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回族女孩割礼图片

中考作文真题 时间:2010-08-09

【www.jinghuajt.com--中考作文真题】

回族女孩割礼图片篇(1):有关回族的割礼习俗介绍

回族女孩割礼图片_有关回族的割礼习俗介绍


  割礼,阿拉伯语“海特乃”的意译。回族俗称“逊乃提”,也叫割礼或成丁礼。这是回族穆斯林人生之途必不可少的“圣行”之一。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回族的割礼习俗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回族的割礼习俗
  割礼,阿拉伯语“海特乃”的意译。回族俗称“逊乃提”,也叫割礼或成丁礼。这是回族穆斯林人生之途必不可少的“圣行”之一。
  回族男童一般在12岁实行割礼,最迟不超过15岁,即割除阴茎的包皮。
  回族为什么要割包皮呢?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男孩到12岁,已经懂事,要开始承担宗教义务,履行“天命”和“逊乃”的宗教功课。这样宗教上的一些规定长期发展,久而久之,慢慢地便成了回族的风俗习惯。
  回族割包皮的习俗,从医学的角度看是很卫生的,是有科学道理的。男孩的生殖器因包皮过长,不能上翻,即为包茎,包皮下常常积聚污垢,这种污垢如不及时清洁,时间长了,会带来许多疾病,如包皮炎、包皮结石等等。狭窄的包茎还使阴茎发育迟缓。特别严重的是,包皮内积留的尿汁精滴,脱落的上皮和包皮垢等都比较容易腐化、甚至溃烂,容易引起阴茎癌。
  由此可见,回族对儿童进行割包皮手术的习俗,是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俗。据调查,回族当中现在几乎没有患阴茎癌的。
  回族对小孩进行割包皮手术,过去都是由专门的宗教人员施行,称其为“逊乃巴巴”。其方法:有的采用简单的冰冻麻醉法,然后用专用刀割之。有的用夹板将包皮挟好,用上麻醉药品,再割之。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回族群众一般都把小孩送到当地医院进行手术。这样既安全,又卫生,伤口愈合快,不到一星期就痊愈了。
  回族群众对割礼非常讲究,气氛隆重。割礼这天,家庭经济条件较富裕的,要给小孩换上一身新衣服。家里一般要宰羊、宰鸡、炸油香。请阿匐念经,过“尔麦里”。左邻右舍的亲戚朋友要给小孩散“乜贴”(小费),以示庆贺。
  回族的名称来历
  回族的“回”字,是沿用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旧称“回回教”中的“回”,回字“大口里有小口”,取该字意在告诫人们要言行一致,而且这与伊斯兰教的信仰——“口舌承认,心里诚信(穆罕默德奉安拉之命的宣教)”是相符合。所以从文字的演化上讲,回族的“回”在意思上其范围缩小了。
  隋唐时期的胡人、蕃客、胡商,实际主要是指来自波斯和中亚地区的人群(可参见《太平广记》等唐代的记载),这些胡人有侨居也有定居,定居所住的地方叫“蕃坊”,这就是回族习惯把聚居地称为“回坊”的来由。侨居的则来往于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从事商业活动,从事经商的胡人蕃客,会选择寒冷季节到来前赶回去,气候转暖时再回来。回族民间有说法认为,这是被汉语人群称做“回”或“回回”的原因。国内史学界则多认为是“回回”是“回纥”、“回鹘”的异写或音转。唐代的在华胡人中,还有波斯和中亚小国的一些王族和平民,他们是为躲避阿拉伯人的侵略,逃亡而来。《四夷馆考》中说到:“回回在西域,地与天方国邻”。
  元代之前,“回纥”、“回鹘”和“回回”,这三个词在的汉语文献中没有明确的界限,几乎是同义词,在不同作者的汉文史籍中通常是交替混用,所指囊括了西域、漠北胡人直至中亚和波斯一带人群,用回回一词称呼来自回鹘地带还往西的人则显得更多一些。宋元时期,分布在中东部的回回(粟特、犹太、波斯等胡商成分较多)以及部分回纥、回鹘被称为回回人;而分布在漠北一带的部分回鹘、回纥或回回,则联合当地一些民族西迁后形成畏吾儿,还有的发展成为塔吉克、乌兹别克等西域民族。此际,胡人、回鹘、回纥这类称谓,在史书记载中基本消失。“回回”一词明朗起来,在官方的诏谕和汉文记载中凡涉及到民族的一般为“蒙古、畏兀儿、回回、也里可温、河西、契丹、女真、汉人”这类字样。
  元代“回回”在官方或汉语史籍中除了指已经定居在中国境内的回回人外,通常也指的是比“畏吾儿”更西的人群,也就是“葱岭以西、黑海以东”——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阿塞拜疆以及哈萨克斯坦、伊拉克、土耳其和高加索部分地区。宋元以至明清期间,除了明代的撒拉等族外,凡是从这一地区入华的商人、工匠、军士、学者等几乎都自然的归入回回人里。历史长河中,这一地带分分合合,时而统一为一个国家,时而分裂为诸多小国,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族群在语言和文化的细部上存有差异,但整个文化面貌和人种上则大体一致,也都有禁食猪肉等古老的西域民族传统。
