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高二历史习题

高二作文 时间:2011-10-25

【www.jinghuajt.com--高二作文】

篇一:[高二历史习题]高二历史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升到高二的时候,历史科目的学习难度会有所增加,考试难度也随之加大,小伙伴们在准备历史考试的时候,要开始重视试题的锻炼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1.明太祖朱元璋发布圣谕,要 求百姓“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可见其治国思路是(  )
  A.强化王权服务专制 B.顺其自然各安生理
  C.君权神授服从天命 D.提倡儒家尊崇伦理
  2、确切地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首次 ( )
  A.文化革命运动 B.社会变革运动 C.学术交流运动 D. 思想解放运动
  3、百家争鸣时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持相反观点的是 ( )
  A.荀子和庄子 B.墨子与孟子 C.庄子与墨子 D.孟子与荀子
  4、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5、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体现了当时 社会变革的要求
  6、在中国历史上,先秦诸子百家的 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 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 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空白处应依次填入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7、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 ( )
  A.主张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专制
  C、主张男女平等 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
  8、下列与绘画艺术无关的成语是 ( )
  A、杯弓蛇影 B、胸有成竹 C、双管齐下 D、得心应手
  9、篆刻、书法和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一部分是在: ( )
  A、魏晋时期 B、明朝中叶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0.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
  风采
  以上ABCD分别代表了四种字体,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 )
  A.小篆、甲骨文、隶书、行书 B.甲骨文、小篆、隶书、行书
  C.隶书、小篆 、甲骨文、行书 D.甲骨文、行书、小篆、隶书
  11、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12、话本和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 )
  A.城市经济繁荣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B.市民阶层兴起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阶级基础
  C.通俗文学的发展 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
  13、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红脸”表示 ( )
  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猛残暴 D.刚愎自由
  14.、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个观念蕴涵的文化精神是 ( )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浪漫主义
  15、下面两幅作品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 ( )
  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C.人物形象逼真
  D.反 对宗教束缚,赞美人性的伟大
  16.后期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凡•高的作品色彩强烈,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他被称为是“扑向太阳的画家”。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 )
  A.《战争与和平》 B.《老人与海》 C.《向日葵》 D.《清明上河图》
  17、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了查理一世、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了路易十六,这些做法最符合 ( )
  A.伏尔泰的观点 B.卢梭的主张
  C.康德的理论 D.孟德斯鸠的思想
  18.物理学中将力的单位定为“牛顿”,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17世纪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内容的是( )
  ①万有引力定律 ②狭义相对论 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④量子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20.“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不知鼓舞了多少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它出自 ( )
  A.但丁的《神曲》 B.雪莱的《西风颂》
  C.拜伦的《唐璜》 D.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
  21. ,这是音乐大师贝多芬某部代表作主题曲中的一段’该作品表达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的思想,这部作品是 ( )
  A.《命运交响曲》 B.《天鹅湖》 C.《四海一家》 D.《神曲》
  22、李宇春,这个热爱音乐、拥有良好修养和单纯梦想 ( )
  的中国大学生,成为了一个微妙的符号。湖南电视台
  电视节目《超级女声》体现了电视的哪一种功能?
  A.资讯传播 B.新闻报道
  C.大众娱乐 D.艺术鉴赏
  23、 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4、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相同点 ( )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④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被读者称为青年界之“良师益友”,并誉为“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的刊物是 ( ) (b )
  26、陈独秀说:“ 吾国之革命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说明了 ( )
  A. 政府党和在野党之间争斗激烈 B. 近代政治变革缺乏民众参加
  C.中国人民缺乏革命的觉悟 D.中国缺乏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27、五四运动后,在中国思想界形成强大潮流的是: ( )
  A.民主共和思想 B.民主科学思想
  C.社会主义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28、孙中山在反清革命中汲取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创立三民主义,引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民主共和制的中华民国,实现了划时代的 历史性巨变。更可贵的是,他能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将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 )
  ①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国民一律平等
  ③关注资本问题 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9、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 )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0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三次特别重大的会议,它们是 ( )
  A.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B.八大、十四大、十五大
  C.八大、十三大、十五大 D.七大、十四大、十六大
  二、非选择题:(31题15 分、32题15分、33题10分,3题共40分)
  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也是中国思想文化逐步走向近
  代化的时代缩影和历史见证。某中 学研究小组举办了一个有
  关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变迁的图文展:
  材料一: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1年)成立。馆学最初只
  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
  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使是降了外国。”
  注:右图为同文馆旧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文馆的办学指导方针。(2分)当时同文馆的处境如何?(2分)分析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2分)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变法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
  的国立大学。其办学方针为“中西并用”,宗旨是“广育人
  才,讲求时务。”《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国圣经垂
  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
  国宪及与名教纲常显相违背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
  (2)主张设立京师大学堂的主要是哪些人?(1分)他们试
  图通过大学堂的创办宣传怎样的思想?(2分)由大学
  堂的章程判断他们这一目的在当时是否达到?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
  执信中学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一所中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注:右图为30年代的执信女中学生在荷塘前读书。
  (3)材料三孙中山所说的“自由、民主、均富”理念 指的是什么?(2分)
  (4)该研究小组试图通过 此次展览完整地展现近代中国的思想演进历程。请你策划一下,还应再搜集一组哪一时代学校教育的相关资料?其典型学校应是哪所?(2分)
  32.(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纠正,创新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四川日报》载文《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4分)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哪些重大理论贡献?(3分)
  (3) 概括说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直接的历史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
  (4)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存在较多的相似点,请扼要归纳一条共性。这些共同的观点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怎样的启示。(4分)
  33、(10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代国,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
  ——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
