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夹竹桃教学设计

写作方法 时间:2010-02-16

【www.jinghuajt.com--写作方法】

夹竹桃教学设计篇(1):人教版月光曲教学设计

  人教版月光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月光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2. 使学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美好的音乐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月光曲》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贝多芬吗?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谈。
  总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大音乐家,他的传世作品有许多,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关于这首曲子的谱成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了解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二)推进新课
  1、前提测评:
  (1)我会读:
  贝多芬   入场券   激动    乌云
  仿佛  微波粼粼    安详
  (2)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品读课文,感受贝多芬的人民性。
  学习内容:自由读2----7自然段,然后思考一下问题。
  (1)贝多芬在旅行途中经过小镇时听到了什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然后出示穷兄妹俩的对话,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悟盲姑娘对音乐对生活的热爱,引起了贝多芬的同情。
  ①盲不娘说:“这首曲子真难弹 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得,哪有多好啊!”
  ②哥哥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等我所作几双皮鞋,多挣点钱,一定给你买一张票。”
  ③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我会谈好这首曲子的。”
  (2)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是怎样说的?贝多芬的感受是什么?于是他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为了让学生明白贝多再一次弹曲原因,师出示下面重点句子让学生再次品读。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的说:“弹的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3、精读感悟。
  自学内容:8—10然段。
  (1)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第二个曲子时,当时的环境怎样?
  (2)听着琴声皮鞋匠眼前呈现出怎样的景象?
  (3)想一想《月光曲》 的旋律有什么变化?
  (4)贝多芬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么美妙的《月光曲》
  出示“月亮出升、越升越高,穿过微云、刮起大风”图片及音乐伴奏,让学生在情境中边读边感受《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旋律。
  4、齐读结尾段:
  这一段让你明白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本文通过记叙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表现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以及他在音乐方面所具有卓越才华。
  (四)布置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薄云。
  2、课文《月光曲》通过记叙(      )的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     )和音乐的(        )。
  3、文中的贝多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人教版月光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
  2、巩固刚学过的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自学课文,理清文章层次,范读课文,讲读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总结课文、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板书课题)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二、自学课文(默读)
  三、读后提问(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提示:《月光曲》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传说”。)
  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揭示句式:《月光曲》是的传说。)
  (懂得《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3、《月光曲》是个什么曲子?看谁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当的附加成分。
  (通过练习,懂得《月光曲》是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子。)
  结台学生回答,介绍贝多芬,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四、讲读第一节
  1、学到这里,第一节的内容也懂了。
  齐读第一节。
  2、释“谱写”:
  “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
  (结合板书:谱写 谱 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五、在理解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分段
  1、这一节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这个传说?
  3、那么课文分成几大段?
  段意:① 总的介绍。② 关于《月光曲》的传说。
  六、范读课文第二大段
  这是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你们听老师读课文。
  七、读后提问,引导分层次
  1、现在你们谁懂得了贝多芬为穷兄妹前后弹了几首曲子?第几首是弹的《月光曲》,写弹《月光曲》从哪儿到哪儿?
  2、因此第二部分又分成几个部分。
  在第二段段意后补充板书成为:
  ⑴ 总的介绍
  第一首
  ⑵ 传说
  第二首:《月光曲》
  八、读讲课文第一层
  1、指名读本段第一节。
  2、通过教师描述,带入情境:
  这个传说,一开始就给我们描写了一个非常美湖面: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莱茵河水静静地流淌着,贝多芬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老师的描述,在学生眼前呈现出一个画面,学生听着老师的描述开始进入情境,紧接着启发想象,使画面更清晰,感情上更接近课文。)同学们想一想,在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3、这儿离热闹的在方比较远,又给人美的感觉,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我们就可以说“这儿多么幽静啊!”这小路就可以说“幽静的小路”。
  4、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谁能猜想到。
  5、贝多芬正是这样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后来还走进了茅屋。
  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呢?(他听到了一个姑娘和一个男的对话后,他走进了茅屋。)
  (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
  现在让我们跟着贝多芬来到茅屋的窗口,便听到了两个人的对话。
  ⑴ 男女生分角色读。
  ⑵ 读后指导:
  ① “那有多好啊!”“多”表示程度念第二声,示范,要把这姑娘渴望能听到贝多芬的弹琴的心情读出来。
  (结合人物说话内容,板书:太贵、太穷)
  ② 一个姑娘说“……”男的说“……”,谁能根据说话的内容,加上适当的提示语,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情、语气。板书:
  男的(  )地说
  一个姑娘(  )地说
  ⑶ 同座对读。
  ⑷ 指名两人。现在让我们大家跟随着贝多芬来到这小茅屋的窗外听着屋里的谈话。
  6、听到这里,贝多芬可能会怎么想?