  明代,“回回”和“色目人”在汉文记载中并用,如《大明律》有关律条正文下面的纂注中,通常有“色目即回回”的释文。但也有使用“回辉”的现象,如呼和浩特清真寺清真寺内存有“洪武皇帝御制回辉教百字”碑。“杭郡重修礼拜寺记”也有“回辉氏”一语。明万历四十一年的北京牛街礼拜寺“敕赐礼拜寺记”碑中,回族自称为“回回”,这是目前为止回族人以回回自称的最早证据。实际回回做为自称的年代比这早得多,只是由于相关历史文物、记载被毁坏和篡改掉了,也和各代封建统治者的文字狱有直接的关系。
  回族一词做为民族称谓,目前有据可查的是出现在清乾隆时代。乾隆《重修肃州新志》卷三十“西陲纪略”叙述哈密人口向肃州地方的迁徙时写道:“哈密夷人于故明时徙居肃州卫东关乡居住者三族。曰维吾儿族,其人与汉俗微同;曰哈喇布族,其人与夷同;曰白面回回,则回族也。今皆男耕女织,为边氓矣。士商营伍,咸有其人”。再往后的年代,“回族”做为民族称谓使用越来越普遍,仅在官方记载中的例子就不胜牧举。
  回族特色建筑——清真寺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阿拉伯语称清真寺为麦斯吉德,也就是礼拜的场所。清真寺寺形式上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实质卜它又是穆斯林同胞经济生活、政治思想和文化活动的集中体现。
  历史上,随着回族在发展中的不断壮大,回族穆斯林逐渐遍布全国。同时,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清真寺也陆续在全国出现。
  从外形看,清真寺的建筑风格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形式多种多样,清真寺大都具有宫殿式古典建筑特征,也有不少清真寺建筑风格为纯粹的阿拉伯式风格。
  清真寺名称自来及含意
  北京东四清真寺建于元至正年间,据寺内碑记载:“清真寺初名礼拜寺,寺成,蒙恩赐额曰清真寺。”对皇帝赐额“清真”这个称呼,广大回族穆斯林是认可的,因为当时在我国众多的回教寺中,泉州有个“清净寺”,杭州有个“真教寺”,将这两个寺名称组合,可构成清真教、清真寺。另外阿訇们将清真一词与伊斯兰教教义紧密联系,从宗教意义上解释了清真两字:“清”指真主的清净无染“真”指真主的独一至尊。
  我国清真寺建筑风格
  清真寺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清真寺从建筑风格看上有两类,一类是圆柱拱顶的阿拉伯式建筑,外观为穹顶式建筑,大殿上有一大四小半圆形绿色穹顶,顶上有一弯银白色新月。另一类是中国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多采用四合院式我国的清真寺寺院,清新宁静,古朴典雅。寺院墙壁上绘有各种花卉图案,殿门多是古体字《古兰经》经文浮雕、阿拉伯文匾额,图案绘画装饰肃穆庄严、别致
  我国著名的清真寺
  中国著名的清真寺不少.其中广州怀圣寺、泉州圣友寺、杭州凤凰寺、扬州仙鹤寺被称为东南沿海“四大古寺”。北京的牛街礼拜寺、东四清真寺、法明寺、普寿寺在历史上被称为“四大官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以规模宏大、造型别致、庄严浑朴的特色、在全国清真寺建筑群中首届一指。济宁西大寺的礼拜大殿,其规模之大,仅次于北京故宫中的太和殿。宁夏同心清真大寺,沧州清据伊斯兰教学者考证考,广州怀圣寺系唐代所建。怀圣寺创建的原因,是不念圣人穆罕默德,故以“怀圣”取作寺名。
  1、州圣友寺
  圣友寺又名麒麟寺、清净寺,明成祖勒谕刻在寺门右侧墙壁“大明皇帝敕谕米里哈只、朕惟能诚心好善者,必能敬天事上,劝率善类,阴翊皇度,故天赐以福,享有无穷之庆祝……”
  2、州仙鹤寺
  传说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孙普哈丁来扬州传教的时候所建。礼拜殿由两部分组成,前部为意境檐硬山顶、后部为重椎歇山顶,顶与顶勾连搭成。殿内宣谕角亭,系藏《古兰经》用。殴南侧的明月亭,义名望月亭,干树墨演戏这座清真寺既有伊斯兰建筑的风格,又有浓郁的地方特点。
  3、州凤凰寺
  凤凰寺又名真教寺,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唐,毁于宋,重建于元,明清皆曾增修扩建,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千年古寺被修一新。