  材料二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归纳材料中迁都的过程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不断迁都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一,评述材料二的观点 (4分)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A B D D A B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A C D C B B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A B B B D A A A
  二、非选择题:(31题15分、32题 15分、33题10分,共40分)
  31(15分)
  (1)①方针:中体西用(或: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分)②处境:招生困难,学生不多(遭到社会歧视)。(2分)③背景:顽固守旧势力的抵制;封建纲常礼教与教育制度的束缚;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2分)(注:答出其中任何两点即可)
  (2)资产阶级维新派;(1分)②思想:实行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废八股,倡西学,变革教育制度;(2分)③没有。 根本原因:封建思想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异常顽固。(2分)
  (3)三民主义。(2分)
  (4)新文化运动时期: 北京大学。(2分)
  32(15分)(1)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从而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二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初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分)
  ( 3)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功。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4分)
  (4)共性:都主张与中国国情和革命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或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借鉴他国的经验与理论;但必须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4分)
  (注:评分时学生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应酌情给分)
  33.(10分)(1)过程:由盛乐迁至平城,再迁至洛阳。(1分) 特点:不断南迁。(1分)原因:①北方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②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③统治中原地区的需要。(4分,任意两点得 4分)
  (2)认识:材料二主张民族融合是历史趋势。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鲜卑族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逐步迁都进入中原后,被中原先进的汉文化所征服。这一过程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发展。(4分)

篇二:[高二历史习题]高二上册历史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的历史考试是学过的历史知识的大检阅,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要重视。复习的时候结合试题来巩固知识,会让我们的考试变得更加简单。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第I卷(共60分)
  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下皆知 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这带有辩证法思想的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韩非曾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以看出,他主张( )
  A.推行分封制巩固国家
  B.由圣贤管理国家事务
  C.建立平衡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联邦制
  D.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3.董仲舒认为,天具有意志、感情与道德,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
  人的活动也可感动天,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下列言论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4.《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5.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
  6.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 ( )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趋接近现
  实,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体现这一特征的思想是 (  )
  A.自由平等思想 B.君主批 判思想
  C.经世致用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8.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李斯、韩非等曾来稷下游说和进行学术访问,荀子担任过稷下学宫的祭酒。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稷下学宫”是( )
  A.鲁国的官办学校 B.当时百家争鸣的缩影
  C.儒家讲学的场所 D.最早的官办学校
  9.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 ,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10.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1. “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古代著作( )
  A.《道德经》 B.《韩非子》 C.《春秋》 D.《论语》
  12.“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13.《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
  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 《管子•任法》说:“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其“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A.法律体现人民意志保护人民利益 B.用法律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法律是君主专制主义统治的工具 D.体现中国古代的民主思想
  15、《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
  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 )
  A.道学 B.法学 C.理学 D.佛学
  16、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古代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 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17、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 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18、“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
  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19、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
  20、“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21、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 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 暴君”。开始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的是 ( )
  A.董仲舒 B.朱熹 C.黄宗羲 D.王阳明
  22、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23、某一时期,“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中,……课程强调学习古典艺术和体育锻炼,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该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是( )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
  2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 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25、下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这件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在 ( )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罗马教皇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26、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撤。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27、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
  A 批判神权统治 B. 鼓吹人性解放 C. 倡导思想自由 D. 构建理性王国
  28、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久前,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政治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 )
  A.《论法的精神》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独立宣言》
  29、人们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对“启蒙思想”这一历史概念最准确的表述是( )
  A.对旧制度进行了批判,对新社会提出设想的思想B.批判了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
  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 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30、启蒙运动被誉为文艺复兴的超越与发展。其“超越与发展”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  )
  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B.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 D.提出民主与法治的主张
  第Ⅱ卷(共40分)
  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卷四十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材料四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2分)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2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分析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为何能一直保持正统地位?(4分)
  32、(20分)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材料2: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材料3:16至17世纪的中国, 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体现孔子的什么主张?(2分)材料二反映苏格拉底的什么观点?(2分)二者在本质上有何相似之处?(2分)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2分)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本质区别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在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在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研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2分)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B D C A C B A B A A D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C C B C B B C A D D A A C
