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核舟

初二作文 时间:2010-03-22

【www.jinghuajt.com--初二作文】

核舟篇一:初二语文核舟记的翻译以及赏析


  核舟记是初二语文的一篇文言文,学生需要重点掌握这篇文章的翻译以及赏析。小编为大家力荐了初二语文核舟记的翻译和相关资讯,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二语文核舟记的翻译
  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初二语文核舟记的赏析
  作者在《核舟记》中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从文章开头至“盖大苏泛赤壁云”为第一段,简练概括地告诉读者,王叔远有着不同凡响的雕刻技艺,他能在“径寸之木”上,随意雕刻出不同形状的艺术品。然而更绝的是,他能利用木头天然图纹、形状,表现各自形态。“罔不因势象形”,强调了“形似”;“各具情态”,则突出了“神似”。这样,也就突出了王叔远是个“奇巧人”。“盖大苏泛赤壁云”的“盖”,在这里作副词,为“大概”之意。从核舟上刻的人和景物来看,是“大苏泛赤壁”。但《赤壁赋》写苏东坡泛舟游赤壁,虽有其事,但是没有说有黄鲁直和佛印和尚伴游。这样,也就间接地说明了雕刻者善于根据苏东坡的原文进行想像。核舟上刻着苏东坡游赤壁,这点明了整个核舟所刻画的主要内容。“盖大苏泛赤壁云”在全文起着“桥梁”作用。这一段只五十余字,用笔经济、简练,层次清晰,交代清楚,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也约略点示了核舟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从“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至“嘻,技亦灵怪矣哉”为第二段。本段又可分五小节。起笔时,作者如剥笋似地进行具体的描述,很有层次感。先写核舟的长和高,“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以核舟本身之小,来显示核舟工艺品的精巧;比喻也因之出奇。文章接着进入具体的描述。先写“中轩敞者为舱”,着力突出在这一特定的条件下,船舱的高大、宽敞,以及在核舟中所占据的位置。小舟不满“径寸”和“轩敞”的船舱,一小和一大相映,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来显示核舟雕刻艺术的特色。接着,叙述船舱上还覆盖着“箬篷”,舱旁有“左右各四,共八扇”小窗;八扇小窗,是活动的,能开能关,所以“启窗而观”则“雕栏相望”,闭窗时所刻的前后《赤壁赋》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则显现于眼前。在“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核舟”上刻字、景、人、物既细腻逼真,又富有诗情画意,其情趣之妙,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足以显示王叔远精妙绝伦的雕刻技艺。而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把工艺品上的诗情画意,生动逼真地表达出来,也足见他艺术手腕之高明。
  第二、三小节,着重介绍核舟上的五个人物。写人物是为了增强作品的活力。如果读者细细留神、品味,就不难看出雕刻艺人有着惊人的想像力。《赤壁赋》文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没有交代“客”是何许人,而雕刻艺人却选择了黄鲁直和佛印和尚,把人物具体化了,并在具体化的过程中加以个性化。由此,作品对他们三人精神状态的描写,也就成为这件工艺品最有光彩的部分。首先,文章交代各自的形态和所处的位置。王叔远这位民间雕刻艺人,在雕刻时,简直是发挥了戏剧导演的才能。在不大的核舟船头,三个人没有平均地占据仅有的一点空间,他们“坐”得各有特色。作者的运笔有时采用粗线条,一笔带过,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有时采用工笔画似的手法,如“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苏、黄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共阅一手卷”,特别是“各隐卷底衣褶中”,这就把最微妙的情景描述出来了,笔触显得十分细腻。而此时的佛印和尚,“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沉醉在清风、明月之中。尤其精彩的是,在佛印和尚的左臂上挂着历历可数的佛珠。从最细微处落笔,雕其貌而刻其神。“执,抚,指,语,矫,视”等几个动词画龙点睛,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使人物活灵活现。三个人物的表情,身上的服装,手中的道具,在特定的情景中互相映衬,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美。
  对于船尾上的两个船夫,作者的描写也笔力不减。“横卧一楫”,雕刻艺人刀法之妙,表现得淋漓尽致。“横卧一楫”就是说船桨停止划动,船在江中随波荡漾,此时方可进入泛舟江上,漫游赤壁的诗情画意之中。而两个船夫,其一“若啸呼状”,另一“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淡淡的两笔,陡然生辉,两个舟子进入规定的情境之中,被勾画得栩栩如生,而舟子的情态和泛舟的主角的情态又是呼应的,具有整齐美。
  第四、五小节,分别记王叔远在核舟背上刻题名和印章,并对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作了统计。核舟背上题名和印章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它保证了工艺品的完整,反映了艺术的高超。“细若蚊足,钩画了了”,笔画工细,并且线条清晰。船背题名“其色墨”,篆字图章“其色丹”,着色黑红相衬,再加上船舱十六个字用“石青糁之”,从船头到船尾,色彩和谐、协调,艺人的创作态度,从始至终,一丝不苟。“通计一舟”,连续用了九个“为”字,细致地罗列,用形象、简洁而又带有立体感的描述把核舟再现在读者面前。众多的人和物都是雕刻在“计其长曾不盈寸”的“修狭”的桃核上,其技艺就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文章一开头向读者介绍民间雕刻艺人王叔远的精湛的技艺和核舟的内容后,便按顺序写核舟的长、高、船舱、船头、船尾、船背,最后对核舟上雕刻的人、物、字,进行统计,与开头相呼应,用赞誉王叔远鬼斧神工之绝技结束整篇文章,犹如一根丝线,串缀珠玉贝石而成整体。通篇四百多字,每个字的选择,就像这巧夺天工的核舟一样,精雕细琢。核舟是雕刻工艺品,直接给人以视觉感受。通过作者细腻而传神的描述,引起读者的想像,加深对核舟的视觉印象,完成了它独特的审美功能。本文意境深邃,想像丰富,对比巧妙。核舟形体之小和人、物之多;神态之活和情态之细;动中有静和静中有动;文字浅显和意境深邃等,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对比中显示雕刻艺术的精湛和诗意美。同时我们还要提到,雕刻艺人有着不凡的见识。我们知道苏东坡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赋》问世以来,可说在文学史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其艺术成就之卓尔不群是有口皆碑的。