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我的自画像作文

初一作文 时间:2010-04-28

【www.jinghuajt.com--初一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篇(一):初一语文期末模拟题及答案


  模拟题在期末考试复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一的学生在复习语文的时候不妨也多写写语文模拟题,提前适应考试。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模拟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一语文模拟题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按要求默写诗句。(10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 《泊秦淮》
  (2)_________ 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3)《次北固山下》写时序交替的句子是: , 。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钱塘湖春行》
  (5)子夏曰:“ ,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观沧海》
  2、根据句子的意思,看拼音写汉字。(4分)
  (1)大约只有二十米,但在我眼中却是gāo bù kě pān 的险峰。
  (2)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yī sī bù gǒu 啊!
  (3)所有的部队都zhěng zhuāng dài fā 。
  (4)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 (3分)
  A. 他安步当车,慢慢欣赏沿途优美迷人的风景。
  B.这次论坛不仅有全球知名大学校长,还首次邀请了企业界和驻华使馆的朋友们,可以说群贤毕至,蓬荜生辉。
  C.有些人夸夸其谈,却缺乏知识与见地去阐述一个他们自己并不理解的真理。
  D.看到弟弟的打扮,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讨论”和“听取”调换位置)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删掉“使”字)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改革”换为“提高”)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将“整整”改为“足足”)
  5、请仿照例句仿写句子。(4分)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 ; , 。
  二、阅读(40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3分)
  (1)不知其旨也: (2)自强: (3)学学半:
  7、翻译句子。(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8、(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3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1)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2)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3)如此,曷(4)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5)映长明灯(6)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7)不见。
  (1)辄:就(2) 蹊:践踏 ( 3)痴:入迷(4)曷:通“何”,为什么(5)策:书。(6)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7)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4分)
  (1)或牵牛来责蹊田 (2)父怒挞之
  (3)依僧寺以居 (4)冕因去
  10、翻译句子。(3分)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1、找出表达王冕成长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王冕痴迷读书,偷进学堂,听诸生诵读,默记于心。
  B.母亲支持王冕读书学习。
  C.王冕不愿牧牛,故父亲鞭打他而激怒了他。
  D.王冕读书专心,利用夜间苦读。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小小的桃树 徐博达
  ①冬日到了,窗外一片萧瑟。连同那棵小小的桃树。我因为想家的缘故,又兼情怀无所寄托,心下一直恹恹,不由怀想起春天里那棵小桃树的情态。
  ②“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初春的一日,当我推开窗户,百无聊赖地向外看去时,眼前兀然一亮。在过道右侧的低矮杂树丛中,正俏生生地站着一棵小桃树。远远看去,那桃花开得正怒!一簇簇争先恐后抢占了枝头,一团团推推搡搡盘踞了枝干,一朵朵见缝插针缀上了树身,以致桃叶完全被粉红的花朵淹没,只在有风的时候才略略探出。它也知道春天来了吗?不然它何以欢喜得红了脸颊?春天正写在它脸上呢!
  ③惊喜的同时,我想:也许,当初它只是被随手扔出的一枚桃核,落在这杂树丛中。泥土掩盖了它,它便在泥土里汲取养料,培植根系。待扎稳马步,蓄足劲力后,方一鼓作气地钻出泥土,冒出新芽。它一面贪婪地沐浴阳光,吮吸雨露,一面把根向大地扎得更深更广。在成长的过程中,艰难险阻自难逃避。狂风会冷不丁地袭击一番,暴雨会劈头盖脸地痛打一顿,乱枝杂草会心怀嫉妒地压迫阻抑。然而生命是顽强的,一切挫折都被它化成向上的动力,经过数年持之不懈的努力,它成熟了,终于能够在明媚春光里得意地舒展着枝叶,享受清风。
  ④我走到它的近旁,静静地看着这一树桃花。花们有的尚在和畅的春风里酣睡,整个身子蜷缩成一团,正做着好梦。有的张开惺忪的睡眼,打量着蓝天白云,过往人流,溢满了新鲜的喜悦。有的似开似掩,腼腆羞涩,并不敢正眼看人,只时不时地偷觑一下。有的匆忙换上鲜丽的舞衣,就迫不及待地要在春风里卖弄舞姿,哧哧笑着。美丽只有一季,为了报答春天的知遇之恩,她们一丝不苟地梳妆打扮。
  ⑤“瞧,我开得多好!”花们七嘴八舌地嚷嚷。是啊,开得多好:大大咧咧,满不在乎;肆无忌惮,放浪形骸;灿灿烂烂,轰轰烈烈。花们美丽得没有时间去忧愁,快乐漫无止境。这些可爱的精灵!
