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初三语文

三年级作文 时间:2010-03-18

【www.jinghuajt.com--三年级作文】

篇一:[初三语文]初三语文试卷


  九年级是我们准别中考的年级,而语文则是我们中考的重要考试科目,所以平时要多做一些语文试卷哦。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三年级语文试卷,以供参阅。
  初三语文试卷(一)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 。(范晔《后汉书》)
  ②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司马迁《史记》)
  ③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
  ④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诗经》)
  ⑤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⑦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⑧苏轼《慧崇<春江晚景>》中蕴含“实践出真知”的哲理的句子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
  ⑨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阅读下面的一段话,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虽然我不聪颖,愿我能坚定信心,不惧困难,用奋斗不懈的精神,来突破我的拙(zhuō)劣;虽然我没有大的能力,愿我能qiè(锲)而不舍,不畏艰辛,自我勉励,深信一定可以迎来进步的喜悦;虽然我的反应不敏捷,愿我能专注地学研,不着急、不攀比、不气něi(馁),一定可以超越自己;虽然我非常平庸,愿我能做一位坚强的勇士,挥别一切懦(nuò)弱 坚定生命的力量,开阔胸怀,越挫越勇!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A.丛教授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人们一提起那心爱的专业时,他就津津乐道地谈个不停。【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B.他见识多广,足迹遍及全世界,其作品已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以往的任何作家都无法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
  C.南京青奥会即将开幕,各种新闻媒体接踵而至,竞相报道。【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D.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递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4.请选择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C)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情感丰富细腻,人物性格鲜明,而且叙述方式比较自由。(句式杂糅,删去“之所以”或者“的原因”)
  B.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信息”后面加“的能力”)
  C.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着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D.2010年,在我国南方抗旱救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动宾搭配不当,删去“事迹”)
  5.下列选项中衔接正确的一项是 (B)
  桂花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
  ①月桂树叶编织成的“桂冠”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
  ②《吕氏春秋》中以“物之美者,招摇之桂”称赞桂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③“蟾宫折桂”则成为人们对读书人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
  ④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曾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
  ⑤某些国家也以相互馈赠桂花来表示亲善友好
  A.⑤③②④① B.④⑤②③① C.⑤④②③① D.②⑤①③④
  6.名著天地
  (1)《格列佛游记》中,飞岛国拉格多科学园的教授们为了取消语言中所有词汇,想出了以物示意的“补救方法”来改进语言,但是遭到妇女、俗人和文盲们等反对,因为他们要求有
  像他们的祖先一样用嘴说话 的权利。
  (2)(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A段中祥子意气风发,为什么?B段祥子中则萎靡不振,哪些事情导致了这样的变化?
  梦想实现了,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①祥子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车的梦想的三次破灭;②好不容易结了婚,老婆又难产死了;③大病一场,原本强壮的身体也垮了。
  7.魅力盐城
  (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东方生活报讯9月15日,我省召开铁路建设推进工作会议,明确了江苏新一轮铁路建设时间表,此轮建设完成后,我市将实现高铁县县通。盐城铁路将与京沪铁路等相连对接,市民以后可以乘着高铁到达北京、上海等地。在新一轮国家铁路发展总盘子中,江苏省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共有11个,其中与盐城有关的有连盐铁路、徐宿淮盐铁路和新长铁路盐城至海安段改造。徐宿淮盐铁路有“江苏铁路金腰带”之称,有望明年开工。徐宿淮盐铁路起点为徐州,终点为盐城,途经睢宁、宿迁、泗阳、淮安、建湖,东西方向贯通苏北大地。铁路全长313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预计工期4至6年。其新建线北接连盐铁路,向南经亭湖区、大丰市、东台市,经南通接上海,设计时速200公里。
  我市将实现高铁县县通
  (2)当前,我市上下吹响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攻坚号角。各地、各部门在加强基础设施、污水沟河、城市管理及市容市貌等问题集中整治的同时,还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氛围,提升了市民个人文明意识。我校也积极参加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请你为学校拟一则相关的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①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美丽幸福校园。②创文明湿地,建和谐校园。
  (3)学生社团“鹤祥社”打算组织一系列活动来配合我市的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请你仿照示例为社团设计两项活动)。
  ①召开“文明,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② 举办“校园文明标兵” 橱窗展览
  ③ 组织“文明礼仪”小报评比
  ④开展“八礼四仪”的知识宣传
  二、综合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两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唐·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8.这首诗最传神的就是颈联,请赏析一下它的妙处。
  以声衬静,渲染出幽静凄清的氛围,烘托诗人孤寂愁苦的心情。
  9.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抒发了诗人被贬僻远之地的孤独愁苦之情。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17分)
  【甲】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①坐。泊②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③高,石为泉水啮,皆若灵壁。(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注释】①踞:蹲坐。②泊:停泊。③弥:更加。
  【翻译】 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可能是一景点名)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桃树大约有上千棵,在道路两旁像锦绣织成的篷帐,花瓣堆压在地上有一寸多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便要还家 同“邀”,邀请 (2)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3)石为泉啮 咬 (4)溯源而上 逆流而上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D )
  A. 渔人甚异之(代词,代“见到的景象” ) 之绿萝山下(动词,到 )
  B. 诸峰累累(各个 ) 假诸人而后见也(兼词“之于” )
  C.神情与苏黄不属(关联 ) 桑竹之属( 类 )
  D. 石为泉啮( 被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被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
  译文: 桃树大约有上千棵,在道路两旁像锦绣织成的篷帐,花瓣堆压在地上有一寸多高。
  13.甲文中桃花源具有景色优美,人民生活安宁和乐,民风淳朴的特点,请简要概括乙文中桃花源的特点。
  景色优美,山峰险峻,环境幽静。
  14.两篇选文中的桃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写出来并简要谈谈理由。
  【甲】文的桃源是虚构的,可见抒发的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乙】文写的是眼前真实的美景,可见抒发的是作者对眼前美丽景色的陶醉之情。
  (三)阅读选文,回答15-19题。(16分)
  宽容
  ①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待人处世的准则。
  ②宽容就是承认差异。每个人的个性,所受过的教育,以及后天的经历和遭遇都不尽相同。如果你苛求身边的人的思想言行都和自己一致,那么你会活得很累很痛苦。宽容的人都懂得,当别人的观点言论与自己相悖时,依然用一种体谅理解的心态去包容对方,而不是要求别人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③宽容就是让别人赢。与人相处,如果你一味地表现自己,而不顾他人的感受。这样,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个争强好胜,虚荣心很强的人。你的同类也就自然的疏远了你,对你敬而远之,而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却只能落个孤立无援的下场。宽容的人就会懂得,当自己与朋友或同事有了利益冲突,或是都有表现机会的时候,宁可自己吃点亏,让利于他人。抑或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人表现的机会,如此才能让人更加钦佩你,自然的亲近你。那么你亏的只是利益,赚的却是友谊,输的只是可有可无的虚荣,赢的却是一位地久天长的朋友。
  ④宽容就是原谅伤害过你的人。如果对方曾伤害于你,那么对他最好的报复就是宽容,宽容是对伤害过你的人最文明的惩罚。试想一个整天带着报复、仇恨、嫉妒心理的人,又怎会活得幸福呢?愤怒,在没有伤害到别人之前,首先就伤害了自己,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生气,不生气需要时刻保持宽容的心态。原谅他人,其实就是宽恕自己。
  ⑤宽容就是多自我反省,少指责他人。许多人对于别人的过失与错误,往往是评头论足,说这也不行,那也不对。但你有没有想过,难道自身就没有问题吗?一个对别人的过失津津乐道的人,首先自身就有着人格上的缺陷。夫妻间若是在起争执的时候,能够多一分自我反省,少一句指责对方。那么三天大吵,两天小吵的势态又怎会一浪接一浪呢?遇事先冷静,而不是一味地埋怨他人的过错,懂得宽容的人都知道,出了问题并不是先指责他人,而是多自我反省。
  ⑥想要快乐并不难,难就难在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幸福的人生需要宽容,宽容的人生才会幸福。
  ——摘自朋友“微信圈”
  15.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待人处世的准则。(或幸福的人生需要宽容,宽容的人生才会幸福。)
  16.文章的开头从林肯总统的故事写起,有什么作用?
