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初一上册数学

初一上 时间:2010-05-06

【www.jinghuajt.com--初一上】

(1) [初一上册数学]初一上册数学小报内容

  《数学小报》是指与数学相关的趣味性小报。主要内容有:数学知识、数学家故事、数学趣题、数学家名言等。下面小编收集了初一上册数学小报内容,供大家参考。
  初一上册数学小报1
  初一上册数学小报2
  初一上册数学小报3
  初一上册数学小报4
  初一上册数学小报5
  初一上册数学小报内容
  数学小故事
  1.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说:“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2.阿基米德出生于公元前287年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爸爸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3.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4.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作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5.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爸爸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6.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7.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8.高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并有“数学王子”的美誉。小时候高斯家里很穷,且他爸爸不认为学问有何用,但高斯依旧喜欢看书,话说在小时候,冬天吃完饭后他爸爸就会要他上床睡觉,以节省燃油,但当他上床睡觉时,他会将芜菁的内部挖空,里面塞入棉布卷,当成灯来使用,以继续读书,高斯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高斯9岁。
  9.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 华罗庚
  华罗庚的故事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 “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只念过初中。熊庆来惊奇不已,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生活中的数学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母亲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2) [初一上册数学]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知识点归复习

  数学是被很多人称之拦路虎的一门科目,同学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点方面还很欠缺,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知识点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a是正数;a0 a是负数;
  a0 a是正数或0 a是非负数;a 0 a是负数或0 a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或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 ; ;
  (4)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注意:|a||b|=|ab|, .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 的倒数是 ;倒数是本身的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若a2+|b|=0 a=0,b=0;
  (4)据规律 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
  19.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
  以上内容由数学网独家专供,希望这篇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知识点讲解能够帮助到大家。

(3) [初一上册数学]初一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初一数学上册听课记录1:《圆柱的体积》
  听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圆柱体转化成近似长方体。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一个长方体的钢锭通过锻造形成一个与长方体高相等的圆柱体模具。)
  师: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物体的体积是一样的。
  师:比较这两个物体,它们还有什么是相同的?
  生:这两容器的高也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初步感知圆柱的体积计算与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有关。]
  师:这个圆柱的体积我们怎样来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新课学习
  1.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思考,怎样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来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底面积×高得到,我想圆柱的体积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底面积×高得到呢?)
  师:对啊!我们是不是也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沿着圆柱底面扇形把圆柱切开,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拼成了一个近似长方体的演示过程。)
  师:如果我们把这相等的16块分成32块,64块,或更多,,那么拼成的立体图形就……
  (学生回答: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更接近于长方体的演示过程。)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再点击出现: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例题。
  (1)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师:为什么杯子的数据要从里面测量?
  (2)学生尝试完成例题。
  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答: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2h
  听课评析:
  通过切割拼合的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长方体,借助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初步学会用转化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
  初一数学上册听课记录2:《圆锥的体积》
  听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引入
  师:一个夏天上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到武汉动物园,那里的风景可真美,就是天气有点热,他们决定买冰淇淋。大头儿子来到冷饮店,看见两种冰淇淋。一种圆柱形的,2元一支;一种圆锥形的0.5元一支。大头儿子摸摸脑袋,不知买哪一种既经济又实惠的冰淇淋,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
  2.引入新知
  (这时学生争论不休)
  生1:他应该买圆柱形的,圆柱形容量多些。
  生2:他应该买圆锥形的那种,因为那种经济些。
  生3:我们不能盲目下决定,不要看其外形,圆柱形哪种虽然多些,但它比较贵,圆锥形那种少一些,但它经济,所以我们还要调查调查。
  生4: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对,我们应该算出圆柱形那种和圆锥形那种的容量各是多少,也就是要算出它们体积是多少才能决定。圆柱形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呢?
  师:同学们都很棒,为了帮助大头儿子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猜想。
  师:根据自己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我想圆锥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生:不可能,因为圆柱的体积是“底面积×高”,而圆锥的形状与圆柱的形状虽然有相同的地方(底面是圆形,也有一定的高度),但圆锥的上部是尖尖的,而圆柱上部也是一个圆形。
  生:我认为“圆锥的体积肯定与圆柱的体积”有一定的联系。
  2.实验验证猜想。
  师:好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全班一齐:想)现在老师请你们拿出各自准备的学具,每4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发一份实验报告,你们边实验,边填写报告单。
  师:能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1:我们用圆锥盛满沙子往与它等底等高圆锥里倒了三次才倒完,这说明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的三分之一。
  生2:我们用圆锥盛沙子往与它等底不等高圆柱里倒5次才倒完。
  生3:我们用圆锥盛沙子往与它等高不等底圆柱里倒7次倒完。
  ……
  师:刚才几个小组汇报得很好,为了使大家刚才做的实验更清楚,更准确,老师用红色代替沙子进行实验,注意:老师拿的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
  3.推导圆锥的体积。
  (1)师:根据实验,你们一定有办法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生1:我们把圆锥体积用字母“V”表示,所以V= 1/3V
  生2:这个公式中有两个字母“V”不能正确表示出来,由于圆锥的体积等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所以
  V= 1/3sh(教师板书)。
  师:这位同学真棒,下面还有同学看着这个公式用一句话叙述一遍吗?
  (2)智慧老人眨着眼睛向小朋友提出一个问题:“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句话对吗?
  生1:这句话是对的。
  生2:不对,因为圆柱和圆锥不是等底等高(全班鼓掌表示赞同)
  师:我们知道了怎样求圆锥的体积,那么假如圆柱形冰淇淋和圆锥形的冰淇淋是等底等高,你们说大头儿子买哪种合算呢?(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答案)。
  师:所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3)运用公式,出示例题
  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柱和圆锥:              V圆锥=1/3V圆柱=1/3Sh
  底面相同。它们的高也相同
  听课评析:
  使同学们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动手操作,概括推理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使同学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danyuanzuowen/1285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