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白杨教学设计

五年级作文 时间:2010-02-17

【www.jinghuajt.com--五年级作文】

白杨教学设计一:白杨教学设计精选2篇


  引导语:在五年级的《白杨》的课文里,白杨树具有不惧灾害,生命力顽强的精神。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推荐给大家的白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设计一
  【教学目的要求】
  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
  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审题:
  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
  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老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
  分辨介绍抚摸表白沉思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
  (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
  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
  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小黑板出示: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列车在哪儿前进呢?齐读第一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3.在这样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车。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齐读第三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上的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丽。最高的白杨有35米高,相当于十层楼房那么高。)
  4.老师在大戈壁的背景图上贴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5.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的呢?分角色朗读4—13小节。
  6.过渡:兄妹只知道白杨很高很直,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当哥哥提出这问题时,爸爸的脸色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14小节。读后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讲读。
  第一句:“这白杨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1)“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2)朗读比较,体会感情。
  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1)这句话讲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2)指导有感情朗读。
  第三句:“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
  (2)幻灯再现白杨与风沙、雨、干旱、洪水抗争的情景。
  (3)老师描述:
  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2.小结,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启发过渡: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为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了呢?他为什么要想一会儿才告诉儿子和女儿呢?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从下面的一段话中看出?
  3.引读16小节。读后讨论爸爸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
  4.引读17小节。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读18小节。读后讨论: (1)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2)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丝微笑?(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作者仅仅就是写小白杨吗?
  6.老师在大白杨树的旁边贴上两棵小白杨树。
  (五)总结课文
  1.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
  2.抓住三个问句,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
  3.交流感受、升华中心。
  (六)布置作业
  1.造句:(1)哪儿……哪儿……
  (2)不管……不管……总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评: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那么如何在高年阅读教学中抓住作者的思路,使教路、学路和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呢?我试着在《白杨》一文的教学中作了尝试。《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礼赞了在新疆扎根落户的边疆创业者。文章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性——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小学生学习《白杨》一文的学路一般是:先充分感知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深入理解白杨正直高大、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性,最后领悟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以及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在边疆扎根成长的崇高精神。把握了文路和学路后,教师如何组织教路呢?我认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在全文起了承上启下、串联全文的作用,是作者思路的外在体现。于是我把这三个问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然后顺着三个问句学习全文。这样,教师、学生、作者犹如同乘一舟,探幽览胜,渐入佳境。力争教路、学路、文路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设计的一个指导思想。
  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受到“教书育人”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语文教材是学生的生活教科书,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生活导师。如何在《白杨》一文教学中把文与道的关系处理好呢?我在动之以情、潜移默化上做了文章。教学时,教师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力求让学生在《白杨》一文教学中既提高语文能力,又得到艺术享受,这是教学设计的又一指导思想。
  二、教学特点
  1.“图文并茂”,创设情境
  教材需要图文并茂,教学也需要“图文并茂”。“图文并茂”的教学能给学生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吸引学生尽快入境。如我教学《白杨》第一节时,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幅茫茫的沙漠图画:画面辽阔,色彩灰黄,地上沙丘起伏,空中风沙迷蒙。这时伴以教师传情的描述:“看,茫茫的大沙漠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风沙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直观的图画,形象的描绘,一下子把学生带到那人迹罕至的大戈壁,为理解白杨和爸爸的品格作了很好的铺垫。这节课我在图画的运用上还作了较为巧妙的处理:随课文教学分步出示。这样,图画的逐步展示,教师的动情描述,增加了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新奇性,吸引学生逐步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2.“不拘一法”,化难为易
  现代教学法认为,课堂教学应“不拘一法”,博采众长。《白杨》一文重点段写得含蓄凝炼深刻,教学时我采用了多种教法,“通过语言文字,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①比较法:把“从来”,一词去掉和原句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正直高大”是白杨的本性。②情境教学法:用幻灯再现白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画面,加以教师的语言描绘,让学生充分感知形象,进入情境,激发对白杨的崇敬的感情。③朗读教学法:在学生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和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不拘一格的教法,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突破了教学难点,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思维,陶冶了学生情操。
