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计划行为理论量表】计划行为理论及其应用

中考作文预测 时间:2018-11-20

【www.jinghuajt.com--中考作文预测】

  摘要:态度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把态度与对行为的预测直接联系起来,从而能使我们对行为预测能有一个大体地把握,无论它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都是非常重要。
  关键词:态度研究 预测 计划行为
  1引言
  人作为社会的成员会受到很多外在环境的影响,所以态度和行为也就不可能像反射那么简单,有什么样的输入就有什么样的输出。态度行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除了中介变量以外,还有大量的其他的环境变量,或者是心理变量在直接或间接的起作用,比如现在人格、重要他人的态度、社会准则、自我效能感、前经验、习惯等等都可以与态度一起协同影响行为。
  现在得到普遍认可涉及中介变量和其他的影响变量的理论是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是对理性行为理论的扩展,他们都是解释态度与其他变量共同作于行为意图,进而作用于行为的过程。
  2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图1)是由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发展而来。理性行为理论假设行为是由行为意向(BI)决定。Ajzen等将理性行为理论加以延伸,他主张行为倾向态度 (ATT)与主观规范(SN)是决定行为意向的最主要因素,提出计划行为理论,以解释并预测个体行为。1985年Ajzen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行为控制认知(PBC)因素,认为个体对某项行为的倾向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认知三项因素共同决定其行为意向。因此,计划行为理论是一个三阶段行为分析模型:第一阶段,行为由个体的行为意向决定;第二阶段,行为意向由行为的倾向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认知三方面决定;第三阶段,行为倾向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由外生变量决定。行为意向是指个体对于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概率的判定,反映了个人对某项特定行为的采取意愿;倾向态度是个体对某项特定行为所保持的感觉;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行为控制认知代表一个人对从事行为容易度的信念,个体认为拥有某一行为相关的资源或机会越多时,他对控制执行该项行为的信心会越强。外生变量包括人格特质、对事物信念、工作特性和情境因素等等。
  3计划行为理论的测量方法
  将计划行为理论应用于研究时,研究者多采用 Ajzen建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必须遵守一致性原则;研究的准备工作分两步走,第一步引出突显信念,第二步编制正式测量问卷。
  3.1一致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Compatibility)
  一致性原则指所有研究变量的测量必须包含相同的行为元素,即所测量的意向、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应是对特定行为的意向、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并且所测量的行为应与其真实条件下发生的行为一致。Ajzen认为不遵守一致性原则会犯评估不一致的错误,容易混淆或低估变量之间的关系。
  3.2 引出突显信念( Eliciting Salient Beliefs)
  引出突显信念是整个研究最重要的一环,这与突显信念在计划行为理论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密切相关。计划行为理论认为突显信念是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认知与情感基础。突显信念不仅可以解释个体为何拥有不同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而且还可以为制定行为干预措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3 编制正式测量问卷
  为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应用计划行为理论,Ajzen设计出了一套计划行为理论研究的一般问卷模式供研究者们参考。一般问卷包含整体的直接测量和基于信念的测量,所有测量项目均采用利克特等级评分法,其中态度的直接测量使用语义区分法。
  在编制直接测量项目时要注意吸纳近些年的研究经验,态度的项目内容应包含工具性态度和情感性态度;主观规范的项目内容包括指令性规范和描述性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项目内容包括自我效能感和控制力。
  4相关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目前的研究领域包括:饮食行为;药物成瘾行为;临床医疗与筛检行为;运动行为;社会与学习行为等等。但是,国内的研究尤其是在心理学、教育学领域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4.1刘泽文等对计划行为理论在求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认为求职的目的是为了就业,求职是一种针对就业的有计划的行为,因此,可以用计划行为理论解释整个求职过程。TPB为描述求职行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框架。
  4.2窦军生对计划行为理论在家族企业传承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认为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化过程,传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在任者主动离任的意愿、继承人自愿接班的意愿等都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
  4.3张亚莉等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础分析了影响项目成员进行风险沟通行为的因素,主要有风险沟通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等内在因素,以及包括期望报酬与人际关系、任务相关性、资源等外在因素,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她认为风险沟通意向指团队成员想进行项目风险沟通的主观概率。对于项目而言,个人从事风险沟通的意向越强,代表他越可能从事该行为。
  4.5其他研究
  刘宇伟关于计划行为理论和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认为他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包括消费者的认知和心理变量、社会文化因素、个人因素、自我效能、实施环境行为的便利或障碍程度等,认为绿色消费行为是行为意图和感知行为控制的函数,行为意图依次取决于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这三种因素分别取决于信念、个人相对利益、社会相对利益和复杂性以及自我效能与便利条件。
  5总结
  综上所述,目标行为是否发生,可以由其意向和对目标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来解释和预测。意向又取决于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当然,并非所有的行为意向最终都能转化成实际行为。TPB在解释人们的行为的同时。也能说明哪些因素促使人们改变最初的意向或阻碍他们付诸于行动,进而了解如何改变或矫正人们的某些行为。
  参考文献
  [1] 孙昕�,郭岩,孙静. 健康信念模式与计划行为理论整合模型的验证[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2)
  [2] 吴建南,白波. 评估政府绩效评估:元评估方法的探索性应用[J]. 行政论坛. 2009(06)
  [3] 袁庆宏,王双龙.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员工发言行为决定模型构建[J]. 现代管理科学. 2009(11)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chuzhongzuowen/44287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