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高二历史必修三

高二作文 时间:2010-08-19

【www.jinghuajt.com--高二作文】

高二历史必修三篇1:高二必修三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_高二必修三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的历史知识是我们升到高二的时候学习的,现在高二的学生也即将学习完必修三的历史课本了,那就写份历史试卷,巩固好必修三的历史知识吧。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三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必修三历史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
  1.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
  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该思想属于(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2.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
  后又为之置弟子员,使之成为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由此可知汉代(  )
  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 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
  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 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
  3.“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摘自余英时著《朱熹的历史世界》)。作者在此强调的是宋明理学(  )
  A.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 B.确立三纲五常的地位
  C.突出格物致知的目的 D.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
  4.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
  A.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5.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
  A.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B.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6.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  )
  A.教会势力的演变 B.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
  C.世俗王权的演变 D.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
  7.1774年,路易十六上台时,杜尔阁应邀参加内阁,并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为他进行经济改革获得了实验场所。他提出并采取的改革计划包括取消徭役制、取消手工业行会,开放谷物国内自由贸易以及改革不合理的粮食税法、粮食运输规定、动物油专卖制等。杜尔阁的主张(  )
  A.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思想 B.代表了重商主义学派
  C.体现了凯恩斯主义思想 D.代表了封建地主的利益
  8.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就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 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落后于西方国家 B.求善而不存真
  C.缺乏理性精神 D.其有很强的封闭性
  9.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 潼关路。望西都,意踌结。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
  A.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D.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10.当今人们在设计一些图标时,往往喜欢从中 国古代文字中寻找灵感.你认为下列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
  A.隶书 B.行书 C.草书 D.篆书
  11.“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 B.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C.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
  12.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有力地冲击了神创说 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学科
  13.阅读下表,材料反映出(  )
  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年代(A) 应用研究年代(B) 生产推广年代(C) B—A年差 C—B年差 C—A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激光 1958 1960 1961 2 1 3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14.1878年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出任驻法公使,出行前与法国沟通,提出公使女眷只能跟对方的女宾往来,不与对方男宾握手、同宴,指出这是中国“名教攸关’。法方表示接受,眷属往来,敬礼有加,绝不干预跳舞宴会。这主要反映出(  )
  A.纲常名教扼杀女性独立 B.政治斗争决定中外礼仪
  C.中国外交官对西方礼节缺乏了解 D.中外文化冲突中的”求同存异”
  15.1916年2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提出“伦理革命”的口号时说:“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据此可知,陈独秀(  )
  A.认为伦理觉悟比政治觉悟重要 B.具有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C.批判为君主专制辩护的传统文化 D.批判传统社会契约型伦理关系
  16.孙中山认为,从来没有“天赋有平等的道理”,“平等是人为的,不是天生的”;只要人民具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个方面的“民权”,其节制下的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个方面的“治权”,就可以实现“民有、民治、民享”。据此推知,孙中山的政治设计(  )
  A.体现民权的形式应当是代议制 B.主张平等自由立足于治权
  C.信奉民权高于并直接节制治权 D.照搬欧美启蒙思想和学说
  17.1938年10月,毛泽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在此强调的是(  )
  A.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B.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
  C.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比基本原理更重要D.多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18.邓小平说:“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一讲话(  )
  A.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 B.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C.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是为九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扫除阻力
  19.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优势地位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20.仅1956年一年,我国学术著作出版的数量比1950-1955年6年的总数还多。文学创作方面,初步打破了题材和主题的禁区,题材范围扩大,体裁风格多样,涌现了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作品。1957年1月,全国60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举行音乐舞蹈会演,20多天演出的节目有360多个。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B.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C.“大跃进”运动的浮夸 D.“双百”方针的贯彻
  21.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扫盲教育(  )
  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B.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
