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浅析建筑新材料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浅析傅毅《舞赋》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雪】

  摘要:傅毅的《舞赋》是我国最早的一篇专门描写舞蹈的古代辞赋。赋中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古代舞蹈的完整场面,是乐舞赋中的名篇之一。   关键词:舞赋 傅毅 辞赋
  
  赋作为一种传统的纯文学样式,几乎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音乐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自《文选》始设“音乐”一门,历代文集对于乐舞赋的辑录都甚为重视,使其成为赋体文学中最为重要的题材门类之一。东汉傅毅的《舞赋》就是我国最早的一篇专门描绘舞蹈之美的文学作品。
  傅毅(公元约45-约90年),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辞赋家。傅毅博学多才,以文名显于当世,与班固、崔�S齐名。何焯《义门读书记》四十五卷评傅毅曰:“故不减楚人相如之匹。”
  《舞赋》是一篇专门描写舞蹈的古代辞赋。在《序》中,作者假托宋玉和楚襄王在云梦作《高唐赋》之后,又置酒宴饮,观舞助兴的故事为缘由,写下了这篇作品。作品的创造性在于把歌舞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用辞赋特有的铺排描绘的手法把它的艺术美再现出来。赋文有三段,从背景、场面、散宴三层描写。
  文章首段描绘了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灯火辉煌,金槽玉觞交错,君臣酣醉、情意荡漾,这是景之丽。在这样的情景下引出了舞女的登场,写尽了舞女的美貌,这是容之姣。接着写舞女的妖媚之态,从她所唱的动人歌辞,到使人心神荡漾的神态,以及初入舞场的风姿,这是情之媚。作者就是通过“景之丽”“容之姣”“情之媚”三个层次作为舞前做铺垫,为下文渲染气氛。
  其后就自然地进入到描写舞蹈场面。它着重描写舞态,又分为三个层次:先从“少进”的开场写起,众女起舞,“若俯若仰,若来若往”,万千舞姿,“不可为象”。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加以展现:“兀动赴节,指顾应声,罗衣从风,长袖交横”,这是从正面描写舞步合节、舞姿优美;轻舞如燕居,疾舞如惊鸿,飘然急舞犹如离弦之箭,气势如浮动飘逸,其志怀如秋霜高洁,这是用各种物象比喻形容,给读者以形象的联想。观者增叹,诸工莫当”,这又从侧面烘托出舞姿令人倾倒的迷人魅力。接下来写“合场递进”的高潮阶段,突现盘鼓舞的精彩场面。盘鼓舞是汉代宫廷表演技艺最高超的舞蹈,作者以特写的镜头写道:当鼓声响起,舞女便依照节奏在置地的盘子上轻捷如飞,有时往来回旋,有时忽然停步耸立,犹如仙女。最后写“回身还入”的歌舞尾声。盘鼓舞高潮过后,舞者欲止还舞,似乎是高潮迭起,舞蹈表演就此嘎然而止。“黎收而拜,曲度究毕,迁延微笑,迟复次列”。歌舞完毕时舞者的优雅从容,给歌舞留下不尽的余味。最后一段叙述宴散车骑驰归的情景,在结构上与“寡人欲觞群臣”前后呼应。它既写出了骏马奔驰,或争道急奔,或后起凌越的壮丽情景,又写出了洋洋习习,雍容徐归的场面。文笔清丽,情意盎然。
  《舞赋》是一篇优秀的描写音乐、舞蹈的赋。它以“舞”为中心,不仅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古代舞蹈的完整场面,而且还写出了舞前、舞后的种种情景。前人说:“凡赋凝厚中必须流动……若���}于字句中间,�^钩于齿舌之间、纵镂心刻骨出之,其形虽肖,其神必离,非善也。”本文能围绕中心,散而不乱,在内容舒展上不拘束于一点之上,这在汉赋中是较为突出的。本篇的语言虽基本为散体,然亦往往杂入整齐的骈偶句式或修长的楚辞句式。当舞蹈始兴之前,插入一支楚辞体的歌曲,显得从容而又舒缓;而当“回身还入,迫于急节”之时,则纯用四字偶句,句式节奏的加快,更好地烘托出歌舞进入高潮时的热烈激动气氛。整个作品的语言,显得既形象细腻,又流转变幻,极和谐地配合了歌舞情态的千变万化。这是由作品的题材和语言风格所决定,本篇的格调不似枚乘、司马相如大赋那样宏丽壮阔,相反,倒显示出工丽婉转的趋向,这与某些六朝辞赋的风调有相近之处。我们把本篇《舞赋》中的一些描绘与沈约的《丽人赋》相比,就不难发现其描绘的笔法及作品格调有不少相像之处,因而本篇已属于描写宫廷生活的咏物赋范围,与那些“润色鸿业”的汉大赋是很不相同的。这使我们看到,到了东汉时期,辞赋创作在追摹前代的同时,已经从题材和风格上,开始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汉魏时期的许多辞赋作品都写到盘鼓舞,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片断性的描写。张衡《观舞赋》是专门描写盘鼓舞的,但仅有节录传世,难窥全豹。傅毅的《舞赋》不仅早于张衡之作,而且是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专以盘鼓舞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因此,它不仅是篇优美辞赋作品,也是我国舞蹈史研究中最珍贵的资料之一。《舞赋》描写细腻逼真,笔调清丽流畅,铺陈有序,生动传神,是汉魏六朝辞赋中的名作。除此之外,作品还在序文和结尾部分,发表了对雅乐和郑声关系的看法,肯定了舞蹈的娱乐功能,这是对儒家“郑声淫”“放郑声”的传统美学思想的突破,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启成译.汉赋今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2]万光治.汉赋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章沧授.汉赋美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夏 春,安徽大学中文系)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huatizuowen/53158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