  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③作为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
  17.选文的第③小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对比论证,一正一反,全面有力地证明了“宽容就是让别人赢” 这个观点。
  18.请简要论述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先通过列举林肯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待人处世的准则” ;接着从宽容就是承认差异,宽容就是让别人赢,宽容就是原谅伤害过你的人,宽容就是多自我反省,少指责他人四个方面阐述宽容的内涵(宽容应该怎么做) ;最后再次强调突出宽容的人生才会幸福。
  19.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再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宽容的理解。
  链接: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造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社会主义道德范围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尽量多一些宽容。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
  ——节选自八上课本《多一些宽容》
  言之成理即可,要提及文章中对宽容的任一阐释,链接中的原则,并结合自身实际。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19分)
  春光美
  周海亮
  (1)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2)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3)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4)“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您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5)“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6)“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 “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7)“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8)“难道不是吗?”
  (9)“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10)“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11)“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12)“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13)“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14)“您是说,用爱吗?”
  (15)“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16)“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您愿意把您看到的告诉我吗?”
  (17)“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18)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19)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20)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20. 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其实前文中有一句话已暗示了这一点,请写出来。
  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21.阅读文章第一小节,分析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景物描写,结构上照应题目,引出下文勇敢小花的故事;内容上,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描绘出明艳美丽充满生机的公园春景,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温馨美好的氛围。
  2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划线句的妙用。
  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
  神态、动作(细节) 描写,形象描绘出女孩在老人的帮助下战胜自卑变得愉悦乐观的样子,侧面表现老人的善良热心,关于教育引导人。
  23.文中的老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宽容大度,如小女孩碰到她时,“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②热爱生活,如她明明自己看不见却能将世界描绘得美丽明艳,可见她热爱生活;③积极乐观,如她是盲人,但还能教育小孩不要自卑,要感受生活的美,可见她本身就是这样的人;④善于教育引导人,如她对女孩说的“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 “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帮助小女孩走出了阴影,战胜了自卑;⑤乐于助人,如她热心引导女孩,积极帮助;⑥善良体贴,如女孩说她是盲人时,她告诉她“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24. 谈谈你对题目“春光美”含义的理解。
  从表层来看,指春天美丽的景色;从深层理解,指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讲述的启迪人的深刻道理,也指导小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的状态。
  三、写作。
  25.请以“那段 的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填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人名等。
  初三语文试卷(二)
  汉 字(10分)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 )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bì( )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bì他们的灵魂。(纪伯伦《论孩子》)
  2.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再在横线上解释这个字。(2分)
  ①静影沉□ 意思:
  ②金□辉煌 意思:
  3.“爱使万家乐”之所以成为一条成功的热水器宣传语,是因为“使”字巧妙生发出至少三层含义。现提供“使用”一意,请写出另外两层含义。(2分)
  ①
  ②
  4.请从下面两句中各找出一个与“拔剑四顾心茫然”中的“顾”意思相近的字。(2分)
  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5.在房间里挂一幅字,可以寄托主人的意趣。一个“淡”字示其淡泊志向,一个“鹏”字喻其高远情怀……如果在你的房间也挂一幅字,你将另外选择哪一个字呢?请说明理由。(2分)
  ①我选择 字。
  ②因为
  阅 读(60分)
  一、享受生活意趣。(15分)
  芙 蕖
  李渔
  芙蕖之可人①,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②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④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⑤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可人:恰如人意。②当令:正当时令,指群花开得最盛的时候。③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④应得之资:应当得到的享受。⑤能事:擅长的本领。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秋( ) 迨( ) 既( ) 是( )
  7.选文按照不同生长时期描述了芙蕖之“可目”,请依例摘录不同生长期的短语。(2分)
  荷钱出水→□□□□→菡萏成花→□□□□
  8.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0.选文有两个字可以和《闲情偶寄》之“闲情”构成一个成语,用以表达作者的志趣。请找出这两个字。(2分)
  11.为了表现芙蕖的“可人”,选文除了从“可目”“可鼻”两个方面描述以外,还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描述?(各用两个字回答)(2分)
  12.链接:请写出周敦颐《爱莲说》中与选文“清香异馥”“亭亭独立”描写类似的两个词语。(2分)
  二、探索科学奥秘。(12分)
  ①随着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2011年11月3日凌晨在茫茫太空紧紧“相拥”,中国航天人成功叩开通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②0时16分,1日5时58分07秒发射的神八飞船飞抵对接入口点,与32天又8小时前升空的天宫一号同处于一条直线上,二者相距5公里。
  ③发生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这历史性一幕,实时显示在北京飞控中心指控大厅的屏幕上:400米,140米,30米……1时35分58秒,神舟八号追上以每秒7.8公里高速飞行的天宫一号,两个飞行器开始携手遨游太空。它们的太空“双人舞”将绕地球飞行12天。
  ④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⑤从“牵手”到“相拥”,交会对接历时7分12秒。它标志着,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后,中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
  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随后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⑦全长10.4米的天宫一号,舱体最大直径3.35米,有效活动空间超过15立方米,可满足2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神舟八号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相约太空,入轨后距天宫一号1万公里左右的神舟八号,跨越了近130万公里的追逐历程。