  (在这样僻静的地方,在这样的茅屋里边,有人在弹我的曲子,说明穷苦的人也爱我的曲子;但是他们又这么穷,票价又那么贵,我应该亲自弹给他们听,用我的琴声让他们得到艺术的享受。)
  7、从哪一个词里说明他一点儿也没有犹豫,(就)说明他对穷苦人是非常同情,很有感情的。
  8、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动,哪些词语说明茅屋里的姑娘和男的确实太穷?自己说说看,把这些词语画下来,再练习读读。
  (一支、微弱、正在、旧、瞎)
  指点: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吧,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原来弹琴的是个盲姑娘。
  9、下面是贝多芬和他们的对话。
  这次老师不指导,你们能不能读好。
  指名分角色读本段4、5两节的对话。
  10、读后指导:
  指点(结合示范):注意姑娘已经听得入了神,他是那样激动地说。
  应该怎么读呢?要读好,首先要理解。
  释“纯熟”:技术高超而又熟练。
  重点指导“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技术这么熟练,感情表现得这么深,盲姑娘会想,这弹琴的人是谁?因此课文上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作出了判断,弹得这么好的,只有贝多芬,因此第二次“您”就很肯定:“您”就是……
  示范;练习朗读。
  通过填充练习,小结课文:
  (  )贝多芬走近(  )茅屋,给一位(  )(  )姑娘弹琴,贝多芬的琴声使盲姑娘(  )。
[人教版月光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月光曲》教学设计
2.月光曲教学设计
3.《月光曲》语文教学设计
4.2017年最新《月光曲》教学设计
5.月光曲课文教学设计
6.2017年《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
7.《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
8.人教版六年级上《月光曲》教学设计
9.《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0.五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

夹竹桃教学设计篇(2):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导语:期末考试是指每个学期快结束时以试卷的形式对各门学科进行该学期知识掌握的检测。以下是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提供给大家参考学习!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伫立(zhù )    称职(chèn)    ??(sū)      陛下(bì )
  B.匿笑(nì  )    迸溅(bèng)    伶仃(lín)     炫耀(xuàn)
  C.援助(yuán)    猝然(cù  )    尴尬(gǎ )     嬉戏(xī)
  D.吆喝(yāo )    诀别(jüé)     扒窃(pá )     头衔(xián)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峭璧     闲情逸志      惊慌失错       踉踉跄跄
  B.绵延     心旷神怡      获益匪浅       骇人听闻
  C.颤动     更胜一愁      豪不犹豫       随声附和
  D.愕然     恍然大悟      各得奇所       鸦雀无声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被誉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乘客,任劳任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顶着肋骨被撞断和肝脏破裂的剧痛,停稳汽车,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B.她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紫色信笺拿出来,认真地读着每一个字。
  C.他俩表演的双簧真是太有趣了,连一向严肃的林老师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这个决定让我们莫名其妙,本来喧嚣的教室,立即变得鸦雀无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知识。
  B. 他看见大病初愈的朋友脸上露出了笑容。
  C. 绍兴黄酒是全国最大的黄酒产地。
  D. 思想内容是否健康,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它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
  B. 《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作品,该书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C. 马致远,宋代作家,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等。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戏剧《茶馆》等。
  6. 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7.诗文默写。(12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
  (3)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
  (4)                       ,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                               。
  (7)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                             。
  (8)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                     ,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二、综合性学习 (10分)
  8.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乌龟与老鹰
  乌龟请求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1)这个故事出自《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3分)
  (2)这本书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你还知道其中什么有趣的小故事吗?请举出一例。(1分)
  9. 作家______1923年发表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________的影响,其诗歌作品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2分)
