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诗歌赏析

语文题库 时间:2010-03-20

【www.jinghuajt.com--语文题库】

篇一:[诗歌赏析]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试卷中必会出现的一道题就是诗歌赏析了,很多同学都很怕诗歌赏析,其实如果有解题技巧,那都不是事儿。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一、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复习
  复习要点:
  ①介绍读懂诗词、把握诗人思想情感的方法。
  ②系统介绍常见的诗词艺术手法。
  ③引导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术语,提高其鉴赏诗词的能力。
  复习措施:
  ①选择经典诗歌,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读懂诗词的方法。
  ②将诗歌按内容(风格)分类鉴赏,让学生掌握各类诗词的一些规律特征。
  ③进行鉴赏技巧的总结、分析和点拨,教会学生鉴赏诗词的基本流程。
  掌握一般理论,诗歌体裁(古体诗、今体诗 律诗、绝句)、诗歌题材(怀乡、思友、征旅、怀古等)、表现手法、语言特点、作家风格、常见意象等,要求对理论消化掌握,不能只停留简单记忆。
  方法:
  ①阅读——看有效信息(注释、题目、作家、诗眼、诗歌内容、问题提示),注意从“景”、“情”、“理”、“趣”几方面剖析诗歌。
  ②作答——问什么,答什么,贯彻“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有什么效果”的答题规范要求。牢记运用有关诗歌理论知识,用术语作答。
  高考诗歌赏析手法:虚实结合
  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古诗中的虚实运用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写愁绪。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这是化实为虚。
  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子以温馨景象,反衬人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5、虚实结合的作用
  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看过“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解题技巧”

篇二:[诗歌赏析]苏轼典型十首诗词赏析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人中少有的全才:苏轼的诗、词、散文成就非常高,而且能书会画。不过苏轼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是苏轼的胸怀和人生境界——在逆境中的乐观与豁达。这十首诗词都是苏轼最受欢迎的作品,也是值得每个国学爱好者朗读和吟诵的精品。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苏轼典型十首诗词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的诗词均感情豪迈奔放,胸襟开朗洒脱。
  苏轼的诗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篇章最多,苏轼的《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有美堂暴雨》、《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篇或想象丰富,或气势雄浑,或清新隽美情致盎然,最能代表苏诗的艺术成就。苏轼的表达对事物见解的诗,如《题西林壁》,被认为最能体现宋诗的理性特征,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说理,蕴含丰富,新鲜有趣。表现苏轼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诗风的《王维吴道子画》、《读孟郊诗》、《书王主簿所画折枝》等诗亦被认为是北宋文化所达新高度的标志。
  苏轼的词相比苏轼的诗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苏轼突破了以前离愁别绪、男女恋情的老套,将悼古、怀旧、记游、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向被认为是最能代表苏词风格的作品。前一首词从幻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后一首借赤壁旧址的壮观景象、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这两首词皆写于作者失意之时,“人生如梦”的低沉之调不免时而可闻,但它毕竟难掩苏词激情奔放、达观洒脱、恢宏阔大的主弦律的高亢之音。

篇三:[诗歌赏析]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答技巧


  诗歌鉴赏可以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常客了,而面对这种常见的题型大家更要将分数拿下。解答诗歌鉴赏题目有哪些技巧?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高考语文诗歌赏析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答题技巧
  一、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2.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
  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⑶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3.答题步骤:
  ⑴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⑵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⑶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高考语文诗歌的修辞技巧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高考语文诗歌内容分类
  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清丽洗练。
  艺术手法:白描、衬托等。
  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某些诗人不满现实,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如:
  ——远离尘嚣,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洁品质。
  ——对于趋膻逐臭的官场生活的极大憎恶。
  ——隐逸田园、躬耕陇亩的喜悦、闲适的心情。
  ——弃官归田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的思想。
  田园诗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不仅描写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还涉及农事方面的内容,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因此一些田园诗也表现以下主题:
  ——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
  ——庆丰收、与民同乐的情感。
  ——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
  ——辛勤劳动,秋收时的欢快心情。
  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看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答技巧”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644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