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扬帆1980】扬帆文学社

初三作文 时间:2019-05-22

【www.jinghuajt.com--初三作文】

  代立然,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语文教研组长,业余文学作者,多年担任初三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全国多家报刊特约撰稿人,出版发表各类作品约10万字。现为学校扬帆文学社的主要负责人,辅导教师。辅导的学生作品经常在《中国小作家》《学子读写》《考试报》等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
  
  后清晨
  
  也许,压抑了太久,憋闷了太长时间,灰色的天幕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严封之后,终于被拉开了。小花获得了自由,它舞着,跳着,奔向了人间。
  一向喜爱赏雪的我特意起了个早,迎风跑到街上。清晨的天空爽爽朗朗,少有拘束。
  灯光从早起的人家的屋里透出来,把街道割成一段明一段暗的。在忽明忽暗中,勤劳的人们已迎着扑面的冷风忙碌了。
  一对中年夫妇正以娴熟的动作炸着油条。他们对一根根油条如何膨胀,如何从油锅里浮起来已经习以为常了,而我却有一种新奇的感觉。我轻步走去站在旁边静静地望着,立刻就感受到了他们的笑容。我买了两根油条,然后到那位卖豆浆的老奶奶早已摆好的凳子上坐下。老奶奶端上一碗冒着热气的豆浆,借着灯光,凝视她的满鬓秋霜,愧意与敬意同时涌上心头:在我往常把大好清晨全部耗在舒适温暖的被窝中的时候,又有多少人用辛劳把心温暖,令晨意盎然!
  喝下一口豆浆,我像是收到了四面八方的能量,连心也开始热起来。这时,远方传来一阵“突突突”的声音,扭头一看,一辆大卡车亮着车灯驶来。终于,我看清楚了他后面装的是一车蔬菜。我知道有菜的地方很远,真没想到这么早菜就运到了这里。禁不住叹谓:“真早啊”。
  “还说早呐?像他这样的车已经过了七八辆了。”卖豆浆的老奶奶告诉我。
  她的话无疑使我本不平静的心更加激荡起来。晨光里的故事竟然是这样丰富,这样动人。无论是炸油条的中年夫妇,满鬓秋霜的老太太,还是那位开着车驶过的司机,都是那样倾心于晨的感召,日日月月用身心书写着一个个的“早”字。
  现在我才知道“早”字的真谛,往常,当无数的清晨在我不经意的眼眸前流过,却有多少人披着晨光,冲破暗淡,用双手托起朝阳,又有多少人勤勤恳恳,用双手去托起中国的未来。
  雪后的清晨,我想我是该好好地思索一下该如何不再有惭愧的感觉,如何不再辜负每一个飞扬的日子了。
  (指导教师 代立然)
  
  世纪大道上的脚印
  
  去了一次大连,喜欢那里的路,那里的天,还有空气中弥漫的清新的味道。但给我印象最深得却是海滨广场上那一条印满脚印的世纪大道。
  那是一条特殊的路――紫铜色的金属上印满了脚印。导游称之为“世纪之路”,据说上面的脚印都是大连普通市民再普通不过的脚印。脚印虽然歪歪斜斜,但错落有致,路的起点是一位百岁老人的足迹,路的尽头是一位新生儿浅浅的足迹。
  人的脚常常被束缚于鞋子的禁锢之中,很少有如此光鲜靓丽的机会,我也是第一次这么直观、真切地去比较、欣赏个人的脚印,这可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所以我观察得格外仔细。
  我猜,那一定是个从旧社会走出的妇女的脚印。他小得可怜,扭曲的形态似乎正在控诉那个扭曲的时代。它委曲的蜷缩着,好像已无力舒展自己的身躯与思维。三寸金莲,多么病态的审美观,它束缚的不仅仅是闺中妇女的一双脚,更是古代妇女的思维,甚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我猜,那一定是一位农民的脚印。他瘦削却强劲有力的刻在世纪大道上。不同于常人的大脚趾,暗示着他身上的重担。清晰可见的纹路,让人联想到他额上的皱纹。这只脚印应让所有中国人尊重,因为它很可能撑起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某种基座。
  我猜,那一定是一个十多岁孩子的脚印。他漫不经心的点缀在各个大脚印中,却格外的惹人爱怜。它光滑圆润,显然没有经受过生活的磨砺。它娇小而脆弱,让人不禁担心他是否能承担未来生活的重担。但他跳跃的灵动神韵,又让人燃起了希望的火种。
  不同的脚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相同的是他们对民族的热爱,对生活的痴情。让我们每个人,都在历史的大道上留下光辉的脚印!
  点评
  很多文学社的小社员常问我文学是什么。这时我往往会告诉他们,文学其实就是我们对生命之海滩美丽贝壳的一种捡拾。这篇文章的小作者在普通同学的能够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而做到了采撷美、修饰美、思考美。其实我们每个人不是都生活在一片辽阔的海滩吗?
  (指导教师 宋振东)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一年一年又一年。这不,又是一个中秋节。一个在中国极其重要的节日。家家都在吃着团圆饭,都在享受团聚的喜悦。
  当然,我家也不例外。按照每年的惯例,聚在一起的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饭后聊聊家常,赏赏月。
  在饭店,爸爸稀里糊涂的点了一盘兔肉。上了以后,他才自言自语的说:“大过节的,吃嫦娥身边的朋友,合适么?”说着,夹起了一片兔肉放进了嘴里……“还不错,大家都尝尝!”奶奶没有动筷子,似乎是不想吃,又似乎是她老人家没听见吧!爸爸夹了点放进奶奶的盘子,开玩笑地说:“妈,您尝点‘兔儿爷’!”奶奶把肉放进嘴里,嚼了嚼,说:“这哪是刺萝卜呀!”听完,哥哥笑得已经捂肚子了……唉!我这能打岔的奶奶啊。
  吃完饭,在小区里,我们在一起赏月。月儿很亮,伴着几颗星星,装点着美丽的夜空。我想起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亮带着些朦胧,挂在天空。圆圆的月上,仔细看似乎真的是有嫦娥和玉兔。我又开始我无厘头地猜想:她们在上面做什么呢?她们在上面不会孤单吗?真想上去看看月宫到底是什么样的。
  家中所有人都在闲聊,聊得不亦乐乎,只有我还没有加入他们,一个人独自望着月亮发呆。如果我长大了,会不会没有时间回来看望家人?会不会很长时间见不到一面,说不上一句话?那样我会想他们的。自己想着想着,流下了泪水。突然之间觉得,这样看着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很幸福、很美好。如果时间永远停在这一刻就好了。
  刚刚对嫦娥的向往,瞬间消失了。他们在月亮上,那种凄凉和孤独又有谁能体会?她会很羡慕我们幸福的团聚吧。我明白了为什么哥哥姐姐赶回来过节很激动,明白了为什么他们在聊家常的时候要握着手,紧紧地,难以放开。原来,都是对亲人的思念,在团聚的这一刻,心情难以言表。我也加入了他们,高兴地与大家聊天。为的是珍惜这个幸福的时刻。
  真的,月到中秋分外明。
  点评
  从向往月宫的嫦娥,到珍惜人世间的亲情。作者写出了自己情感变化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小作者的成长。用文笔记录我们成长的轨迹,这不就是中学生写作的使命吗?
  (指导教师 方丽娜)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chuzhongzuowen/5289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