  二、非选择题答案:
  31、参考答案: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分)
  (2)“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分)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
  (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2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2分)
  (5)演变历程: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融合佛教道教思想,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遭到批判,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4分)
  原因:①儒家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要求。
  ②儒家思想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能够适应时代需求(或与时俱进,兼收并包)(4分)
  32、参考答案:
  (1)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2分)苏格拉底主张:善是人的内在灵魂;美德即知识(2分)相似本质:都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2分)
  (2)原因: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封建文化专制严酷。(2分)
  共同之处: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在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民主。(2分)
  本质区别:阶级立场及根本目的不同。(2分)
  (3)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3分)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法国启蒙思想家倡导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3分)
  (4)结论:古代东西方先贤的思想中都包含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等。(答出任意一条即可) (2分)

篇三:[高二历史习题]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及参考答案


  必修二的历史课本是我们在高一的时候接触的,高一正是打好历史基础的好时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好每一次考试的试题。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历史必修二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 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材料说明
  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手工业历史悠久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下列的农业生产工具或技术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A.耧车 B.筒车 C .耦犁 D.翻车
  3.下列选项是某班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B.东汉杜诗发明灌溉工具水排
  C.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技术 D.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政策
  4.《旧唐书》载:“(唐朝)长安(年号)中……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 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
  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5.(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 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② 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③ 定期的集市已经出现 ④ 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岁)在邑,十七(岁)在天下”;康熙、乾隆年间,沿长江地域流传着“无徽不成镇”的谚语。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
  A.明清时期徽州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明清时期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C.明清时期徽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徽州已成为商业中心
  7.观察下列图表, 1927-1937年我国出现这种经济状况主要得益于
  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洋务企业的刺激
  8.下列歌谣中,不 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新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
  9.近代中国掀起了办报热潮,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报刊,如王韬的《循环日报》、梁启超的《时务报》、严复的《国闻报》、孙中山的《中国日报》。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为传播进步思想,开启民智 B.都采用白话文写作
  C.都为满足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D.都为宣传革命思想
  10.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A.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B.中国首个电报机房出现
  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中国首条自建铁路通车
  11.盐城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对我国 “一五”计划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他们搜集到的下列史实与研究主题相符的是
  ① 建成了长春第—汽车制造厂 ② 建立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③ 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④ 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右图是我国某时期发行的一张股票,这类股票的发行
  推动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C.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建立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3.十一届三中全会既继承了八大的正确探索,同 时又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思想。其新思想主要表现在
  A.科学地分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把企业完全推向市场
  15.下图是我 国某地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表,其中城乡差距最小年份出现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 市改革刚刚起步
  C.从沿海到内地开放格局的确立
  D.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
  16.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右图中最早设置
  经济特区的省份是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③④
  17.1992年邓小平南巡深圳期间,傍晚散完步往回走时,有人建议从原路返回,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
  ① 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② 中国应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③ 中国应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④ 中国应开始扩大对外开放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8.邓小平曾指出:“计划不 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史实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美国的里根改革;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19.右图1978、1998年相关数据的变化从实质上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
  B.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20.1921年的苏俄改革和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都
  ① 从恢复和发展农业入手 ②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 重点发展工业化 ④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21.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 展 ② 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④ 推动了传统商业中心的转移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对下图反映的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比例(%)变化的解读, 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殖民扩张的先锋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B.第②段,殖民扩张的主力是荷兰和美国
  C.第③段,殖民争夺最激烈的是英国和法国
  D.第④段,第二次工业 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23.“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非洲黑人数量的锐减 B.英国放弃了对非洲的殖民
  C.非洲人民的反抗日益激烈 D.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24.“曼彻斯特棉纺织厂都是大建筑,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了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不少工厂往往昼夜开工,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以上现象最早可能发生于
  A.14、15世纪 B.18世纪中后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5.下列图片能反映罗斯福政府通过增加就业来拉动内需的措施有
  ①新建田纳西工程 ②以工代赈 ③农业调整 ④蓝鹰运动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 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此说能够成立,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 济政策 B.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7.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改革。据苏联官方统计,其某一领导人执政期间,苏联的国民收入由原来只占美国的31%,上升到67%,苏联人均住房面积由10平方米提高到16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该领导人是
