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阿房宫赋_《阿房宫赋》的教学设计

小升初写作指导 时间:2019-05-21

【www.jinghuajt.com--小升初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

  2.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

  【教学说明】

  杜牧的《阿房宫赋》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盛誉,长期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命意,具体感受赋体特点。本设计突破 “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传统教学程式,抓住中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针对本课教材集古文与诗歌于一身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和诵读法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根据杜牧的文学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樊川文集答庄充书》),本设计在学生对照注释预读课文的基础上分两步:(一)由比较分析引入第3、4段,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二)诵读第1、2段,具体感受赋体特点。

  本设计针对文言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诵读自学,重视语言知识,将理解文意与理解语言紧密结合,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思维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银幕:大家读过这首诗吗?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的题目?——《江南春绝句》 作者?——杜牧

  明媚绚丽的江南春景,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其意境更加深远幽美。诗人还写过一篇赋,同样脍炙人口,千古传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被人们称为“诗人之赋”的《阿房宫赋》

  二)启发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赋?

  (“注解一”中有:“宝历间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是什么手法?——借古讽今。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高中阶段将学习的运用借古讽今手法的课文。投影:

  写作手法

  课文篇目

  所借之古

  所讽之今

  《过秦论》

  秦

  汉

  《阿房宫赋》

  秦

  唐

  《六国论》

  战国

  宋

  《伶官传序》

  后唐

  宋

  《促织》

  明

  清

  三)比较分析,发现作者写作目的:

  比较《过秦论》/《阿房宫赋》对秦亡原因的见解。

  启发思考:同样是借秦讽时,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同样,杜牧对秦灭亡也作了深层思考,他提出的见解是——?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思考:为什么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呢?——“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那么为什么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呢?……我们一起学习第3段。

  研习第三段: 学生听录音朗读,边听,边理解,准备翻译。

  学生翻译,教师点拨。投影:

  ●正音:

  架梁之椽(chuán) 瓦缝参差(cēn cī)

  直栏横槛(jiàn) 管弦呕哑(ōu yā)

  ●实词:

  人亦念其家(顾念)

  奈何取之尽锱铢(比喻数量极其微小)

  ●古今异义:

  可怜焦土(可惜)

  ●词类活用:

  可怜焦土(成为焦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文言句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判断句)

  多[于南亩之农夫](状语后置)

  函谷举(被动句)

  从这里,我们看到“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历史的辩证法。杜文以阿房宫作为切入口,“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语):在杜牧笔下,阿房宫成了秦皇骄奢的见证,封建独裁的象征,秦朝灭亡的标志。

  四)感受赋体特点:

  杜牧为文,固然主张“先意气而后辞句”,但也十分重视辞彩的“华赫而庄整”,他把表现形式服从思想内容比喻为“如鸟随凤,鱼随龙,师众随汤武”。作者充分利用赋的特长(“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泼墨如云,铺陈渲染描绘阿房宫。请看课文第1、2段。

  诵读1、2段,感受赋体特点

  1. 自读:这两段文字极力描写阿房宫的哪几个方面?

  明确:宫貌——富丽堂皇,宫人(秦皇)——骄奢糜烂,宫藏——视若土石

  2. 齐读,教学媒体展示音像(配乐《汉宫秋月》)。思考:这两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文赋特色。(略)

  3. 跳读:“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点拨:有六国之灭,才有秦阿房之兴;而阿房之兴,已隐含秦亡之因。可惜、可悲、可哀、可鉴。正如《古文观止》中评论的:“前幅极写阿房宫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

  五)总结全文,仿《绝句》拟诗句

  模仿我们开头提到的杜牧诗《江南春绝句》的三四句,拟两句诗总结全文。

  学生讨论、争鸣,教师点拨,投影:

  秦朝三百余里宫

  多少楼阁焦土中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50882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