  3.发挥自身语言优势,以情感人
  以前多次公开教学后,听课老师都讲我的教学语言比较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学《白杨》一课时,我就扬长避短,注意发挥语言优势,设计好导语、描述语、过渡语言和总结语。如学完爸爸介绍白杨的第三句话后,教师用了一句充满激情的排比句,礼赞白杨的品格,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白杨在风沙面前,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白杨在风雪面前,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白杨在干旱面前,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白杨在洪水面前,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不屈的品格!”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只有不断锤炼教学语言,使之准确简炼、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新疆建设者的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2、欣赏、学唱歌曲《小白杨》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2、音乐《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3、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我国的西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一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今天我们就和现代作家袁鹰一起来欣赏戈壁滩上的白杨。(板书:白杨 作者袁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配乐朗读《白杨》(学生带着情感听,将生字新词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记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
  新词: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
  区别“分辩”与“分辨” 。齐读课文中的注释②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3、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带着深厚的感情听了课文配乐朗读,并学会了生字新词,能谈谈你的印象吗?
  生1、白杨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上顽强的生长,它的生命力太顽强了!
  生2、无论遇到自动样的艰难险阻,白杨树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老师,我还发现作家袁鹰表面上是在写白杨,其实他是在写人,就像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课文《落花生》一样……
  生4……
  4、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真是太高兴了,从大家的交流中我看到同学的学习是多么的专心啊!
  三、再读课文,深化认知
  1、出示课件:大戈壁
  2、师: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谁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来?
  生“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浑黄一体。”
  3、齐读这段话。师:在读这段话时,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生1、这段话形象的写出了大戈壁环境十分恶劣。
  生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结合课件重点理解:浑黄一体
  4、出示课件
  5、师,看着窗外不时闪过一棵高大清秀的白杨,兄妹俩发生了一场小小的争辩。他们是在争论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重点理解“高大挺秀”和比喻句“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四、重点品读,体会情感
  1、师:孩子们小小的争论引起了爸爸沉思,“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那么,爸爸是怎样评价白杨树的呢?
  2、重点朗读第12节爸爸对白杨的评价。
  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也不动摇。”
  ①指名朗读;②教师范读;③全班齐读。
  3、师:从爸爸的这段话中,你们又体会到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生1、我看出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它从来就这么直”。
  生2、白杨树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生3、白杨树生长的范围很广,“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4、老师,我想爸爸的这段话表面上似乎是在写白杨,实际上他是在告诫孩子们要做像白杨那样的人。
  4、师:同学说的都不错,特别是刚才的这位同学体会真是太深刻了。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3节: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①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设问句。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那段话。
  ……
  五、激情阅读,升华情感
  1、指导朗读:
  【男女生轮读】
  片断一:“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片断二:“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2、教师激情简介“新疆建设兵团”。……
  3、指导学生感悟
  “许许多多的白杨树”,那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4、师:爸爸“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你们明白了爸爸要表白的是什么心迹?
  生1:看到白杨树,爸爸更坚定了他扎根边疆的决心。
  生2:爸爸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老一辈的建设者一样,将来为建设祖国的边疆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3:孩子的爸爸可以是在呼吁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
  5、师:课文中写道,“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你能说说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你又从中懂得了什么?
  生1:做人,就应该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2:做人,就应该不怕困难,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要“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做人,就应该不计名利,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
  6、欣赏品味
  1、出示重点句:
  “突然,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品味:“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爸爸的嘴上为什么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现在呢,孩子们又多了些知识。”“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
  ②理解:“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分别比喻什么?
  ③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师: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错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像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这句话反映了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2、指导情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情感朗读、背诵爸爸赞扬白杨的那段话。
  3、音乐《小白杨》。