  ⑧身兼飞船和空间实验室两个系统总设计师的张柏楠把此次相会比作“万里穿针”。他说,神舟八号先后跨过了瞄准、追赶、精控、防撞四道难关。
  ⑨“让两个8吨多的庞然大物,对接机构挨近时误差在18厘米之内,姿态小于5度,就像飞船拿着一根线,穿到天宫握的那根绣花针的针眼里去。”
  ⑩“这是中国载人航天迄今为止经受的最为复杂的考验。”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在全世界所进行的300余次交会对接中,出现故障17次,但成功突破这一技术,空间站建设就指日可待。”
  (摘编自“新华网”)
  13.如果“相拥”形容的是天一、神八交会对接时候的状态,那么,“牵手”形容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形?(2分)
  14.请解释加点的“万里穿针”在文中的意思。(2分)
  15.请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子列数据的作用。(2分)
  16.指出神八、天一空间交会对接的科学意义。(2分)
  17.细读第⑥段,用概括事实的方法,给这则新闻特写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2分)
  18.链接:默写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气冲九天的诗句。(2分)
  三、领略文明气度。(11分)
  文明的包容
  冯雁军
  ①德国小城魏玛,只要你见到她,就一定会喜欢上她。不是因为这里有包豪斯大学,也不是因为有歌德和席勒,而是因为魏玛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在这里,不论是光辉的历史,还是耻辱的历史,不论是次要的文化,还是重要的文化,一样都得到了保留。在布兴森林集中营,希特勒曾下令杀害了无数的犹太人。然而,魏玛人并未因为这段极不光彩的历史而将集中营拆除,相反,却把它完整地保留着,并列入文化保护项目,实事求是地将整个历史呈现在世人面前。
  ②在英国伦敦街头的墙上,常常能看见许多蓝牌。这些蓝牌,全英国有700多块。能挂上蓝牌的房子叫作“英国遗产”,不准拆除,不得改变外形,还要定期修缮。那么,谁有资格挂牌呢?首先是名人,必须是为某个领域内多数人公认的杰出人物;必须是为人类福祉作出过重要和积极贡献的人;必须有一定的知名度,诞辰超过100年并已过世的人。既然是为人类造福的杰出人物,其对象就不能限于英国,在英国住过的外国人也在考虑之列。当然,这样的外国人还要具备3个条件:在本国声名卓著;有国际影响;在英国居住的时期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阶段。比如中国作家老舍先生,他1924年至1929年在伦敦教过5年书;又比如甘地,尽管他是坚决反英的,但却是“印度独立之父”。
  ③而罗马人的包容更让人吃惊。没去罗马之前,同事一再向我推荐,说那里收藏着许多艺术瑰宝,不能不看。到了那儿一看,博物馆门口排着至少有两公里的长队,恐怕等不了。好在世界上最大的圣彼得教堂近在咫尺,虽然仍免不了排队入场,但区区上千人,对能容纳5万人的大教堂而言不在话下。面对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和雕刻,仰望137米高的穹隆大圆屋顶,更加感到自己的渺小。为什么?曾经雄霸欧洲的罗马,却在自己的领土上大度地包容着区区几千人口的梵蒂冈,一点也不觊觎它拥有世界第一的大教堂和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一堵古老的城墙是它们的国界,两侧互通公交和地铁。
  ④台北市核心区有一座台湾银行所属的大楼,早在龙应台当文化局长前就被指定为古迹。但是台湾银行想拆除它,建一座新的大楼,那里的地皮太贵了。于是到法院申请撤除该建筑的古迹地位,因为它是殖民者的老营,不是中华文化的东西。法院竟然判决他们胜诉,准予拆除。龙应台知道这个消息后,连夜召开古迹委员会会议,得到全体委员的支持,在24小时内重新指定它为法定古迹,使它被保留下来。理由是——保留在台湾的日本人的遗迹,甚至更早以前的荷兰人、西班牙人、清朝的遗迹,同样重要。
  ⑤对世事的包容,折射出一种宽容的气度,一种包容的精神,一种尊重的姿态,更是文明的重要条件。一个能包容异质文化的民族不可小视,一个能包容异质文化的地区更不可小视。
  (选自《课外阅读》)
  19.读第①段:德国小城魏玛令人喜欢的真正原因是魏玛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请摘录一个四字词评价他们的尊重态度: (2分)
  20.读第②段:甘地不是英国人而且坚决反英,伦敦街头仍然给他居住过的屋子“挂牌”。请回答:英国人这样做的依据有哪些?(3分)
  21.阅读第④段:你认为那座台湾银行所属的大楼最终得到保留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分)
  22.根据选文提示,你觉得一个文明人,应当如何与和自己“异质”的人相处?(2分)
  23.链接:包容的气度源自开阔的眼界。请写出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相关名句。(2分)
  四、感受人物风范。(11分)
  傲慢和非偏见
  吕麦
  ①一代大师、学者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聪慧过人,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鉴于此,青年时期的钱钟书颇有些自负自许,恃才傲物。
  ②1929年,钱钟书以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教授的得意门生。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吴宓对这个天才弟子更是“青眼相加”,常常在上完课后,“谦恭”地问:“Mr.Qian的意见怎么样?”钱钟书总是先扬后抑,不屑一顾。吴宓也不气恼,只是颔首唯唯。
  ③1933年,钱钟书即将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冯友兰亲自告之,他将破格被录取,留校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钱钟书却一口拒绝,并狂妄地说:“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要知道,被他点名批评的三位教授,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清华外文系的“梁柱之材”啊。
  ④1937年,钱钟书分别在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学习和研究西洋文学。期间,“浪漫”的吴宓几经反复,打算和32岁的情人毛彦文举行婚礼。消息传出,钱钟书特撰文一篇,发表在国内某知名大报上,刻薄地调侃恩师的新娘为“Superannuatedcoquette”(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卖弄风情的大龄女人),使吴宓的“罗曼蒂克爱情”成为一时笑柄。
  ⑤1940年春,钱钟书学成回国,许多知名学府想聘请他,这其中包括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可是,却遭到时任外文系主任陈福田、叶公超的竭力反对。吴宓得知此事后,愤愤不平,斥之为“皆妄妇之道也”。后来,陈福田请吴宓吃饭,吴宓特意叫上好友陈寅恪做说客,力主聘请钱钟书,为清华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经过几番努力,“忌之者明示反对,但卒通过”。吴宓很是欣慰。只是,任教两年后,钱钟书和诸公不睦,辞职他就。吴宓又是极力挽留,但钱钟书去意坚决。
  ⑥在钱钟书离去之后,吴宓借学生李赋宁的笔记来读。这是钱钟书讲课的笔记,内容有两门课:一是《当代小说》,一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吴宓在《吴宓日记》里写道:“9月28日读了一天,29日又读一午。先完《当代小说》,甚佩!9月30日读另一种,亦佳!10月14日读完,甚佩服……深惋钟书改就师范学院之教职。”
  ⑦一次,钱钟书到昆明,特意去西南联大拜访恩师吴宓。吴宓喜上眉梢,毫无芥蒂,拉着得意门生谈解学问、下棋聊天、游山玩水。钱钟书深感自己的年少轻狂,红着脸,就那篇文章向老师赔罪。吴先生茫然,随即大笑着说:“我早已忘了。”
  ⑧1993年春,钱钟书忽然接到吴宓先生女儿的来信,希望他为其父新书《吴宓日记》写序,并寄来书稿。当钱钟书读完恩师日记后,心内慨然,立即回信自我检讨,且郑重地要求把这封自我检讨的信附入《吴宓日记》公开发表。
  ⑨“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吴宓先生真诚、大度,钱钟书也同样磊落、坦荡。对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吴宓老师坦然表示佩服,一再宽容谦让,足以表现出他心胸坦荡,爱才容物。这在当时和现在的社会,都是极难得的宰相度量、君子修为。虽然,钱钟书在学问、成就上,远远超过自己的老师吴宓,但他在《吴宓日记》序中,谦恭地写道:“我愿永远列名吴先生弟子之列中。”
  ⑩师生各自的人格风范,跃然纸上,呈现在读者眼前。
  (选自《中国青年》)
  24.第①段扼要指出“青年时期的钱钟书颇有些自负自许,恃才傲物”,请问这句话可以引领至第几段?(2分)
  25.第⑥段引用《吴宓日记》中的话,在表现人物和叙述情节方面有哪些意图?(3分)
  26.纵观全文,“多年后,钱钟书的学术、人格日趋成熟”,这句话,你觉得放在哪一段前面最合适?(2分)
  27.请在钱钟书和吴宓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个,联系文题,评价其人格风范。(2分)
  28.链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自然规律。请写出赵翼《论诗》中的相关诗句。(2分)
  五、感悟人生真谛。(11分)
  大智若鱼
  大卫
  ①人活在世上,与鱼游在水里,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每个人的一生,其实是一条河流,生是上游,死是下游。
  ②每一条河流都要拐这样那样的弯,没有一条河流是直的——这是所有的鱼都懂得的一个最浅显也最伟大的道理。可是,我们身边的某些人却不是这样,总以为人生的道路笔直平坦,没有这样那样的弯,受到一点挫折,就彷徨,失意,忧郁,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要死要活……
  ③大智若鱼,首先要做的第一条就是像鱼那样,承认所有的河流都是弯的,承认平静的同时也承认激流,承认清澈的同时也承认□□,承认夏日洪水的一泻千里,也承认冬日寒风的□□□□。另外,每一条鱼都明白,再大的河流,也是由一滴一滴的水汇成,没有哪一滴水能够脱离河流这个集体而与大海成功私奔。
  ④一条河流再长,再宽,如果没有鱼,也是不能叫河流的。水的身子里,怎么可以缺少鱼的腰椎?甚至可以更进一步地想象一下,大海的胸脯——这是多么会起伏的胸脯啊,像初恋姑娘的那种——如果离开了鲸鱼,是不会跳得那样激动的,任何一条鲸鱼都是大海的心跳。当然,大海里每一条鱼都是大海的心跳的一部分,大鱼是大心跳,小鱼是小心跳,如果有一条鱼不游动了,大海的胸脯不知要平淡多少。
  ⑤大智若鱼,还有这样一层意思,当浮躁之风袭来时,你要像鳄鱼一样沉静;面对困境时,要像鲨鱼一样威猛;平时哪怕受到再多的伤害,也不退缩,而是像章鱼一样伸出更多的触角与生活拥抱;某些时候,为了保护自己的需要,不妨向乌贼学习,放几枚烟幕弹,掩护自己往更安全的地方跑。如果生活需要你提供足够的耐心,在这样那样的欲望来临时,你不妨试着做一条“木”鱼,任它雨骤风狂,你只心如止水。当然,在机遇面前,你也不要过分谦虚,要像小鲤鱼跳龙门一样,当仁不让地把一个又一个坎啊坷啊困啊难啊,一一跳过去。有时,生活的奥妙就在于难得糊涂,倘若想过得更快乐些,那你就不妨做一头大马哈鱼吧。
  ⑥最欣赏并感动的是:涸辙之鲋,相濡以沫。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流泪的场面:河流将要干涸时,两条小鱼在一个小泥坑里苟延残喘。它们相互向对方身上吐水,以便让对方活下去。两条相互把水往对方身上吐的小鱼,让人类一切的心机,手段,阴谋,冷枪,暗箭……自惭形秽——因为,大爱就是大智。