  4、京牛街礼拜寺
  牛街礼拜寺在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内牛街,是北京市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清真寺。它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5),明正统七年(1442)整修,新中国成立前这座礼拜寺已经破烂不堪。新中国成立后,对这座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进行了多次整修。1980年又进行了了修荇、使这座礼拜寺面貌一新。礼楼、望月楼和碑亭等。这些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成寺内还保存着一座铸有阿拉伯文的2.7米高的铁香炉,一块明历历年间建造的记载着明宣德正统年间重修礼拜寺经过的石碑,以及清乾隆四年(1739)造的大铜锅等重要文物西安化觉巷清真寺西安化觉寺巷清真寺亭台座座,阁殿幢幢,雕梁画栋,深邃幽雅,占地约为1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是我国现有清真寺中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风格建筑群。
  5、疆喀什艾提尕清真寺
  在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脚下,中国最大的卡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有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小城,?ㄊ玻?饫镌??俏夜?鞑俊B飞系囊桓鲋匾?湔
  艾提尕尔寺造型精美,高大的长方形寺门两侧,矗立着高高的米黄色塔楼顶装饰着新月形的金属塔尖,与白色拱顶交相辉映,十分巍峨壮丽同心清真大寺沙漠西缘,有一座多国际市场,是古丝绸之是米黄塔楼同心清真大寺相传建于元末明初,是一座把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饰艺术融为以体的独特建筑,在寺门的墙上有两块石雕横额,一块字迹已被风蚀,据说是明代万历年间刻的:另一块字迹尚可辩晰、上书“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蒲月重修”。可见,这少座寺院少有400年的历史了。
  6、家户清真寺及“中华回乡园”
  纳家户清真寺历史悠久,位于宁夏永宁县杨和乡纳家户村。据记载为元初贵族纳速拉丁之后裔姓子孙从陕西移居宁夏后于明嘉靖三年(1524)所建,距今已有480年历史。
  清真寺的功能
  严格说起来,我国“清真寺这一名称与阿拉伯语“麦斯吉德”之间不尽桐问,是有区别的。Masjid“麦斯吉德”是指礼拜的场所,而我国清真寺的字面含义要更深一些,更含蓄些,所指范围也更广泛些,事实上,我国回族穆斯林所称的“清真寺”也是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名称了。
  综上所述、中国清真寺的社会职能是多方面的,它既是回族穆斯林进行宗数活动的中心场所,更是回族穆斯林进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生活等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场所,与阿拉伯国家专做礼拜用的“麦斯吉德”相比,社会职能的多样化是中国清真寺的一大特点。

回族女孩割礼图片篇(2):宁夏的结婚习俗是怎么样的

回族女孩割礼图片_宁夏的结婚习俗是怎么样的


  宁夏回族对婚礼特别重视和讲究,但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国各地,回族婚礼形式多种多样。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宁夏的结婚习俗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宁夏的结婚习俗
  (一)提亲
  在回族的婚俗中,有两种人很重要:一是媒人,一是男女双方的舅舅。回族有句俗语:"媳妇美不美,全凭媒婆一张嘴"。意思是有了一个好媒人,就能娶到一个聪明贤慧、勤劳善良的好媳妇,足可见媒人的重要性。
