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国学作者 时间:2010-02-12

【www.jinghuajt.com--国学作者】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篇一: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优质课


  《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这篇课文主要揭晓树苗也和人一样,要用有限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才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样一个道理,那么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桃花心木》优秀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帮助!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桃花心木的资料,通过资料了解林清玄,搜集并阅读他写得其他文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学生可能会问:这么幼小的树苗,看似弱不禁风,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优美、笔直的参天大树的呢?)
  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
  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2.学生汇报交流
  种树人的做法:(1)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2)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3)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以读代答)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也可以问: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
  学生答问的要点是:
  (1)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
  (2)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
  (3)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5.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 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6.“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理解要点如下: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2)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
  (3)逆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
  7.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得话是正确的)
  8.教师小结: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二、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 ),我会想:( )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1)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2)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3)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
  2.借物喻人: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
更多教学设计推荐:
1.地里的小画家优秀教学设计
2.《小英雄雨来》优秀教学设计
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优秀教学设计
4.《梅花魂》优质教学设计
5.《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语文教学设计
6.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
7.《老人与海鸥》优秀教学设计
8.《一株紫丁香》优秀教学设计
9.《狼牙山五壮士》优秀教学设计
10.白杨教学设计优秀篇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篇二:小学语文《匆匆》教学设计(优秀篇)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章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一个旧时代文人处于一个动乱的年代里,面对“逃走如飞”的匆匆时光而产生的那种无奈与怅惘。
  文章用语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视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口语叠词的运用,读来很有音乐的节奏美,典雅至致。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2、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1、 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 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收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及其文学成就,引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散文:《匆匆》。知道作者是谁吗?对于朱自清,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谈)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2)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投影对于朱自清文学特色的评价:
  老师归纳:朱自清散文特色: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感受。(板书)
  二、初步赏读,读出语言的韵味美。
  1、老师引导:课前朗读《匆匆》时,你是否也能感受到朱自清散文的这种风格呢?再来读一读吧,感受感受。希望你也如作者有一颗敏感的心。
  出示自读要求:出声读,注意标点认真读,难读之处反复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文字的韵味。
  2、学生练读。
  3、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一定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展示交流一下。
  第一次请5位同学开火车接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4、师生评价,也包括读书者自我的评价。
  这是一段开放的教学环节。估计评价时学生一定会谈课文的内容是什么,它主要是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意来,于是我们便应当怎么读,如音调轻一点,节奏慢一点等等,学生还会自告奋勇地示范读。
  两个注意点:
  (1)在某正确的意见被认可后可让学生在下面自由练读,以读出文字的韵味来。
  (2)在学生谈到文章表达的情感时,教师可作必要的指点:我们最好不要说文章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这样说,弥漫在文字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注意,老师说的是情绪,而不是情感。情感是强烈的,外显的,而情绪则是淡淡的,隐隐的。关于文章的情绪,交流中必须让学生把握:对时光匆匆流逝,而自己却一无成就,作者内心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惆怅。如果学生简单地认为这是一篇劝人惜时的文章,那么教师便要和学生讨论: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作者是劝人还是自己的一种省觉?从而让学生明白是作者并未想劝人,他只是纯自我的一种审问与真情表白,而作者的真情感染了我们,于是我们也与作者一起自我审问,因“伤时”而“惜时”。
  5、第二次再请5位同学接读课文。放背景音乐:一段哀婉的萨克斯曲。
  三、默读赏析,品察文字的诗意美。
  1、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种情绪表现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画画,批批,品出文字的美丽。
  2、学生默读,读读品品批批。
  第二课时
  一、引入
  美文须美读。课文中的一些语言你一定非常喜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再读一读。
  二、交流读书心得
  指名读自己喜欢和感受深刻的句段,并自由地谈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感和所得。
  针对学生的见解,教师相机作品评,作引导,作补充,作纠正,教师要求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反复读,读出文字的情味来。
