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高考写作指导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高考写作指导】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会求知”,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种独立学习的习惯是逐渐养成,并且受益终生的。现结合我们的数学教学实践,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女孩,最初,她觉得数学很枯燥,一点也不愿意学数学,每次考试总是不及格。我就一点点引导她。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我先让她复习两位数的乘法,在此基础上让她总结两位数和三位数相乘的方法。她通过思考想出来了,没用我讲解。我还时常鼓励她说:“你看学习数学多简单,前面的知识学会了,掌握好了,后面的知识就很容易学会。”渐渐地,她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期末考试中她取得了班级数学第三名的好成绩。
  
  二、教给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学习数学的习惯,教师就要教给他们好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可以通过类比、迁移的方法,温故知新。比如,在讲授小学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对于商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除法,我没有急于讲解,而是把以前学习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相关的内容进行复习,然后再学习新知,让学生进行对比和知识迁移,由学生自己归纳出计算方法。这样同学们在教师引导下,渐渐地学会自学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自学的信心,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三、创设情境
  
  新课程理念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生活化”。要想让小学生独立自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创设一些学习数学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意识到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性,以此促进他们主动思考数学问题,久而久之,养成爱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我们学校地处郊区,考虑到学生家长中有卖菜的,学习乘法积的变化规律时,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王力的妈妈卖豆角,2元钱3千克,要买6千克需要多少元?买9千克呢?类似的生活情境在学生的脑海中呼之欲出,学生们很快总结出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跟着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书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四、把握尺度
  
  班级中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的能力也有差异。在培养独立学习数学习惯方面,教师要因人而异,把握好尺度。如在学习解决两步计算的乘法问题时,数学程度较好的同学可以直接列出综合算式,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先看一看题中提出了什么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先知道。然后分步解答,时间长了,再一点一点学着列出综合算式,锻炼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五、自我检验
  
  在小学数学中许多问题是能通过验算来检查对错的。在讲授加、减法时,我让学生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学习了减法以后我让学生利用加减法互逆的关系进行验算,学习乘除法时也利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使学生逐步养成了做完计算题就能细心检查的习惯,有效提高了计算题的正确率。
  
  六、持之以恒
  
  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并且在训练中不断完善。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习惯,就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班从一年级起就坚持每天课前口算,从低年级的加减法到高年级的乘除法。四年下来,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学生思维的快速反应能力也得到锻炼。
  总之,小学生数学独立学习习惯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们在数学王国中自由、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 赵永玲)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53016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