  当回族姑娘长到十六七时,就有人上门提亲。提亲一般都是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请媒人去提亲。男方家的媒人提亲时,要带上茶、糖等四色礼,并通报男方家的姓名、家庭经济状况和教派等情况,有的还详细介绍男方家小伙子的相貌、性格、文化程度、手艺等,女方家长听后觉得大体合适,便给男方家媒人给话。女方家也请媒人到男方家看家道,并由男女双方媒人安排姑娘、小伙子在集市或亲戚朋友家见面,看男女双方相互能否看上相貌人品。见面后如无反对意见,男方家父母或其他人带上四色礼,小伙子还要带上见面钱,在媒人的陪同安排下正式见面。姑娘一般由姑妈或嫂嫂领着当面看女婿,媒人此时问小伙子和姑娘同意不同意。小伙子此时给姑娘见面钱,一般同意就接收,不同意则不接收。
  (二)定茶
  有些地方的回族也叫“说色俩目”或“道喜”。定茶一般要选择主麻日(星期五),男方家要准备回民喜欢喝的花茶、绿茶、陕青茶、龙井、毛尖等各种高中档茶叶,还要准备一些红糖、白糖、桂圆肉、核桃仁、葡萄干、红枣、花生米、芝麻等等,然后分别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个小包上放一条红纸,表示是喜庆的事。另外,还给未婚妻送二至三套合体、漂亮的衣服,由男方父母和未婚夫一起送去。女方家要宰鸡、宰羊,以糖茶、宴席热情款待。吃完宴席,双方当着众亲戚朋友的面,互道“色俩目”,表示这门婚姻大事已经定下和许诺,今后一般不再变更和许配他人。女方家在送客人时,还要给男方家以适当的回赠礼,表示意志坚定,决不反悔。
  (三)插花
  回族也叫“定亲”,有的地方还叫“提盒子”,也叫纳聘礼,意思是为姑娘插朵美丽的花。 插花一般是在女方喝了“定亲茶”以后,媒人根据女方的需要,由男方纳合理的聘金,回民叫“麦哈尔”,并适当购置一些化妆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四季服装或布匹材料、手表、自行车、录音机等等,以及送相当的装饰品,如手镯、戒指、耳环等,还要准备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若干糖、茶等。如果不赠送聘礼,则婚姻无效。这些东西一般由女方或男方长辈或同辈妇女去陪同购买。送聘金没有规定,一般是根据男方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不强迫。
  (四)娶亲
  订婚的男女双方在结婚前一个月,新人不能见面。在结婚的前一天或当天凌晨,新郎才到女方家举行"尼卡罕"仪式。仪式后,男方即可迎娶新娘。回族称新娘为"新姐姐"。新姐姐梳洗打扮完毕,临行前要大哭一场,即使没眼泪也得挤几滴,否则,会被别人笑话。
  回族青年男女结婚不看黄道吉日,一般都是以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阴历双日为佳期。在结婚的前一两天,由男方带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半斤重的大馒头、油香若干个,送到女方家去,这叫催装礼,意为请女方家老小放心,保证姑娘过门后,好光阴赛蜜糖。女方家接受催装礼后要尽快做准备。
  结婚这天上午,姑娘要洗大净,这叫“离娘水”。要绞脸,用交叉的线绞掉脸上的汗毛。梳妆完之后,要穿上红色的棉袄,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要穿上,这叫“厚道”,主要是讲究吉庆,如果穿得太薄,则认为是“薄情寡意”,头上要搭上一块红绸子或红纱头巾,将新娘的面孔盖得严严实实。然后从近邻和亲友中请几位上有老、下有小、夫妻和睦、儿女双全的人去送亲,回民也叫吃“宴席”。 在迎娶的路上,若遇到水井,要用红布或红纸覆盖,表示新人将来不会遇到坎坷。娶亲途中,还不能与其他的娶亲队伍相遇,若不期而遇,新娘要相互交换裤带,以防"冲喜"。
  在娶亲的时候,女方家一般要让新娘的弟弟或是侄儿陪同,在我们当地俗称“压轿”,按老人的说法是因为怕新娘嫁过去受欺负,或者是坐不稳轿子,就要让女方家出一个年轻力壮的未婚男性陪同前往。到了男方家,新郎要给压轿人给一定数量的钱物,以示答谢。
  接亲车快到男方家大门口时,新郎要由姐夫带上跑步迎上去,围着接亲车转一圈,故意碰一下车,这叫“撞亲”。到大门口时,恭贺新喜的人要自动排成两行,迎接新娘和送亲的宾客,并向来宾道“色俩目”问好。然后将宾客安排到客屋先喝茶、入席。男方家还要从新房门口到大门口,铺上红毡或毛毯子,没有条件的,新娘的哥哥或舅舅要抱着新娘走进洞房。无论如何,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土的。同时,将新娘的陪嫁物和箱子也抬进院里的桌子上,待男方家给了开箱钱或搭门帘钱后,女方家陪新娘的嫂子或新郎才揭新娘头上的“搭妇巾”。
  新娘到了新郎家以后,由新郎的妹妹,端一盆水,请新娘洗脸,寓意洗去尘土,以崭新的面貌作为新郎家的一员出现,这时候新娘要将早已准备好的礼物送给端水人,礼物一般是鞋垫、头巾等小物品。
  (五)念“尼卡哈”及其他
