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2000字]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三篇

小升初写作指导 时间:2019-05-21

【www.jinghuajt.com--小升初写作指导】

  借鉴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国内高校可以从推进职业指导活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提高个人职业指导的个性化程度和创新团体职业指导形式三方面提高就业指导质量。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三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与思考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发展,这种环境背景下,要想获得好的就业,就需要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明确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的变化情况,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不足,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调整与改进,给予大学生科学的指导与帮助,使其能够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以及目标,能够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光彩。本文就对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

  一、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其实就是政府的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以及下属的人才市场、高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对高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存在着同质化的、程序化的特点,当前就业市场逐渐实现信息化,并日趋完善,在这种新形势下,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是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需要的。所以需要一种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就业指导方法,使就业指导的内容更加丰富,涉及的单位更广,发挥的作用更大。

  二、移动互联时代对大学生群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机遇。学生生活层面。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群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会使用到互联网,比如学生之间的日常休闲娱乐、出行订票、网上订餐等,使用互联网能够使其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互联网的应用也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这种变化是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的,而且在大学生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群体也开始应用互联网,使其应用更加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学生思维模式层面。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等也逐渐开放,相比于上一辈,他们的思想认识更加新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问题的看待和处理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外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化也涉及他们的职业观念,学生在就业时自我认识比较强,他们知道只有强化自己的素质水平以及实践技能才能够被社会所接纳,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需要高校就业指导的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审视,对其就业指导的内容以及方法进行科学的调整与设计,了解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进行就业指导。知识获取渠道层面。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取的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依旧是阅读,新媒体时代,阅读逐渐发生成为立体化的阅读方式。新媒体时代,阅读注重将文本和读者作为中心,传统的阅读方式注重的是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采集与发布,新媒体时代注重的是读者参与到阅读中,并实现良好的互动,实现参与性的阅读。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是一种“浅阅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量逐渐增多,大学生要想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一般不会深入的阅读,只是浏览性的阅读。“浅阅读”通常是由于学生的兴趣引起的,学生更加注重的是感官上的享受,对于阅读的实际效果以及知识性内容并不重视。此外,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还呈现出“杂阅读”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网络化的阅读速度逐渐加快,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并且网络上的阅读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局限,使得读者阅读的内容比较宽泛,甚至出现一些低俗的阅读内容,影响读者的阅读品味。总而言之,大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也使得就业指导工作遇到了一定的挑战。

  第二,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也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崇洋媚外等不良的思潮。集体主义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泛滥。此外网络上还有很多不良的黄色信息以及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使得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倾向出现偏差。

  三、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

  第一,指导模式缺乏创新。通常来讲,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式主要是就业信息的获取、面试指导、人才招聘会以及就业报告会等。就业信息的获取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样化的方法获得就业求知的信息。面试指导就是为大学生模拟真实的面试场景指导学生的面试行为。人才招聘会就是邀请企业到学生举办招聘会。就业报告会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与就业有关的专题报告会。这些方法都是传统的就业指导形式,这些方法虽然对于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活动的指导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学生在就业指导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且传统的就业指导缺少人性化的理念,在指导过程中缺少针对性,千篇一律,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就业指导提出的要求。

  第二,指导内容过于单调。对国家的就业政策进行解读、提高学生的面试以及信息获取能力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高校会为学生讲解国家以及地方的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落户政策等,为靠公务员、村官以及事业单位的学生梳理流程。此外还有对学生进行简历制作、面试着装以及沟通等内容指导。这些就业指导内容只能解决就业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也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就业方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就业指导内容应更加宽泛,传统的就业指导流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且新时代学生在就业时不再一味地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他们想自主创业、出国深造等,如果就业指导内容依旧局限于考试上的指导,会使指导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