但另一方面,它直接地显露出对整个人生的空漠之感,而黄鲁直一生仕途坎坷,哲宗绍圣年间,新党用事,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贬其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晚年卒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他们在政治上不得志,仕途上一片暗淡。为了逃避政治,必然要采取消极的“退隐”、“归田”、“远游”等手段,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他们必然会和皈依佛门的佛印和尚引为同调。所以,雕刻艺术家补充了《赤壁赋》中“客”的具体人物,其艺术想像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的确,《核舟记》把核舟雕刻升华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同时核舟又增强了《核舟记》的艺术魅力。
  初二语文核舟记的知识点
  通假字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右手攀右指(指——通“趾”,脚趾头。攀——通“扳pān”,扳着。)
  注音
  器皿(min三声)
  罔(wǎng)
  贻(yí)
  高可二黍(shǔ)
  ?(ruò)
  篷执(zhí)
  石青糁(sǎn)
  之髯(rán)
  不属(zhǔ)
  诎(qū)
  椎(chuí)
  髻(jì)
  天启壬(rén)
  戌(xū)
  舟尾横卧一楫(jí)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
  一字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加上,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刻有)
  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木:能以径寸之木 (圆木)
  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倒装句
  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细若蚊足,原句应为:若蚊足细。
  其两膝相比者,原句应为:其相比者两膝。
  倒装句表强调。
  省略句
  (1)则题名其上,省略于,原句应为:则题名于其上。
  (2)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于,原句应为: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双重否定句
  (1)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2)罔,没有;无。
  (3)罔不,无不;全都。
  (4)因,顺着;就着。
  (5)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核舟篇二:初二上册语文月考试卷带参考答案


  初二的学生是需要参加月考的,这可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补缺补差,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小编为大家力荐了初二上册语文月考试卷以及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二上册语文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23分)
  (一)积累(共13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写在文后空格中。(2分)
  假如你的生命是草,就流连湖pàn山野,绿遍荒漠ɡē壁;假如你的生命是花,就用尽整个生命的力量去绽放灿烂的花期,传递春的消息;假如你的生命是河流,就滋润万物生灵,一路高歌着奔向大海;假如你的生命是田野,就丰收麦suì和青菜,笑咪咪地供人们来采撷。
  (摘自《青春潮》2006年8月第371期)
  2.根据要求默写(8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3) 请写出《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优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___________、热情的火焰和______________。
  (5)《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他日与妻子重逢时美好情景的诗句是:
  , 。
  3. 出对名著《水浒传》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3分) 【 】 【 】
  A、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徒弟,因身上纹有九条青龙,他的绰号是“九纹龙”。
  B、《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时迁,善射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神行太保—戴宗。
  C、柴进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他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后来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
  D、《水浒传》中,有一位侠肝义胆的英雄,为历代读者所喜爱。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东京城”,可以全然不顾什么朝廷法度、佛门清规,更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就是鲁智深,绰号“花和尚”。
  E、“黑熊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这几句话写的是刚直、勇猛而又鲁莽的李逵。
  (二)运用(共10分)
  4.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6处(不得超过6处),用规定的符号(不必全使用)加以修改。(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人们都渴望成功,惧怕失败。而且人们有时常常把“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经点当作失败后的托词,来逃避自己的懦弱无能,却从不用心去体会这句话。经历了失败,如果能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原因、吸取教训,那么这些经验和教训就如同一把金钥匙,将帮你开起成功之门。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成功与失败我们应该勇敢地说:“我能行”!