  (选自《广州日报》2011年5月31日,有删改)
  29.阅读第③段,联系语境,在两处方框里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30.请赏析第④段中:“水的身子里,怎么可以缺少鱼的腰椎?”说说这句话的修辞效果。(3分)
  31.为说明人生要“大智若鱼”,面对各种际遇,作者在第⑤段做了一系列比喻,请依例提炼这些比喻。(2分)
  学章鱼——拥抱生活;
  学木鱼—— ;
  学小鲤鱼——当仁不让;
  学大马哈鱼—— 。
  32.阅读第⑥段,根据你对“涸辙之鲋,相濡以沫”举动的理解,请你给人类发出一条警示语。(2分)
  33.链接:心态平和也是人生智慧。请写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黔娄之妻的相关名句。(2分)
  写 作(50分)
  34.题目:《我是一条 鱼》
  提示:①在阅读选文《大智若鱼》第五段中选择一种鱼,填写在横线上,补充题目;②把握所选择的鱼的特点,表现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与生活感受;③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④字数不少于650个。
  (作者系湖北当阳玉泉中学教师)
  参考答案:
  汉字
  1.①sè②庇 2.①璧璧玉②碧 碧绿 3.①使得 让 ②天使 使者 4.①看 ②览 5.略。
  阅读
  6.时候 等到 已经 如此,这 7.茎叶既生 蒂下生蓬8.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9.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子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10.逸致 11.可口 可用 12.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13.“牵手”指的是神舟八号追上天宫一号以后,与之对接之前的7分12秒时间。 14.指神舟八号穿越一万多公里,与天宫一号准确对接的过程。 15.突出了两个庞然大物在太空对接的难度与精度。 16.成功叩开通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或者:成功突破这一技术,空间站建设就指日可待。) 17.神八、天一首次对接圆满成功 1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9.实事求是 20.①在本国声名卓著;②有国际影响;③在英国居住的时期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阶段。(每点1分) 21.保留在台湾的日本人的遗迹,甚至更早以前的荷兰人、西班牙人、清朝的遗迹,同样重要。 22.抓住包容、宽容、尊重来谈。示例略。 2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4.第⑤段25.一是写出了吴宓对弟子的佩服(1分),表现了他的心胸坦荡,爱才容物(1分);二是为下文写钱钟书态度的转变作铺垫(1分)。 26.第⑦段前面27.示例:钱钟书恃才傲物,却又磊落坦荡;吴宓不存偏见,真诚大度。(要抓住核心“人格”来评价)2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9.浑浊 冰冻三尺 30.比喻手法(1分),形象描写出鱼的跳跃对于河流的重要(1分);反问手法加重了无可置疑的语气。(1分)31.心如止水 难得糊涂 32.围绕人类要相互关心、相互救助来组织语言,要具有警示力量。示例略。 3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写作34.略。
  初三语文试卷(三)
  一、知识运用(12分)
  1.下面各个词语的书写以及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庇(bì)护 坠(duò)落 彷(páng)徨 油光可鉴(jiàn)
  B.汲(jí)取 愤懑(mèn) 荣膺(yīng) 忍俊不禁(jīn)
  C.伎(jì)俩 吞噬(shì) 招徕(lái) 相辅相承(chěng)
  D.隔阂(hé) 亵渎(dú) 归咎(jiù) 气冲斗牛(dòu)
  2.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以教育局提出的“打造平安校园”为目标,切实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
  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D.中医学认为:草莓性凉,味酸,无毒,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凉血、健脾解酒等功效。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你放心,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这件事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B.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C.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4.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2分)
  ①踏浪亭地处崖边,进入亭中,峡谷美景一览无余。
  ②离石马上方不远处,有一座玲珑的观景亭,唤为踏浪亭。
  ③在这深山之中,赏石浪,观石马,确实别有一番风情。
  ④此区域奇石众多,其中多有形似浪花者,猜想此亭因此而命名。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①②③
  5.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为迎接“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各班开展活动的意见。(语序不当,“研究”和“听取”调换)
  B.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两面与一面不呼应,去掉“是否”)
  C.通过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飞速发展中的中国。(缺主语,删掉“使”)
  D.昨天下午,我等了她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6.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色彩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
  B.知识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C.姑娘从泉边汲水回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盛开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
  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二、文化积累(10分)
  7.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
  (1)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2)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3)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鱼我所欲也》)
  (5)化用杜甫诗的集句联“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浮梁古县衙三堂楹联)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8.名著导读。(4分)
  【甲】李逵顿时须发竖起,将手中朴刀一挺,一刀一个就结果了两只小大虫。这时那母大虫从外回来,见此情形,张牙舞爪向李逵扑来。李逵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退不够五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乙】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甲段打虎的李逵人称“ ”,他打虎的原因是 。乙段中武松打虎的地点在 。这两段文字均节选自《 》。(2分)
  (2)请你结合书中对这两个人物的描写,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二人的性格特点。(2分)
  李逵:
  武松:
  三、阅读理解(32分)
  (一)散文阅读。(13分)
  倾听花开的声音
  风信子
  凌晨,我静坐在盛开的红花石蒜旁。夜里花开的呢喃细语,浸润着我心田。这株盛开在北京的故乡的花儿,让我想起故乡与亲人。
  那时,每年春天,学校都要求每个学生挖几公斤中药交到班里。我和村里的伙伴每到星期天都会背上背篓,拿上锄头,带着干粮,赶到离家很远的巴山上挖药。红花石蒜就是我在一次挖药休息时,顺手挖来的“草”。回家后,我把它种在家门口,母亲看见了,说这草叫老鸦蒜。种上后,母亲比我更经心,时常浇水。然而,刚入初夏不久,这草叶子就逐渐发黄,直至全部枯死。
  那年深秋,母亲发现种过老鸦蒜的地方,冒出了一点绿芽。母亲说老鸦蒜又活了。小芽冒出地面后,母亲每次看到土干了就浇点水。几天之后,冒出的绿芽更多了。渐渐地,先冒出来的芽开始散成叶片。看着奇迹般复活的老鸦蒜,我们全家人都很惊喜。不久,一丛葱绿的老鸦蒜又摇曳在门口。进入冬季,其他草都枯萎了,唯有那葱绿的老鸦蒜,旺旺地生长着,直到春天。第二年初夏,它的叶子又逐渐变黄,枯萎。这次,我猜想:这草又要换叶子了。
  老鸦蒜种在门口的前三年里,都只换叶子,始终没有开花。第四年的初秋,一天我放学刚进家门,母亲就高兴地说:“老鸦蒜要开花了!”种老鸦蒜的地方确实冒出了一个花蕾,后来几天,又有更多的陆续冒出地面。第一个冒出的花蕾长得最快,一周左右就一尺多高了。花儿开了,那花朵像一种菊花的样子,红艳艳的,非常好看。以后每年秋季,老鸦蒜都艳艳地开放在家门口,迎接家人早出晚归。
  此后,我离开故乡20多年,只春节回老家小住几天。老鸦蒜往往只剩叶子葱绿。今年,从老家汉中回京时,我特地带了几株老鸦蒜,把它种在花盆里。初夏后,天气渐渐热了,老鸦蒜的叶子又一天一天枯黄了。大妹来京说,这是倒苗,过段时间就又发芽了。农历七夕那天,我给其他几盆花浇水时,突然看见种老鸦蒜的那个盆里冒出了绿色芽尖。随后,这株绿芽逐渐长高,顶出花蕾。这期间,我每天下班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看花蕾的变化。渐渐地,花蕾散开越来越大,分出七个小花枝,其中一枝即将散开,色泽已经明显红艳。据说,老鸦蒜学名石蒜,花有红、白、黄等色,开红花者叫红花石蒜。
  出差在外,我生怕错过花朵盛开,每天都打电话给妻子询问情况。回京时,半夜进了家门,我放下行李就去看花。花头上六枝已结,最后一枝即将散开。看着儿时采的花,30多年后第一次开放在北京的家里,心里异常高兴。
  夜里躺下睡觉,觉得最后这一枝花,可能今晚就会全部开放。于是后半夜凌晨一点半,静静地坐在红花石蒜旁,看着花一点一点地舒展着花瓣,细细倾听花开的声音,一股生活的香甜顿涌心底。
  (选自《人民日报》)
  9.本文回忆了作者在故乡生活的一段往事,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10.联系选文内容,品析标题的妙处。(3分)
  11.本文写作以小见大,思路清晰,情感真挚。请概括其行文线索和思想感情。(3分)
  12.第五段写道:“今年,从老家汉中回京时,我特地带了几株老鸦蒜,把它种在花盆里。”作者为什么要“特地”带几株老鸦蒜回京种在花盆里?(2分)
