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物理八年级上册

初二作文 时间:2010-04-24

【www.jinghuajt.com--初二作文】

物理八年级上册篇(1):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以及答案


  在初二物理的期末考试中,祝福你取得优异的成绩,同学们要准备哪些期末试卷来巩固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 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一位同学的眼睛,那么,这位同学 通过这面镜子看到你的眼睛。(填“会”或“不会”)这是因为 。
  2. 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 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 的是水。(“发亮”或“发暗”)新
  3. 噪声也叫“隐形杀手”,现代城市在需要安静的环境附近常常有
  如图3所示的 标志。
  4.如图4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
  5.人们根据 能够辨别出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
  6.如图6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___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在第6 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_____状态.
  7.太阳光穿过树林,形成光柱是光的 现象;雨过天晴,远处的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 现象。
  8. 如图8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  .折射角 。
  9.如图9所示的寒暑表的示数是 。
  10. 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填“实”或“虚”);如果小明以2m/s的速度走近竖直的平面镜,那么他的像相对他的速度是 。
  11.如图11甲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请你指出
  存在的两处错误:
  (1)            、        .
  (2)纠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
  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g.
  12. 等质量的两个实心物体,若两物体的体积之比是4∶3。那么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质量之比是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在对应的括号内)
  13. 美丽的诗句中也有物理:“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两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14. 某辆汽车以4 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行驶完一半路程时改用6 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已知甲、乙两地相距2 400 m,则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  )
  A.10 m/s B.5 m/s C.4.8 m/s D.6 m/s
  1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16.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
  17.如图17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18.如图18所示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
  19. 图19中,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像是图中的( )
  20. 如图20所示是钟表在平面镜中的像,则实际时间为( )
  A.11∶55 B.12∶05 C.5∶25 D.6∶35
  21. 潜在水中的人从水中观看岸上的路灯,他看到的灯跟灯的实际位置相比较(  )
  A.低一些 B.高一些 C.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2. 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8cm C.6cm D.4cm
  23. 加热一定质量的水,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23中实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只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4.一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纸将
  透镜遮住一半,则(  )
  A.屏上不能成像 B.屏上成像是原来的一半
  C.要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 D.屏上仍成原来的像,但比原来的暗
  25. 如图25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则( )
  A.乙的密度大 B.甲的密度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2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出现放热的是(  )
  A.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熔化为水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 D.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了
  27. 某自动扶梯用20 s可将站立于扶梯上的人送上楼,扶梯不动时走上去要30 s,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需要时间(  )
  A.50 s B.10 s C.12 s D.20 s
  三.作图题(共14分。要求:用尺规规范作图,误差不能过大,有作图痕迹,)
  28. 在图中,AO、BO"为点光源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S"的位置,简述求作方法(6分)并画出光路图(2分).
  29.如图29所示,由点光源S发出的某一条光线射到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反射光线过点P,折射光线过点Q,试在图中按题意画出光路图。(2分)
  30.在图30中,根据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
  适当类型的透镜。(4分)
  四.探究与实验题(每问1分,共24分)
  31. 如图31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
  便于确定 。
  (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 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
  支 蜡烛(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 。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 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5)小方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B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
  好成倒立、等大的蜡烛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2.张华和同学到东海岛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      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32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 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32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    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32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    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    g/c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把物体放在2倍焦距外,在光屏上能够观察到的像是 、 立的 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
  (2)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时蜡烛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范围是 ,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
  (3)把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的位置, (填“能”或“不能”)在屏上看到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
  (4)由实验可以得到的规律是: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 透镜,像的大小逐渐 ,当蜡烛位于 时,可以在光屏上接收到像,并成实像;当蜡烛位于 时,不能够在光屏上接收到像,并成虚像.
  五.计算题(9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及公式)
  34. 实验室中有一种瓶子专用于测定液体密度,这种瓶子叫密度瓶.若瓶子的质量是10 g,装满水后,水和瓶子的质量是20 g.装满油后,油和瓶子的质量是18 g,求这种油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答案
  二、13.A 14.C 15.D 16.A 17.C 18.A 19.C 20.B 21.B 22.C 23.C
  24.D 25.B 26.C 27.C
  三、28.第一步,反向延长入射光线,交于一点S即为发光点;(2分)
  第二步,作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S";(2分)
  第三步,分别连接S"O、S"O"并延长,OA"O"B"即为反射光线。(2分)
  说明:第二、三步用其他方法做对同样给分。
  30.甲图凸透镜,乙图凹透镜。
  四、31.⑴像的位置 ⑵大小 ⑶不点燃 重合 ⑷虚 ⑸10
  32.⑴水平台或水平桌面 右 ⑵62 20 3.1 ⑶不变。
  33.⑴缩小 倒 实 照相机
  ⑵大于2倍焦距 投影仪、幻灯机
  ⑶放大镜
  ⑷远离 变大 焦点以外 焦点以内。
  34.解:水的质量:
  m水=20 g-10 g=10 g,……………………………………(2分)
  瓶的容积:
  V=m水/ρ水=10 g/1 g/cm3=10 cm3,………………………(2分)
  油的质量:
 
  

物理八年级上册篇(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学是人类探讨大自然的一门重要学科,物理是我们在初中开始学习的基础学科,八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物理知识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必备的物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八年级物理常考知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4.百米赛跑:
  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
  6.耳聋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
  1.频率: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4.音调:
  (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描述音调的。
  5.响度: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高声呼叫”、“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请勿高声喧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响度的。
  6.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三、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5)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
  2.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
  (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
  3.超声波的应用:
  (1)声呐;(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3)超声波测速器。(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
  八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
  一、温度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
  (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
  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3.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3.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
  5.影响蒸发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6.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
  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
  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3.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
  5.吸热与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物理八年级上册篇(3):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想要学好物理,就要培养学习兴趣,勤于动脑筋思考,以下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电路
  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机械能和内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
  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5.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简单机械和功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chuzhongzuowen/1127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