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初二作文 时间:2010-02-11

【www.jinghuajt.com--初二作文】

篇一:[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关于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判定练习题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判定
  练习题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小编整理了这篇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判定练习题,希望大家练习!
  1.如图,已知AC=DB,要使△ABC≌△DCB,利用SSS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_____。
  2.如图,已知△ABC和△DBE,B为AD的中点,BE=BC,请增加的一个条件____________使△ABC≌△DCB。
  3.如图,点F、C在线段BE上,且AB=DF,AC=DE,若要使△ABC≌△DEF,则还需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___。
  4、如图: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F处,已知∠1+∠2=100°,则∠A=度;
  5.已知:△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求证:△ABD≌△ACD
  6.已知AC=BD,AE=CF,BE=DF,问AE∥CF吗?
  7、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CB,问AB∥CD吗?说明理由。
  8、已知AD是?ABC的中线,BE⊥AD,CF⊥AD,问BE=CF吗?说明理由。
  怎么样?上面的题你会了吗?希望看了这篇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判定练习题。可以帮您在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篇二:[全等三角形练习题]九年级数学圆专题训练题


  考试是为了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则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数学圆专题训练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一、选择题
  1. 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的切线,切点为D,CD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C,∠A=30°,给出下面3个结论:①AD=CD;②BD=BC;③AB=2B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3 B. 2 C. 1 D. 0
  考点: 切线的性质.
  分析: 连接OD,CD是⊙O的切线,可得CD⊥OD,由∠A=30°,可以得出∠ABD=60°,△ODB是等边三角形,∠C=∠BDC=30°,再结合在直角三角形中30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继而得到结论①②③成立.
  解答: 解:如图,连接OD,
  ∵CD是⊙O的切线,
  ∴CD⊥OD,
  ∴∠ODC=90°,
  又∵∠A=30°,
  ∴∠ABD=60°,
  ∴△OBD是等边三角形,
  ∴∠DOB=∠ABD=60°,AB=2OB=2OD=2BD.
  ∴∠C=∠BDC=30°,
  ∴BD=BC,②成立;
  ∴AB=2BC,③成立;
  ∴∠A=∠C,
  ∴DA=DC,①成立;
  综上所述,①②③均成立,
  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圆的有关性质的综合应用,在本题中借用切线的性质,求得相应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矩形ABCD的长为6,宽为3,点O1为矩形的中心,⊙O2的半径为1,O1O2⊥AB于点P,O1O2=6.若⊙O2绕点P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0°,在旋转过程中,⊙O2与矩形的边只有一个公共点的情况一共出现(  )
  A. 3次 B. 4次 C. 5次 D. 6次
  考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 根据题意作出图形,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解答: 解:如图:,⊙O2与矩形的边只有一个公共点的情况一共出现4次,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当圆与直线相切时,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半径为2的⊙P的圆心P的坐标为(?3,0),将⊙P沿x轴正方向平移,使⊙P与y轴相切,则平移的距离为(  )
  (第1题图)
  A. 1 B. 1或5 C. 3 D. 5
  考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坐标与图形性质.
  分析: 平移分在y轴的左侧和y轴的右侧两种情况写出答案即可.
  解答: 解:当⊙P位于y轴的左侧且与y轴相切时,平移的距离为1;
  当⊙P位于y轴的右侧且与y轴相切时,平移的距离为5.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当圆与直线相切时,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4.如图,P为⊙O的直径BA延长线上的一点,PC与⊙O相切,切点为C,点D是⊙上一点,连接PD.已知PC=PD=BC.下列结论:
  (1)PD与⊙O相切;(2)四边形PCBD是菱形;(3)PO=AB;(4)∠PDB=120°.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分析: (1)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出∠PCO=90°,进而得出△PCO≌△PDO(SSS),即可得出∠PCO=∠PDO=90°,得出答案即可;
  (2)利用(1)所求得出:∠CPB=∠BPD,进而求出△CPB≌△DPB(SAS),即可得出答案;
  (3)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PCO≌△BCA(ASA),进而得出CO= PO= AB;
  (4)利用四边形PCBD是菱形,∠CPO=30°,则DP=DB,则∠DPB=∠DBP=30°,求出即可.
  解:(1)连接CO,DO,
