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薛宝钗人物形象解读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雪】

  摘 要: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封建淑女的典型, 这个典型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曹芹在塑造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时成功地运用了含蓄笔法,展示其隐微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入挖掘出这个形象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主要揭示出薛宝钗隐藏在“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下真正的一面及其复杂的性格。
  关键词:《红楼梦》 形象分析 薛宝钗
  
  《红楼梦》是一部很难读懂的书,因为这部书中的许多问题都存有争议,而且各种观点相距殊远,谁也很难说服谁。比如在《红楼梦》中对薛宝钗这一人物的评价就历经几百年的争论也很难达成一个大致趋近的意见。而薛宝钗的人物性格特征更是争论的焦点,面对这样一个扑朔迷离的人物形象,总之,对她性格的分析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
  说起薛宝钗,打从她刚刚踏进贾府起,书上就说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诩,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王熙凤曾经给薛宝钗下过一句评语:“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五十五回),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宝钗曾经对湘云传授处世之道:“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三十七回)这两条可说是宝钗的人生哲学,也是曹芹塑造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的指导思想。
  由于不干己事“不开口”,凡事一问“三不知”,这就使宝钗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是非场中做到“不得罪人”。但仅仅是不结怨于人,还远远不是这条人生哲学的最终目的,它还必须进一步取悦于人,才能左右逢源,进退无碍,最终获得“自己便宜”的结果。于是看到“会做人”的宝钗,在每日两次到贾母、王夫人面前“承前陪坐”时是如何精心地揣摩、迎合她们的脾胃。因此,她不但知道贾母爱吃什么菜、爱听什么戏、爱猜什么谜语,甚至让自己也去适应老年人的这种嗜好。不仅如此,她还当面奉承老祖宗:“我来了这几年,留神看起来,二嫂子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三十五回)。一句话既讨好了老太太,同时实际上又赞扬了凤姐,是说得如何的“巧”。
  文中不仅直接暴露宝钗的性格,还通过环境、场景等等暗示手法揭露薛宝钗外冷内热的性格。小说写薛宝钗先天性冷,只是有股热毒必得服用“冷香丸”来调治制伏;又写薛宝钗从来不爱什么花儿粉儿,衣着朴素淡雅,可是从胸前拿出的那个带锁的璎珞却“珠宝晶莹,黄金灿烂”,正是素淡其外,金玉其内。这些地方都暗含冷热对照以冷制热的构思。书中说薛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谐音薛)”,不仅身上穿着朴素,就是屋子里的陈设也冷清得像“雪洞一般”,指出“看去不觉奢华,惟觉淡雅”,但这些场景和环境描写都是写她的“冷”――象征她的冷酷无情。在书中薛宝钗是个“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最能暴露薛宝钗“无情”的是金钏投井事件。在贾府权利结构中,内政的总当家当然是宝钗的姨母王夫人。这一点,经过“几年留神”之后,宝钗当然是看清楚的。当金钏无辜受到王夫人的冤枉被撵,“含耻情”而愤恨自杀的消息传出之后,宝钗听了不但是无动于衷,而且阴冷地说:“这可奇了!”并向“王夫人处来安慰”。为了讨好王夫人,不惜采用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甚至是诬蔑死者的手段。她忽说金钏“不是赌气,多半他下去住着”;忽而又把“撵”说成“出去”,既然是“出去”“自然要到各处玩玩”,因“憨玩”而“失脚掉下去的”。把金钏被逼死的责任推给“糊涂人”死者自己,成功为王夫人脱罪。在王夫人的提醒下,拿出两套衣服,并说不“忌讳”,换来了王夫人对自己“行为豁达”的良好印象。
  上文说过宝钗在金钏悲剧的种种表现,在她身上看不到一丝一毫“恻隐之心”,只剩下非人性的残忍和冷酷。“冷”是她精神世界的冷酷无情的内核,也是她“热”衷于“入宫”,“热”衷于向上爬的“热”的必要手段和条件。在宝钗“冷”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热”的心。《红楼梦》第四回开始介绍皇商薛家时,作者就说薛宝钗一向有这样的志气和抱负:“近因今上崇尚诗礼,降不世之隆恩,除聘妃嫔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亲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这可并不是一般闲笔补叙,而是说明,薛宝钗一直就眼睛盯着皇宫,想爬上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七十回)。这就是她立身处世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她整个生活意向的决定性基础。