  A.勃列日涅夫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8.与近代相比,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出现的新变化是
  A.发达国家在体系内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29.“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以及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域的区域,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和持续的进步。”这一条款适用于
  A.欧共体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30.格瑞德在描述未来世界时说:“我们正生活在重新安排下一世纪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之中。未来将不会再有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种意义上的国家经济了。一国之内所剩下的只不过是组成那个国家的人罢了。”下列符合格瑞 德观点的是
  A.全球化即现代化 B.全球化侵蚀甚至会淡化“国 家”概念
  C.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D.全球化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唐朝时期,我国制瓷业发展迅速,唐三彩、邢窑的青瓷和越窑的白瓷闻名遐迩。
  3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3.1851年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展会,陈列的展品中有铁路设备、纺织机械、改良的蒸汽机和内燃机。
  34.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的“新经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仍然存在。
  35.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他创办的大生企业是近代中国纺织业的活标本,它的发展历程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富国强民之本在于工”“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 ——张謇《条陈立国自强疏》(1895年)
  材料二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 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大生纱厂。1899年春开车生产,厂址在江苏通州(今南通市)。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当地发达的土法织布业,为棉纱提供了市场。
  ——360百科•大生纱厂
  材料三 自1912年至1921年,大生纱厂的利润率平均高达44.44%,10年盈利累计1161万9千两,相当于1899—1911年13年纯利润总和的3.61倍。
  ——单强《工业化与社会变迁》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大生一厂、副厂、三厂经过公私合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分别改名为国营南通第一、第二、第三 棉纺织厂。1996年以南通第一棉纺织厂为核心改制为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底集团公司进行重组,形成了纺、织、染、针织服装、毛巾、毛纺、化纤等多元化的纺织联合体,注册资本3.18亿元。公司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1.51亿,实现利润2938万元。 ——360百科•大生纱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救国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謇选址通州创办大生纱厂的有利因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这10年迅猛发展的最主要客观原因。(1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大生纱厂在建国后初期和新时期的两次新发展分别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2分)
  (5)综合上述材料,从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37.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世界各国在二战后都非常重视社会保障问 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其中规定:此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儿童或残疾儿童得到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并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施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百度百科
  材料二 前苏联国家宪法将社会保障确立为国家制度。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其中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
  ——中国保险网(2001年)
  材料三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欧各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随着各种社会福利的不断扩大,某些特定的社会人群不断提出过高的社会福利诉求,一则导致社会福利开支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英国等国甚至高达50%以上,二则导致国家严重财政困难甚至财政赤字。面对居高不下的社会福利开支,政府不得不压缩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投入,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上还出现了躺在国家社会福利的温床上游手好闲的“懒汉”人群。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十分头疼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方各国被迫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措施有:失业救恤金发放数额和适用人群减少,各种社会保险中国家承担的费用减少,个人承担的费用增大等。改革虽有阻力,但最终得以推行,对西欧各国财政状况好转起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材料四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政府强制或引导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并承担必要的财政责任,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摘自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政府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推动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的?(2分)
  (2)据材料二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前苏联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欧各国政府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革的原因。(2分)
  (4)据材料四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各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得失给我国提供了哪些借鉴?(2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
  38.公元1500年以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中国也日益融入世界。请回答:
  (1)列举1500年以后推动世界逐步成为一个密不可分整体的重大史实。(3分)
  (2)鸦片战争后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融入世界的方式有何差异?分别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4分)
  (3)2012年美日欧联合向WTO上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2014年3月26日,WTO专家组裁定中方败诉。由此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面临着怎样的挑战?(3分)
  历史必修二月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D A B C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C B D D C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D B B D A B C B
  二、判断题(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B B A A
  三、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10分)
  (1)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将实业和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2分)
  (2)通州当地有利的社会环境因素:原料价廉、必要的技术、税收较轻、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等。(3分,任答三点得3分)
  (3)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分)
  (4)公私合营(或者三大改造,赎买,工商业改造)(1分),企业的改制、重组(1分)
  (5)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利的环境;需要政府与社会的支持;只有抓住机遇,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充满活力。(其他言之有情可酌情给分,2分)
  37.(10分)
  (1)背景: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美国社会矛盾尖锐。(2分)
  (2)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分)
  (3)原因:①高福利易滋生懒惰,挫伤了一些人的生产积极性;②高福利影响了科技教育的投入;③高福利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困难。(2分,任答两点即可)
  (4)成就: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或者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增加,覆盖人数增多。(2分)
  (5)借鉴:通过立法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 社会保障必须量力而行不可操之过急;加强政府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过程中国家不应大包大揽,防止社会惰性;积极引进民资参与社会保障;培养社会保障意识。(2分,任答两点即可)
  四 、问答题(本部分1题,10分)
  3 8.(10分)
  (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分,任答3点即可)
  (2)差异:前者被动融入,后者主动融入。(2分)
  影响:前者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兴起;后者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其他言之有情可酌情给分,2分)
  (3)挑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中国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国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 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3分,任答3点即可)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gaozhongzuowen/8689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