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一年级作文 时间:2019-05-21

【www.jinghuajt.com--一年级作文】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八年级的历史知识,最重要的是理清楚历史事件的关系,加强知识的记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2、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确定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3、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意革命已经取得了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5、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大陆宣告统一。(1951年10月)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1、 为巩固政权中共所做的努力有(也称为建国后的“三大战役”):稳定物价(米棉之战)、

  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改基本完成)、抗美援朝(1950-1953,司令:彭德怀)

  2、 土改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

  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3、 抗美援朝的背景:二战后,美苏划“三八线”,在其附近不断发生军事冲突。

  4、 抗美援朝原因:美国入侵朝鲜;美国派遣第七舰队公然入侵台湾海峡,粗暴干涉中国内

  政;越过“三八线”,轰炸中国东北边境

  5、 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6、 抗美援朝结束的标志:1953年,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7、 抗美援朝的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的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

  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筹备建国: ———1949 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召开。

  内容:

  ① 制定了《共同纲领》确定,《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 确定了首都(北京)、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④ 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准备: 10月1日下午 2 时,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开国大典:10月1日(国庆节)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开始向社会主义时期过渡。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二、新政权的巩固

  1、和平解放西藏 :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2、土地改革运动

  文件: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加速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作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抗美援朝

  原因:①新中国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②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

  时间: 1950年10月——1953 年7月,美国最终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人物: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遵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邱少云。

  作用: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关系:

  1、西藏的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

  2、○抗美援朝战争的进行为国内的土地改革运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而土地改革运动又为抗美援朝战争提倡了坚实的后方基础和物质基础。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成功探索

  1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概况: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 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三大改造:

  时间:1953——1956年底

  形式:农业、手工业加入生产合作社,以“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限制利用改造)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从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 、1956年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二、探索时期的两次重大失误

  1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左”倾错误的根源: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忽略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全国范围严重的浮夸风。

  大跃进主要表现在农业上对农作物产量的严重浮夸,工业上对钢产量的不断提高。

  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是“一大二公”, 严重脱离了我国国情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挫伤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重大失误的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影响:破坏了国内经济正常的发展,工农业生产落后,党和人民遇到建国后从未有过的经济困难,出现了1958—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

  教训:经济建设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

  2 、“文化大革命”

  时间: 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目的: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防止资本主义长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

  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影响: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严重践踏。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猜你喜欢:

1.8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2.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3.初二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4.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

5.8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

6.8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50272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