  5.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文学名著,理由是“那些都是闲书,没什么用”。小华请求你帮他说服家长。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要求语言得体,有理有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敬畏生命”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一种敬佩、一种感动。阅读下面的材料,你觉得材料中出现的生命形态值得我们“敬畏”吗?为什么?(3分)
  材料一:沙漠里有一种树叫梭梭树,据说其树干连斧头也难砍断,是植物中的钢铁。遗憾的是,这种树的种子只能活几个小时,是世界上生命最短的种子;然而,只要给它一点点水,它却能在2至3小时内生根发芽,它又是世界上萌发力量最强的种子。
  材料二:一条在敦煌莫高窟沙漠中因极度干渴而变得通体血红的蜥蜴,为了等待轻风吹落叶片上的露珠,竟在一颗露珠下守望达3个多小时。可是,火辣辣的太阳早把露珠烤干了,蜥蜴也死了。当人们将它放进矿泉水瓶中,准备留作标本时,蜥蜴竟然复活了。
  材料三:1993年他参加总理竞选,对手居心叵测地利用电视广告夸张他的脸部缺陷,对他进行侮辱和攻击。他用讲话时总是歪向一边的嘴巴郑重承诺:“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以后这句竞选口号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名言。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蝴蝶总理”的让·克雷蒂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37分)
  (一)阅读《纪念白求恩》选段,完成7-10题。(共12分)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7.文中(1)(2)两节突出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这”字含义。(2分)
  ①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②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9.选段①中为什么对白求恩用“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这三种称呼?(3分)
  10.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内容,仿照示例,至少运用选文中的一个成语为白求恩同志写一段颁奖词。(4分)
  材料: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有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到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山县病逝。
  示例:“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写给“草原曼巴”王万青的颁奖词是:“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巴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颁奖词:
  (二)阅读《生活对爱的最高奖赏》一文,完成11-14题(共10分)
  ①多年前有一个鞋匠,在小城一条街的拐角处摆摊修鞋,寒来暑往,也说不清有多少个年头了。
  ②有一个冬天的傍晚,他正要收摊回家的时候,一转身,看到一个小孩在不远处站着。看上去,孩子冻得不轻,身子微蜷着,耳朵通红通红的,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他,眼神呆滞而又茫然。
  ③他把孩子领回家的那个晚上,老婆就和他怄气了。对于这样一个流浪的孩子,有谁愿意管呢?更何况,一家大小好几张嘴,吃饭已经是问题,再添一口人就更显困窘。他倒也不争执,低着头只有一句话:没人管的孩子我看着可怜。然后便听凭老婆唠唠叨叨骂。
  ④尽管这样,这孩子还是留了下来。鞋匠则一边在街上钉鞋,一边打听谁家走丢了孩子。
  ⑤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并没有人来认领这个孩子,孩子却长大了许多,懂事、听话而且聪明。鞋匠老婆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家里再拮据,也舍得拿出钱来为孩子买穿的和玩的。街坊邻居都劝他们把孩子留下,鞋匠老婆也动了心思。有一天吃饭时,她对鞋匠说:要不,咱们把他留下来当亲儿子养。鞋匠闷了半晌没说话,末了,把碗往桌上一丢:贴心贴肉,他父母快想疯了,你胡说什么。
  ⑥鞋匠还是四处打听,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孩子父母的找寻。他求人写下好多寻人启事,然后不辞辛苦地贴到大街小巷。风刮雨淋之后,他又重新再来一遍。甚至有熟人去外地,他也要让人家带下几份,帮他张贴。他找过报社,没有人愿意帮这个忙,电视台也没有帮助他的意思。他把该想的办法都想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孩子的父母。
  ⑦终于有一天,孩子的父母寻到了这个地方。他们只是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就急匆匆带着孩子走了,鞋匠并没有计较什么,只是一起摆摊的人都揶揄他,说他傻。他总是呵呵一笑,什么也不说。生活好像真的跟鞋匠开了个玩笑,这之后便再没有了孩子的任何音信。后来,他搬离了那座小城,一家人掰着指头计算着孩子的岁数,希望长大了的孩子能够回来看看他们,但是,没有。再后来又数次搬家,直到他死,他也没有等到什么。
  ⑧若干年后,一个有德有才的小伙子因为帮助寻找失散的人成了名,他在互联网上还注册了一个专门寻人的免费网站。令人惊奇的是,网站竟然是以鞋匠的名字命名的。进入网站,人们看到,在显要位置上,是网站创始人的“寻人启事”。他要寻找的,就是很多年以前,曾经给过流落在街头的他无限关爱和帮助的那个鞋匠。
  ⑨网站主页上,滚动着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当你得到过别人爱的温暖,而生活让你懂得了把这温暖亮成火把,从而去照亮另外的人的时候,不要忘了,这就是生活对爱的最高奖赏。 (选自《读者》)
  11.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鞋匠的一言一行都蕴含了他的情感,也展现了他为人的可敬,请仿照示例,另找一处加以分析。(3分)
  选句:低着头只有一句话:没人管的孩子我看着可怜。
  分析:从他的这句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淳朴、有着一颗执着的爱心的人。
  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怎样理解文末“这就是生活对爱的最高奖赏”这句话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文中画线语句,有读者作如下分析,你赞成吗?谈谈理由。(3分)