  ⑥站在这棵小桃树前,我觉得所有的悲伤都没有理由。就像这些桃花,终究是要落去的,但至少在绽放的日子里,它们给这世间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独有的美丽。卑微因此高尚,短暂因此永恒。
  ⑦我在冬日的寂寥里,怀念着春天里的小桃树。很快,它就会再度开花,舞蹈,让世界的一隅,因此美丽。
  12、仔细阅读全文,分析小桃树都有哪些特征。(3分)
  13、文中“我”的情感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请从文中找出三处来回答。(3分)
  14、品味文中加横线的语句。(4分)
  1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借小桃树揭示了怎样的道理?(3分)
  (四)现代文阅读(14分)
  偷父 刘心武
  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到卫生间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这时,忽然听见卧室床下有动静。我左手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一个瘦小的少年从床底下爬出来了,剃着光头,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用窗帘又指着他:“你偷了些什么?把东西掏出来!”
  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询问。
  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卧室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又抢到手里,准备拨ll0。这工夫,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爬了出来,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
  少年告诉我,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总想偷走它。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茬儿,那熏鼻子的汗昧加烟味加酒味……不记得是哪一天,忽然说他们那村,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时,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也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又出门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冲出楼门,四面张望。
  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一派寂静笼罩着我。
  ——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16、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4分)
  17、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并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父”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请揣摩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3分)
  19、文章末尾,“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请结合全文分析,这表露出“我”的什么情感愿望?(3分)
  三、作文(50分)
  20、春天的新绿、故乡的圆月;“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的义无反顾........在生活中,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最美,是美的升华。它令人刻骨铭心、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
  你一定有心中的“最美”,关于“最美”,你一定也有感悟,请自拟一个包含“最美”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初一语文模拟题答案
  1、 略
  2、 高不可攀、 一丝不苟、整装待发、贮蓄
  3、 D
  4、 D
  5、 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大地。
  6、 旨:甘美 强:勉励 学:教
  7、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不懂的地方。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8、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也。
  9、或:有的人 挞:打 居:居住 去: 离开
  10、(王冕)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11、C
  12、①生命力顽强②快乐无忧③给世间带来生机和活力,用自己的美丽装点春天
  13、①心下一直恹恹②眼前兀然一亮③我觉得所有的悲伤都没有理由
  14、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盛开时的情态,突出了花多而艳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15、文章通过描绘生命力顽强的小桃树,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心存希望,都要相信人生的春天一定会到来。(言之有理即可)
  16、【“偷父”少年辍学流浪,靠结伙偷窃为生,但仍深深地怀念因矿难而死的父亲,以为看到的那张油画是他父亲的画像,竟因此冒险入室偷盗。(2分)可见他是一个虽误入歧途,但良知未泯,孝爱之心犹存,令人痛惜而又同情的少年。(2分)】
  17、【(1)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1分),生动地描写少年熟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黠地表白自己没拿东西的情态,(2分)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被捉后处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1分)】
