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比例尺教学设计

六年级作文 时间:2010-02-22

【www.jinghuajt.com--六年级作文】

第一篇比例尺教学设计:六年级比例教学设计两篇

  篇一: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及反思
  第三单元 比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能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原理,并能把简单的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个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能从比例知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关键:理解正、反比例意义,认真分析两个量的变化情况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意义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正确计算比的比值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5=60:1
  (2)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红身高的比
  1.2:1.4=12:14=6:7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看课文的情境图
  (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
  (3)测量教室国旗长和宽各多少?
  (4)教室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5)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不和?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6)什么是比例?
  (7)找比例: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可以组成比例?
  三、练习
  1、练习六的1~3题
  2、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的教学,总体感觉自己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清晰,对本节课的两个重点突破较好,学生基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比例,并且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写出比例。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练习设计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教学任务起到了巩固作用。
  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整节课一味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对学生放手不够,有牵着学生走的嫌疑。(2)教师讲解太过仔细,以至拓展练习无法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大“放手”力度,多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语言力争言简意赅,把更过的时间还给学生探究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观察比列中内、外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1/5:1/2和5:2
  3/4:5/8和5/8:3/4
  二、探索新知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1)学生认一认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独立探索其中规律
  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汇报你的发现,班上交流
  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六的4~6题
  2、班上交流
  教学反思
  上了本课,自以为准备比较充分,于是把本应分为两课时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了。最直接的后果是没有充分地进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练习。
  一方面,由于课堂是时间比较紧迫,另一方面,我选择了教材练习6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做,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因此我也没有发觉有多大的问题。
  但是,批改作业本的时候,我却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习题2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各比例改写成乘法等式。”有不少学生把“3.2:4=4:5”改写成“3.2×11=4×”,显然是把除法转换成了乘法,而不是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45
  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其余几小题也如法炮制。这样做的学生还不在少数,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是原因之一,更为主要的是对比例的基本性质不熟悉。最后责任还是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由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没有过关,自然也影响到了后面的解比例。本来学生对解含有分数的方程就比较容易混淆,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一部分学生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现在再加上很多学生将比例与从比例转化得到的乘法算式混淆,以及内项、外项如何相乘的问题也容易混淆,所以更加增加了解比例的难度。
  解比例
  教 学目 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解比例
  2、解比例的方法
  3、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
  2填空:3:8=15:( )。你是怎么填出后项的
  二导入:
  如果把3:8=15:( )写成3:8=15:X你能解出这个比例吗?
  教师板书课题:解比例
  三、探索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1)比例中只有几个项?有什么关系?
  (2)说明什么叫做解比例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和情境图
  (2)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3)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4)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5)汇报解答情况
  3、教学(例3)
  (1)独立解出未知项
  (2)同桌相互交流
  (3)请学生板演
  4、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5、小结: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课。在解比例中,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时,要注意外项(或内项)乘积等于内项(外项)乘积的运用,不能用错。所以,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时,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成正比例的量
  教 学目 的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正比例意义
  2、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认真分析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吗?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3、: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情境图问:
  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表格问:
  你有什么发现?
  3、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4、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5、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6、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二)、教学(例2)
  1、出示表格
  2、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
  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七的1~5题
  2、班上交流思考过程
  成反比例的量
  教 学目 的
  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
  1、反比例的意义
  2、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认真分析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篇二:六年级比和比例教案
  比的意义和性质及比例尺
  比的意义
  教学时间:3月19日
  教学内容: P47 ? 4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求比值。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 列式计算。
  ⑴、 甲数是50,乙数是35,甲数比乙数多几?乙数比甲数少几?
  ⑵、 计算机小组有男生5人,女生有4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几分之几?
  ⑶、 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 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进行数量间的比较,这种比较有时采用减法计算,如(1),有时采用除法计算,如(2)、(3)。采用除法进行两数比较时,我们还用“比”来表示两数间的关系。(揭题)
  二、教学新课:
  1、 比的意义。
  刚才说用除法计算两数量间的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那么什么叫做比呢?怎样用比来表两数量之间的关系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讲座这个问题:
  ⑴、 看书自学:课本第48 ? 49页,思考:什么叫做“比”?
  ⑵、 自学反馈:
  ①、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比,是几比几?
  ②、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比,是几比几?