  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 D.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22.有人评价某一剧作时说:“看了这些戏,我们都感到好笑,忍俊不禁,但在笑声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与寂寞。尽管剧情虚妄,台词荒唐,我们不难发现剧中人有些方面跟我们十分相似,而剧中的荒诞现象正是我们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下列文学作品与该剧作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23.《剑桥艺术史》中提及某一画家的作品时说:“(他的画)却表明:在某种意义上,经验超越现状,引向追忆,哪怕仅此而已也罢。尽管他指望观众还能看出更深层的含义。……(正如画家所述)‘那从水闸流出的潺潺水声、柳树、纤细的栏杆,还有砖砌的建筑物,我爱这样的事物……只要我能作画我就会不停的描绘这样的地方,绘画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 。”据此判断该画家作品的风格是(  )
  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24.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 美式习俗,但20世纪20年代美国五大影院在观影时是禁吃爆米花的,看电影吃爆米花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这种改变最能说明(  )
  A.电影技术的进步带来观影习惯的改变 B.电影艺术呈现出了大众化、商业化趋势
  C.大萧条给影院经营造成了巨大经济困难 D.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心理预期得到提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52分)
  二、非选择题题(总计3小题。25小题18分,26小题16分,27小题18分。)
  25.(18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4分)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0分)
  26.(16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哲学的新方法不仅在科学中彰显威力,而且也被积极引进到科学之外的社会问题的研究中,乃至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汉金斯指出,启蒙运动的新批判精神怀疑一切未经论证的东西,事实上,这种精神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之前,就已经在文学中出现了,但是却得到迅速成长的自然哲学的支持。自然哲学进步的途径,就是自然哲学家使用牛顿的方法,去完成牛顿的研究计划。于是,启蒙运动的科学就是“牛顿的科学”,其哲学就是“牛顿主义”。
  ——摘自程智强《科学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 清王朝虽被推翻,但专制主义幽灵仍在国中游荡,不管是袁世凯的称帝还是“革命”者的集权行为都说明,专制主义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陈独秀等深感“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新文化运动,就是向中国人灌输现代公民意识,帮助国人 摆脱专制主义束缚,为实现真正民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自王铁群《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主义”的含义和导致其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10分)
  27.(18分) 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伟大人物,他们既关注革命事业,又思考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 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了哪些主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有关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与孙文学说之间的关系。(6分)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发展经济的思路。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位伟人共同的追求。(6分)
  必修三历史期末试题答案
  1.B
  【试题解析】题目中的信息“战国时期”“某学派”“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体现了先秦时期墨家学派“非攻”的主张。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A、C、D三项,故选B。
  2.答参考案:C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可知汉朝熟读经学儒家经典的知识分子通过学习可以正式入仕,即知识分子构成发生新变化,符合题意的是C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百家思想,排除A;B项中的“彻底”表述错误;D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
  3.A
  【试题解析】题目中未涉及纲常礼教、探究“理”的方式及对儒家思想的弘扬,故无法得出B、C、D三项的结论;题目中的材料“君以制命为职”大意为君主以统治人民为天职,故题目中的信息“理学家......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体现了宋明理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本质,故选A。
  4. 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可见其注重致良知,A项符合题意,正确。B项与材料旨意无关,排除。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5.B
  【试题解析】题目中未涉及腐败的政治对哲学发展的阻碍作用及古希腊人对苏格拉底人文思想的不理解,故无法得出A、D两项的结论;C项的表述与公元前5世纪中期,以诡辩和争论为基础的智者运动兴起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苏格拉底深感担忧......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的智者派”体现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倡导“人是 万物的尺度”的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的反对,故选B。
  6.C
  【试题解析】根据曲线图显示,8世纪后天主教势力日益强大,教权高于王权,开始呈下降趋势,随着15世纪宗教改革拓展,王权逐渐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实力增强,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推翻王权成为了必然,故C项正确;教会势力的演变总体应呈下降趋势,故A项错误;17、18世纪以来曲线呈下降趋势,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不符合,故B项错误;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7.A
  【试题解析】材料“取消徭役制、取消手工业行会,开放谷物国内自由贸易以及改革不合理的粮食税法、粮食运 输规定、动物油专卖制等”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重商主义学派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凯恩斯主义思想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改革计划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故D项错误。
  8. 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提及古代中国科技停滞于“经验工艺水平上”,理论中混杂着“反科学的成分”,可见古代中国科技缺乏理性精神,C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在明清之前世界领先,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古代可见虽有“不科学成分”,但不是伪科学,B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9.D
  【试题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元曲内容可以看出,元曲的形式灵活,雅俗兼具;故选D;依据所学知识,A项是汉赋的特点;B项是《诗经》的表达特点;C项是唐诗的特点。
  10.D
  【试题解析】结合所学,篆书的特点是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看图可知符合篆书的特点,故选D。草书的特点是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任性,具有审美价值,排除C;隶书的特点是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排除A;行书的特点是兼具楷书规矩与草书放纵,雅俗共赏,具有实用和审美价值,排除B。故选择D。
  11.B
  【试题解析】本题材料提到,“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指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知识,排除。
  12.A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理论指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论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有力冲击了神创世说,故A项正确;B项是量子理论的影响;CD项牛顿力的影响;所以答案选A.