  读者分析:这句语句写出了鞋匠一家人,包括鞋匠,渴望得到小男孩的回报,对鞋匠人物形象有损,应改写或删掉。
  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5-18题。(共15分)
  甲文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文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系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文中的苏子即苏轼。)
  15.解释下列短语。(5分)
  (1)如有所欲:____________ (2)绝类:____________
  (3)历历:____________ (4)逝者如斯:______________
  (5)取之无禁:___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 】
  A.甲文是说明文,以空间为序,条理清晰。
  B.乙文是散文,融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语言整齐中而有变化,感染力强。
  C.甲文主要从核舟上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人物雕刻、精致的细节雕刻等方面展示了核舟雕刻者的技艺高超。
  D.乙文以人物语言的形式,从自然景物入手,阐释人生哲理。只是内容多涉及人生的无常与无奈,太过消极。
  18.你能以甲文中的苏轼为例,结合乙文的相关内容,对核舟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加以说明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共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渴望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文题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题目自拟(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⑤不少于450字;⑥必须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文中也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初二上册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一)积累(13分)
  1.畔、戈、穗、zhàn、xié。(共2分。对2~3个得1分,对4~5个得2分。不倒扣分)
  2.(1) 燕然未勒归无计(2)枯藤老树昏鸦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愤怒的力量 胜利的信心。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共8分。每句1分,有错该句不得分)
  3.C、D(C选项中不是柴进而是杨志、D选项中“大闹东京城”的是李逵。)(3分,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两个得3分)
  (二)运用(10分)
  4.参考:(1) “而且”改成“然而”或者“可是”或者“但是”。(2)“逃避”改为 “掩饰”或“掩盖”。(3)“这句话”后补“的内涵或的含义”(4)删掉“有时”或“常常”。(5)“经点”改为“经典”。(6)“总结经验”和“分析原因”调序(7)“起”改“启”(8)“!”移到引号里(共4分。改对一处得1分,若有其他改法,只要符合要求且正确合理亦可得分)
  5.共3分,不设统一答案。
  6.没有统一答案。参考:值得敬畏。因为这些生命形态,虽然有的生命短暂,有的身处绝境,有的存在缺陷,但都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始终不逃不避、勇敢面对,衰而不竭、挫而不折、顽强生存,以不屈的灵魂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3分,按照扣题、要点、流畅度以3、2、1给分。)
  二、阅读理解(共37分)
  (一)《纪念白求恩》选段(共12分)
  7.对比论证。好处:突出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明确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论点。(3分)
  8. 第一句中“这”指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第二句中“这”指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2分)
  9. 因为角度不同,称呼也就不同。“白求恩”是以别人为角度的,“白求恩同志”是以共产党员为角度的,“白求恩医生”是以医生为角度的。
  10.示例:示例:作为一名加拿大共产党员,您不远万里,带给中国人民的不仅是您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您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您用您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含义。您的死重于泰山,您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里。(注意突出特点,语言精练,有一个成语至少得1分,没有成语请酌情扣分)(4分)
  (二)《生活对爱的最高奖赏》(共10分)
  11.鞋匠收留了一个流落街头的孩子并帮他找到亲人,孩子铭记并传递着他的爱心。(2分,意思对即可)
  12不设统一答案,只要是鞋匠的言行语句,针对该语句所分析出来鞋匠的某种情感或高尚的品质。(意思对即可。)(3分)
  13回报他人爱的最好方式是继承他人的爱心,并懂得把那份爱发扬传播。(2分,意思对即可)。用原句“当你得到过别人爱的温暖,而生活让你懂得了把这温暖亮成火把”回答1分。
  14示例:我不赞成这种说法,这样描写,更能突出鞋匠一家人对小男孩的牵挂和爱,对鞋匠形象的刻画有深化作用。(3分,如赞成言之有理也可)
  (三)文言文(共15分)
  15.(1)好像在说着什么 (2)极像(3)清清楚楚(4)水像这样不停流去(5)得到它没有人禁止(1空1分,共5分)
  16.(1)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子下面的衣服褶皱里。(2分)
  (2)这是大自然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2分)
  17.D (乙文感情并非消极,而是超脱)(2分)
  18.乙文中苏轼的一段话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和无奈的超脱。而雕刻者在雕刻苏轼这一形象时,让他和鲁直共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显得休闲自在,恰恰表现出苏轼在精神上对贬谪境遇的超脱。雕刻者不仅抓住了苏轼外貌上的特点,还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精神,可见其技艺的高超。(4分。结合乙文1分,对甲文的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意对即可)