  当新娘子入了洞房,送亲客人进屋后,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请阿匐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方桌,上方坐阿匐,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上面,聆听阿匐的教诲,阿匐宣读《古兰经》有关片断,再用汉语作一番解释,证婚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准备入洞房时,教长或家长将早已准备好的果子、糖、枣子、核桃、花生向新郎、新娘身上撒去,意为感谢真主赐给的良缘,祝新郎、新娘长生到老,早生贵子。有些地方新人入洞房时,将喜枣、喜糖等撒向围观的群众,以表示喜庆的施舍,众人皆从地上抢着拣,回民把撒喜也叫撒金豆。
  撒喜以后,开始耍新郎,不能让他随便进洞房,新郎一般要请姐夫等人保驾或掩护,准备冲进洞房。如不慎被恭喜的人挡住了,要将锅底黑粉、墨汁等往新郎面上抹,直到抹成“黑包公”时才放进洞房。有些地方不耍新郎耍公婆。当新娘入洞房后,众乡亲把公婆簇拥到院子里,耳朵上挂两串红辣椒,头上戴上破草帽,脖子里挂一个铜钟,反穿皮袄,倒骑毛驴,在众人的逼迫下,让公婆骑上毛驴转圈圈,逗笑话。回族群众认为,结婚三天没大小,不耍不热闹。
  第二天拂晓,新郎的嫂子要将热水和汤瓶放在新郎、新娘的屋门口,新娘、新郎都淋浴。吃罢早饭后,新郎的奶奶和其他人,要领着新娘认婆家大小。认长辈时,新娘要长长叫一声,长辈要响亮地答应一声,然后要略表心意,给新娘见面礼物或钱,以示纪念。
  (六)表针线
  回民也叫摆针线,一般都在结婚的当天下午或第二天上午举行。现在摆针线,主要是众人看看娘家给新媳妇陪嫁了什么东西,男方家给新婚夫妇购置了什么家具、电器以及生活用品。当摆针线仪式准备好时,男方家选请一位说客,赞扬女方家买的东西又多又好,心实礼厚。
  (七)回门
  回族的婚姻习俗中有个特点就是一门亲事两家办,就是说头天女儿嫁出去,是在男方家办酒席,而过两天就要回到女方家,由女方家长办酒席,以嫁女儿之名邀请亲友办酒席。婚礼后三天或七天,新郎要准备礼品陪同新娘回门,也叫回娘家,看望岳父母及亲属。岳父母家也要事先做好准备,款待女婿女儿。除此以外,新娘家亲戚还要一家挨一家的请新郎、新娘吃饭,并给新娘回赠礼物。回门的当晚,新郎要赶回家中,新娘一般住上三五天或一星期后再由娘家人送回家或新郎自己来接回家。
  由于回族的特殊的婚庆习俗,且随着回汉通婚的增多,宁夏的汉族结婚也在很多方面借鉴了回族的一些习俗,大致程序都与回族相同。一般情况下,汉族的女孩可以嫁给回族的男孩,但是回族的女孩很少有嫁给汉族男孩的,因为回族人认为女孩子嫁出去就由不得自己,所以在汉族家庭中,就得遵从于汉族的习惯,就很难继续信奉回族的教义了,所以回族的家长很少把女儿嫁给汉族人。如果汉族的女孩要嫁给回族的男孩的时候,女孩就要被带去医院或者是清真寺去洗胃,据说是为了把以前吃过的猪肉之类的不干净的东西洗掉,还要信仰伊斯兰教,举行入教仪式等。回族有其独特的服饰,所以回族通婚之间不会穿白色的婚纱,要穿戴他们传统的服饰。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很多回族年轻人都渐渐穿起了婚纱,也慢慢汉化。
  由于当地回族这些特殊的婚礼习俗每个环节寓意都很深刻,并且伊斯兰教义主张的真善美很受当地人推崇,所以目前当地人一般办婚事都按照这些程序来,只是汉族通婚免去了阿匐宣读《古兰经》等有关环节。
  宁夏回族的丧葬习俗
  回族的丧葬礼、是人一生结束后由邻里乡亲、朋友等进行哀悼、纪念、祈的一种仪式,是回族民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回族群众认为,生是死的起点,死是生的结果。作为在世的人,对于亡人不论其贵贱或贫富,不管是子孙满堂,还是鳏寡孤独,都要尽埋葬的责任,并要葬之以礼回族的葬礼,既有回族的习俗特点,又有伊斯兰教处理死者的信仰性质。
  回族丧葬习俗随着回族的形成而逐渐形成。回族的丧葬习俗至迟在明代就已基本形成。明代回族著名学者李贽生前遗嘱:“倘旦死,总择城外高单,向南作坑,长一丈,阔五尺,深至六尺即止。既如是深,如是阔,如是长矣,然复就中复掘二尺五寸深土,长不过六尺有半,阔不过二尺五寸。以安予魄。既掘深了二尺五寸,则用芦席五张,填平其下,而安我其上,此岂有一毫不清净者哉!我心安焉、即为乐上,勿太俗气,摇动人言,急于好看,以伤我之本心也。虽马诚老能为厚终之具、然终不如安余心之为愈矣。此是余第一要紧言记。我气已散,即当穿此安魄之坑。未入坑时,且阁我魄于板上,用予在身衣服即止,不可换新衣等,使我体魄不安。但面上加一掩而,头照旧安枕,而加以白布单,总盖上下,用裹脚市甘字交缠其上。以得力四人平平扶去。待五更初开门时寂寂抬出,到街扩所,即可装置芦席之上,而板复抬回以还。”回族人民在临终的时候,要从卧室移到厅堂边,厅堂内外都要保持安静。
