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年级作文 时间:2010-05-24

【www.jinghuajt.com--四年级作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篇(一):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小学数学的学习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创新,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复习。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小编为您编辑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祝大家学习进步。
  小数的加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
  统计
  1、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优点: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3、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
  4、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5、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乘法分配律
  摘要: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a-b)×c
  =a×c+b×c=a×c-b×c
  ②类型二:a×c+b×ca×c-b×c
  =(a+b)×c=(a-b)×c
  ③类型三:a×99+aa×b-a
  =a×(99+1)=a×(b-1)
  ④类型四:a×99a×102
  =a×(100-1)=a×(100+2)
  =a×100-a×1=a×100+a×2
  四则运算
  摘要: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摘要: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a-b)×c=a×c-b×c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篇(二):2018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导语: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一、学生学情简析
  本期我班有47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习、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习平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习梯形特征,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平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1、 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 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 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 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五、教学进度(附后)
  1、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1课时
  2、认识图形 9课时
  3、小数乘法 10课时
  4、观察物体 4课时
  5、小数除法 12课时
  6、游戏公平 2课时
  7、认识方程 10课时
  8、总复习 5课时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1543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