  10.近年来,“候鸟儿童”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给“候鸟儿童”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
  很多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特征。夏末秋初,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徙到过冬地,春天由过冬地向北再返回到繁殖地。这些随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鸟类被称为“候鸟”。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从事卖菜、卖早点、卖服装等工作,生活水平较低。他们把辛苦钱攒下来,每逢寒暑假,让远在家乡读书的孩子来和自己团聚,享受短暂的亲情。这些孩子不得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自己的家乡和父母的打工地之间。
  (1)“候鸟儿童”是指                                                 的儿童。(2分)
  (2)为了表达对“候鸟儿童”的关爱,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益的行动?(2分)
  。
  三、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15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解释加点字词。(4分)
  (1)虽有嘉肴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教学相长也    (4)教然后知困
  12.句子翻译(6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1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处朗读节奏(2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
  (二)对比阅读《春》和《济南的冬天》,完成15——18题。(15分)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老舍《济南的冬天
  15.请给甲、乙两个文段各拟一个小标题(字数不多于5个字)(2分)
  【甲】                          【乙】
  16.甲、乙两个文段都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请分别具体列出它们的写景顺序?(3分)
  。
  17.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它们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2分)
  。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2分)
  。
  18.“最妙的是下点小呀!”,请结合原文,谈谈“妙”在哪些地方?(6分)
  。
  (三)阅读《父亲的清明节》完成19—22题。(15分)
  父亲出生贫农,身高155公分,天生对子眼,脾气暴躁,性格内向,他讨到妈妈这样漂亮的老婆真是生对了时代。那是一个讲究“根正苗红”的时代。他的爱情在那个春天,因根正而苗红,因苗红而滋滋拔节,我姐是第一节,我是第二节,我妹是第三节。
  有年清明,他带我去上祖坟。他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我跟在他后面,保持着距离。紧跟着父亲是十分危险的,他会突然回转身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很久以前做的一件错事。
  到了坟上,他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然后,叫我过去磕头。那些土堆土坑长满了灌木和杂草,据说里面住着我的祖先,我没见过他们,所以就没父亲那样老实。我腰都没弯,点了几下头。A父亲怒喝一声:“头点地!”我看见他的额头上果然沾着一块黑土,就把头狠狠地砸下去,砸得额头上尽是黑土。父亲口气稍有缓和:“你不磕头,祖宗不会保佑你。祖宗不保佑你,你不会有出息。”
  父亲追,我跑。这是以前村子里经常出现的画面,每次我都被他逮住,受他一顿好打。突然有一次,我意外发现自己长劲了,父亲竟然追不上我。我得意地站在田埂那头,回望着他。他没追了,扯开喉咙骂,脸涨得通红,仿佛在流血。我突然觉得父亲好可怜,我甚至担心父亲会“流血”而死。不由自主地垂下头,我向父亲走去,准备承受他一顿痛打。但意外是,我越走近他,他的骂声就越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的咒骂变成了一句不太温存的关切:  “快回去吃饭,饭凉了。”
  那次没有追上我,显然伤害到了父亲的自尊。他从此不再追我、打我,连骂都少了。我开始步入“自然生长”的轨道,好在深埋地下坟中的祖宗没有因为我的不虔诚而不保佑我。
  我长大了,按照自然规律成长为一名男人,按照社会需要成长为一名公民,按照自身理想成长为一个诗人。而我的父亲,随之而老去。老年痴呆症让他变成一个淘气的孩子。他强行将蒸菜的垫架放进炊壶里,并用炊壶煮饭。他深夜醒来,质问我妈为何睡在他家里,并命令她“回自己家去”……
  有年清明,我带他去祖坟上扫墓。我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牵着他的手。现在他不会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了。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
  到了坟上,我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父亲突然望着我傻笑。我沿着他的视线摸摸自己的额角,原来那里沾了一块黑土。我也笑了,想起多年前,他对我一声怒喝“头点地”,我把额头使劲往地上磕,不禁笑出泪来。俄顷,我感到一股异乎寻常的灼热,抬头一看,呆住了。父亲拿着我插在坟头的香烛,点燃了附近一片茶林。风吹火猛,一忽儿,半边天都是红的了。我狂喊“救火”,幸而山下田里的乡亲看到山火,冲上来群起而救之,才未酿成大祸。
  我当场赔付了八百块钱。乡亲们走了。我疲惫地坐在地上,看着满山焦土,B气愤地对父亲喝道:“头点地!”父亲站在那里,像认错的孩子,头差不多缩到脖子里去了。
  又过了些年。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仿佛要特意来看看父亲。在妈妈的看护和春天的抚慰下,父亲安详地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床上,就像一片薄薄的叶子。每年清明,我都要去父亲的坟头坐坐。点烛,燃炮。更多的是静默。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
  19.文章主要记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述。  (3分)
  。
  20.试分析文中A、B两处人物“怒喝‘头点地!”的原因。  (4分)[来源:学&科&网Z&X&X&K]
  A处                                                            。