  人未断气,亲者不得放声哭泣。亡者弥留之际,家属亲人不得强求遗嘱。人一断气,立即将死者的衣服全部脱光,然后用白布盖在尸体上,同时点上香,以避浊气。回民的死亡称为“归真”又日“无常”“毛提”。“无常”是借用汉语,即逝世的意思。“毛捉”足波斯语,也即逝世之意。“归真”是回族群众对笃信宗教和宗教职业人员以及宗教上层人士去世的称法。回族无论怎么称呼逝世。但都忌说“死”这个词。为什么呢?这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因为伊斯兰教把死当作个人最后的必然归宿,并把它理解为嘎来布(即肉体)的消失和“罗罕”(精神)的升华,是人生的复命归真,而不是生命的归结。所以。久而久之,在回族当中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忌说“死”字。
  宁夏回族的饮食禁忌
  要真正的享受回族清真美食,就要了解回族饮食的习俗讲究。在饮食方面回族严格禁食猪肉和狗、驴、骡等不反刍动物的肉,禁食一切动物与飞禽、家禽的皿,并严格禁酒,牛羊肉在回族饮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回族认为羊是洁净的动物。回族人主食中特色食品主要以面食见长,回族人接待宾客,给孩子过满月,婚礼宴请和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等重大节日都要炸??樱?拖阋允厩熳;刈逵胁谎?恚?怀灾砣獾慕?烧庵窒八资谴右了估冀痰陌⒗??氲捍?宋夜?摹T?吹陌⒗??氲喝瞬糠质巧衬?筒菰?⒕用穸家杂文廖??⑺?欠拍僚Q蚵嫱眨?挥醒?淼南肮撸?刈迨且桓鋈?裥叛鲆了估冀痰拿褡濉R了估冀淌且桓鲎⒅匚郎?⒔簿课郎?⒂幸欢ㄒ?辰?傻淖诮蹋?钪饕?慕?稍从凇豆爬季?返墓娑ā;刈宄??灾砣馔猓?辜伞白运牢铩薄⒀?旱取<词故桥Q蜃运赖模?穸乘馈⒃宜赖亩疾荒艹浴T?蚴钦庑┳运赖亩?锏难?好挥写犹迥谌?苛鞒觯??褐心衙庥胁《荆?了估冀讨??越?剐磐匠杂谜庑┒?鳎?浅鲇凇爸厥尤说男粤榇拷嗪蜕硇莅踩?薄
  伊斯兰教对饮食的禁忌是每个穆斯林必遵的教规。年深日久,代代相遵,教规的内容逐渐变成信仰该教的各民族成员的饮食习惯。对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来说,这又成为该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我同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塔塔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撒拉、塔吉克和保安等十个少数民族都遵守这习惯。现在伊斯兰教的饮食规范已成为全世界十亿多穆斯林们的共同生活习惯,具有民族性和国际性。禁饮浊水,回族对水有特琳的感情,尤其是泉水和自来水,井水。这些水清洁,凉爽,没有污染,能够保障人们的健康、在一些回族的聚居的地方,有专门的水井,井口用砖砌上外沿,加盖、有公用的水桶。以防各家各户的水椭把病菌或脏东西带入井内。回族还有禁忌麻醉品的习俗,这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回族人民禁烟酒。
  抽烟喝酒视为恶习,一般家庭亦无烟酒招待,如果在老人面前抽烟喝酒,会引起老人反感而疏远感情,赌博是回族的一个大忌,认为是“大罪”“秽行”“恶魔的行为”这种意识和情感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进步的。回族人民特别爱清洁,讲卫生,回族有“大净”“小净”的习俗。估兰经》上说“当你们起身去礼拜的时候,你们应该洗脸和手,洗至于两肘。应该摩头、冼脚、洗止两踝,如果你们是不洁的、你们就当洗周身。”回族的“大净”“小净的习俗,既有信仰意识,又有对生活的追求。“大净”的做法足:先做“小净”(不洗脚),然后沐浴全身。顺序是:先冲头,再右半身,左半身,然后下身,最后冲洗两脚。“小净”的做法是:先冼两便(肛门和生殖器)、在洗两手至手腕。再摸头、,摸耳,摸脖颈,最后冼右脚和左脚。所用的工具是“汤瓶”和“吊罐”吊罐吊在背后的房梁上、地下一个小水池子,有下水道通往屋外,越似淋浴设备,“汤瓶”用来洗手洗脸,一般不用脸盆。回族特别注意经常用温水洗两便、无疑是对一些炎症的发生和疾病的传染、有着不可轻视的预防作用。
  有关饮食行为如做饭做、盛饭、倒茶、吃喝之前、须以阿拉伯语默念“比斯命亮”(奉特慈普慈的真主之命)一语,否则视为“糊涂”;一切动作的进行都需顺手干,严禁背手干。敬茶、端饭要用双手,单手端饭递茶是不尊敬人的表示。严禁抛洒饭菜、馍渣、洒在桌子上的食物(尤其是面食),一定要捡起来吃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客人来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问好。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有时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
