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作文网!

初一历史

初一作文 时间:2010-04-19

【www.jinghuajt.com--初一作文】

初一历史一:初一历史复习提纲大全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
  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东周
  (1)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形势图)(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
  (3)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3、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统一国家的建立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
  (1)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考图)
  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
  1、地点:大泽乡(安徽)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
  1、西汉
  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汉初: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
  2、东汉:时间:25-----220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
  三、秦始皇,汉武帝
  (一)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
  功劳: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
  过:统治残暴: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结果:出现大一统局面。
  四、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
  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汉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影响: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
  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大秦。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初一历史二:初一历史必备知识总结


  初一的历史知识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死记硬背,绞尽脑汁,只需要梳理好所学的知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必备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一历史必备知识总结
  ●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成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对国的统治。
  6、 历史.初一下学期复习资料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狱”。
  ●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迫投降。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1771年初英勇的扈特部众,在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
  初一历史知识
  ●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
  ●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房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房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8 历史.初一下学期复习资料
  ●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和《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朝中期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曹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
  ●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有顾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出《牡丹亭》。清朝中后期以微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明末画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郑板桥《兰竹图》、东洪绶《西厢记》画的插图。
  初一历史知识归纳
  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1)、北宋时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南宋时,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宋太祖即位后,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2)、宋太祖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意义: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
  (3)、作用: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初一历史三:初一历史必备的考点知识归纳

  初一的历史看起来很简单,可是真要学的时候却发现里面的内容纷繁复杂。所以,我们学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全面掌握好所学内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契丹的兴起:
  (1)时间:10世纪初
  (2)人物: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3)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西夏的建立:
  (1)时间:11世纪前期
  (2)人物: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3)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3.北宋的建立:
  (1)时间:960年
  (2)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4.北宋与辽之间订立著名的澶渊之盟。结束战争,双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5.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6.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2.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南宋时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主要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3.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5.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6.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7.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9.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初一历史知识重点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
  2.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多吃鱼肉。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3.宋代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乘轿出行。那时交通比较发达,“邸店如云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
  4.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5.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从此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记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元朝时的民族融合:(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统一)
  表现:许多汉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边疆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形成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回族。
  作用: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初一历史知识口诀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
  追溯历史两汉期,
  甘肃玉门阳关西,
  而今人们称西域,
  那时小国被匈欺。
  武帝统治有心计,
  召募使者出西域,
  企图联络大月氏,
  共同对匈来夹击。
  (二)
  张骞两次出西域,
  排除艰险建史绩,
  沟通促进东与西,
  历史意义了不起。
  (三)
  张骞出使西域后,
  丝绸之路通欧洲,
  陆海贸易大发展,
  东西文化相渗透。
  西域各国归附汉,
  社会面貌大改观,
  设立西域都护符,
  总管西域的事务。
  (四)
  前138、119,
  张骞两次到西域,
  带去牛羊和布匹,
  铸铁凿井和开渠,
  织布漆器金工具,
  带回葡萄石榴核桃和苜蓿,
  还有歌舞和乐器。
  (五)
  海上丝路也不差,
  广东沿海大出发,
  中南半岛往南下,
  马来半岛马六甲,
  继续通往孟加拉,
  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本文来源:http://www.jinghuajt.com/chuzhongzuowen/10526/

推荐内容