  13.文中写到了老鸦蒜哪些生长习性?作者为什么要两次详写观察老鸦蒜(红花石蒜)开花的过程?(3分)
  (二)议论文阅读。(11分)
  走进学习的春天里
  张保振
  正是春光烂漫时。看春雨滋润大地,看万物蓬勃生长,看百花争奇斗艳,其中的汲取与滋养,积累与绽放,不正好比学习对于我们的价值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欲进学习之门,必须学会思考,而思考首先就是对学习本身的思考。
  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事事有知识。即便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你咋着”,照样也是一种学习。可以说,人若不学习,不仅遇事则懵,碰难难进,而且如鱼缺水,难以存活。毕竟,时代发展太快了。不学习,即便口利,言之难爽;即便眼尖,见之若无;即便耳灵,闻之如聋。唯有处处留心,事事学习,方可口言善、眼见远、耳闻言,与时代同步,与环境友善。
  学习的这种生活,在身边,在言谈,在民间。而身边无沿,言谈无边,民间无限。因而,只要让学习走入生活,使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就能天天洞达乐观,年年春色近人。
  学习也是成长。成长有生理、心理之分。生理的成长,先天注定,过了一年长一岁,越过越衰老;心理的成长,后天学定,越学神越爽,越过越年轻。生理的成长,在身体;心理的成长,在精神。身体有极限,精神无封顶。一个人,只要常学习,会学习,就会如入芝兰之室,身香而不闻其香,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书香味、书卷气。这种书香味、书卷气,因诗书在腹、志向在胸,视,可通万里;思,会接千载;气,不言自华;品,日见其高。即便是浮躁声声催人急,照样会从容淡定不随众;哪怕是浮飘风高卷瓦走,照样会我自巍然如泰山,更不会因一字之得而自夸、一事之见而自鸣、一时之光而自醉。
  学习的这种成长,在精神,在品位,在文明。而精神无边,品位无顶,文明无涯。因而,学习从来只有“入学”时,没有“毕业”时。唯有活到老,学到老,方是人间正道。
  学习更是创造。创造,总是在前人或同代人的成果上进行的。要创造,就离不开向前人或同代人学习。这就叫:欲当先生,先当学生;要想超刘翔,先要学刘翔。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是创造,并且是创造链条上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说到底,就是“知彼”。唯有“知彼”,才有可能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才有可能站在前人或同代人的肩膀上,高起点思考问题、高起点开拓奋进,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孙子·谋攻》中说:“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知彼”,就是学为第一。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能“百战不殆”,只有“知彼知己”。否则,“不知彼而知己”,很可能只是“一胜一负”。做事要先学习,再创造。学习是创造的内在要求。
  学习的这种创造,在知彼,在知向,在知力。而“知”,不仅是知道了、晓得了,更是对一种道理或规律的认识,是知其所以然。实践告诉我们,一旦对事物知其所以然,思路就会豁然开朗,创造也会分外给力,走进“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的春天里,也就不远了。
  (选自中国经济网)
  14.本文论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3分)
  15.第三段采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各起什么作用?(3分)
  16.为什么说“学习更是创造”?(请摘引文中原句回答)(2分)
  17.联系标题和首尾段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3分)
  (三)文言文阅读。(8分)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雏,子知之乎?夫?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惠子相梁( )(2)或谓惠子曰( )
  19.翻译文中的画线句。(2分)
  20.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雏”和“鸱”分别比喻什么。(2分)
  21.庄子对惠子讲?雏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分)
  四、审美体验(8分)
  22.现代诗欣赏。(4分)
  柳笛声声
  ?哲锋
  奏响在绿的浪涛里
  吹得风筝爬高?望
  杨絮轻?起舞
  艳羡的榆钱挣脱枝头
  和着燕子的呢喃
  零落成泥
  (选自《人民日报》 2010年4月26日)
  (1)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物?(2分)(2)请赏析这首诗歌的精妙之处。(2分)
  23.古诗欣赏。(4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1)请把词的上阕所展现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2分)(2)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请结合全词对其进行简要赏析。(2分)
  五、语文实践(8分)
  24.综合性学习。(8分)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项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30%,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测试结果不容乐观,人们不得不质疑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确认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占80.8%,认为汉语应用能力不存在危机的占19.2%。
  材料二:近年来,美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数量快速增加,已有4000多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6万,是6年前的8倍。高校选修汉语的学生人数稳步上升,奥巴马总统关于未来4年内10万美国学生留学中国的倡议正在组织落实。
  材料三:中国权威机构2011年7月26日宣布推出“汉语能力测试”,旨在遏止国人提笔忘字、满口洋文、淡漠汉语的现象,从而复兴传承数千年的母语文化。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说,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现象,还有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1)给材料一、二各加一个10字以内的中心句。(2分)(2)从材料一、二中任选一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知体验,分析概括其主要原因。(3分)(材料 )(3)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请为改变中国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现状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3分)
  六、创意表达(50分)
  25.任选一题作文。篇幅不少于600字。(50分)
  (1)半命题作文:忘不了你的
  提示: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例如“微笑”“鼓励”“歌声”……),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有传神细节和真情实感的记叙文或散文。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话题作文:《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但他从不在人前提及此好,赴外地巡视更是三缄其口,不吐露丝毫心迹。一次,有位下属献给他一本名贵碑帖,冯原封不动退回。有人劝他打开看看无妨,冯志圻说:“这种古物乃稀世珍宝,我一旦打开,就可能爱不释手;不打开,还可想象它是赝品,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我相信这是冯志圻的肺腑之言,因为绝大多数人抵御诱惑的能力常常是有限的,是很脆弱的,他也不例外。所以他选择了战胜诱惑最有把握的办法——远离诱惑。
  请以“远离诱惑”为话题,联系自己的经历见闻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知识运用(12分,每题2分)
  1.B2.C3.D4.B5.D6.A
  二、文化积累(10分)
  7.(6分,每空1分,有错字不给分)(1)野渡无人舟自横(2)江山代有才人出(3)人迹板桥霜 (4)舍生而取义者也(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4分)(1)黑旋风(0.5分) 李逵出去找水,老虎叼走了他失明的老母(0.5分) 景阳冈(0.5分) 水浒传(或:水浒)(0.5分)(2)李逵:鲁莽耿直、暴躁冲动、质朴忠诚(1分);武松: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1分)。
  三、阅读理解(32分)
  (一)散文(13分)
  9.(2分)“我”小时候在山上顺手挖回一株老鸦蒜,母亲与“我”精心种养,观察其生长、开花的一段往事。 10.(3分)这一标题富有诗意,精练醒目,既概括了主要事件,突出这一事件中的关键细节,也寓含着热爱花草、热爱生活、思乡思亲的真挚情感。 11.(3分)行文线索:种花赏花的经历;热爱花草、热爱生活的情感。(2分)思想感情:热爱花草、热爱生活、思乡思亲。(1分) 12.(2分)因为作者每年春节回老家只能小住几天,老鸦蒜往往只剩叶子葱绿,看不见它开花,所以“特地”带回几株回京种植,以寄托自己的爱花、思亲之情。13.(3分)生长习性:夏季倒苗(刚入初夏不久,叶子就逐渐发黄,直至全部枯死);秋季开花;春、冬季长着茂盛的叶子。两次详写紧扣题意,突出老鸦蒜开花时的美好情景,充分表达作者爱花、爱生活、思亲、思乡的情感。
  (二)议论文(11分)
  14.(3分)学习就是生活、成长与创造。 15.(3分)引证法、对比论证法。引用俗语通俗地论述“学习就是生活”的观点;正反对比论证,增强了“学习就是生活”这一观点的说服力。16.(2分)创造,总是在前人或同代人的成果上进行的。要创造,就离不开向前人或同代人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是创造,并且是创造链条上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17.(3分)标题巧妙地将走进学习天地享受学习的快乐比喻为走进自然欣赏春天的美景,形象贴切,充满美感;首尾段紧扣标题展开与收束,运用比喻、排比、反问、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抽象的论题(学习的价值)具体化、生动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文言文(8分)