猜你喜欢:1.肥东结婚风俗习惯简介
2.非洲的结婚习俗有什么
3.瑶族的结婚习俗是怎样的
4.陕西结婚风俗西安婚礼习俗
5.韩国的结婚风俗都有什么

回族女孩割礼图片篇(3):回族的婚嫁习俗是怎么样的

回族女孩割礼图片_回族的婚嫁习俗是怎么样的


  回族婚姻受伊斯兰教影响较大,《古兰经》规定,女孩九岁,男孩十二岁为"出幼",即少年时期结束,可以结婚。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回族的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回族的婚嫁习俗
  婚礼
  婚礼是在吉日凌晨举行:新郎家设"餐会",招待宾客,送与槟榔。晨礼后,宾客进新郎家馈赠贺礼。"餐会"结束,由年青朋友、新郎哥哥或叔舅组成迎亲队伍,前往迎亲。新娘头戴黑面纱,身穿结婚礼服,放声嚎哭对父老兄妹和亲朋好友表示惜别,随迎亲队伍来到新郎家。迎亲队伍回到家时,众人走出家门迎接。新娘在乡邻与亲友的拥簇中迈进婆家大门。接着便是新郎家人请阿訇主持婚礼仪式。
  新郎在陪郎、媒人的陪伴下,于饭后坐轿(或骑马、走路)来到新娘家迎亲。当到达新娘家的时候,新娘家的大门却是关闭的。陪郎即上前代表新郎叫门,并说一些祝贺、感谢的话,等女方家大门打开,新郎等人才能进入新娘家。女方家对迎亲的人们非常热情和礼貌,进茶点时让新郎坐上席,要上三道槟榔、三道糖茶款待迎亲者和陪同的客人。茶点过后,又上一道牛肉冷片、一碗凉鸡和一条鱼。鱼上了桌,就意识着迎亲者可以迎走新娘了。这时候,由陪郎和媒人周旋,让新郎起身并向女方父母行礼,使新娘坐进轿子,然后启程上路。新娘的兄长或弟弟要扶着新娘轿子的轿杆,送出一段路程后才返回,也有一直送到男方家的。
  新娘到达男方家后,由两位女性老人打开轿帘,拿一小碗红饭喂新娘吃,红饭拌有松仁、瓜子和芝麻,意为早生贵子,多子多孙。新娘吃完,下轿后,由两个姑娘搀扶进门。新娘一手捧(赫听)(古兰经)选段及圣训选),一手提钱,意为祈求真主赐福,把幸福和钱财带到新郎家。这时候,新郎在新房门口迎接新娘。新娘进入洞房后,将从娘家带来的红纸包裹的喜糖分送给贺喜的人们。 接着宴请宾客,一般是吃牛八碗,八人一桌,有时还加几蝶小菜。席间,有专人给宾客加添饭,服待十分周到。
  下午三时,新郎家再设宴席请阿訇、乡亲为新郎和新娘念"尼卡哈",举行婚礼的宗教仪式。婚礼仪式比较简单--新郎、新娘头戴礼拜帽(男戴白帽,女戴盖头),面对阿訇坐着,阿訇分别问男女双方是否相爱,获得肯定答复之后阿訇便念着"尼卡哈",郑重其事地祝福新郎新娘百事和睦,白头偕老。
  然后,新郎在膝上铺一块红绸,接阿訇抛磅红枣、花生、糖果和槟榔等礼品和食品。这些礼品与食品由新郎分给围观的小孩与人群。
  结婚仪式一般于晚上举行,堂屋里红烛高照,坐着双方父母、亲戚和宾客。婚礼由阿訇主持,他先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念(古兰经)中的"喜经"部分,接着抓起桌上的松子、瓜子、红枣之类撒向新郎新娘,并让新郎新娘用衣襟接住。喜果撒过后,阿訇又对新郎新娘进行训导性的讲话,教育新婚夫妇要尊敬父母,要互敬互爱,诚实勤劳,不做违法之事等,同时还讲述一些回族的礼俗、历史和美好的传统。婚礼结束时,在阿訇的主持下,大家一起感谢真主。
  当晚,新郎以喜糖、喜茶、吉餐热情地招待所有亲朋好友和邻里父老,人们亦相应地尽情献词、唱歌、做游戏,祝贺婚礼成功,欢宴直至东方破晓才结束。
  男方要向女方家送礼,女方要向男方家回礼,这种形式被称为过大礼。男方送给女方家的礼物中,看肉食、果品、装饰品等,其中肉食、果品类是送女方家宴请宾客用的,而装饰品类是送给新娘装扮用的。这些礼物由阿訇带领男方家的人送到女方家。女方的回礼一般是新娘陪嫁的东西,如家俱、衣服、被褥、生活用品等,由新娘的弟兄在收到男方礼物的当天,送到男方家里。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里要贴大红喜字和对联,堂屋墙正中挂着阿拉伯文写的一段(古兰经),两边是阿拉伯文条幅。一大早,男方的内亲们都跪在堂屋里,听阿訇跪着朗诵(古兰经),祈求真主赐福。念完后,婚筵的首席要招待阿訇。
  婚礼结束,新郎家以茶点、糯米饭招待阿訇和宾客。
  第二天
  新娘清晨起身,打扫屋前屋后及邻近大街小巷,然后自己出资买羊或鸭做顿丰盛的饭菜款待全家,并把由娘家带来的鞋靴送给新郎的父母兄弟姐妹,表示今后是婆家的人,希望能受到欢迎与和睦相处,新娘要回门。这天,新娘家要宴请亲朋好友和宾客,新郎新娘要和女方亲友们见面。当晚,新郎新娘要回到男方家。
  第三天
  婚礼第三天,新娘单独回到父母家小住,叫复门。至此,婚礼即告结束。
  回族的订婚习俗