  13.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应用和现代信息技术,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表格年差数据反映出科技成就从研究到应用、再到推广所用时间越来越少,这说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都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14.D
  【试题解析】本题材料提到,1878年,公使女眷只能跟对方的女宾往来,不与对方男宾握手、同宴,指出这是中国“名教攸关”。法方表示接受,眷属往来,敬礼有加,而绝不干预跳舞宴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反映出中外文化冲突中的“求同存异”,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15.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分析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中国的家族伦理是封建制度之遗物,要实现政治平等、经济独立就必须首先铲除这种家族伦理。故选A。
  16.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政治理想及其政治理念,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这是一道逻辑推理题目,要在尊重材料的基础上去理解孙中山的政治设计与政 治理念。在孙中山看来,平等来自“自为”而非“天生”,与启蒙学说有分歧,故排除 D 项;从材料中的“只要……就可以……”表述句式看,其政治设计的关键是“民权”节制并高于“治权”,故排除 A、B 项,选 C。这种政治设计体现了孙中山在考察欧美各国政治的基础上,并基于他所知的中国实际的独特政治设计,与民国实际的政治格局和模式是有很大出入的。
  17.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旨在考 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的能力。B项应为胡适的社会改良的主张,与题目中的人物“毛泽东”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原理间的重要性的比较及多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故无法得出C、D两项的结论;题目中的信息“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成为全党......亟待解决的问题”体现了毛泽东主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故选A。
  18.B
  【试题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故A项错误;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故B项正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1992年之后,材料涉及内容的只是所有制问题,故C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阐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为九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扫除阻力,故D项错误。
  19.D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项的表述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即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中“决定了”、B项中“已经处于”的表述均过于夸大化,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 试图飞到月球的”可知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故选D。
  20.D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仅1956年一年”“初步打破了题材和主题的禁区,题材范围扩大,体裁风格多样”并结合所知识可知,出现文化繁荣的现象,是因为1956年“双百”方针的贯彻,故D项正确;A项是1956年底,经济方面的方针;C项1958年;B项改革开放以后的。所以答案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双百”方针的贯彻
  21.B
  【试题解析】材料没有提及生产实践活动,故A项错误;“三字经”强调毛主席、共产党的重要性,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巩固政权,为经济建设做准备,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互助组、合作社、土地改革等,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故D项错误。
  22.C
  【试题解析】“剧情虚妄,台词荒唐”“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符合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A项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A项错误;B项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项错误;C项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C项正确;D项彼得拉克《歌集》体现的是人文主义,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23.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材料强调此绘画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画派是浪漫主义的绘画,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项表述强调瞬间的印象,D项表述强调变形、夸张的手法表现艺术,三项都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24.B
  【试题解析】由材料可知看电影吃爆米花原先是禁吃,后来流行起来,并风靡全球。这表明影院观影习惯是适应观众的需要。故选B。
  25.
  (1)核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2分)。
  社会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兴盛和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
  (2)根本原则: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4分)(说明:每一个答案要点2分,打出两点即可得分)
  (3)共同主张:批判君主专制统治(2分)
  原因: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使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6分)。(说明:只要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思考归纳作答,符合史实即可得分)
  启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分)
  26.
  (1)含义:理性主义。(2分)原因: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文精神的传 播;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的人权意识;科学研究中实验方法所体现理性精神的影响。(4分)
  (2)背景:封建君主专制虽被推翻,但集权专制思想仍然存在;民主共和虽然建立,但国民却缺乏应有的公民意识;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导致了反共和的旧思想盛行。(6分)
  不同:启蒙运动宣扬民主是为了推翻专制而实现民主,而新文化运动则是要巩固已初步实现的民主政治;启蒙运动继承欧洲传统的人文主义精神,而新文化运动则是要彻底地否定并抛弃传统文化。(4分)
  27.