  ③、 汽车每小时的速度,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比,是几比几?
  ⑶、 归纳意义;
  通过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比的意义)
  ⑷、 巩固练习:
  ①、某四间有男工32人。女工18人;
  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
  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
  女工人数是车间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
  ②、练一练 第1题
  2、 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规定的?比的读法、写法又是怎样的?请继续自学。
  5: 4读作 5比4
  前项 比号 后项
  问: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
  1 5 : = 1??比值 4
  3、 试一试
  根据题意写出比,并求出比值。
  ⑴、 李强植树6棵,张明植树5棵;
  A.写出李强和张明植树棵数的比,比值是多少?
  B.写出张明和李强植树棵数的比,比值是多少?
  ⑵、 3支圆珠笔的总价是6元,写出圆珠笔总价和支数的比,比值是多少?这里的比值
  表示什么?
  反馈小结:
  1 前两个比的结果所表示的都是倍数关系:李强植树棵数是张明的1 倍,张明植5 5 树棵数是李强的 ;而一个比的结果是一个新的量,即圆珠笔的单价,想一想,你也6
  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
  三、练习
  读出下面各个比,并求出比值:
  1 2 120 :71 :11.6:1.8 55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
  一、 作业:
  P493~5
  教学反思:
  “比”的这部分知识虽说是学生第一次遇到,但对其认识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困难,所以我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学,老师只是从中提出几个问题,作为反馈调查,或起到加深理解的“画龙点睛”之笔。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学明白这部分内容,但个别学生没有弄懂。
  上课之前我对这几个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是有所关注的,把最容易回答的问题留给他们,甚至让他们在课堂上“拾人牙慧”,但还是有两名学生连别人刚说
  过的话也复述不出,对她们的学习得采用低难度、多重复的方法。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时间:3月20日
  教学内容:P50 ?5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 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这一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习:
  1、 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 5 2 12 :201 :1 : 1.5 :2.5 2123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3 = ( )÷( ) = ( ) :( ) 4 ( ) 3×4 15÷( ) 3 6 ==== 412( )4×( )20÷5
  第1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2题:
  2、 引入:
  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新课:
  1、 用比较的方法讨论比和除法的关系。
  除法
  分数
  比 被除数 除 号(÷) 除数 商 分 子 前 项 分数线(—) 比 号(:) 分母 后项 分数值 比 值
  ⑴、 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启发学生填写表中“分数”一栏中各空格,观察此表,
  得到比和分数的关系;
  ⑵、 比、分数、除法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是
  两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不是同一种概念,所以讲三者
  的关系时,只能用“相当于”,不能用“等于”。)
  ⑶、 板演:把下面各比化成分数形式,并读出来。
  ( ) ( ) 15 :4 = ( )( ) ( ) ( ) 16 :125 = 7 :1 =( )( )
  ⑷、 除法的除数、分数的分母都不能为“0”,为什么? 6 :5 =
  比的后项能不能为“0”,为什么?
  2、 比的基本性质。
  ⑴、 回答:求比值:
  36 12 :4 =3 =3 6 :2=3 12
  ⑵、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 这三道题什么地方相同?
  ②、 第2个比的前项和后项与第1个比的前项和后项比有什么变化?
  ③、 第3 个比的前项和后项与第1个比的前项和后项比有什么变化?
  ⑶、 比值有没有变化?后前项又是怎样变化的?
  ⑷、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比的基本性质”(揭题),请同学们阅读P52红框中字,读
  后问:
  ①、 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在比的基本性质里面哪几个词最重要?为什么?(都、
  相同、比值、不变)
  ②、 “零除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都乘以或除以0?(都乘以或除以0后比
  的后项就为0了。)
  3、 化简比。
  ⑴、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整数比。
  ①、 什么叫整数比?
  ②、 下面哪些是整数比?哪些整数比最简单?为什么?