白杨教学设计二:白杨教学设计优秀篇


  白杨一课通过记叙了一位父亲向子女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的特点,表达了他自己为建设边疆奉献一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新疆建设者的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2、欣赏、学唱歌曲《小白杨》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2、音乐《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3、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我国的西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一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今天我们就和现代作家袁鹰一起来欣赏戈壁滩上的白杨。(板书:白杨 作者袁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配乐朗读《白杨》(学生带着情感听,将生字新词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记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
  新词: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
  区别“分辩”与“分辨” 。齐读课文中的注释②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3、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带着深厚的感情听了课文配乐朗读,并学会了生字新词,能谈谈你的印象吗?
  生1、白杨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上顽强的生长,它的生命力太顽强了!
  生2、无论遇到自动样的艰难险阻,白杨树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老师,我还发现作家袁鹰表面上是在写白杨,其实他是在写人,就像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课文《落花生》一样……
  生4……
  4、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真是太高兴了,从大家的交流中我看到同学的学习是多么的专心啊!
  三、再读课文,深化认知
  1、出示课件:大戈壁
  2、师: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谁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来?
  生“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浑黄一体。”
  3、齐读这段话。师:在读这段话时,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生1、这段话形象的写出了大戈壁环境十分恶劣。
  生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结合课件重点理解:浑黄一体
  4、出示课件
  5、师,看着窗外不时闪过一棵高大清秀的白杨,兄妹俩发生了一场小小的争辩。他们是在争论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重点理解“高大挺秀”和比喻句“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四、重点品读,体会情感
  1、师:孩子们小小的争论引起了爸爸沉思,“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那么,爸爸是怎样评价白杨树的呢?
  2、重点朗读第12节爸爸对白杨的评价。
  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也不动摇。”
  ①指名朗读;②教师范读;③全班齐读。
  3、师:从爸爸的这段话中,你们又体会到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生1、我看出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它从来就这么直”。
  生2、白杨树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生3、白杨树生长的范围很广,“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4、老师,我想爸爸的这段话表面上似乎是在写白杨,实际上他是在告诫孩子们要做像白杨那样的人。
  4、师:同学说的都不错,特别是刚才的这位同学体会真是太深刻了。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3节: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①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设问句。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那段话。
  ……
  五、激情阅读,升华情感
  1、指导朗读:
  【男女生轮读】
  片断一:“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片断二:“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2、教师激情简介“新疆建设兵团”。……
  3、指导学生感悟
  “许许多多的白杨树”,那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白杨教学设计三:分橘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橘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f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分橘子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复习除法竖式。
  2.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这回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橘子。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橘子?
  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如果每4个放一盘,14个可以放几盘?出示1。
  二、新课探索
  (一)分橘子
  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感受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
  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先写“÷ ”,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苹果,也就是被除数写在“÷ ”的左面。把每盘的苹果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 ÷”的右边。
  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
  一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是分走的橘子个数,3×4=12,把12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
  三减:每盘放4个,放3盘正好分走12个,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14—12=2,看竖式说一说每部分表示什么?
  写完竖式再填横式,在等号后面写商,为把商和余数区分开,在商的后面写6个点,再写余数,在竖式下面写答。
  (1)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
  20÷6=3(盘)……2(个)
  (2)你能试着算一算,你的计算结果对吗?
  (3)完成试一试(2)。
  比较两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都比除数小。
  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商不同。
  三、巩固练习
  1.通过练习,你发现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
  2.思考
  余数怎么都比除数小?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有余数除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余数除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还余下2个,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体验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除法竖式的含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橘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节着重探究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物品经过平均分后还会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总结:
  (一)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4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5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加深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2盘,还余下4个,而这4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让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二)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同时,在本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①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②在作业的反馈中,部分学生犯了相同的错误,就是把除法竖式的余数填成了算式中的商。可见孩子们把除法竖式跟加减乘法的竖式格式混淆了,还分得不够清楚。需要老师在作业讲评课进行加强指导。
  ③个别学生对于竖式的书写还是不够规范,需要老师更加严格要求,规范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这部分学习内容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以下是我一节课后的教学反思:
  第一、能打破原有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学生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提出问题,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点拨,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第一、在列除法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缺少探索,应让学生尝试板演,共同探讨。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和余数的写法,在学生的作业反映中出错较多。
  第二、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对于练习过分重视讲解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把学生练习错误处置于投影,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实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
  总之,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还存在许多不足:数学语言要精炼,学生的自主性探究还不充分。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好好专研教材,找准每节课的目标与重难点,理清思路,在教学中加以达成与突破。
[分橘子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1.《一分钟》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2.《白杨》教学设计及反思
3.白杨教学设计及反思
4.《比尾巴》教学设计及反思
5.课文白杨教学设计及反思
6.《可能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7.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8.乌塔教学设计与反思
9.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10.《给予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215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