  B处                                                            。
  21.文章描写笔法细腻而有生活气息,请分析下列两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2分)
  (1)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2分)
  。
  (2)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  (2分)
  。
  22.材料链接
  (1)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0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一句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2)根据平凉“孝行少年”张晓改编的电影《我和妈妈》。
  (3)《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为“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作为90后、00后且处于青春叛逆的同学们,多以张扬个性为名在家中对父母色厉、行傲、我行我素……请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你对行孝的理解。(不少于50字)(4分)
  四、作文(40分)
  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提示:在生活的海洋中,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使你感到反感、惊讶……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出来。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1.A       2.B       3.C      4.D       5.C         6.B
  7.(1).随风直到夜郎西      (2).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为有源头活水来       (4).烟笼寒水月笼沙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
  9.(1)《伊索寓言》(1分)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1分)
  (2)如:“龟兔赛跑”、“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等故事(1分)
  10. 冰心(谢婉莹)(1分)  泰戈尔(1分)
  11.即时   因此   增长    不通、理解不了
  12.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分)
  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2分)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有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自强不息。(2分)
  1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14.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5.甲:春花图     乙:后的山
  16.都用了空间顺序。(1分)
  甲文:树上——花下——遍地(1分)
  乙文:山上——山尖——山坡——山腰(1分)
  17.(1)蜜蜂忙碌的热闹景象,侧面写出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表现作者内心无尽的喜悦。(2分)
  (2)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尖连接着蓝天的秀美景象,表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2分)
  18.(6分)  ①妙在雪之小,例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②妙在雪之色,例如: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③妙在雪之态,例如: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每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
  19.(1)清明带儿子去上坟,教育儿子对祖先要恭敬。
  (2)一次追打已渐长大的儿子未果。
  (3)年老后一次随儿子清明上坟,因老年痴呆病纵火惹祸。(答对一点得一分,共3分)
  20.A:父亲发现儿子为祖先上坟行礼时态度漫不经心。(2分)
  B:患老年痴呆的父亲闯祸,不慎燃烧了山上茶林,我和乡亲一起救火,并赔钱打招呼。(2分)
  21.(1)将瘦小年迈的父亲喻为“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写出了“我”对从身体到精神已经衰老的父亲的怜惜。(2分)
  (2)把“我”对父亲去世的无穷悲伤之情喻为有形的坟上草,形象地抒写了“我”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2分)
  22.略(4分)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二
  一、积累整合:(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哺(bǔ)育     攒(cuán)成   候(hòu)鸟    鲜(xiǎn)为人知
  B、泯(mǐn)然    伫(zhù)立    踌(chóu)躇   气冲斗(dǒu)牛
  C、炽(zhì)痛    谰(lán)语    重荷(hé)     妇孺(rú)皆知
  D、哽咽(yè)     磐(pán)石    深邃(suì)    迥(jiǒng)乎不同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来势凶凶    锲而不舍    荒草萋萋     家喻户晓
  B、九曲连环    一泻千里    奇趣横声     亦复如是
  C、锋芒必露    人声顶沸    炯炯有神     秩序井然
  D、当之无愧    杂乱无章    义愤填膺     鞠躬尽瘁
  3.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B、夏季的安顺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C、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4.下列各项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   (2分)
  A、医院口号:愿君身无病,哪怕药生虫。
  B、昨天是小明的十四岁寿辰。
  C、监狱门口的标语: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D、教师对小明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会?