  (1)原因:贫富分化严重(没有解决民生问题)。(3)
  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3)
  (2)主张: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无产阶级领导;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4分)
  关系:继承和发展。(2)
  (3)思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2分)
  追求:改善民生;追求社会平等:发展生产力。(4分)

高二历史必修三篇2: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的学生也快学习哇必修三的历史课本了,很多学生都已经开始复习,可是复习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只顾着看书,除了看书,我们需要做一些有用的试题。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三期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历史必修三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48分)
  1、“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此司法原则( )
  A.确保了明代司法的公正 B.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 D.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2、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3、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
  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4、武则天执政时,不经三省长官而自行任命官员,被当时的宰相刘?之批评:“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凤阁鸾台”指的是( )
  A.尚书省与中书省 B.中书省与门下省
  C.门下省与尚书省 D.尚书省与吏部
  5、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逐渐分离。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
  A.官僚制度逐渐完善 B.特权观念日益淡化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城市功能趋于丰富
  6、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 )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7、钱穆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A.冲破了旧有的官吏来源 B.标志着贵族权力的丧失
  C.完善了官员选拔的程序 D.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局限
  8、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枢密使”、“枢密副使”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9、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 )
  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B.民族文化影响制度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中央强化地方管理
  10、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
  11、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
  A.公民的身份特权 B.公民的义务责任
  C.公共事务的意识 D.参政议政的权利
  12、陈忠云《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 说:“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也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 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现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下面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
  A.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相同的经济基础
  B.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强硬的政治手段来实现
  C.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一定偶然性
  D.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13、恩格斯说:“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人们的不平等比任何平等受重视的多。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肯定是发了疯。”这段话认为古希腊罗马民主的实质是(  )
  A.主权在民的民主 B.最直接最完整和最纯粹的民主
  C.城邦式的直接民主 D.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
  14、“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 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
  A.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 B.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
  C.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 D.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
  15、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 )
  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
  C.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 D.《十二铜表法》成文化
  16、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人是生而平等 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下列选项蕴含自然法观念的是( )
  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B.“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C.“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D.“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
  17、麦考莱在其著作《英国史》中称赞光荣革命是最后一次革命。这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解决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
  18、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19、“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 )
  A.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 B.美国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
  C.美元对英镑有重大依赖性 D.美国深受民主共和思想影响
  20、美国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以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之一切条约,均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
  A.共和主义 B.集权体制 C.宪政主义 D.联邦主义
  21、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机制体现在( )①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 ②总统和内阁之间
  ③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 ④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一文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主要(  )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的发展
  B.说明法国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
  C.强调坚持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指出法国大革命有其长期性和残酷性
  23、思想家柏克描述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念:一种是“狂野的瓦斯,固定的气体”其释放出来的最终结果需要到“最初的激荡略微平静下来,等到溶液澄清,直到看到某种要比表面浑浊的泡沫动荡更深一层的东西时才能判断。”另一种自由是一种高贵的、由继承而来的自由,“它带有一种堂皇动人的面貌,有一部家谱和显赫的祖先们,这是一种合理的 而有气概的自由。”对这两种自由的追求分别是指(  )
  A.法国大革命、“光荣革命” B.北美独立战争、英国议会改革
  C.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 D.俄国十月革命、辛亥革命
  24、1871年,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颁布了宪法,德意志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最能从政治上反映国家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是(  )
  A.内阁的建立 B.议会的产生 C.国家的统一 D.联邦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5、(25分)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 职相
  参,总领百官, 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家至德溥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朱博传》
  材料二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
  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四 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 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汉、明两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9分)
  (2)材料三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8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依据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8分)
  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改革科举的主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亲眼看到欧美、日本等国借鉴科举实行文官考试的作用。1910年,也就是废除科举的五年之后,他明确说:“夫科举非恶制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梁启超评价科举制度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15分)史料研究、史论探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班同学在学习欧美近代民主政治时就是运用了这种学习方法。
  史料:
  下列两段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两大国的历史文献,阅读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
  (1)上述两部文献对国家权力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规定?有什么共同影响?(4分)
  史论:
  材料三 民主要真正实现必需做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并重。“原则民主”体现了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程序民主”体现了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主实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主要表现。(4分)你是如何理解“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4分)
  (3)综合上述史料研究和史论探讨,欧美民主政治具有哪些特征? (3分)
  历史必修三期末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D.D.A. B.A. 6—10 C.A.C.D. B. 11—15 A.C.D. B.A.
