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2017七夕】2017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作文 时间:2019-05-21

【www.jinghuajt.com--一年级作文】

  七年级下册的历史应该怎么学?我们可以学习归纳课本知识,因为在归纳知识点的过程中,能有效加深知识的记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1.“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1、原因:①任用贤才,励精图治;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从西域传入。④茶叶生产发展,饮茶之风盛行。⑤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科举制的创立

  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意义: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1、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2、武则天:创设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普通士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人:

  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⑵距今年代:约一百七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⑷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

  二、北京人:

  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⑵距今年代: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⑷历史地位: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三、山顶洞人:

  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⑵距今年代:约三万年。

  ⑶生产生活: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

  鱼。会与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生活的集体——氏族。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

  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种植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南方水多,气候温暖)

  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子(南方多雨潮湿,干栏式可以通风

  防潮),过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

  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种植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

  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

  用石刀收割庄稼。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

  鱼。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住半地穴式房子(北方寒冷,

  干燥),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北方)

  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⑵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⑶生产生活:用磨制石镰、石锄,陶器有黑陶、白陶。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七年级历史知识

  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⑴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⑵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⑶影响: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二、都江堰

  ⑴时间:战国时期⑵人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⑶目的:防洪灌溉

  ⑷作用: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三、商鞅变法

  1.背景:

  ⑴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和推广,土地逐步私化

  。⑵封建地主阶级产生,封建经济发展。

  ⑶各国纷纷展开变法运动。

  2.目的: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人物: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具有法家思想。时间:公元前356年

  4.内容:⑴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⑵奖励耕战。①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②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5.作用:⑴秦国经济得到发展;⑵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⑶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6.战国时变法的影响:

  ⑴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⑵地主阶级统治代替奴隶主贵族统治。

  ⑶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猜你喜欢:

1.初一下册历史知识要点总结

2.七年级下册必备的历史知识点

3.七年级上册必备的历史知识点

4.初一历史必备的知识点

5.2017年初一历史重要知识点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50283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