的建设和乡村文明的冲突来审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各抒己见。最后。以这些引导性问题、背景音乐作为学习的“支架”,通过情景渲染,合作探究,交流评点,思考对话来唤醒自我。用激情寻找、书写自己在家乡留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学生的情感被充分的调动和激发出来。在教师的帮助和引领下,使原本深奥、有距离感的文章有了知识和情感上的建构,有效地把“可能发展的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共同摘到了桃子。研究表明: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搭建的“脚手架”对学生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教师的建构和帮助要适时和适度,正如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够不着要求时,在他们迷惘困惑时。提供阶梯使他们能拾级而上,获得信心和勇气。如在诗歌和文言文的学习鉴赏中,对关键词句的点拨,适时提供作家和写作背景等,能使学生“拨开云雾见天日”,“柳暗花明又一村”。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内容,把握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3 点拔、深化:跳一跳摘到鲜美的桃子。
  语文课堂要在动态中求和谐,培养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设置教学冲突使学生思维急剧撞击,突发奇想。不断进发创造的火花。从问题开始,疑有力度,在提出疑问。解答疑问。在有力度的问答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的指导点拨,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互动是学生发展的强大推动剂。能够使他们超越自身感觉经验的局限,往广处想、往新处想、往深处想,走向一个更开阔更深刻的世界,使思维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孙犁的《荷花淀》教学片段为例,从一句极为普通的话入手,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来品味揣摩,同样可以体会出十分丰富的内涵意蕴。“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学生对文章中这样写景的文字一般都会忽略,走马观花,我们却可以对此做足文章。师:你们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受?(学生答:很美,很惬意)师:水生执行任务迟迟未归,你觉得这位妇女是否有心情欣赏眼前的美景呢?(学生讨论很激烈,有不同见解)师:这种情况下一般人会有怎样的心理反应呢?而此处优美的景物和花香分明看出永生嫂在欣赏眼前的美景啊,怎么理解?(学生现出困惑之色,沉思)师(进一步追问):是啊,丈夫深夜未归,她为什么不着急?这不是不符合人之常情吗?你有没有碰到过这种不焦急的等待?(学生开始交头接耳。有的又回头去细看课文)生1:她丈夫是游击队长,经常夜间外出,她早已习惯了,经常这样一边编席一边等待。生2:这是一种美好的等待,她不着急是因为她爱丈夫。师:这话怎么说?愿闻其详。生2(继续):在知道自己等待结果的前提下等待自己的爱人是一种幸福,水生嫂正是对丈夫的爱和信任使她处在这样的幸福中。所以,丈夫一时半会儿没回来她也那么惬意地等待着,并陶醉在这美好的夜色中,一点儿不着急。我想,她“望望淀里”。丈夫回来了固然好,没回来,眼前的美景也让人赏心悦目。这种等待难道不是一种美丽的等待吗?(同学们都若有感悟,脸上呈现甜美神色)师: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孙犁对战争和革命年代优美诗意地描写无不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原有积累一下得到引发。他们对文本的独到见解十分准确到位,甚至连老师都自叹不如。
  由此可见,教师课堂上精到的点拨有时可以起到化平淡为神奇,于无常处见奇峰的作用。使阅读不再平板和枯燥,学生的思维获得新的触发和提升。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在学生阅读的断层处,思维的盲点处进行独到的点拨和深化,就能丰富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对语文课堂充满新奇和期待。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53022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