  16—20 C.D.A.A.D. 21—24 B.A.A. B.
  二、非选择题
  25、(1)内容:汉朝: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派遣刺史监察郡国。(4分)
  明朝: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对口监察;监察官 员可风闻奏事;设厂卫等特别机构监督官员。(3分) 特征:君主专制统治强化(封建制度腐朽没落)。(2分)
  (2)制定:克利斯提尼。(2分)
  特点:公民监督(自下 而上);定期投票;预防为主。(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目的:维护民主政治。(2分)
  (3)原因:美国政府主要由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构成;新闻媒体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4分)
  不同:前者以监察官员为主体;后者以公民大众为主体。(4分)
  26、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1:赞同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
  论证: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不断更新,提高了国家官员队伍的素质,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科举制度,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选拔国家行政管理人才,促进了社会发展。
  由此可见,科举制对中国、乃至对欧美的社会发展都产生过重大的推动作用,是好的人才选拔制度。
  示例2:不赞同梁启超的科 举非恶性制的观点。
  认证: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实行八股取士,科举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造性,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深重,西学进一步传播,当时中国要救亡图存、发展经济,必须发展新式教育,培养实用人才,而科举考试内容完全排除科学技术,扼制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1905年,科举制度 被废除,说明这一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科举制是中国封建政治体制中的一种文官选拔制度,其考试内容、形式都受制于封建皇权,其弊端非常明显。
  由此可见,明清以来的科举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它的终结是历史的必然,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示例3: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片面的。科举有进步性,也有消极性,应一分为二、辩证地评价。
  论证:综合示例1、示例2的内容。且一定要论及欧美国家文官选拔。
  示例4:梁启超 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片面的。应把科举制放在具体的时空下评价。
  论证:综合示例1、示例2的内容,按古、近、中、外科举制的利弊进行论证。
  (观点2分,论证8分,总结2分。若只有观点,没有论证不得分。论证内容与观点完全脱节,只给观点的分数。)
  27、(1)材料一界定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材料二界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和完善,(4分)
  (2)原则民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程序民主:三权分立,互相制衡。(4分)
  理解:学习英国的议会制;成功地实践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等学说。(4分)
  (3)选举;议会立法;权力部门之间相互制衡。(3分)

高二历史必修三篇3: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的学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必修三的历史考试了,你知道最轻松、最有效的复习方法是哪一种吗?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其实做试题对提高成绩是非常有效的。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三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历史必修三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2.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3.清乾隆年间,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其思想
  A. 得到佛教人士的认同 B. 得到理学人士的赞同
  C. 与文艺复兴哲人观点相近 D. 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4.《说文解字》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 B.隶书由秦朝时期囚 徒发明
  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 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
  5.据统计:中国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占全部译著的85%,1902年至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全部573篇著作的62.2%。以
  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风气已经出现 ②洋务运动期间开始接触西方科学
  ③甲午战争后国人更为关注日本社会 ④民主共和思想在知识阶层广泛传播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到:“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 (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
  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一思想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8.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据此判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主张为
  A. 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B. 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权
  C. 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D. 建立福利社会
  9.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 “新政” ,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其共同点表明了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C. 历史的发展主要是历史巨人推动的 D. 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10.下列同学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进行辩论,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观点是
  A. 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B.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
  C. 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 D. “文革”期间发展成为严重的“左”倾错误
  11.右图是1964年为纪念英国某位历史人物诞辰400周年而发行的邮 票。该人物的作品
  A.促成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设计了三权分立的社会制度
  C.冲击了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D.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12.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 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属于荒诞不经,反映欧洲人早期的愚昧 B.反映人文主义,是研究文艺复兴的资料
  C.是新教教义,有助于理解欧洲宗 教改革 D.阐述理性学说,出自启蒙思想家的著作
  13.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 使因行称义主张被广泛接受 B. 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舆论准备 D. 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14.某科学著作的序言中写道:“理性力学应当是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该著作提出的理论
  A.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进程 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突破
  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D.弥补了牛顿力学认识宏观世界的不足
  15. “如果说工业化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以下对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船、火车等
  C. 生产力发展对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D. 生产力发展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16.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 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 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 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17.关于中国教育发展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同文馆,它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B. 北大红楼是新思想传播基地,主要是以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
  C. 远程教育是我国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制教育的唯一渠道
  D. 中国教育历经了向西方学习再到以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为主,再到教育面向现代化的轨迹
  18.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出现偏差的根本原因是