  重点句子有四处: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2、除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些以外,这篇文章还有什么妙处呢?我们还要仔细品味一下,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滋有味地朗读画出的句子。
  谁能把自己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三、积累运用,享受语言的创造美。
  1、这么多的好语言,如果我们不把它积累下来,那可就太可惜了。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背背吧。
  2、课堂练笔:作者对空灵的时间描写可谓别出心裁,(如上面读书心得交流中的重点句子(2)、(3)、(4)),你也能模仿着写出几句话来吗?试试吧,也许你一时的灵感会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
  3、练笔交流,师生评议。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要给以表扬,如果不足,教师可做仿写示范。
更多优秀教学设计推荐:
1.《百分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2.教研课《难忘的一课》优秀教学设计
3.《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
4.狼牙山五壮士优秀教学设计
5.《钓鱼的启示》的优秀教学设计
6.《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优秀教学设计
7.《老人与海鸥》优秀教师教学设计
8.《师说》优秀教学设计
9.《慈母情深》优秀教师教学设计
10.小学语文《匆匆》教学设计(优秀篇)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篇三: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运用感情朗读策略来激发思想教育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可让学生品味出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作品主人翁、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思想性很强、文质兼美,能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课文,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如义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华少年》一课,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朗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速、不同的语调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如读到“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公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时,前面的一行诗要用高亢的语调读出感恩祖国母亲的功勋之情,而后三行句子则要读出低沉缓慢,从朗读中悟出了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会被挨打的道理。当读到“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时,则要一气呵成连起来朗读,把中华少年的爱国之心、自豪之情尽情地流露出来。
  二、运用重点讲读策略来突出思想教育
  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入选教材的小学语文课文具有人文性和思想性。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此语精辟地说明了课文具有多功能性,是熔教育性、知识性于一炉的典范。教师只有充分重视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才能发挥其价值取向。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章重点段落或重点内容来分析,从而突出思想教育的目的。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接着让学生再找出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在写表现总理的工作劳苦的,哪些句子是写总理的生活简朴的,然后对其中的重点句“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进行剖析。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哪些地方看出总理不是普通的浏览,前一句和后一句各写什么?这一段话表现了周总理什么工作精神?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体会到总理工作的认真细致,为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然后,教师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抓住本文的其他中心句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周总理的确是人民的好总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总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忘我无私的高尚品德。又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五壮士不惜牺牲自己,顾全大局,从整个革命利益出发的良好品质跃然纸上。在读到这些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巧妙点拨一下:我们平时在学校或其他地方,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应当如何做呢?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深思,大家及时反省平时不正确的思想和举动,而在今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就能有较正确的选择。
  三、讲究情境教学策略来渗透思想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智力感受。”“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对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或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本身的需要,它能使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思想上受到熏陶,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前,教师可出示“海鸥老人吴庆恒在翠湖公园里的塑像,他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蹁跹环绕……”的课件。教师一边出示课件,一边解说:“海鸥老人生前孤身一人,每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红嘴鸥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一分钱坐公交车……他死后,海鸥群围着老人的遗像盘旋翻飞。过了不久,海鸥们纷纷落地,排成两行为老人送行……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是多么动人啊!动物的灵性在这里表现得多么淋漓尽致啊!”这样的情境教学导入,渗透着人爱护动物,动物感恩人的思想教育。虽未学习课文,却在不知不觉中营造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境,又得到了保护动物的思想教育。
  四、融合写作训练策略来深化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深挖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哲理,还要进一步延伸课外,结合写作训练来深化思想教育,从而巩固思想教育的成果。如教完《凡卡》一文后,学生感悟到老板、老板娘、伙计们的冷酷无情,感受到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穷人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感受到小凡卡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那样的社会里,他的梦是永远得不到实现的,即使他的爷爷来接他,他也不可能过上好生活。为加深学生对文本所表达情感的印象,我设计了课外拓展练习,要求学生以《我与小凡卡比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通过写作,学生把自己的幸福童年与凡卡的悲惨命运进行比较,从而激起了他们祖国的无比热爱。在写作中,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深深地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时间学习,将来报效祖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要善于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讲究有效策略,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在进行语文双基训练中,寓含思想品德教育,便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作者:钟绿柳 单位:福建省诏安县西坑小学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ezuozhidao/143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