  18.(2分)(1)做宰相(2)有人 19.(2分)不是梧桐树不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20.(2分)“?雏”比喻庄子(或志向高洁的人),“鸱”比喻惠子(或贪求名利之人)。 21.(2分)?雏的故事里,庄子形象而巧妙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同时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四、审美体验(8分)
  22.(4分)(1)声声柳笛、如浪涛的绿林、爬高的风筝、轻?起舞的杨絮、飘落的榆钱花、呢喃的燕子。(2)用拟人修辞与视觉形象来描绘柳笛声声的听觉形象,有声有色,美妙无比。23.(4分)(1)示例: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山中下起了小雨,雨中夹杂着阵阵杜鹃的啼鸣。(2)示例: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五、语文实践(8分)
  24.(8分)(1)材料一:中国学生汉语能力低下。材料二:美国“汉语热”不断升温。(2)示例:(材料一)中国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这也和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关,到中学时语文学科即有被轻视的倾向。(材料二)美国“汉语热”不断升温的主要原因有: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政府对汉语的关注力度加大,汉语本身的魅力。(有自己的认识,意对即可)(3)示例略。提示:建议要切题合理,最好能够从实际出发,联系自我来谈。
  六、创意表达(50分)
  25.略。

篇二:[初三语文]初三语文阅读精选

  轻轻地抱住母亲
  ①母亲已经70多岁了。70多岁的母亲在胆囊切除手术中受尽了磨难,本已衰老的母亲
  更加虚弱了。母亲在病床上躺着,想动一下都非常困难。那天晚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抱到了床上。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②上了床,母亲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地靠在我的怀里。那时我感到了我胸脯的宽
  厚,也感到了母亲的瘦小。我搂着母亲,并且轻轻地晃着,母亲那一头苍白的头发,散乱在我的眼前。我低头给母亲梳理头发时,母亲的双眼闭着,初中地理,眼角却溢出了几滴泪水。我给母亲擦泪时母亲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样抱着你,你不老实,老是乱蹦乱跳。”我说:“妈,你想我抱着吗?”母亲说:“想,抱着我,我心里就踏实。”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说着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于是,我就那么一边轻轻地抱着母亲,一边微微地晃着。我感到有一股爱的暖流在冲撞着我的心扉,我感到我强壮的身子就是母亲的靠山,就是母亲的胆量,就是母亲的渴望……我的泪,竟忍不住掉到了母亲的脖子上。

篇三:[初三语文]初三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初三的学生在复习语文的时候,多做一些中考模拟试卷有利于首席题型,从而提高做题速度。小编为大家力荐了初三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以及参考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三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以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共12分,每小题2分)
  李白是唐代诗坛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在他的诗作中,山水诗占有重要的位置。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1),如实地具体描写山水景色,而是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酝酿于心中的诗情幻化成绮丽非凡、 ① (A.惊天动地 B.惊心动魄)的诗意境界。
  夸张是诗人常用的手法,然而李白在山水诗中,常常用极致夸张的手法咏唱大自然的杰作,酣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蜀道难》中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为了显示蜀道的高耸,他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又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2)合事物实际,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雄奇。蜀山之险,蜀道之难,在夸张的描写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在这样的基础上,李白情不自禁(3)地咏叹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还有一些山水诗弥漫着飘逸超脱的仙心。在《山中问答》中,他诡秘地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注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碧山”是李白向往的,它不同于 ② (A.喧嚣 B.喧哗)的人世,在那里李白获得的是一种闲适逍遥。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中,李白脱离名利的纷繁,洗去凡俗的污垢(4),超脱了世俗功利。诗中的自然山水与诗人的自我形象融为一体,让人回味无穷。
  【注】?(yǎo):深远。
  1.文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 (1)jì (2)fú (3) jìn (4)hòu
  B. (1)jí (2)fǔ (3) jìn (4)ɡòu
  C. (1)jí (2)fú (3) jīn (4)ɡòu
  D. (1)jì (2)fú (3) jīn (4)hòu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①②处,①处应填 B ,②处应填 A 。(填序号)
  3.对下面汉字笔顺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
  A.“远”字是先写“元”,再写 “辶”。
  B.“我”字的最后一笔应该是:“丶”
  C.“山”字的笔顺应该是:丨 ㄴ 丨
  D.“心”字的第二笔应该是:“ ”
  4.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词赢得了满堂喝彩。下列选项中余光中最得体的致辞是A
  A.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B.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C.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D.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和年轻人同台领奖。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景有地域性:江南的山水不同于美国的山水;热带的云异于寒带的云。
  B.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门进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
  C.他说,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是值得谈一谈的问题。
  D.嵇康去世后,朋友向秀经过他的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6.对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遭遇不如意事,“反其道而行之”,以身作则用减法,标志着一个人立身的高度与处事的眼光。他们会这样认为:有人冷落了你,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自立;有人伤害了你,同时也磨炼了你的心态;有人欺骗了你,同时也增进了你的见识;有人绊倒了你,同时也锤炼了你的能力。从而,你的生活处处绿意,充满阳光。心胸狭隘,遇不如意事,喜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喜欢做加法,自以为得计,可占到便宜了吗?没有,绝对没有。生活中的减法,会完美自己的人格,减少了不如意事,增进了社会和谐,何乐而不为呢?
  A.选段中运用“有人冷落了……锤炼了你的能力”的排比句,列举了以“减法”的心态对待人生中的种种困境反而收获颇多的现象,证明了“减法”有助于个人成长。
  B.选段中“你的生活处处绿意,充满阳光”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减法”可以使生活变得非常美好。
  C.选段中“可占到便宜了吗?没有,绝对没有”采用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并认识到心胸狭隘的后果。
  D.选段运用了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完美自己的人格,增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意义。
  (二)填空题(14分)
  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5分)。
  近日,国内一所大学的影视传媒学院成立。被聘为该学院教授的某明星在微博上透露,自己没有上过大学,对做教授很“惶恐”。对此,网友们也有话说——
  @清新:明星们还是先教好自己的孩子吧。
  @小雯:好开心!我一定要努力考进去,做偶像的学生。
  @abc:美国明星有当总统的,但没有做教授的。基辛格曾想去某大学当教授,被该校的校长一口回绝。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内容,不超过20字。(2分)明星做教授引热议。
  (2)就国内这所大学的做法,请跟帖评论,表明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3分)
  示例:我赞同该大学的做法。虽然某明星没有上过大学,但他有丰富的表演经验,能为学生带来帮助,当教授绰绰有余。(言之有理皆可)
  8.默写(9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之塞上》)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6)《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近看所见的景色。
  (7)《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作者与“古仁人”同样具有旷达胸怀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初春时节,春花渐开,春草新绿,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白居易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9)歌曲《在水一方》里写道:“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这句歌词是由《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右这句诗变化而来的。
