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作文 时间:2010-03-13

【www.jinghuajt.com--初二作文】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篇1: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大全

  初二物理下册应掌握哪些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大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五,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Q是热量)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
  ④分流作用:;计算I1,I2可用:;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Q是热量)
  六,电功和电功率
  1。电功(W):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
  2。功的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
  4。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
  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还有公式:=I2Rt
  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
  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
  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5。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6。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
  7。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8。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另有:实际电流
  9。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U0时,则P<P0;灯很暗,
  当U=U0时,则P=P0;正常发光。
  10。同一个电阻,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1。热功率:导体的热功率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12。P热公式:P=I2Rt,(式中单位P→瓦(W);I→安(A);R→欧(Ω);t→秒。)
  13。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热功率=电功率,可用电功率公式来计算热功率。(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七,生活用电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八,电和磁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北出南进。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2。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3。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
  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
  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
  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6。电磁铁的特点:
  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
  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8。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9。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发电机
  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必须闭合;
  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
  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结构:定子和转子。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换向器:实现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的互换。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篇2:初二物理下册简单机械知识点的归纳及讲解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杠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硬物体(不一定是棒)、受力(动力和阻力)和转动(绕固定点)。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甚至是任意形状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且是硬物体,都可称为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4、应用:三种杠杆:
  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L1>L2,F1<F2)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
  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L1F2)
  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镊子、船桨
  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L1=L2,F1=F2)
  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3、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12FG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1+2FG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1FGn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1FGGn动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GGnF动物()
  求出绳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
  F2OF1
  L1L2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1、有用功:
  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
  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W有用
  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式:=WW有用总
  定滑轮:=GhGhGFSFhF
  动滑轮:=22GhGhGFSFhF滑轮组:=GhGhGFSFnhnF
  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WGhWFS有用总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篇3:初二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二的学生正在紧张地进行期末复习中,在复习物理这一学科的时候,做好重点知识点归纳很重要。小编为大家力荐了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
  初二物理上册基础知识点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6.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初二物理上册必考知识点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初二物理上册易错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不是所有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chuzhongzuowen/550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