  A. “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 B.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C. “文革”的发生 D. “大跃进”运动展开
  19.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下列作品中代表这种文学流派的是
  A.《约翰•克里斯朵夫》 B.《唐璜》 C.《巴黎圣母院》 D.《老人与海》
  20.“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美国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A. 电影成为美国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 B. 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
  C. 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 D. 电影提升了美国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21. (12分)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材料二 我们试看当时所谓的新文化运动,究竟指的是什么?就当时一般实际情形来观察,我们实在看不出它具体的内容。是不是提倡白话文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零星介绍一些西洋文艺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不抉择地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这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缺点是:一是在批判传统时缺乏公正与同情,忽视作家和民族传统的良好方面;二是对于新观念过于轻信,而又不免混乱模糊;三是他们对于复杂问题过于性急。
  ——周策纵《 五四运动》
  材料四 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通过“整理国故”,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是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2分)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之历史命运”这一主题。(8分)(要求: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主神宇斯像 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雕塑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三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 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五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六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 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 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 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例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2分)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3分)
  (3)归纳材料四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2分)
  (4)材料五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3分)
  (5)据材料六,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3分)
  23.(12分)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材料二 到一八七五年左右,教会学校总数约增加到八百所,学生约二万人,这个阶段的教会学校仍以小学为主,但已有少量教会中学出现,女学校也有增加。到一八九九年止,教会学校总数增加到约两千所左右,学生增为约四万名以上,开始出现大学。
  材料三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门,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材料四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另据大众网报道,从2005年秋季开始,济南市有50多所小学开始全面推广儿童经典古文诵读,从浅显易懂的《三字经》到晦涩难懂的《孟子》、《论语》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到“读经”行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2分)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教会学校的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3分)
  (3)京师大学堂分科办学后的教学内容与古代太学相比有何相同之处?(1分)又有何新的时代特点? (1分)
  (4)当年蔡元培主张废除读经的目的是什么?(1分)你是否赞成当今小学生读经?为什么?(2分)
  24.(12分)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着中国文明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二 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门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李贽《道古录》
  材料三 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二程”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4分)
  (2)据材料二,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5分)
  (3)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据材料三,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3分)
  2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3分)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5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2分)
  历史必修三期末试题答案
  1-10 CBCDA CBCDD 11-20CBBAA D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题C
  21.(12分)(1)特点:由学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逐步深入。(2分)
  根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深。(2分)
  (2)
  观点(2分) 史实(6分)
  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伦理道德(1分) (1)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1分)
  (2)目的: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1分)
  (3)影响: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但冲击了传统文化(盲目批判传统,忽视民族传统的良好方面)。(2分)
  新文化运动传承了传统文化,使之焕发生机(1分) (1)内容:提倡新文学。如白话小说的发展、“整理国故”、研究思想史。(1分)
  (2)影响: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开端,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1分)
  22.(14分) (1)突出特点:神的人格化。(1分)
  (2)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 (2分)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2分)人文主义。(1分)
  (3)“分权与制衡”(即权力分立,制约与平衡)的思想。(1分)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1分)
  (4)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2分)对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起了进步作用。(1分)
  (5)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1分)
  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1分)
  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分)
  23.(13分) (1)目的:培养儒家人才,传播儒家思想;提高儒家政治地位,贯彻儒家政治理念。(实行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仁政,限制君权)(2分)影响: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2)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妇女的解放和社会风气的改进。培养的各方面人才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等。(3分)
  (3)相同: 读经。(1分)新特点: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或政治制度。重视农、工、商等经济类科目的教学。(1分)
  (4)目的:通过反对封建统治思想,达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推行民主共和理念,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1分)同意。经学中有大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读经可以达到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2分)或:不同意。经学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经学的研读不利于国家的进步和现代化建设。(2分)
  24.(12分)(1)核心思想:万物都有规则秩序;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2分)
  危机:汉唐儒学的僵化(或儒学的权威性被削弱);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2分)
  (2)认识:人都有自然本性;要顺应人性,使其自由发展。(2分)
  因素: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理学束缚人性。(3分)
  (3)观点:在规范社会秩序的同时注重人性;反对思想专制。(2分)
  认识:儒学思想因时而变。(1分)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gaozhongzuowen/2742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