  5. 选出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童年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B、《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法国作家都德所写,主要通过肖像、语言、行动等描写,刻画了莫泊桑、屠格涅夫、福楼拜和左拉的性格特点。
  C、《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D、《社戏》选自鲁迅的《呐喊》,描写“我”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6.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2分)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                     ;如果我是春雨,                        。
  7.综合性学习。  (6分)
  父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爱是一双手,搀扶我们走过春夏秋冬。
  6月19日是父亲节,为了感激父亲的养育之恩及父亲对家庭、社会的贡献,七年级一班开展“我终于读懂了父亲”的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活动一: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分)
  (2)活动二:请你设计两个调查题,了解大家过“父亲节”的情况。  (2分)
  (3)活动三:用上一种修辞方法给你父亲发一条短信,表示自己的感恩之情,不超过50字。  (2分)
  8.“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能默写出多少诗文。 (6分)
  (1)而那过去了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鸟向檐上飞,                                          (《山中杂诗》)
  (3)《论诗》中道出诗歌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句子是:                  ,              。
  (4)《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  ,             。
  二、阅读理解:(共36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回答9——12题  (13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 (2)即更刮目相待 (                 )
  (3)父异焉  (                  )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10.翻译以下两个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1.甲文中哪句话表明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中哪句话点明方仲永由于不学习导致天赋消失?(2分)
  12.【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然而吕蒙跟方仲永的求学结果有什么区别,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2分)
  ①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②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我捡起小青石榴。
  ③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④“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⑤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⑥爸爸的花儿落了。
  ⑦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3.第②自然段画“         ”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4分)
  14.本文着力表现“我”的成熟与长大,但为什么还写弟弟妹妹的年幼无知,竟然还在家里嬉戏,好像压根父亲病重与之毫无关系?(2分)
  15.试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⑥⑦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6.文中写“我是小小的大人”,感到自己长大了。你在家中感到自己长大了吗?请写出某段情景。(不超过60字)(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1分)
  风雪中的一课
  ①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②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这时走进教室。
  ③“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④“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五分钟。”
  ⑤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绒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⑥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五分钟过去了,老师费力地说:“解散。”
  ⑦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的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⑧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17.请你简要概括文章第①一⑥段的主要内容。(2分)
  18.第①段中“读书的心思似乎被冻住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9.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的用意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20.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出来。(3分)
  三、 写作实践:(40分)
  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21.生活中总会有些场景、一些镜头让我们难以忘怀,请以“有一个镜头,让我刻骨铭心”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2.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受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在受到别人犯忌时,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
  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并抄写在作文纸上 。(2)记事真实,感情真挚。 (3)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整合:(共24分)
  1. C   2. D  3.D   4..A   5.B (每小题2分)
  6.示例:吹绿田野里的庄稼(吹走世间的尘埃)    滋润人们的心田(滋润干涸的土地)
  7.综合性学习。(6分,每小题2分)
  (1)示例:开展感恩活动,播撒爱心种子。
  (2)比如:你知道父亲节吗?父亲节时,你陪父亲过节了吗?你怎样陪父亲度过这个特殊的节日的?……
  (3)示例:爸爸,是你使我拥有了更广阔的天空,是你给我注入无限的精神力量,是你让我看得更高更远。谢谢你,我永远感谢你!