  二、名著阅读(10分)
  9.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祥子和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10.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11.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三国演义》)
  人物:张飞,性格特点:勇武鲁莽 耿直豪爽
  12.阅读文段,选出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①。”(《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注】①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A.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更重要。
  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
  C.“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道德修养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为,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列两个文言语段,完成 13—16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及陈涉起,沛①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②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③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④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⑤。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守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wèi)沛父老,为陈⑥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二三千人,以应诸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
  [补充注释]①沛:沛县。②掾、主吏:官名。③背:背叛。④因劫:借此胁迫。⑤刘季:刘邦。⑥陈:陈说。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吴广素爱人 素:平素,向来
  ②忿恚尉 恚:使……愤怒
  ③并杀两尉 并:一起
  ④遗沛父老 遗:留给
  14.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2分)
  A.令辱之 沛令后悔
  B.数有功 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C.广故数言欲亡 愿君召诸亡在外者
  D.士卒多为用者 君为秦吏
  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①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而戍边而死的人本来就有十之六七
  ②刘季乃书帛射城上。
  译文:于是刘季用帛写了封信射到城上去。
  16. 甲文中陈涉、吴广发动起义取得成功,乙文写沛令响应起义却遭杀身之祸,原因何在?请分别作简要的分析。(2分)
  陈胜起义成功是因为他向众人陈述了利害,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沛令响应号召起义时没有听从刘季等人的建议,还出尔反尔,失了人心,因此失败了。
  现代文阅读
  (一)北京滋味
  ①我是到28岁时才开始“读”北京的,因为那年我上了北大,第一次听侯仁之教授的课,此前我已在北京生活21年,听了侯教授讲座我才知道,前21年基本白活。因为北京太有意思,而我,却只是在北京“活着”而已。次日,我流连于北大勺园,想米万钟,又想到侯教授的老师洪煨莲。到了星期日,我跑到永定河畔,感受这几近枯竭的河水当年如何孕育出一个聚居点,成为了都市最原始的胚胎。我又跑到莲花池,因为记得侯教授说过,莲花池之水滋养了蓟城,由此而兴建起金朝的中都,北京城即由此发展起来。坦率地说,只凭一次历史地理学讲座听来的知识,我哪里看得出什么名堂?北京是需要读的,可以用历史地理学的眼光去读,还可以用民俗学、政治学、建筑学、方言学、艺术史、文学史……北京有着品不尽的滋味。
  ②北京滋味在庙堂之高,也在胡同之深;在官宦之显,___________________;在历史的积淀,也在当下的开拓。缤纷斑谰,深邃无涯。因此,读北京,说读懂了,已不够谦虚,说读透了,那肯定是吹牛。寻访历史,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时发生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的地方——望着天安门巍峨的宫墙,我老是在想象当年那只颁诏的“金凤”,如何从城堞上放下来,把宣统退位的旨意昭告天下;走过张自忠路,我总是想起倒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刘和珍那样的烈士们;到一个宅子里吃饭,人家告诉我这是民国外交家顾维钧的住宅,顿时吓了一跳:这也是孙中山先生来京养病和最终辞世的铁狮子胡同行辕啊。这就是北京,历史的风云说不定啥时就在身边翻卷起来。
  ③北京是个藏龙卧虎,蕴含着丰沛的性格故事和人生感悟的地方。我曾经听过几位“八旗子弟”讲述自己家族的败落史,讲述他们怎样沦落到天桥唱起了单弦岔曲,为了维护一点贵族的尊严,坐着洋车去,坐上洋车回,在家里却又五脊六兽地期盼着书场的掌柜登门送钱。造就了北京人的戏剧性格的,与其说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不如说是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
  ④只有品味到了这深层的韵味,你才算接触到真正的北京滋味啦。什么时候你不说“明天”,而是说“明儿”了,什么时候你不说“硬朗”,而是说“硬硬朗朗”了——也就是说,你会用“儿化韵”和“双声叠韵”说话了,你算是到了北京了。
  ⑤当然,也就是“到了”而已。当你夸奖某个北京人,却听他一本正经地说:“您这是骂我!”你毫不吃惊,反而哈哈大笑,您算是开始学会品咂北京滋味,读懂北京人了。
  ⑥读懂北京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几年前,王朔和他的几个哥们儿拍了一个电视情景剧,即将播出时有个发布会,记者问:“您认为这出戏拍得怎样?”王朔说,顶不济也是一本《飘》吧,闹不好还整出本《红楼梦》呢!媒体当即大哗——朔爷敢放如此狂言,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也!其实,滑天下大稽者不是王朔,而是诸公啊。首先阁下问题就问得笨,电视剧的发布会,本来就是想告诉你本片拍得棒,你还要问人家拍得怎样。其次是王朔回答得妙——北京智慧啊,给你幽默一下,夸饰一下,其实这夸饰里充满了自嘲,潜台词是:您还指望我能给您写本《红楼梦》怎的……要是非得看了我这文章您才明白王朔,您还需要再学。
  ⑦等到终于有那么一天清晨,您在街上看到了几个老爷子。他们在三轮车上放着几只鸟笼子,上面蒙着蓝色的罩子。老人们说,得赶在汽车喧嚣之前把他们的百灵送进景山或者天坛。你说:“唉,给鸟儿都那么上心,不易啊,可话又说回来,天棚鱼缸石榴树的北京啊,没啦……”有这话,您就差不多及格了。因为您学会了北京人的思考,会“话又说回来”啦。 (有删改)
  [注解]⑴米万钟(1570—1628),明朝著名学者、书法家、画家,前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所在地)图书馆编印的《勺园图考录》中有米万钟画的《勺园修图》。⑵洪煨莲(1893—1980),知名学者,曾出任燕京大学文理科科长(又称教务长)。⑶“金凤颁诏”是明清时期,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庆典时在天安门举行的颁诏仪式。天安门最后一次举行“颁诏”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颁布溥仪退位的诏书。⑷行辕,主要指军事统帅在某一区域所开设的,有高级将官代理办公的官署。
  1.速读全文,找到有关“北京滋味”的句子,按恰当位置填入下面的空格中,梳理文章思路。(抄原句,每空10字以内,其中必须包含“北京”和“滋味”这两个词,3分)
  ——能学会北京人的思考方式,才算真正能读懂“北京滋味”了。
  2.从第①段来看,侯仁之教授讲的是一门什么课程?(2分)
  答:历史地理学
  3.从第④至第⑦段看,北京人说话有些什么特点?(3分)
  答:好用“儿化韵”和“双声叠韵”——有京腔京韵,(1分)
  好说反话——富表演性,机智幽默,夸饰自嘲,(1分)
  好说“话又说回来”——好恭维别人,细密周全客气,多换一个角度思考。(1分)
  (二)地铁客的风格
  毕淑敏
  挤车可见风格。陌生人与陌生人亲密接触,好像丰收的一颗葡萄与另一颗葡萄,彼此挤得有些变形。也似一个民族刺出的一滴血,可验出一个民族的习惯。
  那一年刚到日本,出行某地,正是清晨,地铁站里无声地拥挤着。大和民族有一种喑哑的习惯,嘴巴钳得紧紧,绝不轻易流露哀喜。地铁开过来了,从窗户看过去,厢内全是黄皮肤,如等待化成纸浆的芦苇垛,僵立着,纹丝不动。我们因集体行动,怕大家无法同入一节车厢,走散了添麻烦,显出难色。巴望着下列车会松些,等了一辆又一辆。翻译急了,告知日本地铁就是这种挤法,再等下去,必全体迟到。大伙说就算我们想上,也上不去啊。翻译说,一定上得去的,只要你想上。有专门的“推手”,会负责把人群压入车门。于是在他的率领下,破釜沉舟地挤车。嘿,真叫翻译说着了,当我们像一个肿瘤,凸鼓在车厢门口之时,突觉后背有强大的助力涌来,猛地把我们抵入门内。真想回过头去看看这些职业推手如何操作,并致敬意。可惜人头相撞,颈子根本打不了弯。
  肉躯是很有弹性的物件,看似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车厢,呼啦啦一下又顶进若干人。地铁中灯光明亮,在如此近的距离内,观察周围的脸庞,让我有一种惊骇之感。日本人如同干旱了整个夏秋的土地,板结着,默不作声。躯体被夹得扁扁,神色依然平静,对极端的拥挤毫无抱怨神色,坚忍着。我终于对他们享誉世界的团队精神,有了更贴近的了解。那是在强大的外力之下,凝固成铁板一块。个体消失了,只剩下凌驾其上的森冷意志。
  真正的苦难才开始。一路直着脖子仰着脸,以便把喘出的热气流尽量吹向天花板,别喷入旁人鼻孔。下车时没有了职业推手的协助,抽身无望。车厢内层层叠叠如同页岩,嵌顿着。众人分散在几站才下了车,拢在一起。从此我一想到东京的地铁,汗就立即从全身透出。
  美国芝加哥的地铁,有一种重浊冰凉的味道,到处延展着赤裸裸的钢铁,没有丝毫柔情和装饰,仿佛生怕人忘了这是早期工业时代的产物。
  又是上班时间。一辆地铁开过来了,看窗口,先是很乐观,厢内相当空旷,甚至可以说疏可走马,必能松松快快地上车了。可是,且慢,厢门口怎么那样挤?想来这些人是要在此站下车的,怕出入不方便,所以早早聚在出口吧。待车停稳,才发现那些人根本没有下车的打算,个个如金发秦叔宝,扼守门口,绝不闪让。车下的人也都心领神会地退避着,乖乖缩在一旁,并不硬闯。我拉着美国翻译就想窜入,她说再等一辆吧。
  眼看着能上去的车,就这样懒散地开走了,真让人于心不忍。且如是者三。我说,上吧。翻译说,你硬挤,就干涉了他人的空间。正说着,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着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我说,你看你看,人家这般就上去了。翻译说,你看你看,多少人在侧目而视。我这才注意到,周围的人们,无论车上的和车下的,都是满脸的不屑,好似在说,请看这个女人,多么没有教养啊!