  18、【参考示例:这人真怪!我进他家偷东西被抓住了,他不报警把我送进派出所,反倒问我饿不饿?他到底想干什么?】
  19、【这表明了“我”被少年如此深爱父亲的行为所感动,(1分)殷切地期望他能够迷途知返,重新做人,表达了“我”愿意继续帮助他的善良愿望。(2分)
  20、略

我的自画像作文篇(二):初三中考最后冲刺试卷带答案


  初三的学生正在紧张地复习中考中,在进行最后冲刺的时候,学生应该要多做一些试卷,查漏补缺。小编为大家力荐了初三中考最后冲刺试卷以及参考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三中考最后冲刺试卷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5分)
  一、(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绮丽/蝼蚁 诘责/拮据 贝壳/金蝉脱壳
  B.玷污/观瞻 猝然/憔悴 背影/芒刺在背
  C.伫立/发怵 羁绊/湖畔 解数/不求甚解
  D.地窖/发酵 沉湎/腼腆 边塞/塞翁失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辜负 嘎然而止 搔扰 草长莺飞
  B.狼藉 重峦叠嶂 愧怍 迫不及待
  C.真缔 吹毛求疵 苍茫 左右逢圆
  D.意测 如座针毡 蓬蒿 鳞次栉比
  3.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昨晚,我应邀光临了欢迎宴会。宴会共九桌,每桌中央都摆放着精致的雕刻——开屏的孔雀,造型优美,色彩艳丽,惟妙惟肖。宴会厅招贴背景的两侧,竖立着巨幅牡丹画。每桌都以最富中国特色的花卉命名,分别为牡丹、茉莉、兰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芙蓉。孔雀和这九大名花,一直是吉祥、美好的象征,此情此景,令人叹为观止。
  A.光临 B.惟妙惟肖 C.竖立 D.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鸟类的大脑虽然很小,却显示出远比人类过去所想象的更复杂、更聪明、更神奇。
  B.在教育工作会议上,局长多次强调: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它的教学质量。
  C.过度开发湖洲,破坏了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其必然结果是人类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D.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握在乔布斯手中。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引号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A.幼儿园里“狼”来了。
  B.空调室外机“吻”煤气管成定时炸弹。
  C.大学生清明节问候乡邻“过节好”被骂“不懂事”。
  D.小品中赵本山的“老伴”是和他有过多次合作的宋丹丹。
  6.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5分)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奉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魁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⑴用简要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我的概括:
  ⑵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3分)
  我的看法:
  我的理由: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⑴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山下兰芽短浸溪,萧萧暮雨子规啼,松间沙路净无泥。
  C.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D.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
  E.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F.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者皆有所养。
  ⑵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常恐秋节至, 。(汉乐府《长歌行》)
  ②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⑤ ,必先苦其心志……(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⑥黔娄之妻有言:“ ,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⑶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文名句。(4分)
  [说明:本题有2分的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含有典故的诗句是“ , ”。
  ②陈与义《登岳阳楼》中,抒发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危亡、中原动荡之忧的诗句是“ , ”。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5分)
  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具:
  ⑵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异:
  ⑶每至晴初霜旦。(郦道元《三峡》) 霜:
  ⑷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寒:
  ⑸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经纶: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5分)
  三、(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9~11题。(10分)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曹操比于袁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杂然而前陈者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2分)