  第三,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就业指导人员的能力水平将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近些年来,高校加强对辅导员依旧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教师队伍的理论以及实践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目前教师队伍达到的能力水平还不够。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知识结构更新缓慢,而且比较单一,简单的培训一下辅导员之后,其就变成了就业指导人员,这种能力水平的教师是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就业指导的实际需求的。需要指导教师能够科学的、充分的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四、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第一,创新就业指导方法。新时期,为达到理想的就业指导目标,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创新现有的就业指导模式,其中“第三屏”就业指导方法称为正确之选。“第三屏”与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有区别的,将手机作为主要代表的“第三屏”,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第三屏”已经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进行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第三屏”的积极作用,将就业指导与互联网相结合,促进就业指导的有效性,能够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准确性的指导。同时将手机作为主要的载体,在就业指导中进行“第三屏”信息化建设,实现就业指导的微信、微博等软件平台的建设,这样学生能够通过手机会当前的就业形势、相关数据等信息进行及时了解,能够对就业理性地对待,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为就业做好准备。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努力实现“第三屏”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使就业指导实现现代化的发展。

  第二,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新形势下,要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科学的指导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就业指导内容,这是需要做的首要工作。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更加青睐于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传播方式,愿意从手机中获得丰富、趣味性的信息,喜欢碎片式的信息获取和阅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这一特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加强内容的丰富与更新,不能只是单纯的对国家的就业政策、现状以及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大学横村官的考试流程等进行讲解,这些枯燥的内容与时代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新时期,学生更愿意听到的是高校对于未来就业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

  第三,重视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加强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强化其能力水平。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使用互联网的技术水平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传播能力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是否具备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努力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能力水平,积极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培训,使其更好的了解、参与和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他们使用微信、微博,努力接受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就业指导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以及线下的求职招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高效的就业指导。

  五、结束语

  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逐渐广泛,对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移动互联时代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优化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大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此高校应明确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特点,加强“第三屏”信息化建设,丰富和更新就业指导的方式与内容,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使得传统的就业指导不足得到弥补,使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失业情况等有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明确自我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

  残障大学生可谓是特殊人群中的佼佼者,他们并没有因为自身先天或后天的缺陷而自暴自弃,相反,通过不懈的努力而获得了公众的认可,并因其特殊的成长经历而备受关注。市场经济体制中竞争机制的渗透,使得大学生之间的就业竞争不断加剧,加上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导致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难问题。目前,就业指导已被纳入大学生教育的重点科目予以开展。本文在对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作出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就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及其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残障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经历,所以其较之普通大学生具备更强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格,这为其成功就业做好了铺垫。与普通大学生一样,残障大学生也有通过就业实现人生价值、职业价值的诉求。但是,残障大学生因为自身生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又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困难问题。根据和谐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我们应该给予残障大学生就业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有关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也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高校开展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主要依据,其合理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残障大学生属于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他们不仅面临普通大学生存在的就业难问题,同时还存在更加严重的就业心理问题。但是,现阶段大多数高校所建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常常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由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内容建设的不全面,对大学生实施的集体主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目的性,不仅造成了大学生时间、精力上一定程度的浪费,还对他们未来的就业实践造成了误导。素质教育着重强调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均衡发展。心理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的缺失,不利于教师对大学生个性的掌控和应用。尤其对于残障大学生而言,教师方面心理关怀的缺失,影响了其对自身及就业价值的认识,面对就业问题难以维持积极的态度,作出正确的处理决策。此外,部分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设置缺少指导性、新颖性,只是单纯地进行空洞的理论知识教学,不能成为残障大学生就业实战中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大学生就业政策传导为例,仅仅是简单地进行政策法规堆积和罗列,缺少系统规范的处理,不利于大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模式。经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需求集中体现为全程化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然而,在就业指导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有些高校由于对此项工作重视不足,所开展的项目大多针对高年级毕业生进行,却忽视了在整个高校教育过程中的渗透。大学生正确就业意识和认知的养成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短时间内集中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训练,难以取得良好的收效,而且也不利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制定。相较于普通大学生,残障大学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难题,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毫无信心可言。入校初期就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有利于形成残障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认知,这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也有极大的益处。反而言之,学习信心的提高,将会使残障大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掌握专业技能,也为其未来成功就业提供了基础。除此之外,部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教学方式方法亟待创新的问题。相关教师教学缺少对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等素质教育观念的渗透,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不同大学生个性特征、成长背景以及学习专业的考查,久而久之影响了大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开展的教学活动形同虚设。残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指导性、针对性的缺失,导致教学实效不尽人意。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51211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