  三、作文(40分)
  19.一类卷 36~40分
  二类卷 32~35分
  三类卷 28~31分
  四类卷 24~27分
  24分以下慎打。
  建议切入分为32分。

核舟篇三: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类


  初二语文中,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所以要做好知识点总结。小编为大家力荐了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
  2、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为“管弦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3、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为“身体”;今义为“形状、样子”
  4、孔子云 云::古义为“说”;今义为“云彩”
  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古义为“蒙、盖”;今义为“冒出”
  6、药稍熔 药:文中指“松脂、蜡和纸灰”;今义为“治病的药品”
  7、有布衣毕升 布衣:古义为“平民”;今义为“衣服的一种”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古义为“尚”;今义为“曾经”
  9、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
  10、高可二黍许 许:古义为“左右、上下、光景”;今义为“答应或表 猜测”
  11、尝贻余核舟一 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
  1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
  1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为“听”;今义为“用鼻子嗅”
  14、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
  15、两股战战 股:古义为“腿”;今义为“臀部”
  16、几欲先走 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假:古义为“借”;今义为“与真相对”
  1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是;古义为“这”;今义为“判断动词”
  1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趋:古义为“奔向”;今义为“趋向”
  19、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古义为“辩解”;今义为“又、重复”
  20、主人日再食 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一次”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2、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3、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4、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5、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到,蔓上)
  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
  7、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8、余则?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袍敝衣)
  9、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10、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11、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
  1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
  1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1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15、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乱)
  16、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17、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验的水)
  18、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19、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动用法,使……尽)
  20、是可谓善学者矣(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21、遥闻深巷中犬吠(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
  5、板印书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仅。
  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约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数。
  8、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跟竖相对。
  10、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简”同“拣”,挑选。
  11、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12、四支僵劲:“支”同“肢”,肢体。
  1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14、与之论辨:“辨”同“辩”,辩论。
  15、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chuzhongzuowen/674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