  回族婚姻受伊斯兰教影响较大,《古兰经》规定,女孩九岁,男孩十二岁为"出幼",即少年时期结束,可以结婚。因此,伊斯兰教流行地区早婚现象较严重。在通婚范围上,回族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结婚,同时,实行严格的单向民族内婚,即回族男性可娶其他族女子为妻,回族女性决不能与其他族的男性通婚。 回族青年男女,经过各种场合的互相接触和了解,认为对方是自己的心上人,那么小伙子就会把真情坦率地告知双亲,接着便请求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为介绍人往姑娘家求亲。如果双方对这门亲事都满意,下一步便是抉择吉日举行订婚仪式。
  订婚
  回族婚事先从订婚开始,媒人前往女家提亲,女家父母一般不表态,等到回族节日,男女双方及父母互相相看。如果相中,在下一个主麻日前,女方才收下媒人带来的男家送的茯茶等礼物。订婚这天,女家把男家送来的茯茶分成若干小块分送亲友邻里,并给未来女婿回送由姑娘亲手缝制的衣帽鞋袜等礼物。
  按照习俗,订婚吉日大都选在"主麻日"(星期五)的夜晚。小伙子的家长在德高望重的长者与亲朋好友的陪同下,携带聘金1000元、面条800斤、槟榔1000个、手镯一对以及糕点等礼品前往姑娘家,并由姑娘亲自接待和接受礼品。这就标志着男女双方情愿结为终身伴侣。
  交完"女卡银"(彩礼)后,双方家长就商定完婚良辰吉日。槟榔馈赠左邻右舍与亲朋好友,便是向大众宣布婚事告成。女方将男方提供的"女卡银"作为添置嫁妆与举行婚礼之用。面条是对女方父母表示敬意。
  婚礼亦选在"主麻日"举行。婚礼上按照伊斯兰教仪式举行。前三天,双方家庭在房前的空敞平地上用帆布搭成大伞形临时栅屋,作为这一天,他们称之"作锅",意谓洗头。新娘要在是日挨家逐户邀请全乡的妇女(主要是年青妇女)来她家洗头。
  婚前二天
  男女双方得全身沐浴,俗称"大、小净"。同天下午,乡里男女青年分别宴请新郎、新娘(女请新娘、男请新郎)。同时请本乡老妇为新娘梳妆打扮。晚上,新郎、新娘各在自家"迎宾堂"接待宾客,筵席排列成双,以示新婚成双成对。在宴席上,年青人尽情歌唱,念清真教道,直至深夜。这一天叫"阿斗格"。
  婚前一天
  回族人称为"邀"。当天,新娘家宰牛屠羊,摆设餐席,招待前来贺喜的宾客。宾客按照习俗向新娘馈赠现金、日用品和厅堂摆设。晚上,新娘重更新装(大净)以示洁净无秽,热情邀请宾客喝茶和娱乐活动。
  回族婚礼中的禁忌词
  回族人的结婚典礼,一般要分两步走。先由主家请来的阿訇,把新郎、新娘及家里的长辈集中在一起,用回族人的风俗习惯举行一个小小的仪式,这个仪式主要由阿訇主持,阿訇用回语对新郎新娘进行提问,让新郎新娘用心虔诚的回答,有点类似基督教堂婚礼,等这个仪式进行完毕后,正式结婚大典才能开始。
  从婚礼用词上,司仪在典礼中,不能出现“酒”字和酒字的谐音字。因为回族的婚宴上一般是不摆酒的,宴席上只出现各种饮料和瓜子、糖块。汉民新婚典礼中的交杯酒这一项,在回民的结婚典礼中是不用的。主持婚礼的司仪如果不懂此项禁忌,典礼中出现酒字和酒的谐音字,就是对回民的不尊重。如:我们经常用到的,天长地久的“久”字,就要避开,或用其它词代替。还有拜天地的“拜”字。回族是信奉真主的,按照他们的说法是,我们不拜天,不拜地,不拜人,只拜真主。这个拜字只能用在拜真主时才行。为此,汉民婚礼上用的最多的“拜”字,就不能出现在回族人的典礼场。
  另外,回族人结婚不放炮。我们经常讲到的,鸣炮奏乐,也不要讲顺嘴了脱口而出。同时,在回族人的结婚典礼议程中,部分地区还有的加入了一项谢大厨,这和汉民婚礼议程截然不同。汉民婚礼中的谢大厨,是在典礼以后的敬酒,新郎新娘端着酒杯,向大厨致谢,而回族人则是必需作为典礼中的一项,在典礼台上隆重的向大厨行礼致谢。所以司仪也要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做到整场典礼按主家的要求来做,在不出现以上禁忌词语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主家满意。
  回族婚嫁习俗禁忌:
  回族是一个讲究特别多的民族,不仅体现在饮食上,还体现在结婚习俗上。回族盛行穆斯林教,并且主张内部通婚,外教徒如果想接亲就必须先进教。周五一般被回族人认为是最吉祥的日子,所以回族青年男女通常会选择周五完婚,同时斋月是不宜举行婚礼的。
  回族人婚前婚后都有很多讲究。婚前两天,新人必须全身沐浴,俗称“大、小净”;婚前一天,男方要给女方送礼,女方要给男方回礼。出于宗教的原因,婚礼当天男方家堂屋正中要挂阿拉伯文写的古兰经选段,祈求真主赐福;新娘则要在喜轿上吃象征多子多福的红饭;进门前则要一手提古兰经,一手提前,象征财源滚滚流入男方家。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chuzhongzuowen/2600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