  我不解,明明挤一挤就可以上去的,为何如此?翻译说,美国的习俗就是这样。对于势力范围格外看重,我的就是我的,神圣不可侵犯。来的早,站在门口,这就是我的辖地。我愿意让出来,是我的自由。我不愿让,你就没有权力穿越……
  北京地铁的拥挤程度,似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我们没有职业推手,是不幸也是幸事。我相信以后也不会有,如果太挤了,政府就会修建更多的交通设施,想更人道的主意,而不是把人压榨成渣滓。
  会不会挤车,是北京人地道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单单挤得上去,不是本事。上去了,要能给后面的人也闪出空隙,与人为善才是正宗。只有民工才大包小包地挤在门口处。他们是胆怯和谦和的,守门不是什么领地占有欲,而是初来乍到,心中无底,怕自己下不去车。他们毫无怨言地任凭人流的撞击,顽强地为自己保有一点安全感。在城里呆久了,他们就老练起来,一上车就机灵地往里走,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着:劳驾借光……车厢内膛相对松快,真是利人利己。北京的地铁客在拥挤中,被人挤了撞了,都当作寻常事,自认倒霉,并不剑拔弩张。比如脚被人踩了,上等的反应是幽默一把,说一句:“对不起,我硌着您的脚了。”中等的也许说:“倒是当心点啊,我这脚是肉长的,您以为是不锈钢的吧?”即便是下等的反响,也不过是嘟囔一句:“坐没坐过车啊,悠着点,我这踝子骨没准折了,你就得陪我上医院CT去!”之后一瘸一拐地独自下车了。
  人与人的界限这个东西,不可太清,水至清则无鱼,到了冷漠的边缘。当然也不可太近,没有了界限也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独立。适当的“度”,是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
  还是喜欢中庸平和之道。将来有了环球地铁,该推行的可能正是北京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4. 请分别概括东京地铁客和芝加哥地铁客的风格。(4分)
  答:东京地铁客:习惯喑哑、不流露哀喜、平静坚韧、重视团队
  芝加哥地铁客:坚守势力范围、崇尚自由、重视自我、不容侵犯
  5. 作者列举了北京地铁客被踩脚后的三种反应,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从语言表达及化解矛盾效果的角度进行评析。(2分)
  答:上等反应:运用反语,轻松幽默又委婉地提醒了踩脚者。语言得体,态度温和,能有效地缓和气氛,解决矛盾。
  中等反应:运用夸张、反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而又幽默地表达了被踩的不满之请,“您”这一敬称的运用,也避免了矛盾的激化。
  下等反应:运用感叹句,表达出了被踩之后的强烈不满,暗含讽刺、追责之意,容易激起对方的不满情绪,不利于化解矛盾。
  6. 作者推崇的“北京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实质?你赞赏这种精神实质吗?请简述理由。(5分)
  答:体现了中华民族中庸平和,与人为善的精神实质。
  示例一:赞赏,因为中庸平和讲究团结和谐,既能让人与人之间不会过于冷漠,又不会使人失去“独立”的个性。中庸平和的精神实质还能让日渐浮躁的我们学会温良谦让,共创和谐美好的社会。
  示例二:不赞赏,因为中庸平和会使中华民族缺失了张扬的精神,让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敢坚持自己的原则,只会盲目随大流,使人变得圆滑处事、明哲保身、懦弱自私,也不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
  写作(50分)
  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0分)
  题目一:2015年12月28日上午,实验中学初三某班举行了一次以“欢乐读书会”为主题的阅读推介活动。活动主要由班内同学推荐读过的名篇佳作,要求阐述推荐理由,同时分享自己的读后心得。活动十分成功。作为这个班的通讯员,请你为校报写一则消息,报道你们班这次活动的情况。(消息包括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正文部分一般包含“六要素”,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何)
  要求:(1)自拟标题并写在答题纸上。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目二: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曲圣”关汉卿骑着侧倾疾驰的摩托,欧阳修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上网,大词人辛弃疾举着双手摆出“V”字造型 ……这一幅幅涂鸦就出现在中学生的课本上。其实,课本涂鸦并非是新鲜事物,很多人在学生时代或许都做过类似的事情。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中学生,他们一致的观点是“好玩”,“有时上课觉得无聊,又不能随便说话,就在书上涂涂画画打发时间。”但教师们大都不赞成学生在课本上涂鸦,认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必须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应该用适当的方式表现。请你就“课本涂鸦”现象发表简要评论。
  要求:
  (1)态度鲜明,言之成理,条理清楚。
  (2)字数在120—150之间。
  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40分)
  题目一:《地铁客的风格》这篇文章,反映了不同地区的人的性格及其地域文化。同样,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也可以反映出北京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精神面貌。请你结合身边的鲜活事例,以“北京风格”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600—8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④不得抄袭《地铁客的风格》一文的内容。
  题目二:思想、感情、态度等,用言语、行为显示出来,即为“表达”。把爱表达出来,你会被更多关爱包围;把幸福表达出来,你会感受更多幸福;把失意表达出来,你会获得真诚帮助……勇于表达,善于表达,成长更顺利,生活更美好。
  请以“ 需要表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600—8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小作文
  我不赞成课本涂鸦的做法。首先,随意改变古人的形象,这种行为是对历史名人、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其次,上课时在课本上涂涂抹抹,显然违反了课堂常规。身为学生,就应该认真听讲,专心学习,尊重老师,不能以“无聊”“好玩儿”为借口,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自己的个性爱好应该在合适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去表现。
  我认为出现课本涂鸦这种现象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大肆渲染。其实,课本涂鸦并非是新鲜事物,很多人在学生时代或许都做过类似的事情。它是这个特定年龄段的学生表达自己、娱乐他人的一种方式,其中可能不乏创意和奇思妙想。学生需要的是理解、宽容、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否定、抨击。
  评分说明:态度鲜明1分,结合内容说明理由7分,语言表达2分
  大作文
  我为北京点赞
  北京,是半城宫墙半城树的静美,是海纳百川心怀万物的包容,是以身奉献不求回报的厚德,是千百年来都城文化最美的绽放。我为北京点赞,为北京的文化点赞。
  心有容,天地宽
  一条北京城内随处可见的窄巷里,你斜跨在自行车上,与一辆小轿车对峙着。原本漆黑缎面般光亮的车身上?M躺的一道细长的疤痕仿佛在时刻提醒你刚刚在与车擦肩时闯下了怎样的祸事。车窗被摇下来,探出一个青年人的脑袋,你眼睑低垂,几乎不敢直视他的眼睛,因为你已经可以想象到迎接你的将是怎样一顿劈头盖脸。可他只是柔和地看了你一眼,似是安慰你一般爽快一笑,语气中有着完全超出你意料的豁达:“小姑娘,没事,别担心,下次小心点就是了。这也得怪我,明知这巷子这么窄,一辆车过去都费劲,就应该再往边上蹭蹭。”一瞬间,你被他笑容中传来的名为“包容”的能量击中。那条巷子很窄很窄,但是北京人的心却可以很宽很宽。这样的话语与笑容在一个个老庭院和小巷口厮磨,这是北京文化存在的极温暖的方式。
  德泽厚,奉为先
  雨突然落下来,搅得路上的行人一阵惊慌,急忙前去避雨,他却不为所动,仍立在那里,举着一面小旗,发出一次又一次精准的口令,身上鲜黄色的制服和斑白的头发宣示着他的身份——一位老年交通管理志愿者。你站在他身边,几番犹豫,终于忍不住问出口来:“老人家,现在雨下得这么急,怎么不先避避呢?”他几乎微不可察地笑了笑,先挥动了几下有些陈旧的小旗,叮嘱在十字路口堆积的行人几句“注意安全”,又目送他们安全离去,才转过头来耐心地回答你:“本来雨天就路滑,我就更得盯紧点,我多叨念几句,他们就会更安全几分。虽然我只是一个志愿者,但是我总想着,能为别人多做点,就多做点。”你被他话中的理所当然折服,这是一种怎样的无私奉献!北京城内有成千上万抹像这位老人一样的鲜黄,他们又构成了一道怎样壮丽的风景线!
  北京的文化就这样渗透在每一个城市的角落,每一个北京人的心中,它是包容,是厚德,是每一个用来形容最美好的事物的词汇,它在每一分每一秒都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我为北京点赞!
  初三中考语文的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
  所有的理解能力题,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答:一是事实,即文章中的内容、事例、人物的动作、事物的形状等等。二是情感。即什么样的事实表现了人物或者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题型有:XXX描写或者XXX叙述,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需要在答题时兼顾两个方面,答题中要包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倾向。
  1 谈看法的题。比如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或你的看法。例1:读完这篇文章,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或者结合本文对“XX”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联系生活谈谈对主题理解,所有的联系生活其实是联系三点,第一点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第二点是一句话叙述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做的;第三个是再谈这篇文章的中心。
  2 理解某句话(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题。这类题,答案要有三个:
  一是本义,本来的意思,这虽然不是答案的重点,但必须在答题时进行适当的解释。
  二是它的引申义,在这里也叫上下文意,它以对某句话或某个词的本义为基础,根据上下文义来判断的具体所指侧重于哪个方面。
  第三个象征义,通常会是在写景或写物时体现,表面上是在写景或写物,其实所要表现的,是与之意韵或内涵相近的思想情感。
  在组织答案时,要把这三个方面都点出来。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612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