  ∵PC与⊙O相切,切点为C,∴∠PCO=90°,
  在△PCO和△PDO中, ,∴△PCO≌△PDO(SSS),∴∠PCO=∠PDO=90°,
  ∴PD与⊙O相切,故此选项正确;
  (2)由(1)得:∠CPB=∠BPD,
  在△CPB和△DPB中, ,∴△CPB≌△DPB(SAS),
  ∴BC=BD,∴PC=PD=BC=BD,∴四边形PCBD是菱形,故此选项正确;
  (3)连接AC,
  ∵PC=CB,∴∠CPB=∠CBP,∵AB是⊙O直径,∴∠ACB=90°,
  在△PCO和△BCA中, ,∴△PCO≌△BCA(ASA),
  ∴AC=CO,∴AC=CO=AO,∴∠COA=60°,∴∠CPO=30°,
  ∴CO= PO= AB,∴PO=AB,故此选项正确;
  (4)∵四边形PCBD是菱形,∠CPO=30°,
  ∴DP=DB,则∠DPB=∠DBP=30°,∴∠PDB=120°,故此选项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5.(2014•武汉,第10题3分)如图,PA,PB切⊙O于A、B两点,CD切⊙O于点E,交PA,PB于C,D.若⊙O的半径为r,△PCD的周长等于3r,则tan∠APB的值是( )
  A.1
  B.1/2
  C.3/5
  D.2
  考点: 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分析: (1)连接OA、OB、OP,延长BO交PA的延长线于点F.利用切线求得CA=CE,DB=DE,PA=PB再得出PA=PB= .利用Rt△BFP∽RT△OAF得出AF= FB,在RT△FBP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F,再求tan∠APB的值即可.
  解答: 解:连接OA、OB、OP,延长BO交PA的延长线于点F.
  ∵PA,PB切⊙O于A、B两点,CD切⊙O于点E
  ∴∠OAP=∠OBP=90°,CA=CE,DB=DE,PA=PB,
  ∵△PCD的周长=PC+CE+DE+PD=PC+AC+PD+DB=PA+PB=3r,
  ∴PA=PB= .
  在Rt△BFP和Rt△OAF中,
  ,
  ∴Rt△BFP∽RT△OAF.
  ∴ = = = ,
  ∴AF= FB,
  在Rt△FBP中,
  ∵PF2?PB2=FB2
  ∴(PA+AF)2?PB2=FB2
  ∴( r+ BF)2?( )2=BF2,
  解得BF= r,
  ∴tan∠APB= = = ,
  故选:B.
  6.如图,G为△ABC的重心.若圆G分别与AC、BC相切,且与AB相交于两点,则关于△ABC三边长的大小关系,下列何者正确?(  )
  A.BCAC C.ABAC
  分析:G为△ABC的重心,则△ABG面积=△BCG面积=△ACG面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判断.
  解:∵G为△ABC的重心,
  ∴△ABG面积=△BCG面积=△ACG面积,
  又∵GHa=GHb>GHc,
  ∴BC=A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理解重心的性质是关键.
  7.如图,在半径为6cm的⊙O中,点A是劣弧 的中点,点D是优弧 上一点,且∠D=30°,下列四个结论:
  ①OA⊥BC;②BC=6 ;③sin∠AOB= ;④四边形ABOC是菱形.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考点: 垂径定理;菱形的判定;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 分别根据垂径定理、菱形的判定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解答: 解:∵点A是劣弧 的中点,OA过圆心,
  ∴OA⊥BC,故①正确;
  ∵∠D=30°,
  ∴∠ABC=∠D=30°,
  ∴∠AOB=60°,
  ∵点A是点A是劣弧 的中点,
  ∴BC=2CE,
  ∵OA=OB,
  ∴OB=OB=AB=6cm,
  ∴BE=AB•cos30°=6× =3 cm,
  ∴BC=2BE=6 cm,故B正确;
  ∵∠AOB=60°,
  ∴sin∠AOB=sin60°= ,
  故③正确;
  ∵∠AOB=60°,
  ∴AB=OB,
  ∵点A是劣弧 的中点,
  ∴AC=OC,
  ∴AB=BO=OC=CA,
  ∴四边形ABOC是菱形,
  故④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菱形的判定、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综合性较强,是一道好题.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的圆心坐标是(3,a)(a>3),半径为3,函数y=x的图象被⊙P截得的弦AB的长为 ,则a的值是(  )
  A. 4 B. 7C.3 D.5
  解答: 解:作PC⊥x轴于C,交AB于D,作PE⊥AB于E,连结PB,如图,
  ∵⊙P的圆心坐标是(3,a),
  ∴OC=3,PC=a,
  把x=3代入y=x得y=3,
  ∴D点坐标为(3,3),
  ∴CD=3,
  ∴△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ED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E⊥AB,
  ∴AE=BE=AB=×4 =2 ,
  在Rt△PBE中,PB=3,
  ∴PE= ,
  ∴PD= PE= ,
  ∴a=3+ .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平分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也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篇三:[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初二数学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复习

  关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内容知识。
  全等三角形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
  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通过上面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点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知识点的巩固学习。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下面是对数学中因式分解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chuzhongzuowen/136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