  译文:
  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分)
  译文:
  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段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军事的优势,得出“不可与争锋”的结论。
  B.文段指出孙权具有政权、地理和民心的优势,得出“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结论。
  C.诸葛亮提出刘备应遵循“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方针。
  D.诸葛亮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高祖的成功像曹操、孙权一样都因用人得当。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⑴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分)
  答:
  ⑵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答:
  四、(9小题,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10分)
  失读症
  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一天,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竟然连报上的一个字也不认识。后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伤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失读症”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患上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
  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中国、日本患失读症少的原因。
  ⑤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在一张纸上,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毫不费力地把英语句子念了出来。试验初步成功了。
  ⑦不过,这个实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治好了,根据以后的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同“唤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
  ⑧汉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西方已有人提出运用学习汉语、汉字的方法来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兴趣地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
  13.关于产生“失读症”原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的大脑皮层失去调控语言的机能。
  B.人类语言的生理基础遭受外伤。
  C.人的大脑中的语言中枢神经因脑外伤受损或发生病变。
  D.由于脑血管供血发生障碍,阻止了中枢系统的正常工作。
  1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失去言语(即说话)能力是“失语症”之一的一种语言行为障碍性疾病。
  B.无论何地何人,一旦位于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中枢受损,就会出现失语症或失读症。
  C.通过学习汉字、汉语来提高儿童智能,已经成为西方人着手研究的课题。
  D.研究表明,学汉语、汉字的人比学拼音文字的人患“失读症”的要少一些。
  15.第⑥段中“根据汉字与大脑左右两半球的这种关系”中的“这种关系”所指的内容是什
  么?(4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17题。(10分)
  《列子·愚公移山》的开头有这样几句:“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对其中的“河阳”一词,课本注为:“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连《古文鉴赏大辞典》(徐中玉主编)也注为:“河阳,黄河北岸。古以水的南面叫做阴,水的北岸叫做阳。”单单就这些注释的本身来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联系课文的注释和前后的句子来看,就有了问题。“河阳之北”照课本注释的意思来理解,不应是“黄河的北岸”,而应是“黄河北岸的北面”了。而“黄河北岸的北面”是什么意思呢?实在令人费解。
  《列子》一书,最早见于汉代刘歆的《七略别录》。今本《列子》全书共载l34则,文章体裁不全像先秦各家著作,大部分属于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今本《列子》是出于晋人的搜集,不是原本,原本在魏晋之世早亡佚了。“河阳之北”不可能也不应该解释为“黄河北岸的北面”的。从前后句式来看,前一句是“冀州之南”、后一句是“河阳之北”。“冀州”显然是一个地名,那么“河阳”也应该是一个地名。而古代有否“河阳”这个地名呢?有的话,又在什么地方呢?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辞海》及有关资料,知“河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邑。汉代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明代洪武初年,废入孟州,向来是洛阳外围的重镇。唐代建中年间置河阳三城节度使于此。当时郭子仪等人在史思明、安庆绪的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退守在河阳。因而杜甫曾在其诗《石壕吏》中写道:“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河阳,在地理位置上的确在古黄河的北岸,有趣的是,历史上还确曾有过一个“河阴”。“河阴”也是一个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孟津东北。在地理位置上恰在古黄河的南面。“河阴”与“河阳”可以互相印证其在古代的存在。而为古“九州”之一的“冀州”,据《书·禹贡》记载:冀州,西、南、东三方都以当时的黄河与雍州、豫州、兖州、青州为界,即指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和山东西北、河北东南部地区。而今天的王屋山正好就在这个“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地理位置上。