  6 :10 12 :210.3 :0.4 0.25 :1
  1 1 3 :54 :7 3 :4 : 45
  教师小结:
  像3 :5 、4 :7 、3 :4等这些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这两个数是互质数,,我们称这样的比为“最简整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简称“化简比”。
  ⑵、 怎样化简比呢?(自学课本P52例1、例2)
  小结:
  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是先把前、后项同时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三、 巩固练习:
  化简下面各个比:
  3 3 5 9 0.25 :1.25: 0.25 :1410120.03
  四、 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 作业:
  P511P522--- 4
  教学反思:
  教学从复习除法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开始,再让学生明确比、除法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之后,自然过度到比的性质的推断上来。有的学生很快说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并且思维缜密,连限制条件都考虑全面,多数同学都很快理解并记住了比的基本性质,顺利完成了知识迁移。个别同学能理解定义,但语言叙述不完整。
  教学采用的猜想、验证的教学方法费时较多,原因是部分同学对自己的猜想缺少验证方法而束手无策,在少数同学用数字来验证时,他们才若有所悟。这种单一的验证方式,与我所设想的用除法商不变性质或分数基本性质来验证相去甚远。这一环节的展开也使后面的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显得仓促,可见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得经过实际操作,在实践中得到。
  练习七
  教学时间:3月21日
  教学内容: P52 ? 5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小明3天看书100页,写出小明看书页数和天数的比;
  机床上有一个齿轮,21秒转了50转,写出这个齿轮的转数和时间比。
  2、 求出下面各个比的比值。
  40 :28 36 :54 3
  (并说出求比值的方法)
  3、 化简下面各比。
  3 9 1 1 :1.6 :2.5 2 :5 81022 1 :8.4 2
[六年级比例教学设计两篇]相关文章:
1.《解比例》教学设计
2.六年级《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
3.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学设计
4.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5.《比例尺》教学设计
6.教学设计两篇
7.数学《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8.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9.2015关于解比例教学设计(最新)
10.六年级《手指》教学设计

第二篇比例尺教学设计: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的应用”实际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按比例分配”知识,今天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更多教学设计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教材简析]
  比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关系和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数量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对于“按比分配”的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2、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问题解决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
  2、了解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
  掌握解题的关键。
  [学习方法]
  让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问题边自学,边思考,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的目的,这样,可以做到既让学生学习,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3、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140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谈话引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各位同学,现在是橘子丰收的季节,大家来看看农场的一些丰收的场面。这些果子老师想把它们送给你们两个班的,怎么分配这些果子呢?
  2、学生交流分配方案。
  (1)平均分配,把橘子平均分给两个班
  (2)按人数分配,人多的班分多点,人少的班分少点。
  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1、抓住契机,适时提问。
  (1)师:同学们的提议都很不错,其中认为按人数分配的更加细心和合理。
  ( 2)如果把这筐橘子按3:2来分给这两个班,你们又怎样分呢?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1)用小棒进行实际的操作。
  (2)分组进行操作,组长记录分配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3、提升认识,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种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问题—比的应用(板书课题)。
  4、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师:如果这些橘子的个数刚好是140个,按刚才的比3:2进行分配,该怎么分?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方法。
  (3)提问方法,学生板书。
  方法一:3+2=5140÷5=28(个) 28×3=84(个) 28×2=56(个)
  方法二:3+2=5140×3/5=84(个) 140×2/5=56(个)
  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第一位解法是先算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把比的问题转化成了整数乘除法的问题。第二种解法是把各部分数的比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把比的问题转化成分数乘法的问题。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三、实践运用,巩固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现在有许多生活中的一些运用到比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一一解决。
  1、课本75页试一试: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巧克力与奶的质量比是2:9。
  2、笑笑帮妈妈洗碗,妈妈拿给笑笑一瓶浓缩液,要求笑笑按这瓶浓缩液上的比1:4加清水稀释成600毫升的稀释液洗碗,你能帮笑笑算出要用多少毫升的浓缩液和清水呢?
  3、蛋糕师傅制作蛋糕时,分别使用鸡蛋、白糖和面粉三种原料配在一起,三种原料的比:18:9:8,这样一个7千克的面团需要多少鸡蛋,白糖和面粉呢?
  (1)引导学生选用喜欢的方法做题。
  (2)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介绍比的应用的广泛性。
  1、举例
  师:今天我们解决了这么多关于比的问题,其实比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说消毒药水中酒精和水分配,饮料中的各种配料的比……你能举个事例吗?
  2、数学书第56页练一练第2题。
  3、数学故事:
  一个老地主临死时把他的11匹马分给三个儿子,老大继承二分之一,老二继承四分之一,老三继承六分之一,可是三个儿子不知道怎样分,你能帮助他吗?