宝钗进京之后,看来是因为政治上暂时还缺乏权力者的荐引,还未有“好风”可以让她“凭借力”,因此,虽“青云”有志,但“达部”无门。“充为才人赞善之职”的希望颇为渺茫,于是只好退而求其次,寄住于贾府姨母家。进了贾府之后,她看到这个家族的派争摩擦、嫡庶争夺、主奴矛盾都很复杂,要在这个贵族之家中托足是很不容易。为了巩固这个生活据点,避免轻举妄动,尽量减少失误,她确定了一系列的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原则:在需要静默观察、掌握情况、等待机会时是“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第八回);在可以有所“进取”时是“行为豁达”,“小惠全大体”;而在需要“退守”时,就不但“藏愚”、“守拙”,还会来个“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五十五回)。在这里,是否“干己事”就是她的出发点。这些生活准则,充分表现了薛宝钗的“仕途经济式”的才略。这些处世原则,使她得到贾府上到贾母、王夫人,下至丫头婆子的欢心。但薛宝钗并不是上下、大小一视同仁。她所观察、关心和注意的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当权派之间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这个城府很深的少女看出了贾府权力结构的顶端是贾母,因而想方设法,看准时机,对这个“太君”进行奉承讨好。薛宝钗对元春也是极力讨好,她知道在某种意义上元春左右着贾府的命运。薛宝钗自从元春省亲归家后,一直留意着这个尊贵无比的表姐。在贾妃把“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之后,薛宝钗就“窥测”出贾妃不喜欢“红香绿玉”四字,指点宝玉把“怡红快绿”诗中的“绿玉”改为“绿蜡”。后来有一次,元春送出了个灯谜,“宝钗听了,近前一看,并不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早猜着了”(二十二回)。所有这一切,终于争取到“遥控”贾府、“遥控”宝玉婚事的贾妃的好印象。这些都为她爬上宝二少奶奶的位置打好了基础。由上文可看出宝钗式的“经济仕途”。难怪作者会借宝玉之口来评定宝钗是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
  打薛宝钗一进贾府起,就通过各色人尽说薛宝钗的好话,薛宝钗是个普遍赞好的人。作者在书中对薛宝钗奸巧虚伪的性格刻画上不但没有直接说她一句坏话,反而给她加上一些诸如“贤宝钗”的美号,“牡丹花”的雅喻。作者对薛宝钗冷的揭露,是一种明褒实贬的手法。第二十七回中叙说大观园姑娘芒种节饯行花神,宝钗迎探一行人俱已准备停当,独缺黛玉未到。宝钗乃自告奋勇去请黛玉,当她迤逦前往潇湘馆的路上,忽见宝玉先她一步走进潇湘馆。宝钗既恐宝玉不便,复恐黛玉嫌疑,即抽身回来。路上因见一双玉色蝴蝶,遂扑蝶来到滴翠亭畔。听见亭内小红与坠儿正在说着贾芸捡了小红的手绢,以及如何通过坠儿传递手帕,并借此互通音信的儿女情事,又生怕被外人听见云云。作为淑女的宝钗自然深为吃惊,且素知小红“眼空心大”,因虑及小红让人“听了短儿”而难为情,其后果可能“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于是,小说有以下一段宝钗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机智:“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见‘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见她们开窗,宝钗便故意反问“你们把林姑娘藏到哪里了?”宝钗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怎么样?”小说中还写到小红的担忧:“要是宝姑娘听见还罢了;那林姑娘嘴里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她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样呢?”这件事显示出宝钗心机凶险、嫁祸他人。该回叙写宝玉与众姊妹在王夫人处海聊薛蟠制药之事,贾母差丫鬟叫宝黛二人去吃饭,黛玉只拉着那丫鬟说先走,丫鬟说等宝玉。黛玉故意说了一句“他不吃饭了,咱们走,我先走了”。然而,这次宝玉偏说与王夫人一块儿吃斋。这一切,细心的宝钗全看在眼里。宝钗是这样劝宝玉的:“你正经去吧!吃不吃,陪着林妹妹走一趟,他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宝玉虽然面子上拉不下来而没有立刻就去,但还是草草吃完饭,急急忙忙漱口要走。探春、惜春不明就里,问其何故?宝钗说:“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罢!叫他在这里胡孱些什么?”这一段描写显示出宝钗的心计。宝钗故意当着王夫人的面说这些话,因为她知道王夫人最怕林黛玉勾引坏了贾宝玉,这样王夫人更怀疑二人之间有什麽暧昧关系,更讨厌林黛玉了。而王夫人又是贾府中操纵宝玉婚姻大事的人,林黛玉的悲惨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从上文可以看出,曹雪芹运用了含蓄的笔法来塑造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从薛宝钗的许许多多似乎平淡琐碎的事件中,展示这个封建传统女性的生存哲学和命运之路,从而揭示出一个纯洁女性被男权文化浸润、侵蚀,人性被异化的深刻悲剧。
  
  参考文献:
  [1]曹雪芹 高 鹗.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1993.
  (王 坤,山东省滨州学院讲师)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huatizuowen/53173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