  由此可以认定:“河阳”应是一个地名,不应认为是“黄河的北岸”。
  (选自《语文学习》)
  16.下列材料,不能用来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
  A.《古文鉴赏大辞典》(徐中玉主编)也注为:“河阳,黄河北岸。古以水的南面叫做阴,水的北岸叫做阳。”
  B.从前后句式来看,前一句是“冀州之南”、后一句是“河阳之北”。“冀州”显然是一个地名,那么“河阳”也应该是一个地名。
  C.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辞海》及有关资料,知“河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邑。汉代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明洪武初,废入孟州,向来是洛阳外围的重镇。
  D.郭子仪等人在史思明、安庆绪的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退守在河阳。因而杜甫在《石壕吏》中写道:“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7.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从哪个角度入手论证这一论点?(4分)
  答:
  ⑵根据本文提供的知识填空:江苏省江阴市在长江的 面,湖南省的衡阳市在衡山的 面。(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20分)
  我之所以还喜欢读点书,全靠我幸运地遇到了校内外的许多良师益友。开始叫我接近了文艺的是孔德小学的老师们。
  有一次,一位眼睛近视得很厉害而又不戴眼镜的老师,把我们几个同学招呼到他的宿舍里去,给我们诵读《罪恶的黑手》。他屋里哪儿都是书,光线显得很暗,所以他需要把诗集贴近鼻尖才能读得出。他的声音不洪亮,也无手势,读得很慢,却很动人。长大以后,我再没去读这首诗,然而它给我的印象,却始终留在脑海里。这位老师不久就不见了。当时,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兴致叫几个孩子去听这首诗呢?我至今也不明白。每当路过孔德旧址,我还常常想起他来,我总觉得他或者是一位诗人,或者是一位革命者,老幻想着有一天会碰上他。【①“常常想起”“老幻想着有一天会碰上他”,表明对这位忘了姓名的老师的深切思念和爱戴。】
  还有一位美术老师,是卫天霖先生。他是一位大画家,可是那时我们却全然不懂他的价值。他有一种教法,我们都很喜欢。开始是静物写生,画小瓶小罐之类。过了一阵以后,又叫我们到户外去,先画校园里头,后来就去东华门外的筒子河。孩子们对跑出去画画快活无比。我们画,卫先生跟着看,他也好像很高兴。一次写生,我画的地方前边是许多槐树,后边是一排矮松,再往后则是满墙的爬山虎。当时只知道看见的都要画上,哪里懂虚、实、疏、密这许多深奥的道理!结果,我的画画满了绿树、绿蔓、绿叶、绿茎,简直是绿得不可开交,一塌糊涂。谁知这时候卫先生正站在我身后看,我扭头看见他,笑了;他看着我和我的那幅绿色作品,也笑了,而且还称赞了我。到底是称赞我的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当时我可没想这么多,反正是被老师夸了,就觉得了不起,就还要画。【甲】
  此后,我画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差不多延续到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
  对于卫天霖先生,我并不是为写这篇文章才想起他来的。时间还要早十来年。那时,首都剧场附近有一阵颇贴了一些所谓“揭露”卫先生“罪状”的印刷品。大家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都学会了一种本事,就是能够在通篇辱骂的文字里看出一个人的真价值来。【②这句话批判了动乱年代里颠倒是非的黑暗现实。】我也正是从那些印刷品里才知道,原来第一个引导我接近了艺术的竟是这样一位大人物,我不禁骄傲了。
  前两年,美术馆举办了先生的画展,我去看了。我在先生的自画像前,伫立了许久。他并没有把自己画得如何的色彩斑斓,还是他教我们时那样的平凡。我不知道美术界里对他是怎样评价,我只觉得他曾是一位默默的播种者,他曾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美的种子。而美育,我以为,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从十五岁那年起,我就上不起学了。
  我上学是由本家供给的。那时祖母已逝,只剩下母亲和我。本家们有的给我们些钱,贴补吃喝;有的给我们间房住;有的灵活些,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缺吃的了,到他家去,添两双筷子总还可以;【③“添两双筷子”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在缺吃的年代本家们同舟共济的情景。】而有一家就是专门供我一年两次的学费。十五岁以前,我受到的就是这么一种“集体培养”。但是,就在那年的冬天,这位本家来到母亲和我的屋里。
  “干什么呢?”他问。
  “温书,准备寒假考试。”我答。
  “别考了。现在大伙都不富裕,你也不小了,出去找点事做吧。”
  我沉默了,母亲也无言。吃人嘴短,还能说什么呢?于是我合上了笔记本和书,从此结束了我的学生生涯。
  “找点事做”,那时很难。先要买些“履历片”回来填写,写好后再托本家、亲戚四面八方找门路,呈送上去。回音,大都是没有的,但是要等待。母子两个茫茫然地等着,等着一个谁也不愿多想的茫茫然的未来。【乙】
  茫然中还是有事可做的。子承母业,去当当。比每天上学稍晚的时间,便挟个包去当铺,当了钱出来径直奔粮店买粮。家底单薄,当得的钱,只够一天的开销,计:棒子面一斤,青菜一把,剩下的买些油盐。当得无可再当了,便去押“小押”。那是比当铺更低一等,因此也是更加苛酷的买卖。他们为“方便”穷人计,可以不收实物,拿了当铺的“当票”就能押。押得无可再押了,仍旧有办法,就是找“打小鼓的”把“押票”再卖掉。卖,就更“方便”了。每天胡同里清脆的小鼓声不绝如缕,叫来就可以交易。一当二押三卖,手续虽不繁难,我和母亲的一间小屋里可就渐渐地显露出空旷来,与老郝叔的家日益接近。
  (节选自于是之《幼学纪事》)
  18.这篇选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你认为第二部分应从哪一自然段开始?请给每一部分加
  上小标题,要求:每个小标题,不超过8个字。(6分)
  答:
  19.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参考