  8.(每句1分,共6分)
  (1)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云从窗里出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二、阅读理解:(共36分)
  (一)(13分)
  9.(每小题1分,共4分)
  (1)推脱  (2)重新  (3)对感到诧异   (4)通“攀”,牵,拉
  10 .(每小题2分,共4分)
  (1)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开始宴请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仲永提诗。
  (2)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1.(对一问得1分,共2分)
  ①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泯然众人矣
  12.(3)①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年幼不学,泯然众人(1分)。②启示围绕课文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来谈。(2分)
  (二)(12分)
  13.(4分)答:自然环境描写(2分)。侧面烘托爸爸身体不好,不久将要离开人世(2分)。
  14.(2分)答:运用反衬的表现手法。用弟弟妹妹的年幼无知反衬“我”的长大与成熟,应当挑起家庭的重担。
  15.(3分)答:在结构上是末尾点题,总结全文(1分);在内容上是“一语双关”:既写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又暗示“我”长大成人,理应挑起家庭的重担(2分)。
  16.(3分)略(意对即可)
  (三)(11分)
  17.(2分)欧阳老师在风雪交加的一天带领全班同学到操场上站立五分钟,上了一堂令人难忘的课。
  18.(4分)比喻。形象地表明了天气异常寒冷;渲染了严峻、冷酷的氛围;衬托了欧阳老师让同学们在暴风雪中经受困难的考验,锻炼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的良苦用心。
  19.(2分)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20.(3分)“略”。(意对即可)
  三、写作实践 (40分)
  A等(30—40分):主题明确,内容能比较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正确,基本上没有错别字,书写认真,卷面整洁。符合习作要求。
  B等(20—29分):主题明确,内容能比较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中心较明确,内容比较具体,层次较清楚,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比较正确,错别字少,卷面整洁。符合习作要求。
  C等(15—19分):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欠具体,层次不够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标点使用大体正确,错别字多,基本符合习作要求。
  D等(14分):不合题意,内容不具体,层次不清,语句不通,标点错误,错别字多,不符合习作要求。

夹竹桃教学设计篇(3):画杨桃教学设计


  引导语:画画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裁体,开展儿童绘画对培养儿童的知识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发挥创作能力,净化心灵有很好的帮助和启发。以下是画杨桃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对幼儿画画的教育:
  画杨桃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3、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4、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
  教学重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怎样把一段话说清楚。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杨桃、五角星形的杨桃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设疑激趣
  1、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初步认识了杨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检查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请大家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词语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这是怎么回事儿?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是的,“我”是这样做的,而且“我”是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地画生: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从“认认真真”和“老老实实”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画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
  结果“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二、感受嘲笑 体会做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5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体会同学们第一次的嘲笑。
  (1)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a、引导:你们什么时候会哈哈大笑过?你们的这种笑和文中的哈哈大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b、学生回答后板书。(嘲笑)
  (3)指导朗读:有了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灯片出示句子)“杨桃是这个样子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方式:指名读——体会——评价——再读——齐读)
  3、理解老师的态度和做法
  (1)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没有笑,他是怎么做的?
  (2)学生交流文中的那段话。
  (3)指导学生理解“审视”。
  在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审视)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杨桃做做审视的动作,其他学生观察后描述并评价。
  (4)同学们想想:老师这一看,会有什么发现?
  三、深入研读 悟情明理
  1、教师引入:是的,正因为有了这一发现,所以,老师举起了“我”的这幅画,(师举起画成五角星的杨桃图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同学们拿起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7——17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3、同学交流,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次对话,学生交流。
  (2)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后小结:前一段对话回答得很简单,很干脆,很坚定,同学们还在嘲笑;后一段对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同学们的语气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板书:吞吞吐吐),是知道自己错了的表现。
  (4)指导朗读,学生评价。
  (5)教师举起画和一名同学合作读后,同学分角色朗读。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199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