  孩子在学了按比例分配之后兴趣正在浓厚的时刻,在次给他增加难度,使他们的探究欲望再次得到升华。
  五:回顾教学,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应用的一些方法。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我们班准备在班队会上进行一次制作水果沙拉的比赛。要求:选择几样水果,按照一定的比,设计制作500克一盘的水果沙拉。要求要简介设计的名称、思路,并计算出所需水果的数量。
  七: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方法一:3+2=5 方法二:3+2=5
  140÷5=28(个)140×3/5=84(个)
  28×3=84(个) 140×2/5=56(个)
  28×2=56(个)
  答:大班分到84个,小班分到56个。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
  一、充分挖掘教材,旧知迁移新知。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反思比的应用是平均分后又一种分配方式,它是学生在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课本重点例题当成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创设了分桔子的情景。教师提出问题,那该怎么分比较合理?学生很快说出两种分法,这位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多媒体或教具,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主题、客体、媒体处于不断地先通过互作用和转换生成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常常发生难以预设和意料的变化。对此教师从一开始就应该是一个积极、热情的“旁观者”,时时充满着对学生的爱心关注,感受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审时度势地做出激励,调整,启迪,补充,提醒等及时引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高效而少费时。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以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使学生明白算理,从而明白按比例分配。由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猜想、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了新知,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情趣性,学生不仅为自己的发现而喜悦,也感受到数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教师在小结升华时讲解。
  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汇报等具体的情景中明白了算理,学生已经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掌握的比较好,教师只要在小结时加以强调,:刚才同学们的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第一位解法是先算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把比的问题转化成了整数乘除法的问题。第二种解法是把各部分数的比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把比的问题转化成分数乘法的问题。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第三篇比例尺教学设计:“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对获得的地理信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其特征与成因,思考其相互关系;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筹划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精神。
  教学重点: 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教学课时 课时2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三疑四学一悟”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 培训学生、小组分组及明确组内发言顺序
  教学要求 评价标准
  互动对象 教师 学生
  一、设疑自学
  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
  2、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解决问题。
  3、要求学生把不懂得问题列出来
  1、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知识。
  2、找出什么是自己以前知道的。
  3、找出什么是自己以前不知道的。
  4、学生自己举出不同的地图种类、类型。
  5、地图的意义
  6、地图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关系非常密切,谁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都需要些什么?
  二、解疑 合学
  1、教师巡视,引导。
  2、针对不同组的讨论进行分析。
  3、指出学生活学中的不足。
  1、学生小组讨论学习
  2、通过互助解决问题
  三、 质 疑 再 学
  1、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想要获取地理信息有很多途径,书刊、杂志、报纸、电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成为信息来源,而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地理知识不可能一次完全记住,也不能说过耳就忘,还必须学会思考,如何将这些信息综合,怎样让这些信息真正成为自己的,真正得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或是解释自然界、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或者是发现一些新的问题,现象。要考虑各种自然、社会要素,各种现象的分布,联系、对比,要找到其中的规律,一些相辅相成的因果关系等各个方面。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收集,勤动脑,细思考,大胆问,多假设,还可以借机鼓励有潜力,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
  1、除了会看地图以外,要学好地理还需要有哪些方法
  四、 拓 展 所 学
  1、教师展示旅游图,简单介绍有关地方的景点,让学生设计游览景点的路线。通过地图,我们可以找到我们想去的地方,我们可以知道怎样才能到达,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纸质的,还是挂在墙上的,都是地图
  1、假期中我们经常要到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旅游。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准确知道每一个景点的位置,设计一条既经济,又实用的路线,最好有一份什么?
  五、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改进让我深深体会到,细微的改进在教学效果上能出现巨大的差别。虽然一个很小的改变对于老师来说没有多大差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所以通过这次的反思,使我更加清楚地看到,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是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效”,特别在教学上,每一个细节都能够改变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重视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全面、多方位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才能最好的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从本节课的实施情况来看,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反映还算积极,对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有些拓展知识可能对初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太适合。
  这堂课虽然做了较充分的准备,但仍有很多地方不足,还有待于提高。
  板书设计
  1.地图类型:自然地图、经济地图
  2.地图的制作
  3.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比例尺形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4.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
  5.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281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