  批注【①】【②】【③】,从原文【甲】【乙】两处中任选一处,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加上批注。(5分)
  【甲】
  【乙】
  20.比较下面的一组句子,从表情达意方面看,为什么第①句比第②句好?(5分)
  ①我沉默了,母亲也无言。
  ②我沉默了,母亲也沉默了。
  答:
  21.选文第六自然段说:“我在先生的自画像前,伫立了许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第三部分 写作(共60分)
  五、(1小题,60分)
  22.请先将下面的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从 中得到的启示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初三中考最后冲刺试卷答案解析
  一、(6小题,20分)
  1.(3分)D
  2.(3分)B
  3.(3分)A
  4.(3分)A
  5.(3分)C【C表示直接引用的话;ABD与例句一样,都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聪明人”加上引号,表示否定,实指自作聪明的人;“狼”加上引号,表示否定,实指作恶的人;“吻”加上引号,表示否定,指的是直接接触;“老伴”加上引号,表示否定,实指扮演老伴的人。】
  6.(5分)
  ⑴(2分)我的概括:虽然过洋节成为时尚,但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样魅力无限。
  ⑵(3分)不能摒弃。(1分)因为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历史的积淀,都是文化的传承,都有厚重的内涵。(2分)
  以下内容供参考:你知道吗?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都是中国的情人节。牛郎织女美丽的传说,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为七夕节涂上了迷人的色彩;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生动地展现出古代情侣元宵约会的动人情景,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让火红的玫瑰删改了几千年的含蓄表白,千万不要让迢迢银汉金风玉露消融为黏糊糊的浓情巧克力,千万不要让西方文明的热烈张扬击溃了东方文明的温情脉脉。
  二、(2小题,15分)
  7.(10分)
  ⑴(4分)AE【B.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C.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D.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F.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⑵(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j黄华叶衰 ②无为在歧路
  ③玉盘珍羞直万钱 ④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⑥不戚戚于贫贱。
  评分标准:一小题1分,凡错、漏、多一字,该题不得分;注意黑体排版的字。
  ⑶(4分)[说明:本题有2分的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评分标准:一句1分,凡错、漏、多一字,该句不得分;注意黑体排版的字。
  8.(5分)
  ⑴通“俱”(不加引号不给分),全,皆,都
  ⑵以……为异,感到诧异,对……诧异
  ⑶结霜,下霜,打霜
  ⑷使(让、令、叫)……寒冷
  ⑸筹划,谋划,策划,治理
  9.(3分)D(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同//给 B分别为并列关系、修饰关系的连词 C凭借//于是 )
  10.(4分)
  ⑴然而曹操竟然能够战胜袁绍,凭着弱势变为强者,不仅仅是天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⑵老百姓有谁敢不用竹筐盛着吃的,用水壶装着喝的来迎接将军的呢?
  评分标准:只选加粗的4处给分,每处1分。译文不通或有语病,酌情扣1分。
  11.(3分)D原文的意思是高祖凭借益州成就了帝业,并非“人谋”。
  12.(5分)
  ⑴(2分)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或: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⑵(3分)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或:这首诗借景抒情,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或: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13.(3分)C
  14.(3分)D(原文说“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
  15.(4分)大脑左半球记认字音字认,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
  16.(3分)A
  17.(7分)
  ⑴(4分)答:“河阳”应是一个地名。(2分)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从前后句式(2分)的角度入手论证这一论点。
  ⑵(3分)江苏省江阴市在长江的南面,湖南省的衡阳市在衡山的南面。
  评分标准:全对才能得分,此题要么0分,要么3分。
  18.(6分)从第七自然段开始。(2分)上学时幸遇良师(2分)//辍学后家境困窘(2分)
  19.(5分)
  【甲】心理描写,感受独特,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表明老师的鼓励是一种无形的
  力量。或:表明老师的鼓励激发了作者画画的兴趣。
  【乙】有意重复使用“茫茫然”,强调了母子俩处境的艰难、无依无靠。
  20.(5分)①句用“沉默”“无言”分别强调“我”和母亲都无话可说,避免了用词的重复单调,语言显得生动活泼;而②都用“沉默”一词来表示“我”和母亲都无话可说,语言显得重复呆板。
  21.(4分)表达了作者对卫先生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22.题目:从 中得到的启示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chuzhongzuowen/1176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